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哲思之精神需求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2.89W

周國平説:“當一顆敏感的心靈被根本性的疑問刺傷,因而尋求治療的時候,它就會走向哲學,求諸哲學。”

哲思之精神需求論文

哲學,本義是愛智慧,其研究的終極問題始終圍繞着“我從哪裏來,我到哪裏去,我是誰”,而智慧並不能與知識混同,知識關乎事物,智慧卻關乎人生,於是哲學就是對自我的認知,人生的意義,以及世界的本質等問題的思考,不倦的尋求根本性問題的答案,或許在思考的苦苦折磨背後仍沒有語言式的答案,可這些問題卻屬於人類,屬於關心生命,關心自我與關心世界的人類。

在這個世界活着的人,除了肉身生活與社會生活之外,還對精神生活有着需求。在生命安然無恙時,我們的生活是安逸的;在與社會聯繫時,我們的生活是多彩的;在現實中活着時,我們的生活是枯燥的!於是我們同樣追求着渴望着精神上的滿足,幸福,快樂,明智,精神領域的清明,以物質滿足,情感交流,閲讀心靈讀物,旅行與修行等方式達到精神需求。

或許正如人們所説,哲學是無用之學,可正是這些沒有價值的高智慧所在從而保證了生活的自得其樂,感受着,懷疑着,思考着,探索着,看清自己,看清這個生命活着的世界的表象與現象,尋找那個不為人所認知的隱藏着的本質,有人説,哲學是從仰望天穹開始的,人不由自主的震撼於時間的永恆和空間的無限,於是發出了哲學的追問。

某個時刻,抬頭仰望,心中必會生出一種神祕的敬畏感,而同時一個巨大的問題叩擊着大腦:世界是什麼?又或者某個時刻,閉上眼睛,靜心觀己,思維停留在這樣的一個瞬間,心中一片清明,觀察自我,感覺着自己的一切,那麼我又是誰?為什麼我閉着眼睛能感覺着我在想的東西,這是哲學的悟性在心中覺醒的時刻。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悟性,可並非每個人都能夠將它的疑問延伸,並且思考。

在當今的物質社會裏,人類已經被生存的壓力所佔據大部分精力,在生活的`過程中,被現實同化是一個每天發生的事實,我們不再有空餘的時間仰望天空,我們不再有閒暇的時刻靜心觀己,我們更加不會傻乎乎的詢問自己世界是什麼,我是誰,因為在我們看來,這些問題無關緊要,並且毫無興趣,甚至直接忽略,嘲笑譏諷。就算有誰會誤入其中,也只是茫然呆若的無所適從,不知該往哲學的哪塊領域踱步。

實際上,內在的很多東西,並不會顯現於外在,就像有些潛意識在某一時刻作出的判斷,我們並不會拿出來顯示,好比道德,我們不會每一時刻裸露着它的形象,而只是在特殊時候才會顯現出來。同樣,對於哲學所涉及的思考,與思維邏輯,哲學術語等都不會顯現於外在,或者説不願不能,從而當涉及哲學思考時,通常一面一個人,一面一個人與他人,這裏的一個人是兩種狀態兩種形態,當介於之間時,這就是我願我能我會拿出來的東西,必要的時候寫下,記錄與交談。

人,作為處在時間和空間的交叉點上,瞬息和有限的存在物,卻嚮往着永恆和無限。當追究其根本性問題時,這種疑問便是哲學裏的形而上學,自我,靈魂,意識,精神,道德,因果,世界,邏輯,時間,空間,語言,感覺,存在,思維,夢,人生,生命,宇宙等等,誰能告訴我,這些東西到底是什麼?

在詢問求解的過程中,我開始接觸哲學,且不説能否讀懂,是否能夠得到答案,但這些問題的求解是我所需求的,在時間的空間裏停留,在追尋的過程中快樂,在此,我將這種需求稱之為精神需求,就像需要娛樂一樣,儘管我還不知道精神是什麼東西,儘管沒有現成的答案,但我還是想知道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Tags:論文 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