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利用心理劇治療心理創傷探索與實踐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71W

關健詞:創傷 替身 心理劇

利用心理劇治療心理創傷探索與實踐論文

在過去超過半個世紀以來,心理劇一直被認為是治療受創傷人們最有威力的方法之一,理由很簡單,因為對於面對日常困難、不幸、危機和生活災難的這些人們而言,心理劇直通他們的內心深處。(Zerka Moreno)

心理劇,是一種治療方式,是隨着人們進入他們的內在現實,讓他們描述這種內在,並以他們看到的情形去運作,透過戲劇行動,做心理劇的人將長期埋藏的情境帶到表面,以釋放情緒壓力。通過分享、支持與接納創造一個能夠掌控的環境,然後就讓心靈的自然療愈能力與情緒上的自我繼續運作。

創傷可以定義為一種親密聯結的破壞(Lindemann,1944),其結果是:信任與信息的喪失、自己與他人聯結的喪失、失去做夢與心靈構圖的能力,並且也沒有辦法對內心渴望的目標採取步驟。 因創傷而造成的症狀可以造成內在世界的侵蝕,以至於失去形成健康的人際關係的能力、失去調節情緒狀態的能力、失去對未來樂觀的信心,及失去建立及維持個人關係所需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心理創傷是在人生髮展的各個階段, 由於生活事件打破了人的安全感、滿足感所造成的心理傷害。心理劇與它附屬的方法可以提供如家庭般支持的團體結構,使得彼此得以分享經驗,特別是關於失落與剝奪的經驗,讓個案在同樣受到苦難的人的陪伴下獲得精神上的治癒(Herman,1992)。

案 例

夏女士,年齡46歲,五官端正,衣着整齊,較為幹練,現為單身,經濟狀況良好。曉曉,夏女士的女兒,年齡23歲,現在外國讀大學。

夏女士曾離過一次婚,後又經歷過一段八年的戀情,但最終沒有結婚。因此她對男人非常失望。三個多月前,偶然的機會她遇到的現在的女友,兩人建立的同性戀關係。夏女士之前與女兒的關係還算不錯,雖然一直沒有一個完整的家庭,但女兒還是比較能理解母親。由於性格和觀念上的不一致,母女之間的有效溝通並不是很多。

近期女兒放假回家,看到家裏的阿姨及其對母親的態度,就感覺到她們之間有某種不正常的關係(指同性戀),女兒警告過母親,並要求讓阿姨搬出去。母親向女兒解釋她們的關係是正常的,是女兒誤會了,同時母親也決定不再繼續這種同性戀關係。不久前,母女倆和夏女士的女友一同參加了某課程班的學習,女兒和其女友成了好朋友。可是在女友將離開夏女士家的那天早上,夏女士去女友的房間準備幫她收拾東西,女友又情不自禁地與夏女士發生親密的行為,恰巧這一幕被剛剛起牀的女兒看到。女兒難以接受這樣的現實,頓時情緒失控,哭鬧不止,摔砸東西。

從那時起到現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女兒變得很冷漠,幾乎不與母親説話,也不願意與別人交流,經常把自己一個人關在房間裏。情緒很不穩定,敏感、易激惹,有時母親不經意的一句話或是一個動作就會讓她哭鬧不止,大發脾氣。女兒説:“這一段時間經常失眠,還總是做惡夢。每天會感到心神不寧又及其無助,即使躺在牀上什麼都不做,什麼都不想,也放鬆不下來,但又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那天看到的一幕總會不經意地在反覆在腦海裏閃現,讓我很痛苦不已。我想不通母親為什麼這樣做?我想得好累,什麼都不想做,只想一個人呆着,等着開學,趕快逃離這裏。我覺得之前自己的憧憬好像一下子被打碎了,連自己最親近、最信任的人都欺騙自己,世界上再沒有什麼值得信任和在乎了,任何人對我來説都不重要了,我覺得自己做什麼都毫無意義……”

母親擔心女兒因此而留下嚴重心理創傷,影響未來的生活,帶女兒一同進行過心理治療,但效果不佳,於是前來諮詢。

診斷:心理創傷

國際上關於精神疾病的診斷標準常用的有2個:一個是世界衞生組織頒發的《國際疾病及相關健康問題分類——精神與行為障礙分類》;另一個是美國精神病學家協會頒發的《心理障礙診斷和統計手冊——第四版》。在這2種診斷標準中都提到了“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雖然創傷後應激障礙是一個階段性的診斷,而且診斷也不是創傷後必然發生的單一病族,但這一診斷標準對於我們理解創傷的發生和進程非常重要。 其症狀和診斷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

(1)創傷性事件

(2)再體驗

(3)迴避

(4)防禦性的遺忘或警覺

(5)時間的界定(發生在創傷事件後的1~6個月內)

本案例中,女兒看到母親的同性戀行為這一創傷性事件所引發的傷害和痛苦已超出了當事人的最大心理承受能力,使用心理防禦機制已不足以使內心平靜下來,當事人在該事件中體會到無助感。創傷事件的片段在當事人腦海中反覆閃現,其感受十分痛苦;且當事人會反覆做一些與創傷經歷有關的噩夢,使其感到不安,這些都是再體驗的表現。創傷性事件後,當事人出現失眠,對別人不容易信任,離羣索居,避免與他人發生任何形式的情感反應,這是迴避的表現。創傷事件發生後,當事人出現易激惹,睡眠障礙,逃避思考等問題,這是防禦性遺忘或警覺的表現。另外當事人的反應出現在創傷性事件發生後一個月內。綜上所述,本案例可以診斷為心理創傷。

治療方法:心理劇

心理劇是由莫雷諾(Moreno)在20世紀20年代創立的,是一種創造性治療的一種形式,它強調個體的自發性和創造性的發展,運用演出的方法,促進個體成長並且使個人的創造潛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它旨在最大限度地激發個體的創造性潛能,從而有效地面對生活中的挑戰與機遇。

心理劇是一種關係治療,它經由戲劇表演的過程來治療人際關係。透過生活中的場景(過去、現在或未來),參與者投身於戲劇表演來體驗或重新體驗他們的想法、感覺、夢境或人際關係。這個過程包括暖身、操作和分享。其方法論基礎包括社會計量、角色理論和團體互動。心理劇的組成部分包括舞台、導演、主角(劇中的男主角或女主角)、輔角和團體成員。它可以用於小組、夫妻、家庭心理治療或者心理諮詢。

心理劇技術有空椅技術、角色扮演、角色互換、鏡子技術、未來景、替身技術以及輔助的音樂治療和催眠。本案例中主要運用的是替身技術。替身技術是指:輔角站在主角的身後與主角同台表演,或替主角説話,這個輔角即是替身。替身可以模仿主角的內心思想和感受,並時常表達出潛意識內容。替身幫助主角覺察到內部心理活動過程,引導主角表達出非語言思想和感受。替身可以發揮整合作用,加強主角與輔角的相互影響,從而幫助主角更清楚地覺察到他們自己。

心理劇將個案放在他們自己的劇、自己的人生故事及自己的心理和情緒過程當中。主角只要願意,可以選擇替身演出,就像他們在看屬於自己的劇一般。他們可以通過角色交換來進出這個場景,也可以選擇讓導演凍結這個場景,這樣,他們可以抽身出來,更清楚地看出究竟在他們的生活交接之處發生了什麼事情。心理劇的特色就是,以角色為基礎讓個案來探索在生命中某一個特定角色中發生的創傷,而同時也保留了在其他生活角色上的力量及復原能力。在心理劇裏,有很多種治療的方法可以用來檢視及重建已經被內化的受創關係模式。心理劇可以幫助一個人獲得矯正性經驗,並對他們的環境再度獲得主控感,藉此來對抗創傷受害者內心那種習得性無助。

心理劇的目標是要提供一個機會給那些而在創傷化解過程中卡住的主角來記得、重複和修通來自過去的痛苦事件。這樣的一種重新演出的過程被認為是有治療性的,因為它可以幫助主角對難以招架的失落做情緒上的重新整合以及認知上的處理(重新認識),是自發性得以成長,進而減輕創傷的心理衝擊。

治 療 過 程

治療過程:本案例家庭治療,母女求助,媽媽由於自己婚姻情感問題出現同性戀傾向,被女兒回國看見,害怕傷害女兒而求助,效果不佳,轉診接受個體治療後,和女兒一塊接受家庭治療,運用心理劇開展治療。

治療次數:心理劇治療二次。

暖身

其作用是用來催化創造性的潛能,瞭解諮詢者的心理狀態,建立諮詢者對諮詢師及心理劇的信任感,並由此將諮詢者的情緒引導到最佳狀態,使主題浮現出來,此時即可以準備演出。

第一次訪談,收集資料、建立信任 時間:2009年8月22日

夏女士單獨來訪

諮詢開始,首先對諮詢者進行了五個維度的測試,由此可以初步判斷來訪者的工作和經濟狀況都不錯,主要是人際關係和婚姻情感存在問題。繼而,利用箱庭療法及HTP引導諮詢者將現實的狀況、內心的想法及壓抑的情緒敍述出來。

夏:從小我們家裏的氣氛就很不融洽,父母經常吵架,這種家庭環境對我影響很大,使得我的性格一直比較強勢。畢業工作後,通過姐姐的介紹,我與第一任丈夫結婚。當時根本不懂什麼是愛情,可以説我們的`婚姻沒有任何感情基礎,我只是覺得的他的父母和家庭比較和睦,那種狀態是我想要的。然而,婚後的生活並不是我想象的樣子,他們家裏的為人也不是我認可的。婚後我們經常吵架,在我懷孕的時候,一次吵架吵得特別兇,他居然打了我,我當時就下定決心,一定會和他離婚。在我懷孕期間,由於他的不負責任,把我的工作弄丟了,之後我費了很大勁才找回來。從那之後,我就更恨他。在我女兒九歲時,我們離婚了。經過這段婚姻,我覺得理想中寬容、大度、細心、責任感強、能呵護自己的男人是不存在的。我從此變得更加堅強。

後來認識了第二任“丈夫”(未結婚),也就是我女兒的養父,我們在一起生活了八年。他是那種比較豁達、大氣的東北男人。他有自己的家庭,我們相戀時他還沒有離婚,我們會經常為婚姻的問題吵架,這對各自內心的傷害都很大。我們在一起大概生活了六年左右的時候,他離婚了,可以説是為我離婚的,工作也放棄了。可是他卻不和我結婚,原因是他覺得我們這樣吵架讓他對於未來的生活沒有信心。他離婚後,我們又在一起生活了近兩年,直到去年,女兒出國上大學,我們才正式分開。我覺得一個男人和你生活八年,他卻不能給你一個穩定的婚姻,你還要他幹嘛,所以我毅然決定放棄。這樣不用在吵架,兩人都覺得輕鬆了。我對男人徹底的失望,他們都是自私的,不負責任的,不會包容你。

諮詢師:女兒和他的關係怎麼樣?

夏:女兒和他的關係很好,也比較認可他。分開後,女兒經常會去看他,這一點我並不反對,這畢竟是女兒與他之間的情意。

諮詢師:你的女朋友是什麼時候認識的?

同性關係是從今年三月分開始的,我們在一起共事,彼此都非常欣賞對方的才華和能力。由於某些原因,我提議讓她暫時到我家裏住一段。一次我因為和新交的男朋友鬧矛盾,特別傷心,就向她哭訴,她便表現出同性相戀的意願。其實從我內心來講,我對同性戀是沒有概念的。但她很關心我,能夠包容我,能夠滿足我身心的、被保護的需求,我也就不由自主的接受了。

諮詢師:你與女兒的關係如何?

夏:我是很要強的人,所以對女兒的要求也比較高,我的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女兒身上。可是女兒各方面做的都不夠好,不上進,我會因為學習方面的問題打女兒。儘管如此,女兒還是知道我為她好。為了讓女兒過得舒適,不受委屈,我給她安排最好的生活方式,但女兒卻認為我是在控制她。我與女兒之間的溝通不少,但彼此之間的深入溝通往往很難進行下去。女兒一直希望我能夠給她一個完整的家,我嘗試過,可是我很難找到我想要的男人,很難實現女兒的願望,我會因此而矛盾和自責。讓我感到比較欣慰的是女兒對自己很關心,她也比較能理解我的辛苦,希望我能過得幸福。可是現在她……(夏女士情緒激動、不住流淚),我害怕這件事會給她造成陰影,影響之後的生活。

第二次:認知改變、情感接納 時間:2009年8月27日

母女二人來訪

起初女兒有些緊張,並表現出不屑的神情。諮詢師利用箱庭遊戲,消除女兒的緊張和牴觸,建立起與諮詢師的信任關係。通過與女兒的交流,將積蓄在女兒內心的情緒激發出來。

演出

劇情設計:通過替身的演出和對白,將女兒的困惑、疑問和媽媽的委屈、矛盾、自責等內心感受表達出來,真實地呈現在主角面前,引發母女的思考。以此改變女兒的認知,使其接納現實存在的合理性,接受自己看到的事件只是個偶然,理解母親、原諒母親、接受母親,進而達到治癒創傷的目的。

導演:諮詢師;主角:母親、女兒;輔角:媽媽內心替身、女兒內心替身。(考慮到諮詢的保密性,沒有觀眾。)

(演出開始。女兒和媽媽相對而坐,女兒開始説話)

女兒(情緒激動,質問媽媽):你為什麼要做那樣(指同性戀)的選擇?

(積蓄在女兒內心的責備、困惑、無助等負面情緒頃刻爆發出來,女兒傷心地哭泣)

媽媽:(一直站在旁邊,不想説話,也無話可説。)

(由替身自發地表達媽媽的感受和想法)

媽媽內心替身:我、我並沒有做選擇,那也不是我的選擇,那只是一個特定情景下的偶然。同性戀對我來講也是個模糊的概念。從我內心來講,我是不認可同性戀的,我也根本不會選擇同性戀。

(此時,母親表情嚴肅,點頭表示贊同。女兒沒有講話,一直在哭。)

女兒內心替身:那你如何解釋我看到的一切?

媽媽內心替身:我説過了那只是個偶然事件,那完全是理智控制範圍之外的、被動的行為。起因也是因為我和男友吵架,傷心向她哭訴,才會引起她的誤會。事實上我對這件事一直是矛盾的,也是持否定態度的。

(母親略顯緊張,眉頭緊縮)

女兒內心替身:你為什麼不找男人,為什麼要喜歡女人?

(女兒情緒激動,流淚)

媽媽內心替身:我沒有、也不會喜歡女人,我説了,這件事就是個偶然。我想要選擇的當然是男人,我也曾經憧憬過美好的愛情,希望有人關心、疼愛、包容、理解,可是經歷了失敗的婚姻和情感,我徹底的絕望了,男人都是自私的,他們最愛的只有自己,所以我不再對男人抱有希望。

(母親目光鋭利,表現出較為憤恨的情緒)

女兒內心替身:對男人失望,你就要去找女人嗎?

(女兒低頭,流淚)

媽媽內心替身:我沒有,發生這樣的事並不是我的本意。作為一個人,尤其是一個女人,無論她多麼堅強,都會有疲憊、孤獨、無助的時候,都會有人的本能需求,都會有最脆弱的一面,這時恰有一個人具有男人身上應該有的寬容、細心、豁達,能給予自己期待已久的關懷,自然就會不由自主。

(母親向後靠住椅子,雙手放在頭後,眼中含淚,但勉強抑制。)

女兒內心替身:你是説她身上具有男人應該具有的特質,所以你會選擇她是嗎?

媽媽內心替身:我沒有選擇她,我只是覺得她具有我期望中男人應該有的東西,才會一時衝動。

女兒內心替身:這麼説你還是喜歡男人的?那你為什麼不能和爸爸(指養父)在一起?

(女兒抬起頭,目光直視母親)

媽媽內心替身:一個男人和你一起生活八年,卻不給你穩定的婚姻,除了放棄我還能有其他的選擇嗎?

(母親望着女兒,表現出委屈和不解,)

女兒內心替身:他不和你結婚是因為你總和她吵架,讓他對婚姻沒有信心。

媽媽內心替身:我們吵架的原因多是因為婚姻。從開始認識的時候,我就是這個脾氣,甚至比現在吵得還兇,那時他怎麼沒有和我分開,八年了,從三十多到四十多,現在他才覺得不能和我生活在一起,這難道不是自私嗎?我會感到被欺騙、被傷害、被輕視。所以我只能放棄這種內心的折磨,不再反覆的矛盾掙扎,讓心靈徹底的放鬆。哪個女人不希望自己有美滿幸福穩定的婚姻和家庭,可是我沒有遇到這樣的人,我也覺得無奈。

(此時母親感到憤怒和委屈有人理解,不停點頭)

我知道你希望我給她一個完整的家,我也希望自己有一個避風的港灣,我不止一次地為此而自責,覺得虧欠你的,我努力嘗試過,可是卻無能為力。所以我希望你可以幸福,為了補償你生命中的缺失,我要盡力給你創造最好的生活,希望你少走彎路,避免受到傷害。即使打你,也是希望你能自強,希望你能更加優秀。

(母親忍不住留下了眼淚)

女兒內心替身:你不認為給我安排好一切,是對我的控制嗎?

媽媽內心替身:因為我這一路走的很艱辛,我知道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壞的,所以我才會盡力為你安排好一切,讓你輕鬆自在的生活,這並不是在控制你,這只是我關心你的方式呀。或許是我的性格強勢,讓你感覺我是在強迫你、控制你,可是我並沒有這樣想過。我只是希望我的女兒能過得好。

(母親變得很嚴肅,並表現出對替身所言的認可)

女兒內心替身:我知道你愛我,可是我同樣也希望你過得好?

媽媽內心替身:我覺得現在自己的生活就挺好的,我自己有房、有車,想工作可以工作,不想工作可以休息。自己可以自由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很輕鬆,很自在。不再觸及感情,我的身心更加健康,不用再受心靈的痛苦。和他在一起時,我們倆都生氣,甚至氣得心臟出現問題,每天都感覺筋疲力盡。現在分開了,我們都感覺狀態不錯。我們倆都解脱了,這樣挺好的。以後如果遇到我理想的人,我自然會建立家庭。我看到女兒開心、快樂、平平安安,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此時,母親的頭稍抬起,略顯自信的神情)

女兒內心替身:如果遇到同樣符合你標準的男人和女人,你會怎麼選擇呢?

媽媽內心替身:我怎麼會選擇女人呢?我已經解釋過了,你所看到的只是個偶然事件,如果有我理想中的男人出現,我當然會選擇和他在一起。

女兒內心替身:我之前那麼對你,責怪你、不理你,你不會怪我嗎?

(母親搖頭)

媽媽內心替身:天下任何的父母都不會真正地責怪自己的兒女,他們只希望自己的兒女幸福、快樂。媽媽怎麼會責怪女兒,這些天來,我所擔心就是你接受不了現實,害怕因為誤解給你的心裏留下陰影,影響你將來的生活。我一直在責怪自己,讓你受到傷害,我也想盡辦法打開你的心結,希望你能高高興興地去上學。

(女兒哭)

女兒內心替身:女兒現在能理解和原諒媽媽嗎?

女兒:(點頭、流淚)

媽媽:女兒還有什麼要問的嗎?

女兒:(搖頭)

(看到女兒搖頭,母親感到很詫異)

媽媽:真的沒有了,有就問吧,沒事。

女兒:(搖頭)

(整個過程中,媽媽雖然沒有説話,但一直不住點頭,支持替身自發而比較反應內心感受的表達。)

導演:女兒給媽媽一個擁抱吧。

(媽媽和女兒緊緊抱在一起,流淚,許久才分開。)

(至此,演出結束。)

當演出結束後,輔角要做一個特定的行動去掉自己扮演的角色。這是心理劇治療裏一個重要的環節,有助於“演員”從主角的“劇情”裏走出來,避免移情與反移情的傷害。

導演提醒所有的演員,對主角説一句話: “我是×××,我不是你的內心。”

分享

諮詢師:請媽媽談談自己感受。

媽媽:在進行心理劇治療之前,女兒已經見過幾位諮詢師,但每次諮詢過後都是哭着離開。諮詢師為了解決問題,都會問女兒一些尖鋭的問題,女兒會無從回答,而且情緒比較激動,回家後情緒也很難平復,其內心的疑問依然無法解開,因此,女兒拒絕再接受心理治療。今天來訪之前,她也非常抗拒,我告訴她這次不會在問她問題,這次是演劇。

諮詢師:那麼現在的感覺呢?

媽媽:令我感到很奇怪,這次心理劇結束後,女兒沒有問題要問了。而且也不再表現出那麼強烈的反抗情緒。

諮詢師:曉曉,你現在的感覺如何?

女兒:現在感覺輕鬆了好多,好像放下了很多東西,突然覺得我計較的好多東西都沒有意義了。我理解媽媽的壓力和擔心。我也擔心我走後媽媽會孤獨,我只希望媽媽能夠照顧好自己。

諮詢師:此次心理劇治療的效果還是很好的,心理劇獨特的優勢就是可以不需要來訪者説話,藉由替身將其內心想要表達的思想表達出來,來訪者只需要用心觀看,便可以從中獲得治療的效果。

隨訪:成效觀察。

諮詢結束後,女兒曉曉即將飛往國外繼續學業,諮詢師及主角的替身特地挑選了禮物,去機場送她。女兒見到送行的朋友非常開心。談笑間,可以看到女兒的精神狀態很好。女兒即將離開的時候,和媽媽緊緊地抱在一起,眼淚止不住留下,她趴在媽媽肩頭小聲地囑咐,吻着媽媽的臉頰。進入登機口,女兒任然依依不捨地回頭。

女兒走後,媽媽與諮詢是進行了簡短的談話。

媽媽:上次諮詢回來以後,女兒與我的感情好像比以前更深了。除了關心我,她還能和我進行深入地交流。有一天她突然對我説:“現在媽媽健健康康的在我身邊,我就要珍惜這種幸福,如果有一天媽媽離開我,我所計較的那些東西還有什麼意義呢。”我聽後感到很欣慰,女兒好像一下子長大了。

諮詢師:(點頭)今天看到曉曉的狀態很好,她不是急切的想要逃離這裏,而是捨不得離開家,捨不得離開媽媽,不放心媽媽一個人的生活。這就表示她與您的心結已經打開了,她可以理解媽媽,體諒媽媽。

討 論

女兒之前見過很多諮詢師,治療效果都不好,是因為每一次向女兒提問,都是對她的又一次傷害,會強化她的錯誤觀念,加深她的心理創傷。而通過替身角色,替代女兒提出了她的所有疑問,女兒可以不用説話就把內心的情緒釋放出來。“媽媽內心替身”的回答恰恰解答了她的疑惑和不解。心理劇將母女二人的內心對白直觀的展現在她們面前,女兒通過表演可以理解母親、體諒母親,接受現實的合理性,心結自然會打開。由此看來,用心理劇治療心理創傷是快速有效的方式,同時也是避免對當事人的再次傷害。

心理劇主題的巧妙設置。本案例是由於母親的同性戀行為對女兒造成了傷害,但解決問題的關鍵並不是改變女兒對同性戀的認識,而是母女關係的處理。心理劇的演出過程中,不涉及同性戀的細節問題,只是將其當作“偶然”事件。而重點是要表達母親的無奈、委屈、自責、擔心,讓女兒理解母親行為的合理性。至此,女兒可以完全的包容母親,理解母親,原諒母親,接受母親的生活方式。“偶然”事件當然也就會被接受。這種觀念一旦在女兒的頭腦中形成,不僅“偶然”事件可以被接受,即使母親真的有同性戀的行為也是可以被接受、被理解的。

通過心理劇轉變對“同性戀”的認知和看法,是比較重要和關鍵環節,也是特別的地方。在心理劇的演出過程中,反覆強調同性戀是個偶然事件,這一細節的設置,目的是淡化和糾正母親的同性戀行為。從母親的自述中我們可以看出,母親確實是有同性戀行為的,但是,輔角(媽媽內心替身)在演出的過程中,並沒有着重向女兒解釋同性戀是什麼,同性戀行為是否正確,而是使用“偶然”將其一筆帶過,讓母親感覺自己並不是同性戀,這樣就會淡化她的同性戀傾向。所謂無患者治療,就是不把諮詢者當作有心理問題的人來治療,而是將其視為正常的人,強化其正想觀念,淡化錯誤觀念,以此達到治療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鄧旭陽,桑志琴,費俊峯,石紅.心理劇與情景劇理論與實踐.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9.

r Felic Kellermann , M.K. Hudgins主編.陳信昭,李怡慧,洪啟惠譯.心理劇與創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Blatner著.張貴傑等譯.心理劇導論——歷史、理論與基礎.台北:心理出版社,2004.

ia Karp, Paul Holmes, Kate Bradshaw Tuvon著.陳鏡如譯.心理劇入門手冊.台北:心理出版社,2002.

5.石紅.心理劇與心理情景劇實務手冊.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

Leveton著.張貴傑等譯.心理劇臨牀手冊.台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4.

7.胡佩誠著.心理治療.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6.9.

8.(英)赫伯特(Herbert, C.),(英)韋特莫爾(Wetmore, A.)著;周曉林等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