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地理規律地理教學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2.54W

1.地理知識比較法

地理規律地理教學論文

所謂知識比較法,就是通過運用相關地理知識進行比較,讓學生加深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認識,提高地理邏輯思維能力,從而高效地完成相關地理規律的教學。例如:在A、B兩地的氣温曲線和降水柱狀圖的規律教學中,教學時可以按照以下步驟進行。首先,比較後判斷。由於半球最高温出現在7月,可得出其均為北半球;“以温定帶”,可得出A、B兩地最冷月———1月的氣温都在0–15度之間,確定A、B兩地均屬於亞熱帶氣候。通過比較,得出二者在所處的熱量帶和半球位置這兩方面具有共性。“以水定型”,得出A地屬於冬雨型,即冬季多雨、夏季乾燥,B地屬於夏雨型,即夏季多雨,冬季少雨。通過比較,得出A、B兩地在降水方面存在着明顯的差異性。其次,分析後概括。經過分析,確定A地是冬雨夏乾的亞熱帶地中海氣候,B地是雨熱同期的`亞熱帶季風氣候。由此可對A、B兩地的分佈範圍進行概括:A地大致位於北緯30–40度之間的大陸西岸,B地則大致位於北緯20–30度之間的大陸東岸。教學實踐證明,地理比較法於地理規律教學科學、簡便和可行,能明顯提高教學效果。

2.綜合訓練深化法

對地理規律,學生只有經過實戰訓練才能深刻領會、靈活應用。實戰訓練要注意逐層推進,一般先進行簡單的模仿練習,掌握規律;然後進行綜合深化訓練,靈活運用規律。例如:2014年浙江省高考文科綜合地理卷第9-10題中,水分盈虧量是降水量減去蒸發量的差值,反映氣候的乾濕狀況。當水分盈虧量>0時,表示水分有盈餘,氣候濕潤;當水分盈虧量<0時,表示水分有虧缺,氣候乾燥。圖9為我國兩地年內平均水分盈虧和温度曲線圖。讀圖,完成以下題目:

(1)某農作物喜温好濕,能夠正常生長和安全結實的温度要求是≥20℃,最短生長期為4個月。評價該農作物在兩地的生長條件,正確的是A.①地温度條件適宜,水分條件不足B.②地温度條件適宜,水分條件不足C.①地水分條件適宜,温度條件不足D.②地水分條件適宜,温度條件不足;

(2)①②兩地的氣候類型分別是A.亞熱帶季風氣候、温帶季風氣候B.温帶大陸性氣候、高原和高山氣候C.温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D.高原和高山氣候、温帶大陸性氣候。兩題中考查的是氣候類型的靈活運用,在複習氣候規律時適合採用綜合訓練深化法,讓學生正確解析第1題:從圖中可以看出,②地能夠達到連續4個月氣温在20℃以上,温度條件適宜;但該地水分盈虧量<0,表示水分條件不足,故B項正確。正確解析第10題:①地位於北緯29.7°,但最高氣温在20℃以下,最低氣温在0℃以下,説明該地海拔較高,為高原山地氣候;②地氣温年較差大,降水稀少,氣候乾燥,為温帶大陸性氣候,故D項正確。

3.結語

總之,地理規律的教學需要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以求突破地理規律在空間、時間上的抽象思維性,從地理事物的分佈和演變狀況中概括出其規律性內容,分析規律形成的原因,並經過實戰訓練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的能力,最終達成讓學生切實理解、掌握和運用地理規律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