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導遊詞

菜溪巖導遊詞範文

欄目: 導遊詞 / 發佈於: / 人氣:2.52W

朋友,很高興與大家緣結菜溪,暢遊名山,同賞美景,共渡難忘的一天,獻給永恆的回憶!記得一位遊客説過:“胸藏名山百廿景,不枉曾作菜溪人”。不虛此行,是每一個到過菜溪的遊客之共同心聲,我相信,你也有這樣的感想。

菜溪巖導遊詞範文

菜溪巖開發於唐朝,興盛於明清。唐時,智廣和尚雲遊天下名山,見菜溪山青水秀石奇,遂搭柴扉,結廬隱居,廣收門徒,拜佛傳經。傳説智廣和尚不食人間煙火,每日以野菜充飢。山腳下村民見溪上每日有菜莖、菜根、菜葉漂流,就把此山命名“菜溪”。(明朝皇室朱翰春據此傳説,親題“一葉流處”,命人鐫成石碑,告訴遊客菜溪的由來。此碑至今尚存寺中。)清代詩人嚴光漢有詩為證:“瀑盡雲飛石室開,萬山供奉雨花台。遊人莫訝溪名菜,自昔莖根逐水來” 。宋時,官拜西京提舉學司的蔡樞(蔡襄曾孫),因與朝中權臣政見不合,辭官隱居,在此過起世外桃源的生活。其柴廬前的對聯“避奸邪棄官歸隱,好清靜與佛同心”傳誦一時,時人把此山號為“蔡溪”。

菜溪一百二十景,以石景為主。“七分想,三分像”,石景躍入遊客眼簾,想啥像啥。同一石景,一百個遊客有一百個印象,一百次觀賞有一百個變化,這是遊客久遊不疲的原因之一。

你看,那山尖上,三塊巨石就是“三鯉朝天”。傳説鄭僑少年時曾在菜溪巖讀書,對菜溪全景瞭然在胸。中狀元后,皇帝在金殿出聯面試,皇帝的上聯為:“蕊 蕊黃花,千秋丹桂誰能折”,攀桂步蟾宮,就是説誰敢第一名?鄭僑以此“三鯉朝天”應對:“滔滔白浪,萬仞龍門我獨登”。以鯉魚躍龍門喻意,學成一身藝,獻與帝王家。皇帝大喜,欽點狀元。也是我佛有靈,幫了鄭僑一個大忙。朋友,下次請帶孩子一起來,鄭僑天上有知,定會賜予生花妙筆的。

你看,涼傘峯西南那邊,兩塊巨石相疊,那是“蘑菇石”。相傳興化才子鄭五哥,常遊菜溪巖吟詩作對。有一回,一位欽差大臣巡察地方,公務之餘遊覽菜溪巖。路上,見田間豆苗破土而出,自題一聯“黃豆出土,雙掌拜天承雨露”,久思不出下聯。五哥在旁,望着蘑菇石,朗聲答曰“紅菇戴笠,單腳着地受風霜。”欽差暗驚,仰視菜溪巖高峯四個山口明暗相間,又出一聯“四口為圖(圖),小口終歸大口管”,五哥放眼遠眺,見菜溪巖主峯涼傘峯高聳雲天,笑傲羣山,靈感頓現,隨口答曰“五人合傘(傘),小人還望大人遮。”欽差驚歎世間藏龍卧虎,不得不佩服興化大地風光無限,人傑地靈。

你看路旁,兩塊方形巨石相疊,那就是“石棺”。相傳古代仙遊有個縣令,為人既貪且虐,妒忌仙遊地靈人傑,羣星燦爛,倚仗自己“地理先生”功底,發誓破盡仙遊風水。有一天,他偶遊菜溪巖,見“石圖帳”上“蜂窩”貴穴,葬下必子孫顯貴。遺囑兒子此處就是他的風水寶地。縣官死後,以鐵索懸空掛棺葬於蜂窩穴上。蒼天有眼,豈容壞人玷污佛門靜地。石棺剛放下,頓時雷雨大作。石棺從懸崖上墜落,滾到山腳下,遭遊客痰唾尿溺,圖增笑柄。

你看,溪水清澈見底,潭中魚蝦歷歷可數。古時,有一條木橋渡人過河。領略“上下波搖水底月,往來人行鏡中梯”自有一番情趣。可惜俱往矣,今人只能憑空想象“人在畫中游”了!據説,溪水照一照,男子更瀟灑,女子更靚麗,比美容更美容。

哦,看南面山峯,那塊巨石,對,像只綿羊,那就是綿羊峯。相傳唐僖宗年間,當朝禮部右侍郎施韜慕爺,年邁告老還鄉,隱居菜溪巖。他熱心公益事業,關心民間疾苦。當時菜溪巖漫山遍野長着斷腸草,常有牲畜誤吃毒死,山裏百姓偶而有人想不開,也去吃斷腸草了結性命。於是,他下決心要根除這種毒草。他一邊飼養綿羊尋找斷腸草,一邊請當地村民挖除斷腸草的根,以絕毒害生靈之禍首。經過多年的辛勞努力,斷腸草得到根除,至今菜溪巖周圍再也找不到這種毒草。由於綿羊尋找斷腸草有功,感動天庭,化綿羊峯一座,讓世人稱頌。

朋友,請拾級而上吧!石階總長1080級,取十串念珠之意。據説是明朝帝師陳經邦捐款所鋪設。陳經邦有一次微服遊菜溪,在菜溪村莊避雨,村民宰羊待客。陳經邦有感山民好客,遂樂善好施,捐款鋪路。你看,石階蜿蜒而上,曲徑通幽,李耕的成名作“深山藏古寺”還得益於此呢!傳説李耕未成名前,有一次老師以“深山藏古寺”為題考學生做畫。大部分學生離題,有個學生畫出重重疊疊深山中露出一個寺角,也不符題意。惟有李耕取此石階為素材,畫一個小和尚挑水拾級而上。於是一舉成名,感謝我佛有靈,名山使名人而生色,名人使名山更揚名!

你看,路旁那塊巨石,狀似水牛卧眠,那就是“卧牛石”。傳説唐伯虎未出仕時曾來菜溪巖“睡仙夢”求功名。夢中見自己牽牛在田下草叢間放牧。一覺醒來,自思“田牛”功名無望,於是倍加刻苦攻讀,終於甲午年金榜題名,方悟“田牛”乃“甲午”(牛頭為田腳,古人寫字從上到下為豎排)之意,更加鍾情菜溪山水。後來與好友祝枝山重遊舊地,看到“卧牛石”觸動前日“睡仙夢”夢牛之事,詩興大發,於是兩人對詩一首:

嵯峨怪石倚雲間,拋擲至今已有年。苔蘚作毛因雨長,藤蘿穿鼻任雲牽。

從來不食溪邊草,自古難耕壟上田。莫道牧童鞭不起,笛聲斜掛夕陽煙。

朋友請看,腳下就是“石龜”,旁邊那道石脊就是“石蛇”,這景即“龜蛇相會”。這裏也有一段文壇佳話呢!明朝帝師陳經邦辭官歸隱後曾攜夫人遊覽菜溪巖,漫步村間時,適值瑞雪飄飛,田間阡陌交通,屋舍雞犬相聞,遂成一聯“雞犬過霜橋,一路梅花竹葉”,苦思不得下聯。今見“龜蛇相會”,觸動靈感,吟出下聯“龜蛇浮水面,兩樣玉帶荷包”。夫人笑他才源枯竭,連“荷包”這女人之物也取來作對。陳經邦笑答:“唐詩有‘二月春風似剪刀’之句,‘剪刀’乃女人之物,尚可入詩,流傳千古,‘荷包’為何不能入聯?”真是山水皆畫筆,俯拾即文章!

朋友,那棵參天大樹、樹葉似蝴蝶飛舞的就是有“活化石”之稱的古銀杏。前仙遊縣副縣長、當代散文家陳章武先生曾寫過一篇散文,題目叫做《我悄悄地告訴你》,講的就是這棵古銀杏的故事,請大家悄悄地告訴大家。

朋友,請抬頭,“童子拜觀音”,你看他,多虔誠!心中有佛,心誠則靈。請到偏殿用茶吧!“拔地奇峯無限好,在山泉水本來清”,三杯過喉,保你益壽延年!請看《羅狀元詩》,此詩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對於提高人的道德修養,不無裨益。單就文學色彩來説,讀一讀也是一種享受。難得偷來半日閒,請拋開塵世俗務吧,做一天閒雲野鶴也何妨。

好了,大家請看“頑獅聽經”“蛟龍擺尾”“仙人指路”“將軍保門” “飛來石”“石屏幛”“眠雲石”“壽桃石”“官帽石”“虎嘯巖”“石鼓”“石鍾”“石筍”等等,憑大家的想象吧!

請看,石屏帳高達78米,聳入雲霄多壯觀;瀑布飛珠濺玉多絢麗!水煙朦朧,玉屑霏霏,每當午後,陽光照射在如煙似霧的瀑布上,能折射出絢麗的彩虹。明朝帝師陳經邦觀此,觸動詩興,遂成一聯“飛瀑如棉,不用弓彈花自絮;彩虹似錦,何須機織天生成,”生動形象地描繪出菜溪巖瀑布的.奇特景觀。抬頭看,對面巨崖上,一隻蟾蜍怒目圓睜,大有除惡務盡之勢。那就是“石蟾蜍”,據説,有此翁鎮此,山中蚊蟲絕跡。前仙遊縣長郭亞元同志曾在此主持召開縣長辦公會議,許多振興仙遊經濟的藍圖就是在此“觀瀑亭”中起筆的。

是好漢,請登天梯吧!去領略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博大胸襟吧!去感悟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偉大氣魄吧!去重温鄭僑“到此處才行一步,望諸君勿廢半途”的諄諄教誨吧!俯瞰羣山,感宇宙之無窮;微風拂面,任思緒之馳騁,不亦樂乎!看,那鶴立雞羣、樹葉婆娑的就是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紅豆杉,是當今世界最有效的抗癌藥物,聞一聞,就會身無百病,延年益壽。若逢春末夏初,説不定能採到菜溪巖之名貴特產——菜溪參。(菜溪參藥效不亞於西洋參,有滋陰壯陽之功效,馳名海內外,在交通不發達的古代,更是倍加珍貴的朝廷貢品。)渡“搖籃溪”,穿林間小徑,到“解元嶺”“源山寺”小憩,去領略“霧鎖山頭山鎖霧,天連水尾水連天”,自有一番情趣。你知道嗎,在白色恐怖的年代,革命前輩黃國璋、林汝南、許集美等同志在這裏打游擊,餐風宿露,出生入死,我們能為在這裏追尋革命前輩的足跡而驕傲,更能為生活在今天的和平年代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