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少數民族文化資源開發和利用分析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2.35W

[摘要]我國是一個擁有56個民族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在長期的繁衍、發展中積累了寶貴的文化。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少數民族文化具有鮮明的特色,對民族成員的生產生活、思想行為都有着重要的影響,這其中也包括人生觀、價值觀等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民族院校少數民族學生比例高,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受到民族文化的影響也較為明顯。本文從少數民族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的積極因素出發,探尋少數民族文化資源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分析了當前民族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少數民族文化開發和利用不足的原因,並從課程建設、隊伍建設、載體建設以及氛圍營造等四個方面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少數民族文化資源開發和利用分析論文

[關鍵詞]少數民族文化;民族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在民族院校中,少數民族學生和來自民族地區的學生比例高,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受少數民族文化的影響較大。作為一個民族的靈魂,民族文化已經內化成學生心底的價值取向,外化成了日常的行為準則。少數民族文化不僅影響着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形成,也影響着其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通過挖掘少數民族文化中的積極因素,尋找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精神追求、價值取向和行為引導等方面的共性因素,能夠有效地調動少數民族學生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增強民族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

一、開發和利用少數民族文化資源的價值和意義

(一)少數民族文化的凝聚性有利於完善民族院

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少數民族文化對各少數民族共同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情感起着重要的凝聚作用。”[1]中國擁有55個少數民族,雖然各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相對獨立的文化體系,但卻是多元統一的。每一種民族文化對其民族成員都具有獨特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各民族文化之間並不是互相排斥的,這為通過整合民族文化資源來豐富民族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提供了前提和基礎。例如,針對不同少數民族的宗教文化、節日文化等,探索將民族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外延進一步拓展。民族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等一般性內容的基礎上,增加祖國觀、民族觀、宗教觀等針對性較強的教育內容,而後者往往與少數民族文化的凝聚性密不可分。少數民族大學生受到不同民族文化的影響,在人際關係、學業、生活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這些特殊性雖然表現的形式千差萬別,但其在思想根源上大同小異,都是來源於對本民族文化的追求。加強對少數民族文化的研究,利用好少數民族文化的凝聚性,能夠有效地探究少數民族文化對大學生的影響,從而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合理規劃各項教育內容,構建起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

(二)少數民族文化的多樣性有利於豐富民族院

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每個少數民族在形成和發展過程中都積澱了獨具特色的文化,而多樣性也成為了少數民族文化最基本的特徵。文化涉及到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了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特別是後者,提供了歷史、文化、心理、道德等方面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包含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開發和使用的過程,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質量一定程度上影響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的發展,需要不斷地充實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少數民族德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就是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重要充實和完善。”[2]少數民族文化為民族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特殊而重要的意義。例如,愛國主義教育,在歷史上各少數民族為民族解放而英勇犧牲的精神是愛國主義教育的優質教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友善教育,部分少數民族生活的自然環境相對惡劣,受到騎射和遊牧文化的影響,他們在生產生活中更加註重團結協作,有着“重朋友”“講義氣”的傳統,這些教育資源真實、生動,富有感染力,因為有着民族淵源,更易於為少數民族學生所接受。

(三)少數民族文化的獨特性有利於培育民族院

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每種少數民族文化的形成都有其特定的環境和條件,文化的獨特性是長期積累的結果,具體體現在不同民族成員的思維和行為上。民族院校在校大學生中民族成分多、少數民族學生多、少數民族文化種類多,這種獨特的優勢為培育民族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通過開發和利用這些獨特的少數民族文化資源,能夠有效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符號性和儀式感。通過挖掘優秀的少數民族文化資源,將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性與各民族傳統文化的獨特性相結合,增強與學生的互動,將成為民族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例如,探索將少數民族的制度文化與大學生法制教育相結合,將少數民族的行為文化與大學生日常教育管理相結合,能夠充分展示特殊性和一般性、個性和共性的關係,增強教育的説服力。利用少數民族傳統節日,舉行富有民族特色、藴含思想政治教育核心要素的.活動;利用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舉辦特色文體活動,能夠有效培育民族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色。

二、開發和利用少數民族文化資源的限制因素

(一)少數民族文化教育課程建設滯後

目前,我國高校普遍缺乏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課程,民族院校也僅開設了以個別民族文化為主體的選修課或者輔修課程,課程的覆蓋範圍和影響力小,沒有起到傳承和弘揚優秀民族文化的作用。此外,由於缺乏統一的教材,授課內容的隨意性較強,導致課程內容缺乏規範性和統一性。在教學方式方法上,容易把少數民族文化教育等同於一般性知識教育,把課堂變成講授知識點、識記文化要素的過程,使得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教育課程變得枯燥乏味。在對少數民族“民族文化”課程的考試和考核中重理論、輕實踐,即使修過相關課程,學生仍缺少對民族精神、道德情操、人文涵養的深入理解,僅侷限於表面化的知識掌握。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文化技能不足

民族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經常接觸不同民族的大學生,對於他們的風俗習慣、行為習慣有着一定的瞭解。但受到學科背景、知識結構的限制,在文化技能方面顯現出不足,特別是對少數民族文化缺乏深入瞭解,容易出現本領恐慌。例如很難區分風俗習慣與宗教行為、個人陋習與民族傳統等,導致在對少數民族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重行為管理、輕思想教育,在教育方法上傾向於簡單説教,缺少深入細緻的引導。另一方面,少數民族文化教育多由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講授,教師的相關知識儲備有限,對課程缺乏歸屬感,投入不足,教育教學的感染力不強。

(三)缺乏有效的文化載體

文化的傳承需要有效的載體,特別是一些優秀的民族文化往往起源於特定的時間和空間,並以某種特別的形式延續下來。在民族院校中,趨同的學習生活環境以及時空的限制,使得一些優秀的民族文化缺少必要的形式要件。這種條件下,表現不同民族優秀文化的方式也高度趨同,比如更加側重易於表現的歌舞文化、節日文化、飲食文化等等,而對處於文化核心地位的精神信仰、價值追求以及傳統美德等方面表現手法空洞。在一定程度上,將民族文化教育在形式上簡單等同於主題教育活動、在內容上簡單等同於文體活動,教育的實效性較差。

(四)對優秀少數民族文化弘揚力度不夠

對不瞭解少數民族文化的學生羣體來説,受到慣性思維的影響,他們多認為少數民族文化是封閉的、落後的,甚至是愚昧的,學習少數民族文化的願望較低。在信息爆炸時代,學生的興趣點被不斷的分散,再加上多元文化的衝擊,少數民族文化對學生的影響越來越弱。以至於少數民族文化成為民族地區的“專利”。民族院校在弘揚少數民族文化方面需加大力度,特別是在新興網絡媒體等傳播手段的運用上仍有較大的作為空間。要不斷強化少數民族文化在校園文化中的地位,才能更好地發揮其教育人、引導人、薰陶人的作用。

三、開發和利用少數民族文化資源的對策建議

(一)加強課程建設,推進少數民族文化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

民族院校要進一步明確少數民族文化的授課主體,加強對少數民族文化、歷史的研究,通過開設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必修課以及少數民族文化選修課等方式,着力構建完整的課程體系,通過課堂教學的主渠道弘揚各民族的優秀文化。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結合大學生思想特點和文化特徵,把“三個離不開”思想、“五個認同”理論和馬克思主義“五觀”教育有效融入少數民族文化課程中,實現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要切實加強少數民族文化教材建設,在尊重少數民族文化的基礎上,對內容上進行甄別和選擇,重點開發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相關度高、具有正能量的少數民族文化,建設內容充實、規範系統的少數民族文化教材。注重課程的實踐性,將少數民族文化課程與專業課程有機結合,融入到建築、設計、計算機等相關領域,實現學生人文精神和專業能力的提升,激發他們學習少數民族文化的興趣。

(二)加強隊伍建設,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文化育人能力

在充分盤活原有少數民族文化教師資源存量的基礎上,加強教師的引進力度,注重民族學相關學科背景人才的引進,建立一支專業知識過硬、對少數民族文化有深刻認識的少數民族文化教師隊伍。提高學生工作隊伍的文化技能,一方面,通過選派學生工作者到民族地區實習實踐、掛職鍛鍊等形式,使他們深入瞭解少數民族的文化。另一方面加強文化技能培訓,聘任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以專題報告、研討會、座談會等形式,增強學生工作隊伍運用少數民族文化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設立專項經費,用於開展少數民族文化的專題研究,鼓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從少數民族文化的視域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建設少數民族文化教育基地,聘任民族地區教師和少數民族大學生擔任兼職宣傳員,有效補充少數民族文化育人隊伍。

(三)加強載體建設,促進少數民族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融合

將少數民族文化融入到學生日常的教育管理中,實現從制度管理的剛性約束為主向民族文化的自覺轉化,引導各民族大學生養成文明的行為習慣。將少數民族文化融入到學生的社會實踐中,組織學生深入新疆、西藏、內蒙古等民族地區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突出少數民族文化主題,加深對民族地區和民族文化的瞭解,使學生尋找少數民族文化與現行的社會準則和價值觀等共同精神追求的共同點,構建民族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間的過渡與銜接。將少數民族文化融入校園文化活動中。實施文化建設推動工程,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營造民族團結的校園氛圍,通過舉辦民族風俗風情展示周、民族文化講座、民族歌曲賞析等活動,豐富少數民族文化傳承和創新的載體。

(四)營造良好氛圍,弘揚少數民族文化,以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

民族院校要注重加強校園硬件環境建設,充分發揮環境的育人功能。在校園環境和文化氛圍的建設上體現少數民族文化主題,建立一批主題鮮明、工藝精湛、特色突出的文化景觀,讓優秀少數民族文化看得見、摸得着。將少數民族文化作為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發揮大學的文化傳承功能,倡導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實現少數民族文化、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世界優秀文化的有機融合。加強少數民族文化的教育宣傳,綜合運用書報、網絡等媒介宣傳和普及優秀少數民族文化。注重利用新興網絡媒體開展宣傳工作,通過QQ羣、微信平台等推送民族名片、飲食文化、節日文化等具有鮮明特色的知識和信息,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擴大覆蓋範圍。注重選拔、樹立、弘揚少數民族文化的典型人物,深入挖掘和宣傳他們的先進事蹟,增強感召力。

[參考文獻]

[1]田聯剛,趙鵬.多元共生和而不同———關於少數民族文化在中華文化格局中的地位思考[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1).

[2]吳蓉.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德育資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開發與利用———從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角度研究[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