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醫類社會實踐報告

欄目: 社會實踐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5.13K

在學習中我們無論學什麼專業,我們都是要進行社會實踐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醫類的社會實踐報告,歡迎大家的閲讀。

醫類社會實踐報告

醫類社會實踐報告一

7月5日上午,我們拜訪了李世聰老師。打電話聯繫時,聽得李老師聲音渾厚,中氣十足,我們按照約定時間到達時,他已經在小區門口迎接我們了。天氣不錯,我們便到玉淵潭公園找個樹蔭坐下來,開始了我們的訪談。李老師開朗健談又樸實和善,此次訪談我們受益良多。

一、學醫、從醫經歷

李世聰老師1948年出生於北京的中醫世家,從小看着爺爺行醫長大,聽着爺爺與北京的老中醫一起交流。5歲左右時就背誦湯頭歌、藥性賦,8歲左右學(醫學三字經),12歲左右就敢為夥伴們扎針灸,夥伴們也願意,並且治得很好。

1969年知青上山下鄉,李老師被分到雲南。他待人熱心,經常用自己學過的鍼灸、推拿等方法為周圍的人治病,結果因為療效好,附近的人就都來找他治玻由於病人眾多,病因很多,有些病自己也沒有見過,他就翻看從北京帶來的醫書,一邊分析醫理,一邊臨牀實踐,醫術大進,還自創了小兒推拿治療小兒夜啼症、清涼油塗抹肚臍治療腹痛腹瀉等方法。

XX年成為馬來西亞某慈善基金會醫藥顧問,在馬來西亞為當地人民治癒地中海貧血症,癌症,癲癇,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玻

李老師本職工作乃是測繪工程師,目前在地鐵九號線做監理工作。中醫是業餘愛好,同時也是繼承祖父事業。目前,李老師每週在北京學知園的“長禎國術館”坐診並做中醫講座。

二、部分案例

(1)美尼爾氏綜合症。李老師在馬來西亞時,遇到某官員得了“美尼爾氏綜合症”。這是一種疑難症,主要症狀是眩暈,感到周圍物品搖晃,甚至倒置,甚者覺得天旋地轉。一般認為這是耳中庭積水影響到平衡骨造成的。這位官員去了四個國家都沒有治好,結果,李老師用中醫“振陽利水”原理,採用按摩手法,很輕鬆就治癒了。

(2)地中海貧血症。該病為西醫三大血液病之一(另兩個是:白血病和再障貧血),在當地很多,據説在中國南方各省也有不少。此病是遺傳性疾病,是所謂的“不治之症”。西醫稱,只有換骨髓一法,但是由於費用高,並且配型不容易,故很少有人得到治療,病重時只能定期補血以維持生命。而李老師卻運用中醫思維方法,認為是其母親懷孕時中暑,母子同病,生小孩後母親的病好了,而小孩的病深入骨髓。於是他用中醫治療“骨癆”的秦九鼈甲湯加減變化,成功治癒兩例地中海貧血症患者。

(3)治癒“非典”。XX年,非典肆虐,他的一位朋友在人民醫院感染了“非典”。他到朋友家幫忙治療,開了兩副藥,其中用了兩斤石膏,結果病人痊癒,也沒有後遺症,一切正常。而當時很多用西醫治療的病人,雖然在激素作用下保住了生命,但卻留下了嚴重的後遺症——股骨頭壞死,下半身骨頭像玻璃一樣的脆弱,很多人落得終身殘廢。

三、從醫特點

我們問老師擅長治療哪些疾病,李老師説,中醫不能夠分科,好的中醫應當什麼病都能治。他説,當年在農村當知青,病人來了你必須治,不能眼看着病人受苦啊!沒見過的病就臨時翻書、研究、探索。中醫的理論已經相當完備,所有疾病,中醫經典中都有治療之法。找到病因病機,治療也不是難事。

李老師治病的特點是活學活用。在傳統中醫的基礎上,發揮個人的理解和特長,善於治療各種疑難雜症。他治癒的很多病人,都是醫院治不好,沒有別的辦法而找到他的。

他説疑難病症,一般在他這裏,只要幾副藥,或者幾次到幾十次鍼灸就好了,急病就要幾分鐘見效。而且中醫治療不僅見效快,而且花費低,他説,他敢和西醫打擂台,用中醫治療,效果比西醫好,而且一般花費不超過西醫的1%。不管什麼病,總花費不會超過3000元。那些得了白血病什麼的,花個幾十萬還治不好,這根本不必要。

四、對中醫和學中醫的看法

李老師給我們講了中醫幾千年發展的歷史,他説,中醫的“源流”,“源”為民間醫生、經驗技術,“流”為(內經)及各家理論。中醫首先是一門技術,治病救人的技術,它依賴於實踐經驗。技術與科學是不同的,技術知其然而不必知其所以然。經驗的積累、技術的需要,便帶動理論總結、文化的產生,(黃帝內經)便是夏商周幾千年醫療經驗的總結。

學中醫,和學中國其他傳統文化一樣,往往要求“熟記”加“活用”。例如,先熟讀甚至背誦(醫學三字經)、(湯頭歌訣)乃至(黃帝內經)、(傷寒論)等經典,記住常見藥性、常見病的治法。一開始可能不懂,但是在實踐中一點點得到驗證後,對這些經典的理解會越來越深,達到一定程度後便可活學活用。李老師自己發明創造的很多獨特而簡捷的治病方法,都是經典活用的結果。學中醫必須重視技術,先學技術,然後體會、感悟其中的道理,這樣醫術、醫理通曉了便可活學活用。

醫類社會實踐報告二

在這個暑期,我來到了我所在縣的醫院,由於地處偏僻,醫療設施不是還很完善的縣醫院裏,我在藥劑科,也就是人們常説的藥房做了我的.這個社會實踐,雖然之後的家教生活也給我帶來了不少益處,但總覺得作為中國藥科大學的一名學生,就算本專業不直接和臨牀藥物類接觸,但瞭解一下是必需的。在這裏我學到了學校裏學不到的藥物知識、還有處事技巧等。

一、實踐目的:本次實踐旨在鍛鍊自身綜合素質,為早日走上社會打下堅實基礎,瞭解一些醫藥的知識,為自己增加這方面的常識積累,社會是一個大課堂,又是人生的大舞台,大學生社會實踐是大學生走向社會,接觸社會,瞭解社會,投身社會的良好形式;是促使大學生積極投身國家建設,向羣眾學習,培養鍛鍊才幹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養性,樹立服務社會的思想的有效途徑。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有助於我們在校大學生更新觀念,吸收新的思想與知識,培養了我們動手和動腦的能力,同時也認識自我,有助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認識社會,體會社會,增進個人社會責任感。醫藥學是個神聖的學科,也是個偉大的學科,需要從業人員有很好的基本技能和專業的知識,也需要從業人員有很好的溝通能力,社會實踐期間,對醫患關係和醫藥制度等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對國家的政策有了一點了解。

有這樣一句話:小病拖、大病扛、病危等着見閻王。我從小生活在農村,我算是親眼目睹了這種現象,更是見識到了貧困所給人們帶來的嚴峻的生存現狀,同時我已深切地感受到那種缺醫少藥是什麼樣的尷尬現狀,以前很多村民有了小病就隨便開點兒藥來吃,管用就吃,不管用就扛過來甚至不理了。現有的醫療保險制度也就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參加的人數多了,報銷的比率高了,手續簡單了,看的起病的人多了。不過,作為一名醫藥院校的學生、一名在高校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醫學生,偶爾看到這樣的情形,有些患者的費用不夠而病人又迫切需要救治,醫務人員不與理睬,耳旁那一聲聲哀怨的聲音那麼刺耳,眼中那一幅幅蒼桑的面孔依然鮮活,心中那一縷縷扶貧的熱情更加深切……,我感慨萬千。

二、實踐內容:到了縣醫院,我的師傅,也就是藥劑師王阿姨,第一天是帶我把藥方熟悉了一下,藥房重地,門診藥房是藥劑科直接面對病人的重要窗口,如何方便病人、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是藥房工作的重點,一般人是不讓進的,又因為是在醫院,除了收銀的阿姨外,我沒都是全副武裝的,我的工作是照單抓藥,就是看着病人醫藥單上的藥物取相應藥品,因為怕我拿錯藥,師傅先給我介紹了各類藥物的佈局方位和藥房嚴格的管理制度,並叫我謹記,並在將藥交予購藥者時她再複查一遍,這就不像零售藥店那樣需要記禁忌及使用説明等,可這點滿足不了我對這次事件的期待,所以一有時間我就向師傅們請教一些藥物的藥用範圍還有禁忌什麼的,師傅們都很細心的告訴我。並且有時候師傅也讓我到診室聽主治醫生的診斷過程及所開藥物,這下都極大的拓寬了我的視野,是我對醫藥學更加的感興趣了。閒暇之餘,就是下班之後,和一些病人們聊天,(由於縣城小,有些人認識),都説現在的醫保制度好,買藥看病也不像以前那麼貴了。而且就像去年的甲型流感,都研究出了疫苗,那些樸實的叔叔阿姨們説,現在只要有藥,啥病都有希望。我和他們介紹了咱們中國藥科大學,就説疫苗等的就是生物醫藥產業的前沿科技產品。他們笑着開玩笑説以後治療那些疑難雜症的藥物就靠你們研究出來了,雖然是句玩笑,可是我深感我們的社會責任是多麼重大,精業濟羣的校訓,雖不如岳母所刺的精忠報國但也是每一個藥大人為社會做貢獻的赤子之心。在此期間,我從最簡單的處方類與非處方類藥物學起,唯其讓我最有印象的就是藥物氫化可的鬆,這是師傅給我講的最長的也是讓我當成例子記的藥,它在作為otc(非處方類藥物)時,僅用於外用的皮膚過敏,但作為處方類藥物(片劑及注射劑),可用於治療急性炎症、風濕性炎症、心肌炎、支氣管哮喘等,而且這些全憑醫囑,不可自行購藥。諸如此類的知識,師傅告訴我的還有好多,真的很感謝她們。

三、實踐結果:實踐活動,使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得到了體現,樹立了青年一代大學生的良好形象。當代大學生不怕苦、不怕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工作態度給實踐單位及更多的幹部、患者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實踐中也為藥劑師和醫生們的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所感動。我通過認真投入工作,用自己的一舉一動展現了自身的素質,很好的體現了一名青年大學生的價值。

實踐活動的開展培養了我獨立處世的能力,在社會實踐過程中,通過獨立生活、獨立思考、獨立自主的去面對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對社會的認識更加清晰。不管在實踐過程中遇到挫折還是成功,對我都是一種收穫,明確了優勢同時也發現了不足之處,面對社會更加自信,在社會實踐過程中,充分認識了自己的缺點和不足。

四、實踐總結及體會:作為一名醫藥類院校的學生,在實踐的十天中,通過對部分藥物的短暫接觸,對現行的醫藥辦法及治療藥物有了基本認識還有通過與一些購藥者的交流、對其服務中瞭解到醫藥行業的發展狀況的對社會各界尤其是那些以前看不起病吃不起藥的人的思想有了真切的感染和體驗,思想得到了昇華,社會責任感得到了增強,人生觀、價值觀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強化,更提高了認識能力、適應能力和創造能力。在以後的工作和學習中,我會更注重讓自己努力發展自身素質的同時,啟迪自身奉獻的高貴品質,積極瞭解國家如今的醫療現狀、社會醫療環境的嚴峻和醫療市場的現實;瞭解貧困給人們帶來的健康威脅;瞭解貧富差距、城鄉差距和地區差異等等。同時,社會實踐讓我懂得行醫不僅僅是一種謀生手段,更是一種義不容辭的責任、是一種神聖的使命;要讓我們都知道行醫的精髓和真諦。我們要做那一個個富有愛心和奉獻精神的藥大學生們,本着弘揚神農偉業,建樹萬世之功的理念,定能將這顆愛的種子播撒到祖國的每一個角落。

最後感謝xxxx給予的關懷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