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試論應用行為導向教學培養學生影視創作能力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2.11W

論文關鍵詞:行為導向 影視創作 創新思維 動手能力

試論應用行為導向教學培養學生影視創作能力論文

論文摘要:影視節目製作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針對這一課程的教學特點而使用強調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人的發展為本位的“行為導向教學法”,對於培養學生的影視創作實戰能力是很有效果的。

引言

數字創意產業是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最具生命力的朝陽產業之一。伴隨着計算機軟硬件技術的迅猛發展,數字創意產品對人們日常生活的影響日益加深。無論是精彩紛呈的電影銀幕、權威的主流媒體、小巧的手機電視,還是體現個性的網絡流影片,觀眾需要越來越多的優秀作品,而這個行業則需要越來越多兼具創意和技術的人才投身其中。

為適應這一發展趨勢,近年來許多高校都開辦了影視傳媒相關專業,針對專業特點,使用以學生為中心、以提升能力為本位、以職業為導向的行為導向教學法開展教學活動,提高人才的培養質量,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專業素養,使學生畢業後能更好地適應相關產業發展的需要。

一、行為導向教學的含義及特徵

(一)行為導向教學的含義

行為導向,又稱實踐導向,是20世紀80年代世界職業教育教學論中出現的新思潮。德國職教專家T·特拉姆對行為導向教學做了如下闡釋:“行為導向是一種指導思想,培養學習者具備自我判斷能力,懂行和負責的行為。它可視為主體得以持續發展的過程,也就是説在這一過程中,他們所獲得的知識和能力在實踐活動中得以展現。”行為導向教學主要採用項目教學、模擬教學、案例教學等多種教學方式,它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具備相關職業的關鍵能力,成為多元化的複合型人才。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所起的作用往往是隱性的;而作為學的主體的學生的行為是活躍的顯性的。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多以自主學習為主,整個教學過程由學生全程參與,學生在參與教學過程中通過協作學習完成任務,解決相應問題。由於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主觀能動性被充分調動起來,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他們的學習動機。

(二)行為導向教學的兩個突出特點

1。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中心。在行為導向教學中,教學過程由學生全程參與,使學生成為整個教學的中心,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給予學生充分展現自我的空間,有助於學生潛能的挖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作用發生了相應的變換,從知識的傳授者變為諮詢者或者指導者,雖然角色發生了變化,但是教師的作用依然是很重要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並不是將提前已準備好的內容教給學生,而是在課堂上展示出與現實中專家解決問題相類似的探索過程,提供解決問題的原型,並指導學生的探索。

2。教學內容以提升能力為本位。這種教學應使學習在與現實情境相類似的情境中發生,以解決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為目標,學習的內容要選擇真實性任務,不能對其做過於簡單化的處理。任務的`真實性使得學生了解所要解決的問題,使其具有主人翁感;任務本身又是整體性的,具有挑戰性,解決了問題本身就是一種獎勵,因此容易激發起學習的內部動機。由於任務具有必要的複雜性,因此比簡化了的課堂環境更容易提升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此外,任務的多樣性又可以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並且在完成任務中表達自己的知識。

二、行為導向在影視創作教學中的實踐應用

(一)影視創作工作的特點

影視創作是一項整體性的工作,它由許多子環節構成,創作時間和創作空間的跨度非常大,需要花費足夠多的精力和時間;同時這項工作是一種集體創作,需要創作人員擁有團隊協作、精益求精、鍥而不捨的精神,才能完成一部優秀節目的創作。影視節目創作對創作人員的綜合素質要求非常高,需要綜合運用策劃、採訪寫作、攝像、照明、錄音、後期剪輯、包裝、美術、音樂等眾多專業技能和人際溝通與交往、組織管理等綜合素質。

(二)行為導向教學法的具體實施環節

1。合理的設計學習任務,幫助學生提升關鍵能力。學生要想使自己的專業基礎紮實,專業素養進一步提高,必須要深入生活,深入社會,進行認真的觀察和思考,在生活中積累經驗,因為作品創意的靈感來源於生活;教師通過佈置相應的任務,學生接到學習任務之後分組進行策劃、創作作品。教師給學生提供不同類型作品策劃文案的基本格式、優秀作品的創作檔案和相關專業技能學習的教程等學習資源,組織學生觀看往屆學生創作的優秀作品、實踐花絮和國內外一些經典影視作品,並認真分析創作這些作品所需要掌握的專業技能和基本創作技巧,讓他們對這些專業技能的學習和掌握充滿激情和渴望,以此,學生充分認識到影視創作的核心技能是由前期的策劃、拍攝和後期的剪輯、配音配樂、字幕設計、包裝、合成等技能組成,明確了完成作品創作需要的知識和專業技能,形成能力框架。

2。轉換教師的角色,引導學生獨立探索。行為導向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再是傳統教學中教育信息的傳播者,而是變成教學中的諮詢者和幫助者,在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方法由注重“教法”轉變為注重“學法”。對於影視創作這個實踐性很強的課程來説,實踐操作是很重要的,很多的問題只有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才會遇到,在學生創作作品的過程中,教師的指導要適度,不要過早語言化,要讓學生獨立探索去解決他們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遇到的困難。

3。及時的成果展示與評價,增加學生的成就感。學生完成作品的創作,過程是艱辛的,進步是顯著的,應及時給予鼓勵和評價。在學生完成作品創作後,我們都要指導學生開始策劃並準備舉辦每年一屆隆重的學生影視作品展暨頒獎盛典,院系領導老師同學和校內外媒體都十分關注和重視,通過成果展示,讓學生獲得成就感,並通過彙報和展播,既能廣泛徵集意見,又能通過活動的策劃提高學生組織策劃能力,同時擴大影響,也實現了教學環節形式的多樣化、影響的品牌化。

評價包括學生互評和教師評價。學生互評時,每組選出一名代表對上一組同學展示的成果進行評價,評價內容包括:問候、語音語速、目光交流、語言組織及邏輯性、成果內容評價、成果表現形式評價。教師評價內容包括:各小組陳述同學與評價同學的優點與不足;各組成果在內容上有哪些值得借鑑和需改善的地方;各組成果的表現形式的可取之處和不足之處。

三、在影視創作教學中採用行為導向教學的優點

(一)教學過程由學生全程參與,可以培養學生獨立探索的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從任務的制定,信息的採集、方案的編制與選擇、目標的實施、結果的反饋到成果的最終展示與評價,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的每個具體的環節。這樣學生既瞭解了任務的整體,又清楚每一具體環節的具體實施。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獨立地獲取信息、制訂方案、作出決案並實施方案,最終進行成果的展示與評價,這樣的全程參與並且獨立地完成相關任務,有利於學生獨立探索能力的形成。

(二)積極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助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由於學生參與到整個教學過程的每一個具體的環節,有利於培養學生學習過程的主人翁意識,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使其對所學知識表現出強烈的願望。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案例教學,為學生提供大量優秀的影視作品,並認真分析創作這些作品所需要掌握的專業技能和基本創作技巧,通過分析鑑賞作品,拓展學生的思維及想象力,開闊了學生的創作空間,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採用協作學習解決實際問題,利於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

現在的企事業單位在聘用人才的時候,非常注重所選員工是否具有團隊協作精神,所以在我們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是非常必要的。在影視創作課程教學中採用行為導向教學法時,通過佈置任務,學生分組完成相關任務,同組成員間進行分工合作,例如有的成員可以收集素材以備創作使用,有的同學可以進行設計構思,有的同學可以進行素材處理,有的同學可以進行後期的的編輯,在創作過程中小組成員相互討論,通過討論使原來種意見相互矛盾、態度各有不同的複雜局面逐漸變得明朗、一致起來。最終通過成員間的相互協作完成整個作品的創作,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協作能力。

(四)弱化學科界限,注重學科間的交叉,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行為導向教學注重學生自己獨立的完成任務。通常一個任務具有整體性和綜合性,要完成這個任務必須先完成相應的子任務,在完成各項子任務的過程中,總是要涉及到多種多樣的學科知識,例如每年一屆的DV創作大賽,學生在進行影視創作的過程中,要徵集劇本,修改劇本,這樣就會涉及到許多劇本創作和文學相關的知識,在招募演員和尋求贊助的時候也鍛鍊了學生人際交往的能力,在後期編輯的過程中會涉及到photoshop、illustrator、cooledit等圖形圖像處理和音頻合成的相關知識和技能,這樣就極大的鍛鍊了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所以在影視創作教學過程中運用行為導向法,有利於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中也能夠很快的適應相應的工作,運用所學的知識對實際問題進行相應的解決,為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礎。

結語

應用行為導向教學法進行教學時,在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將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交給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讓學生獨立完成相關任務,在協作和討論中達到對相關知識的意義建構。在行為導向教學中學生的知識、技能和素養得到更好的發展,使他們滿足社會的需要,成為社會相關產業需要的複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趙立羣。職業教育與培訓的新概念[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2]陳建,劉劍,張紅玉。行為導向教學法在VB程序設計教學中的運用[J]。承德石油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3)。

[3]樑紹斌。行為導向教學法在就業指導課教學中的運用[J]。就業與創業,2009,(10):35。

[4]李晉林。影視傳媒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J]。當代傳播,2008,(1):89。

[5]姜大源。學科體系的解構與行動體系的重構[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7):14—15。

[6]趙立羣。職業教育與培訓的新概念[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7]張武。談影視製作專業的綜合實踐教學[J]。現代企業教育,200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