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農產品質量安全現狀與發展對策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39W

摘要:農產品質量安全事關人民羣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事關農民增收和農業發展,任務艱鉅,責任重大。近幾年來,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時有發生,國家、政府越來越重視,社會公眾關注度空前高漲,如何加強農產品安全監管,生產安全、優質、放心農產品已經成為當前農業的頭等大事。河北省玉田縣作為首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試點單位,從監管體系建設、標準化生產、農業品牌建設及農業投入品執法檢查等方面深入開展了工作。文章介紹了玉田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現狀,分析了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的對策和建議。

農產品質量安全現狀與發展對策論文

關鍵詞:農產品質量安全;現狀;存在問題;對策

河北省玉田縣地處京津唐三角中心地帶,是傳統的農業大縣,也是首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試點單位之一。全縣總面積1170km2,耕地面積72000hm2,糧食播種面積常年保持在86667hm2左右,蔬菜播種面積約33334hm2,生豬出欄140萬頭左右,位居全市首位。近年來,在大力發展現代化農業的同時,玉田縣始終高度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以標準化生產、農業投入品監管、農產品抽樣監測、“三品一標”認證等為重點,紮實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不斷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1現狀

1.1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體系初步建立

玉田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把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作為建設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區的重要舉措,在機構設置、人員調配、經費安排上擺在優先位置,為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創造了有利條件。一是建立了質量安全檢測體系。2011年,玉田縣成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在8個區域站分別建立了區域性檢測室、在“三品”基地和農業企業建立自律性農產品質量監測點5個,初步形成了以縣質檢站為中心,區域性檢測室為骨幹,自律性檢測點為補充的縣、鄉、村三級檢驗檢測體系,主要農產品的生產、流通環節全部納入監測範圍,基本實現了全覆蓋。二是建立了全程監管體系。為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2012年經編委批覆玉田縣農牧局成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科,在區域站成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站,在“三品”基地及農業企業設立了監管員,形成了縣局、區域站、生產基地三級質量監管體系。

1.2農業標準化生產穩步推進

本着“檢查與指導並舉,監管與服務並重”的原則,全縣上下把推行標準化生產、發展農產品品牌作為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抓手,並狠抓了落實。一是制訂和修訂標準。全縣先後制定農作物標準化技術規程36項,制定了省地方標準2項,唐山市地方標準4項,蔬菜標準化基地面積達到18667hm2,為從源頭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創造了有利條件。二是標準化示範區(園)建設。按照“生態、綠色、安全”的要求,蔬菜重點打造了2個部級蔬菜標準園和1個省級現代蔬菜產業園,重點推廣了水肥一體化、智能温控、穴盤育苗等集成技術,建立了二維碼質量追溯制度等五項制度,推進了標準化生產、商品化處理、品牌化銷售和產業化經營。在糧食生產上,狠抓了陳家鋪鄉千畝高標準糧食生產示範基地,實施了“九統一”生產經營模式(統一品種供應、統一種植樣式、統一測土配方施肥、統一深鬆整地、統一機播、統一機收、統一專業化病蟲草害防治、統一節水灌溉,統一技術方案和技術指導),全面推行了標準化生產技術,確保了農產品安全。

1.3農產品品牌建設有了明顯進展

近幾年,玉田縣積極鼓勵和扶持農業企業申報無公害、綠色和有機食品認證,提升全縣農產品質量水平,創建品牌農產品。截至目前,全縣有82家畜禽養殖場通過無公害畜禽產品產地認定,21家畜禽養殖場通過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認證,蔬菜無公害農產品基地12個,面積8334hm2,蔬菜無公害農產品11個,綠色食品3個,面積467hm2,有機農產品1個,地理標誌證明商標1個。建設農業部蔬菜標準園2個,河北省蔬菜標準園1個。這些農產品品牌的培育,有助於提升全縣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推動現代農業發展。1.4農產品生產和農業投入品經營秩序不斷規範近幾年,玉田縣不斷整合執法資源,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納入了農業綜合執法,專門成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中隊,通過採取日常監管與集中整頓相結合的方式,對全縣農資市場、農產品生產企業進行監督檢查,規範農業生產和農資經營行為,嚴厲打擊各種違法違規現象,確保了農產品的質量安全。2015年針對重點產品、重點區域和薄弱環節,相繼開展了元旦、春節、五一、國慶、中秋等重要節日期間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和韭菜質量安全專項整治行動、暑期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農資打假專項整治、“三品”農產品專項整治等活動九次,農產品質量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

2存在問題

玉田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雖然有了明顯進步,但從總體來説,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依然突出,一些矛盾依然存在。

2.1小規模分散經營難以實現標準化生產,難以提高農產品質量

目前,農業生產上以小規模、分散經營為主[1],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數量不多、規模不大,示範帶動作用不強,專業化生產、標準化管理、產業化經營難以實行,統一技術標準、統一品牌推進也比較困難。

2.2整體安全意識不高影響農產品安全水平的提升

農產品質量安全關係到每個人。但目前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的法律意識、責任意識和安全意識仍然不高,農業生產中還存在一些違法違規行為,嚴重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提升,增強農業從業人員乃至監管人員的安全意識也是目前監管工作亟需加強的方面。

2.3多種因素制約農產品品牌認證與開發,也直接影響農產品的質量安全

品牌建設是農產品安全生產的'可靠保障。但是,由於縣級的農業生產企業規模小,實力弱,品牌產品宣傳、創新不足,認證產品優勢、效益發揮不好。再有人們優質優價意識不強,品牌農產品與普通農產品混同經營,價格同等的現象還很普遍,優質優價的市場機制還沒有完全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生產者創品牌農產品的積極性。第三,品牌認證、複審、續展手續繁瑣,需要花費很多費用,但獲證產品價格優勢又不明顯,部分獲證企業在品牌認證到期後不願複查換證、續展或重新申報認證,農業企業的品牌意識還不強[2]。

2.4農業投入品違法違規經銷和使用是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突出問題

從農資經銷者來看,一些經營者唯利是圖,違法經銷假冒偽劣和違禁農資;從農產品的生產環節上看,不合理、不規範使用農藥、獸藥、化肥、激素等農業投入品現象時有發生。這些都是造成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的最大隱患,嚴重影響農產品的質量安全。

2.5收貯運環節監管亟待加強

收貯運環節監管是新增環節,縣級相關的制度規章還不健全,收貯運環節業務知識缺乏,執法機構和人員不足。

2.6目前監管檢測能力不能滿足工作需要

雖然玉田縣建立了縣局、區域站、生產基地三級質量監管檢測體系,也落實了監管檢測人員,配備了監管檢測設備,縣級也安排了專項資金,但是相對於龐大的監管對象和監管範圍,人員、設備、資金不夠完善,致使一些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無法開展。

3對策建議

3.1加強宣傳培訓,提高全社會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

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宣傳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律、法規及相關知識,通過舉辦培訓班、技術講座、現場示範等各種活動,推行安全生產技術,用輿論導向和市場手段培養生產經營者的質量安全意識。同時,還要強化對農業系統全體幹部職工法律法規的學習培訓,不斷提高農業系統幹部職工的質量安全意識和技術水平,努力構建“人人講安全、層層有責任、處處能監管”的生產環境和良好輿論氛圍。

3.2加大執法力度,強化對農業投入品的監督管理

農業投入品已成為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重要因素[3],加強對農業投入品的監管也是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最基本、最有效的措施。首先要強化對農業投入品經營主體的監管。要嚴格農業投入品經營資格審核,對不符合經營條件的單位,給予警告並要求限期改正,限期不改正的,結合市場管理部門堅決取消其經營資格[4]。二是強化對農業投入品市場的日常監管。加大對投入品市場日常執法檢查的力度。督促投入品生產經營單位加強內部管理,建立健全進貨查驗、索證索票、購銷台賬等制度,規範投入品生產經營行為。尤其要加大對禁限用藥物的清繳力度,堅決查處生產、銷售和使用禁限用農業投入品的違法行為,保證農資監管不留死角。三是強化對農業投入品違法案件的查處。要實施檢打聯動,嚴厲打擊製售假冒偽劣農業投入品等違法行為,做到發現一起,查處一起。並加強與各部門協作,對構成犯罪的要堅決移送司法機關。

3.3加強監管檢測能力建設,進一步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檢測體系

要進一步完善縣、鄉、村三級監管檢測體系,落實人員、經費,配備儀器設備,力爭村村有安全監管員,實現真正的監管全覆蓋。同時要加強對監管檢測人員法律法規及業務知識的培訓,進一步提高專業素質,提升監管水平和檢驗檢測能力。

3.4積極開展品牌認證和農產品基地建設,推進標準化生產

加強農產品基地建設和品牌認證,有利於推進農業生產的標準化,是發展現代農業和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根本措施。一是要進一步規範和完善農產品生產標準化技術規程,加強農業標準化生產技術培訓與推廣,提高農業生產的標準化水平[5]。二是推進農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的示範帶動作用,加快土地流轉,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的組織化、規模化水平,確保農產品高產、優質、生態、安全。

3.5建議政府部門加大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經費的投入

玉田縣要加大對基層監管檢測、執法等經費的投入,以便更好地開展工作。同時建議加大對產品認證、品牌申報及基地建設的政策扶持力度。

參考文獻:

[1]張樹秋,董燕婕,趙善倉,等.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安丘模式”探析[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5,(6):63-66.

[2]王芳.清苑縣農業品牌化建設的調查與思考[J/CD].基層農技推廣,2015,(3):61-63.

[3]楊玲,盛鬆華,温少輝,等.縣域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現狀及問題分析[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5,(4):18-21.

[4]羅勁鬆.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水平的路徑探討[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4,(2):67-69.

[5]元成斌,吳美霞.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J].吉林農業,2010,(10):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