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廣播稿

午飯廣播稿精選範文

欄目: 廣播稿 / 發佈於: / 人氣:7.57K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午飯廣播稿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午飯廣播稿精選範文

午飯廣播稿篇一:5月8-9中午廣播稿

11點48

甲)願我們用樸實的聲音訴説你我成長的快樂。 乙)願這個平凡的角落成為你我心靈的驛站。 甲)朋友,這是你我共有的天地,這是我們希望的田野;這是我們放飛夢想的舞台,乙)在以後的每一個日子裏,校園之聲廣播站願與大家共同感受美好生活,與大家相知、相伴。今天是2013年5月 8(9)日,星期三(四)。我是主持人 ,我是主持人 歡迎大家準時聆聽我們的“校園之聲”廣播。(稍作停頓)

11點51

甲)從文學中體驗生活。 從生活中尋找文學。

讓我們暢遊在語文故事的海洋中,隨手摘取一朵浪花, 願你我能共同分享,這美好的時光。

橡樹

意 費拉里斯

初春,大地從沉睡中甦醒。田野裏飄來一陣陣泥土的清香;草兒吐露出嬌嫩的幼芽,好奇地窺視着人間;姑娘們穿着豔麗的衣裳,在碧綠色的草地上歡快地歌唱。

萬木爭春,小溪嘩嘩作響,兩岸鋪上翡翠般的地毯。舉目眺望,大自然一片生機,令人陶醉,使人神往。

只有一棵橡樹默默地站在一旁。它沒有穿上新裝,它那飽經滄桑、滿是皺紋的老皮一絲不掛地袒露着;它雄偉、挺拔、巍然屹立,乾枯的樹枝直拂天穹,猶如高舉雙臂,祈求上帝憐憫。可是它的血液已經凝滯,生命的火花已經消失,嚴酷的寒冬結束了它的殘生。

不久前,它還神采奕奕,英姿勃勃的。然而自它睡下去,就再也沒有醒來。

幾天之後,來了幾個人,七手八腳把它鋸斷,又把它連根刨出,裝車運走。在生長過它的地方,只剩下一堆黃土。

橡樹啊,我童年的夥伴和朋友,你曾賦予我多少甜蜜的幻想!我

喜歡在你高大的軀幹上攀登,在你堅韌而富有彈性的樹枝上盡情地悠盪。

多少次,我在你那幽靜、涼爽的濃蔭下悠閒地歇息,自由地暢想。如今,那些甜蜜的時光同你一起離開了我們可愛的故鄉。

幼小的橡樹長出第一批嫩葉,又把枝條向四處伸延,轉眼之間填補了你留下的空間。茁壯的幼苗變成參天大樹,孩子們又會在它的樹蔭下嬉笑、玩耍,成年人又會在那裏歇息、暢想。

11點57

甲)輕絲慢縷飄舞着古色古香,點點滴滴的溪水流過秋的哀傷,走進冬的沉默,讓纖敏的思緒化成粉紅的情節流淌在浪漫的文字,讓靜夜的沉思譯做青春的華彩演變成炙熱的言語。

乙)時間像指尖劃過的細沙,在不經意間悄然逝去。轉眼,今天的廣播已接近尾聲,歡迎您下次聆聽,繼續我們的心路旅程。

甲)今天廣播時間到這裏就結束了,我是播音員xx我是播音員xx各位老師、同學、咱們下午再見

午飯廣播稿篇二:廣播稿

男: 敬愛的老師

女: 親愛的同學們

合:大家好!

男: 紅領巾之聲廣播站現在開始廣播了

B: 今天擔任播音任務的是三年六班

男: 我是播音員平恩澤

女: 我是播音員楊韞溪

男: 春天的腳步總是那麼匆忙。你瞧,小草偷偷探出嫩綠的腦袋,好奇地打量着這個世界;花兒慢慢露出鮮豔的笑臉,盡情地在風中搖曳;大地也緩緩脱去厚重的冬裝,歡快地把春之歌譜寫。人們紛紛走出户外,或放飛漫天的風箏,或徜徉在春天的田野,無憂無慮地享受春的芬芳。下面讓我們共同欣賞作文《公園裏的春天》。

女: 公園裏的春天

日曆已翻過春分,可是天氣還是那麼陰冷,我總覺得春天還沒有來,爸爸卻對我説,到公園去,準能找到春天的足跡。一個星期天的上午,我跟爸爸到公園去尋找春天的蹤跡。

找呀,找呀。找到了!春天在桃樹上。公園一角的幾株桃樹上,長出了紅色的嫩芽,中心還有幾顆火紅的花蕾。爸爸告訴我,不久,桃花就要開啦!

春天在柳枝上。我發現一排柳樹上,都掛着鵝黃色的枝條,風一吹,就悠悠地飄蕩起來,像一層半透明的薄紗。

春天在花圃裏,長着刺的玫瑰枝上也出現了紅色的花蕾,有些都快要綻開了。忽然我瞧見噴水池四周的草坪上,停着許許多多蝴蝶。我很奇怪,現在怎麼已經有蝴蝶了呢?走進一看,原來是五顏六色的蝴蝶。有紫的、黃的、紅的,還有黃裏帶青的。春風一吹,它們就輕輕搖晃着,像一隻只蝴蝶在飛舞。

男: 春天還在樹林中。那冬青樹暗綠色的葉子中間,長出了黃綠色的嬌嫩的新葉;高大筆直的水杉樹枝上也冒出了米粒大的新芽;更有趣的是法國梧桐樹的椏杈上,吐出了半透明的青裏帶紅的芽,如小小的佛手一般。原來,樹木到了春天,都要“脱舊換新”了。

我跟爸爸繼續一路尋找。又找到啦!春天在兒童樂園裏。天真活潑的小朋友穿着各種色彩鮮豔的衣服,像盛開的百花一樣,真美呀。再往前走,園林工人正在清除雜草,修整草坪,以便人們更好地欣賞美好的春光。我想,春天也在工人阿姨們的心裏。

我望着這春天的美景,不禁心潮起伏:我們的祖國就像這春天的公園,處處生機勃勃,萬紫千紅。

女: 科學中有許多的知識需要我們來了解,有許多的奧妙需要我們去探究,下面讓我們走進《科普館》—乾涸的大地(沙漠)。

男:沙漠都是炎熱的嗎

不一定!像接近兩極的沙漠,因為温度很低,所以稱為“寒漠”。很多人誤以為沙漠大多出現在赤道地區,其實赤道雖然氣候炎熱,但因為水汽充沛反而少有沙漠,不論寒漠還是炎熱的沙漠,它們的共同點就是缺水。

沙漠裏不僅缺水,而且常常是風沙滾滾,想要穿越那裏,可以説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像我國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就進得去出不來。但也並不是所有沙漠都是一片沙海,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其沙質部分只佔沙漠的20%。 女:白天吃西瓜 晚上抱火爐

沙漠白天氣温大多高達40℃以上,到晚上,便突然下降至10℃左右。所以有人形容在沙漠的生活,常會説白天熱得想吃西瓜,晚上則冷得想要抱火爐。

沙的比熱較水的比熱低,這就表示在同樣的日照下,沙漠吸收熱量的速度比水域大的區域要快得多。在夜晚,沒有日照了,沙釋放白天裏吸收的熱量越多,温度下降的強度就越大。加上沙漠裏沒有植被,陽光照射的強度會更大,這就是沙漠地區晝夜温差大的原因。

男:突來的大雨

沙漠經常數年,甚至十幾年才下一次雨。雨水集中在極短的時間裏,迅速下一陣子後,又突然消失。突如其來的大雨,會在平坦的沙地上形成暫時性的河流,在峽谷地則會造成暴洪。

下過雨後,沙漠裏百花盛開,生機盎然,植物馬上活躍起來,迅速地儲水、開花,呈現出沙漠中難得一見的繽紛景象呢!

女:熱鬧的夜生活

植物無法移動,所以會以改變自身的形態等方式在豔陽下求生存,而動物可就不同了。沙漠中的動物,各有一套適應炎熱氣候以及飲水不足、食物短缺的方法。它們會等黃昏或夜晚時,氣温降低了,才出來覓食、活動。所以一到夜晚,沙漠地區可是熱鬧無比的呢!

男:耐乾旱的沙漠

駱駝是沙漠之舟,可以在沙漠中走好幾天,不喝水也沒關係。駱駝的身體有許多特殊的生理結構,使它們能夠充分適應沙漠的生活。

人們看到駱駝高高的駝峯,以為駱駝是把水存在駝峯裏,其實,駱駝是將水存在胃旁邊20—30個儲水的小囊中,而且它們可以在十分鐘之內,快速喝下100升的水。大部分的動物,在脱水量達到體重的15%時,就已經走不動了;駱駝卻可以忍耐到失去水分達自己體重的40%,真不愧是有着非凡耐旱能力的沙漠之舟呀!

女:沙漠中的綠洲和花園

在艱苦的沙漠之行中,有時還能發現與周遭環境迥然不同的水源地,那就是綠洲。

在澳大利亞西南部有一片非常乾旱的沙漠,那裏夏季的最高温度可達50℃。 因為沒有高大樹木的阻擋,狂風終日從這片沙漠上空咆哮而過。1973年的一天,一個叫夫蘭納裏的植物學家經過這裏,發現這裏竟生長着3000多種植物。春天到來時,百花齊放,美得讓人心醉。因此,他稱這裏為“沙漠花園”。

男: 下面又到了精彩活潑,輕鬆有趣的《微故事》時間了,每個人都有一個獨一無二、讓人歡喜讓人“憂”的媽媽。描繪一下你們心中的媽媽們吧,她們到底是一幅如何絢麗多彩的畫呢?下面讓我們共同欣賞《微故事》—— 不一樣的媽媽

大嗓門兒媽媽

媽媽是個大嗓門兒。她是英語教師,教學任務非常繁重。上週媽媽的大嗓門兒出了問題,因為連續上課導致咽炎復發。但媽媽還是堅持上課,剛開始媽媽還壓低音量講課,可是講着講着,就情不自禁地放開了嗓音,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教學當中。結果,媽媽的咽炎更嚴重了。媽媽的大嗓門兒是想讓同學們聽得更清楚、更明白呀!

女: 愛撒謊的媽媽

小時候,媽媽總教育我不要撒謊,可最近她常常“撒謊”。陪我寫作業時,她説“有時間”,但我睡覺後她卻常學習到深夜;在擁擠的鬧市區,她騎着自行車,載着一百多斤的我,滿頭大汗,卻説“不累”,為了健康減肥,媽媽陪我晚餐減半,繁重的勞動使她肚子總大吵大鬧,她卻説“不餓”。媽媽真是愛子心無盡呀!

男: 媽媽是個購物狂

老媽是一個典型的購物狂,她經常要我陪她去逛街。她不停地看,不停地試,左手推着車,右手提着衣袋,肩上還挎着一個包。媽媽逛完時裝櫃枱又大步流星地走向賣首飾的櫃枱,目光死死地盯住那些耳環和項鍊。我早已暈頭轉向,眼冒金星,這哪裏是逛商場,簡直比待在十八層地獄還難受!再看看老媽,她依然興高采烈。

女: 好忘事的急性子

媽媽是個好忘事得急性子。週六我打算利用忙碌的業餘課間隙去游泳。吃完午飯媽媽催我出發,上車才發現游泳衣落在了客廳門口。上樓取下來又想起忘了拿拖鞋,害得我連續跑了三次。好容易到了游泳館,她大叫着説忘了帶游泳卡,然後勾着身子在那裏嘎嘎地笑。唉,真拿她沒辦法,好在她是個快樂的好忘事的急性子。

女:同學們,我們的節目也已經接近尾聲了。

男:是啊!也該是我們和大家説再見的時候了。

女:每一次的相約,都傾注了我們殷切的期待。

男:每一次的離別,都意味着我們再次的相見。短短的10分鐘時間即將過去,

感謝大家的收聽。讓我們下次再會。

午飯廣播稿篇三:好習慣益終生廣播稿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廣播的題目是《好習慣益終生》

法國學者培根曾經説過:"習慣是人生的主宰,人們應該努力地追求好習慣。"的`確,行為習慣就像我們身上的指南針,指引着每一個人的行動。

縱觀歷史,大凡獲得成功的人,都有一些良好行為長期堅持,養成習慣,形成自然。魯迅先生從小就養成不遲到的習慣,他要求自己抓緊時間,時時刻刻地叮囑自己凡事都要早做,這樣長時間地堅持下去,就養成了習慣。這位以"小跑走完一生"的作家,在中國以至世界文學史上留下了輝煌的業績。可見,行為習慣對一個人各方面的素質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對我們小學生來講,尤為重要。

就拿我們密切相關的學習來説吧。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現象,有些同學平時不刻苦、不用功,作業總是馬虎潦草,沒有養成踏實認真的學習習慣,成績總是不好;我們也看到,有些同學雙休日只顧玩,把作業壓到星期日晚上才去做,開了夜車還做不好。其實,這完全是學習習慣和方法的問題。大家都知道,一個好的、科學的學習習慣和方法,能使我們既學得有效率,又學得輕鬆自在。而如果你不能養成好的習慣,上課不注意聽講,不踴躍發言,不鑽研難題,這樣不但不能提高效率,而且對你的身心發展也會造成不利的影響。因此,我們在學習時,最重要的是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它會使你終生受益。

昨日的習慣,已經造就了今日的我們;今日的習慣決定明天的我們。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今天做起,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做一個優秀的小學生,共同創造輝煌的未來!

謝謝大家!

廣播稿二:好習慣益終生廣播稿

各位同學:

中午好!在美妙的樂曲聲中,第二期專題廣播和大家見面了。今天,我與大家一起分享的題目是:好習慣,益終身。

首先,請同學們聽一個故事:在印度和泰國隨處可見這樣的場景: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細細的鏈子,拴得住一頭千斤重的大象。那些馴象人,在大象還是小象的時候,就用一條鐵鏈將它綁在水泥柱或者銅柱上,無論小象怎樣掙扎都無法掙脱。小象漸漸習慣了不掙扎,直到長成大象,可以輕而易舉的掙脱鏈子時,也不掙扎。同學們,小象是被鏈子綁住,而大象則是被"習慣"綁住了。可見,所謂的"習慣"是指長期重複地做並逐漸養成的不自覺活動,習慣的力量很大。英國唯物主義哲學家、科學歸納法的奠基人培根,在談到習慣時深有感觸的説:"習慣真是一種頑強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説到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又讓我想起一個故事:1998年1月21日至28日,全球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相聚在法國首都巴黎,為人類所面臨的重大科技問題進行研討。會議期間,有人向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請教:"您是在哪所大學、哪個實驗室獲得重要知識的?"出人意料的是,這位白髮蒼蒼的老者卻説:"我是在幼兒園。"提問者一下子愣住了,接着問:"您在幼兒園學到了哪些最重要的東西呢?"這位科學家耐心地回答説:"我學會了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拿;用過的東西要擺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午飯後要休息;做錯了事要表示自己的歉意;仔細觀察周圍的大自然......"誰也沒想到,在我們平時看起來最平常的行為習慣,卻成就了這位科學家最輝煌的事業。這位諾貝爾獲獎者的一席話是多麼耐人尋味啊!良好的行為習慣會影響人的一生,有了好習慣,失敗不容易;沒有好習慣,成功不容易!

同學們,從這些小故事裏,從你自己的生活經歷中,你是不是也認識到了這一點呢?其實,在我們身邊,老師發現有很多注重培養自己的良好行為習慣的同學。每天清晨,文明禮儀示範崗學生早早地來到學校堅守自己的崗位;教室、走廊、包乾區等區域,總能見到值日生認真打掃衞生的身影;課前準備時間,同學們有條不紊地收交作業、自主投入新一天的學習;上課時,同學們認真傾聽老師的講課,傾聽同學的發言,並不斷地參與學習思考,有問題或有不同的想法能勇敢地舉手發言;課間,同學見到老師主動打招呼;當看到老師手中捧着一大疊作業,同學能主動上前道一聲:"老師,我來幫您!";在自己不小心做錯了事後,能主動承認錯誤並道歉;在同學不小心碰到自己時,能寬容同學,跟同學道聲:"沒關係";放學的時候,有同學見到叔叔阿姨能主動問好,見到家人來接能主動迎上去,打招呼;離開教室之前,有同學見到個別同學的椅子沒有移放好,能主動輕輕地擺放好才離開教室;當自己是最後一個離開教室時,關上門了,還不忘檢查一下,看看窗户是否關實、插好。這些同學的行為表現,多好!他們的平凡的行動表現出他們不平凡的品質。

但是,我們也不難發現,在我們美麗和諧的校園裏,也時常跳躍着不和諧的音符:當你漫步校園時,一陣風吹過,紙屑或薄膜撲面而來;當你上樓梯時,腳下踩到一個油漬漬的食品袋;課間十分鐘,一抬頭看到牆上的腳印;草坪上、花壇裏,被勿勿行走的同學"另闢蹊徑"; 午餐時間,部分同學脱離整齊有序的路隊,迫不及待地衝入食堂;食堂的廢棄桶裏,每餐都能看到大量的剩飯剩菜;有的同學上完廁所,忘了"來也匆匆,去也沖沖";校園內不時能見到長明燈和長流水;有的同學習慣在教學樓大聲喧譁,追逐打鬧,釋放能量,上體育課時卻沒了精、氣、神;有的同學經常説髒話,到處塗鴉留下"傑作";有的同學不戴領巾、胸卡進出校園,老師和同學提醒時還不屑一顧、強詞奪理;有的同學不愛護公物,或是故意損壞門窗和桌椅;有的同學拾到東西不上交,有的將別人的錢物據為己有;有的同學甚至動輒喜歡和同學舞動拳腳......這些不良習慣行為,看起來都是小事、是小節,夠不上違法違紀,卻有傷大雅,違背社會公德,影響同學們健康成長。

俗話説得好,"沙不積無以成高塔,水不積無以成江河"。人的優良品質和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一天一天培養起來的,可以享用終身;同樣的道理,"小洞不補大洞吃苦"。一個人不注意克服小毛小病,不加以自我約束,常以惡小而為之,必然會變成大毛大病,令人遺恨終身。同學們,你們現在所處的階段是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最佳時期,你們一定要善於培養自己良好的行為習慣,為將來的進一步學習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那麼,怎樣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呢?下面我重點介紹四個方面的行為習慣的培養。

一、培養良好的文明禮貌習慣

我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歷來有"禮儀之邦"的美譽。在人與人的交往與合

作過程中,禮儀是否周全,不僅顯示其修養、素質,而且直接影響到事業的成功。

1、要學會使用禮貌用語。"贈人一言,重如珠玉,傷人一言,重於刀割。"由這句話可見語言文明的重要性。在平常的學習和生活過程中我們要常用"請"、"您好"、"謝謝"、"對不起"、"沒關係"、"再見"等文明禮貌語言。

2、要學會禮貌動作。禮貌動作是在舉止、行為方面表現出對別人的尊敬。如見到老師要敬禮、問好;見到熟人要主動打招呼;遞物給人要用雙手;進教師辦公室要敬禮;進他人房間要先敲門等。

3 、要有謙讓精神。遇事先想想別人,形成先人後己的思想。例如:吃飯時要請父母或長輩先吃;分東西時能夠把好的讓給別人,願意與同伴分享;乘坐車、船知道主動給老、弱、病、殘讓座;在公共場所不大聲喧譁、遵守紀律,如打飯、購買東西要主動排隊,午休、晚睡要安靜,觀看演出不要説話,不能隨意跑動等等。

4、要舉止文明。不説髒話,不罵人,不打架,不賭博;不涉足未成年人不宜的活動和場所;要愛惜名譽,拾金不昧,抵制不良誘惑,不做損人利己格的事。

5、要尊敬師長,孝敬父母。對家長有意見要有禮貌地提出,講道理,不任性,不耍脾氣,不頂撞;同學之間互相尊重、團結互助、理解寬容、真誠相待、正常交往,不以大欺小、不欺侮同學,不戲弄他人,發生矛盾多做自我批評;要學會感恩,要常存感恩之心,感謝所有關心我們的人。

6、誠實守信,言行一致。答應他人的事要做到,做不到時表示歉意;借他人錢要及時歸還;不説謊,不騙人,不弄虛作假,知錯就改。

二、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1、 要有預習與複習的習慣。預習好比火力偵察,能使自己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瞭解重、難點在哪裏,帶着疑問學習,從而可以提高課堂學習效率。課堂上學會了的東西,課後還會忘記,這是大腦遺忘規律的表現。因此,只有及時複習,才能降低遺忘率,鞏固所學知識,而且還可以幫助我們把平日所學的零散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彌補知識的缺陷。

2、要有勤于思考與全神貫注的學習習慣。如果不能積極動腦思考,就不能學好。在老師的課堂教學與課後輔導中,要注意培養我們勤于思考的習慣,對於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要儘量自己解決,而不依賴他人。在課堂上,如果學習不專心,做小動作,不可能學習好,學習任務也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所以,上課時要全神貫注,課外也要克服邊學習邊玩、邊學習邊吃東西等不良習慣。

3、要有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習慣。在課堂活動中要主動思考,主動與老師和同學交流,激起思維的火花,激發學習興趣,逐步形成"主動參與"的學習習慣。

4、要有多動腦、勤動手的習慣。在課堂上,我們要多觀察、多思考,遇事問個為什麼,要把得到的結論記錄下來,動手實踐,進行驗證,在實踐中體驗獲取知識的規律和樂趣,這樣長持以久,"勤思勤動"的習慣就會在"樂"中逐步形成。

5、要有大膽發言,敢於質疑問難,敢於表達自己見解的習慣。在學習中遇到疑難是正常現象,有的同學善於質疑問難,能請教老師或他人,有的則遇到疑難不吱聲,怕別人笑話,這是不良習慣。解決疑難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許多的科學發現和發明就是在這一過程中實現的。所以,我們要大膽發言,敢於質疑問難,敢於表達自己見解。

6、要有獨立完成作業與自我評價的習慣。做作業前要準備好一切學習用品,如書、本、筆等學習用品,而且應先複習當天的功課或複習與作業有關的內容,然後再獨立完成作業,不抄襲別人的作業。做作業時精力要集中。如果是做假期作業,應先制訂做作業的>計劃,每天完成一定數量的作業,不能拖拉,做完作業之後,應認真檢查,發現錯誤及時更正,做作業要字跡工整。答卷時卷面要潔淨,考試不舞弊。要養成自我評價的習慣。做完作業,先驗算,發現問題再看書、看例題對照檢查,做出正確與否的評價,及時>總結經驗教訓。長期這樣,就能形成良好的作業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