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初中語文課堂上要善於抓住生成性資源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32W

曾經聽過一堂公開課,是學習列夫·托爾斯泰的充滿想象色彩的童話《七顆鑽石》。教師在教完全文後,為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出了這樣一道題:以大海、月亮、漁船為素材,寫一篇想象作文,200字左右。結果,有一個學生只花了七、八分鐘便站起來向所有的聽課者描繪了一幅“月夜下,漁船在海上自由自在地漂泊”的絕美畫面,用詞準確,語句優美,聽的人都頻頻點頭。但不知何故,教者只是對他輕描淡寫地説了句:“請坐下。”便沒了下文。而後,教者又讓另外幾個同學回答,雖然那幾位同學的回答沒有剛才的同學那麼精彩,但教者對這幾個學生的回答卻是讚賞有加。聽課者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教者出此題的意圖是要學生想象一個故事而非一個畫面,難怪第一位學生受如此冷落。

初中語文課堂上要善於抓住生成性資源論文

這個例子揭示了當前語文教學的一個弊端:學生豐富多彩的求解想象過程往往被老師預期性的思路強制地進行了“格式化”。

無疑,傳統型的語文教育無論是備教案、備學生還是上課,都把學習目標的實現以及學生在教師指揮下思考完成既定計劃作為教學成功的標誌,即整個教學過程都由教師來全盤控制,不允許出現任何意外。特別是在公開課前,往往要先演練上好幾遍,目的就是為了防止學生在課堂上出現非預期性答案所帶來的尷尬。

但是,課程改革帶來了新的教學理念,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為學生的非預期性答案在教學中爭得一席之地。新的課程標準鮮明地喊出了“以學生髮展為主體”、“學科教學強調過程本身的價值”、“課本不再是課堂教學的唯一因素”這些響亮的口號,這種背景下的課堂教學必然會孕育出許多非預期性的答案。

為了適應新的語文教學形勢,廣大語文老師要在語文課堂上善待學生的非預期性答案。

首先,我們要從思想上充分地認識到:語文課堂教學不再是一個封閉的系統,而應該是一個充滿感性、充滿生命力的動態系統。因此,我們對語文課堂的認識就不應拘泥於預先設定一個固定形式,而後“放之四海而皆準”。如果教師只是一味追求能順利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和計劃,而對學生的非預期性答案,或置之不理,或間接打斷,或直接批評,那麼,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因為沒有參與的機會,從而失去參與的自信和參與的熱情,從而就會習慣於被教師牽着鼻子走,於是,整個語文課堂教學將會成為教師一個人唱獨角戲的孤獨舞台。

那將是一件多麼可怕、可悲的事情啊!要知道,語文課堂教學的豐富性正是源於這類非預期性的答案,如果教師能夠抓住並重視這些隨時都可能會出現的非預期性的答案,懂得用動態生成的觀點來控制課堂教學,那時,教師才是課堂教學真正的組織者,學生才是課堂教學真正的主人。只有讓學生真正地活起來,整個語文課堂才能煥發出勃勃生機,才能充滿活力、充滿魅力。

其次,新課程標準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並且將之提到一個相當高的高度。要知道,學生“插嘴”或“反對”教師的時候,往往就是他們積極思考、發現新知識、產生新思想的時候。因此,語文課堂上善待學生的非預期性答案,實際上就是在培養學生,培養他們對獲得的新的知識或結果的不滿足,培養他們對所學習的內容展開獨立的思考,培養他們從多角度去認識同一事物,去舉一反三,去觸類旁通,從而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語文課堂上充分肯定學生的非預期性答案,就是在保護學生的創造熱情。只有教師的善意引導,才能使更多的學生不拘泥於自己的理解,不拘泥於教材的約束,從而將學生內藴的創造力轉化為顯性的創造力,使學生生命深處的創新能量能夠得到最大限度的釋放。像上述案例中,教師若能充分肯定第一位學生在寫景、抒情方面的優點,相信這位學生就會對自己的文彩充滿自信,就會在今後的日子裏用飽滿的熱情去寫作文質兼美的散文。

其三,語文課堂教學應該是“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尊重學生個性”的教學。學生,是一個個豐富多彩的獨立個體,他們的知識儲備、經驗世界、思維方式各有不同,他們對事物的認識也是千差萬別、各具特性。課堂中,學生無意識的非預期性答案,往往最能體現學生的個性色彩。語文課堂上善待學生的非預期性答案,不僅是教師對學生個性化的感受和觀點的肯定和承認,更是對學生人格的`尊重。語文課堂上應該允許學生有個性的表達、另類的聲音,應該強調教師和學生個體之間的交流。這樣做,一方面,能讓學生感到自己的聲音能被聆聽、人格受到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和成就感就會如抽枝拔節般迅速確立。另一方面,能給學生充分的解讀、思悟過程,學生就會形成自己個性化的感悟和體驗,教師就能通過聆聽學生的這些感悟和體驗,進一步瞭解學生,瞭解他們的思維方式和個性的不同,從而便於因勢利導,進行差異化的教學,最終有利於每個學生的健康成長。如果教師不懂得善待學生的非預期性答案,那麼,隨着歲月的增長,學生就學會了“察言觀色”,就會“話到嘴邊留三分”,那樣,學生的個性稜角就會被磨平,語文課堂上就只會留下學生乖巧的表情和呆滯的眼神,沒有了靈性,也沒有了創造。當然,善待學生的非預期性答案並非排斥預期性答案。課堂時間的分配、話題的範圍、難易的尺度、學生學習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等,教師都必須在課前有必要的預期,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出現的非預期性答案,只是對教師預期性目標和計劃的突圍和創新,在教師科學合理的帶動下,它可以轉化為對教師預期性目標和計劃的延伸和有益的補充。因此,當語文課堂教學中出現了非預期性答案後,教師不妨追問一句“為什麼?”,從而讓學生去“自圓其説”。要知道,學生“自圓其説”的過程也正是學生個性展示的過程,它將會為語文課堂教學增添不少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