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零基礎留學生漢語綜合課教學研究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98W

近年來,隨着我國經濟和社會的迅猛發展,高職院校與國際社會的交流合作也日益頻繁,留學生數量也與日俱增。然而大部分外國留學生的漢語都是零基礎,對於漢語、中國文化知之甚少,甚至一無所知。如何讓這些留學生儘快適應並融入新環境,學會使用最基本的漢語日常生活用語很關鍵。目前中國高校的對外漢語課主要有漢語綜合、聽力和口語等課程,其中漢語綜合課在整個對外漢語教學的課程體系中佔據核心地位,是基礎課程,全面培養和訓練留學生的漢語聽、説、讀、寫的綜合能力。筆者以近年來承擔漢語綜合課教學的經驗和感受為基礎,對零基礎留學生的漢語綜合課教學進行了如下探索和實踐。

零基礎留學生漢語綜合課教學研究論文

一、教學內容:以教材為本,為適當補充實用性內容

對外漢語教學是針對母語非漢語的外國學生進行的漢語教學,其性質是外語教學,即第二語言教學。在漢語綜合課教學中根據教材內容,選取一些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話題,引導學生積極訓練,從語音知識、漢字知識和簡單日常對話開始,逐漸增加詞彙和語法內容,由日常生活用語到相對正式的漢語表達,注重培養留學生使用漢語進行社會交際的能力。大部分漢語零起點的留學生在開始學習漢語時,都有着較為急切的求知慾。他們期望課堂上學到的漢語能夠解決他們在日常交往中遇到的語言問題,比如吃飯、購物、坐車、看病等。這就要求漢語綜合課教師適當地增加一些常用的生活用語,緊抓留學生學以致用的心理。這一階段留學生學習、參與的熱情都很高,比如在學“對不起”時,可以補充“沒關係”“不好意思”“沒事”等説法,有的留學生就會立刻指出,對中國人説“謝謝”,他也會回答“沒事”。在師生熱烈的互動交流中,留學生不僅能豐富自身的漢語詞彙提高漢語表達能力,還能在一種積極活躍的狀態中學習漢語,自信地去克服自身語音語調、辨識漢字的問題。對外漢語教學不僅是語言傳授的過程,更是文化傳播、推廣的過程。即使是針對漢語零起點的留學生,也要關注中國文化的適當導入。如講解漢字“好”時,告訴留學生中國人的家庭觀念“兒女雙全就是好”,一方面增強了漢字學習的趣味性和漢字記憶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也使留學生對於中國人的文化心理有所瞭解。再如講到詢問年齡時,可以補充多種詢問句式及其應用對象,用“你幾歲了?”問10歲以下的兒童,用“你多大了?”問青年人,用“請問您高壽?”或“您多大歲數了?”問老年人等。雖然有的用法留學生不能立刻掌握,但是他們能夠了解中國文化中尊老敬老在語言上的表現,懂得在實際生活中不同的場合、情境應使用不同的句式。另外,漢語零起點的留學生多是第一次來中國,對於中國的社會文化、風俗人情、文化古蹟都充滿了好奇。漢語綜合課教師還可以配合課文話題,增加中國的節日習俗、風味小吃、名勝古蹟等相關內容,特別是高校當地的風俗文化、旅遊景點等,這些都是留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這些文化內容的加入,不僅活躍了漢語教學的課堂,也增強了留學生學習漢語的興趣和對中國的感情。

二、教學方法: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法,讓留學生快樂學漢語

漢語綜合課堂教師應當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調動留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留學生快樂學漢語。

第一,創設生動有趣的話題、情境。教師可以依據課文主題設計相關情境,讓留學生分組練習並當堂表演,如向大家介紹自己的國家、家庭狀況等;也可以發動留學生自設情境,讓他們使用課外所學的語句進行對話;或佈置課外題目,課上輪流作口頭報告,如談談自己的中國朋友、描述去某個地方應該怎麼走等。這樣的練習方式生動有趣,留學生將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無疑會使他們的漢語學習更有動力。課堂上,我們最常用的是情景模擬法,也就是圍繞課文或所學內容進行模擬情景練習。比如,學完購物的課文,就把講台課桌布置成商店櫃枱,放上事先準備好的各種生活用品(主要是課文中所涉及的),讓學生兩人一組來進行購物表演練習。這種練習有助於學生把所學內容以脱離書本的形式進行記憶,這樣既強化了所學知識,也培養了學生們的角色體驗能力和情景適應能力,提高了他們漢語運用的綜合能力。但在情景設計過程中要考慮細緻,除了具體的設計方法外,創設的情景要貼近所教授學生的水平和年齡,易於學生接受,符合學生的心理因素和學習個體的需求,這樣學生便會自主地學習。教授者注意情景運用在課堂活動環節的滲入,才能使課堂氣氛更加生動,達到最佳的教授效果。

第二,開展遊戲、競賽等課堂活動。可以組織寫漢字比賽,把普通的聽寫測驗變為寫漢字比賽,聽到漢字或詞語最先舉手的留學生到黑板上寫,寫對漢字最多為勝。讀寫漢字對於漢語零起點的留學生來講是最困難的部分,心理上的畏難情緒和學習中的挫敗會使很多留學生喪失繼續學習漢語的信心。在剛開始接觸漢字的階段,這個簡單的比賽能夠激發起留學生識記、書寫漢字的興趣,而這個基礎打得越好,後面留學生的表現也會越好。還可以多組織一些語音練習遊戲,每個留學生代表不同的聲母、韻母,教師隨機念出一個拼音,這個拼音中包含的聲母、韻母兩位同學就站起來,使留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複習、鞏固所學的知識。在一開始語音學習時,可以多讓留學生練習一些繞口令。比如大部分留學生的“s”與“sh”不分,就教他們説繞口令“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誰能數準四十四,就請過來試一試。”對這些活動,學生都很感興趣,在輕鬆的氣氛中能取得很好的學習效果。

第三,藉助圖片、卡片、音樂、動畫、多媒體等教具,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率。不少留學生對很多中國流行歌曲也很喜歡很熟悉,筆者經常看見學生們課下聽中國歌曲。比如在講解中國人的家庭關係和親屬時,可以給學生放《家族歌》以幫助他們理解;在介紹方位詞時,可以教學生唱《對面的女孩看過來》;在母親節到來的時候,教他們唱中國歌曲《媽媽的吻》,用漢語交流關於媽媽的話題。讓留學生快樂學漢語,可以調動和保護其學習漢語的積極性,使其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掌握知識並應用於實際生活。唯其如此,留學生才能培養起學習漢語的'興趣,願意付出更多的時間、精力把漢語學好,也才能進入漢語學習的良性循環。

三、教學語言:由純英語向英漢雙語、漢語為主過渡

在漢語綜合課的課堂上,教師最初的教學語言只能是英語,尤其是針對零基礎的留學生,漢語起步階段必須藉助英語來溝通和交流。即使每節課補充一些漢語的課堂用語,留學生也不可能很快記住並反應過來,此時教師不必刻意追求雙語教學,隨着留學生漢語詞彙量的增加,應該逐漸加大漢語的使用比例。如留學生學了數字的讀法和“書”後,教師就可以用英漢雙語説“把書翻到第50頁”並輔以翻書的手勢,説過幾次之後,直接只説漢語,留學生就能聽懂了。很多漢語課堂用語在反覆強調和使用中給留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們就能單獨使用,但是此時的課文、詞彙、語法難度都在增加,要確定留學生準確理解課文、生詞的含義,掌握詞彙、句型的使用,還是需要藉助英語的媒介作用。特別是講解語法時,一些較難理解或是容易混淆的語法現象,用英語解釋還是省時省力。雖然以英語為媒介語能極大地提高漢語綜合課的效率,但很容易使留學生形成對英語的依賴心理,理解漢語詞句時總是先翻譯成英語,再翻譯成其本國語言。所以教師應有意識地在課堂內外使用留學生已學過的漢語詞彙,儘快使漢語綜合課堂脱離英漢雙語的階段,留學生只有更多地在純漢語的情境中學習,才能使他們的語言思維模式完成由本國語言、英語到漢語的轉變。

四、課外實踐:增加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課外實踐

除了採取多種教學方式,漢語綜合課外還必須組織留學生參與大量的課外實踐活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催生學習動力。光説不練,只能是紙上談兵。每次課後都應該佈置一些課下實踐操作的任務,鼓勵他們走出去,充分利用校園內外的真實語境,讓學生去完成,下一節課檢查。比如,學完購物後,除了課上的模擬情景練習外,我們要求學生課下去學校的超市或者附近的市場購買一件生活用品,下一堂課向班級同學彙報購買的經歷。學完中國菜的內容後,就要求學生回到宿舍親自實踐一次,下一節課向班級同學説一下自己做了什麼中國菜,做的過程是怎樣的。我院為提高留學生的漢語學習能力還專門組織中國學生與外國留學生開展一對一的漢語學習小組,互幫互助,中國學生幫助留學生提高漢語水平,留學生幫助中國學生提高英語水平,雙方在語言學習的同時又收穫友誼,一舉兩得,形成良好的漢語學習氛圍。此外,還組織留學生一起參加學校組織的運動會並表演節目;利用週末時間組織他們到本地各個著名景點參觀旅遊,回來後用漢語寫遊記、説經歷,親身感受中國文化,親口敍述身心感受。組織中國學生和留學生成立中外文化交流社團,舉辦校園國際文化節,留學生們教中國學生做外國美食,中國學生教留學生們學做中國菜,然後大家放在一起共同品嚐交流;舉辦中外服裝秀,表演中國武術和外國民族舞。還組織留學生們遊覽校園、參觀博物館等活動。這些豐富的課外活動,既豐富了學生的課餘生活,又讓他們學到了課上學不到的東西,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掌握了語言知識,提高了運用漢語的能力。呂必鬆先生曾説過,對外漢語教學是一種藝術。教學活動本身就是一種藝術創造。教無定法,漢語綜合課教師應該因材施教,針對漢語零基礎留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教學設計,從具體教學實踐中不斷髮掘新的教學思路和方法,及時更新內容,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幫助漢語零基礎留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感受學習漢語的樂趣,讓他們快樂學漢語,提高學習效率,併為他們更高層次的漢語學習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