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培養創新精神優化閲讀教學的教育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3.19W

摘要:在教學中,我們面臨新課程改革的挑戰,語文閲讀教學的當務之急是更新教學觀念,培養創新精神。死記硬背式的讀書方法已派不上用場,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成為重要的環節。

培養創新精神優化閲讀教學的教育論文

關鍵詞:閲讀教學 創新精神

一、巧用教材,啟迪創新思維

我們知道,教材是教學的重要載體,但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不必依賴教參或其他資料對作品的評定,而應以學生為主,巧妙地利用教材的特點,靈活設計,啟發引導學生閲讀,自主感受。比如講授魯迅的作品《孔乙己》時,我們應將前面學習過的吳敬梓的作品《范進中舉》進行有機的結合,把切入點定為:范進如果面對酒客的奚落會表現出怎樣的神態呢?孔乙己如果面對岳父的謾罵會表現出怎樣的態度?如果孔乙己中舉了會不會像范進一樣發瘋?……這樣把作品中的主人公“孔乙己”和“范進”換位思考,一定會引起同學們的濃厚興趣。我們巧用了教材,一改傳統的教法,不但讓學生理解了文章內容,激發了學生的閲讀興趣,而且培養了學生獨立品評文學作品的能力,對啟迪學生的創新思維大有裨益。

二、激勵學生自主參與,訓練創新思維

我們在語文閲讀教學實踐中,應突出學生的自主閲讀、自主體會、自主討論。如在講授《愚公移山》這篇課文時,教師提供學生自主參與的活動空間,課堂呈現個性化,有的學生提出“愚公的做法真的可行嗎?”有的學生認為搬家會更好,還有的學生提出既不必挖山也不必搬家,而應該對太行山、王屋山這兩座山進行開發利用,讓它們造福於子孫後代。最後,愚公究竟是“愚”還是“智”成了學生激烈辯論的話題,大家各抒己見,爭持不下,羣情報激昂,智慧的火花在課堂上到處閃現。

我們要牢記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起引導啟發作用,充分調動他們的情感。在語文教學的活動中,學生是否在教師的指導下投入情意,是學習成敗的'關鍵所在。只有通過積極主動的思維,打動過內心世界的那些東西才能刻骨銘心。學生是一個鮮活的羣體,他們有自己的思考和看法,有自己的審美觀和褒貶取向。我認為,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這一角色,以加倍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大膽地讓學生試着分析課文,談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多讓學生進行課堂交談、討論,允許學生保留自己的看法,並作正確的引導。

三、拓展自主閲讀空間,提供創新沃土

(1)廣泛蒐集閲讀材料。當今的社會是科學信息化的社會,閲讀教學僅以課本為單一的教學內容是不夠的。教師可以以教材為教學切入點的前提下把學生帶出教室,把閲覽室、圖書館作為課堂和教室。把古今中外的作品變成學生的語文課本,豐富學生的閲讀內容,讓學生在書的海洋裏去徜徉,去遠航。讓學生在讀書中發現自己,增強他們的自主欣賞能力和鑑賞能力,形成自己內心的品質。

(2)開展課內各種語文活動。配合語文課本及課外閲讀內容,我們可以在校內、班內舉辦各種各樣的語文活動,如演講比賽、朗誦比賽、辯論比賽、作文比賽、成語接龍比賽、手抄報、辦牆報、黑板報等,鞏固課內課外閲讀知識的同時,通過鼓勵學生自主完成,鍛鍊學生的創新能力。

(3)開展各項社會實踐活動。語文閲讀教學中,教師應給學生一雙“慧眼”,讓學生去體會社會生活的真善美,去鄙棄社會生活的假惡醜,去同情去關愛,去憎惡去批判。把社會作為第二課堂,這實際上是課內閲讀的又一延伸方式,只是閲讀的材料不再是一本本白底黑字的書,而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一件件複雜的事,一幅幅生動的畫。教師應引導學生廣泛地瞭解有關自然、社會和人類本身的豐富知識,比較全面地瞭解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教師根據實際需要把自然風光、文物古蹟、民俗風情、國內外新聞以及生活話題等作為語文課堂教學的資源,大力開發利用,使“語文教學的外延”真正和“生活的外延”相等。這種課堂教學與語文資源的整合,使師生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對內容不斷變革和創造,更好地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體驗創新的美好。

總之,在閲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樹立大的語文教學觀,優化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關注學生的主動發展,營造廣闊的自主學習的環境,使學生敢於創新、善於創新、樂於創新,這樣才能全面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使學生成為新世紀高素質的建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