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導遊詞

福建導遊詞

欄目: 導遊詞 / 發佈於: / 人氣:2.52W

作為一名樂於助人的導遊,常常需要準備導遊詞,導遊詞是導遊人員引導遊客觀光遊覽時的講解詞。那麼你有了解過導遊詞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福建導遊詞,歡迎大家分享。

福建導遊詞

福建導遊詞1

各位朋友:

大家好!今天,我帶各位遊覽天心的幾個景點。這些景點是章堂澗、天車架、鷹嘴巖、流香澗、大紅袍茶樹、永樂禪寺、杜轄巖等,希望大家玩得高興。

在我們面前的這條小溪,名叫章堂洞,是武夷山景區北部最長的一條山澗。它與流香澗合流後,往東穿過霞濱峽口,融入崇陽溪,全長約有7.5公里。現在,請大家抬頭往上看,這就是遠近聞名的天車架。它離洞大約0.5公里路。在雄峙如城的丹霞蟑半壁,有幾個互相毗連的巖洞,洞裏有幾棟小木樓就崖構架,或隱藏於洞,或憑臨崖畔,上下懸梯,左右環欄,抬頭望去,儼然一棟空中樓閣。據《崇安縣誌》記載,這些空中樓閣建於清咸豐年間(公元1851一1861年)。當時,崇安縣的豪紳為躲避太平軍,僱人建造了這種建築物。該巖洞上仍危崖,下臨深淵,地勢極為險峻,乍看上去似乎無路可攀,其實不然,只要從山後繞道,經過火焰峯,直上丹霞蟑頂,而後從巖洞口順梯而下,即可入洞。觀賞到此,不知大家發現了沒有,明明是懸樓,為何叫天車架呢?這是因為,當時所用的建築材料,都是從巖底直接吊上去的,懸架在洞外的那些杉木,就是用來作起重機械的架子,於是當地人就稱之為天車架。

各位朋友,繼續往前走,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塊巨石,叫鷹嘴巖。它那光禿禿的巖頂,東部向前突出,尖曲如椽。非常奇特的是,鷹嘴上居然長着一株枝幹虯曲的古老刺柏,為鷹嘴巖增添了幾分飄逸,幾許神采。沿巖頂直削而下,巖壁白裏透紅,微微拱起的巖脊卻是一片蒼黑,隱約地展現出一條條裂紋,宛如豐滿的羽翼。從我們現在站立的角度看去,只見它兀立峯巔,翹首藍天,振翅欲翔,搏擊蒼穹。古代有詩人形容道;“雄鷹獨立健無倫,鋭椽昂頭實逼真。豈是神山壓凡鳥,欲君奮擊絕囂塵。”多麼生動,多麼形象,多麼貼切!

繼續往前走,過了慧苑寺前的石橋往左拐,就到了流香澗。流香澗原名倒水坑,位於天心巖北麓。武夷山的所有溪泉澗水,都是由西向東流人崇陽溪,惟獨這條山澗,自三仰峯北谷發源後流向西北,又倒流回山,故又稱為倒水坑。這也是流香澗的獨特之處。流香澗兩旁,青藤垂蔓,山蕙、石薄、蘭花叢生,真所謂:“墜葉浮深澗,飛花逐急湍。”明朝有個詩人遊覽至此,久久不忍離去,遂為它起名為流香澗。洞中有一巷谷,兩旁危巖聳立,水流其間,僅能容納一人。夏日置身其間,涼爽無比,因此又叫做清涼峽。

從清涼峽出來,大家看到前面一座黑乎乎的山頂上,聳立着一塊向前傾斜的巨石,就像農夫頭上戴的一頂斗笠。相傳這塊巨石從遠方飛來,落腳在此,所以叫做飛來峯。繞過飛來峯,有座昂然直上,拔地擎天的山峯,名叫玉柱峯。這裏景色優美,請大家慢慢欣賞。

繼續往前走,我們就到了九龍窠。九龍窠是一個幽奇深峻的峽谷,周圍九座磷峋的山峯將它團團環抱,猶如九條巨龍在升騰萬里、揚威環宇之後將欲歸巢的狀態。峽谷裏巨石錯落,細泉潺潺,遍地是叢叢簇簇的茶樹,滿谷春色,生機四溢,真不愧為"茶的王國"。在最後一窠巖壁間,有一塊用石塊壘成的盆景式茶園,上面種着幾株茶樹,那就是久負盛名的大紅袍茶樹。大紅袍之所以獲得“茶中之王”的桂冠,主要是因為其生長的環境得天獨厚。大家請看,茶樹所處的峭壁上,有一條狹長的巖罅,巖頂終年積水,隨之滴落的還有苔蘚之類的有機物,造成土壤的潤澤肥沃,而且兩旁巖壁直立,日照不長,氣温變化不大。加上茶農平時精心管理,採製加工時,挑技術最好的茶師,使用上等的獨特器具。因此,大紅袍成茶後,自然就有獨特的品質和卓著的飲用效果了。一般的茶葉不耐衝,幾次過後就沒有什麼味道了,而大紅袍衝到9次,仍能保持其桂花香味,實乃茶中極品。

大紅袍茶樹的來歷,傳説很多。有一種説法是這樣的:天心廟老方丈用九龍窠的神茶治好一位進京趕考舉人的病。舉人得中狀元后,為謝茶恩,脱下身上大紅袍,親自披在茶樹上,後人便取名為大紅袍。另有一種説法是;有一位皇太后久病不愈,終日肚疼鼓脹,遍請天下名醫,用盡靈丹妙藥,終為徒勞,天心廟老方丈得知後,獻九龍窠神茶一盒,治好了皇太后的病。皇帝便叫大臣帶上一件大紅袍,前往九龍窠謝恩。大臣將大紅袍技在茶樹上,當地人便將茶樹取名為大紅袍。還有一種説法比較普遍,就是:早春時節,大紅袍葉芽勃發,滿樹豔紅,遠眺宛如大紅袍覆蓋樹冠,因此得名。大紅袍茶樹數量有限。僅植4株,來武夷山的遊人,大都以能一睹名揚天下的大紅袍茶樹為一大樂趣。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來到天心巖腳下,展現在眼前的這座廟,叫永樂禪寺,它是武夷山保存下來的最大寺院。據查天工《武夷山志》記載:永樂禪寺前身叫山心永樂庵。山心指地理位置,因名剎坐落於方圓70平方公里的武夷山景區中心,故名。明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道士韓洞虛加以重建,改名天心廟。清康熙年間(公元1662-1722年),武夷山章堂巖鐵華國師的弟子果因和尚將它改稱天心永樂禪寺。此時的天心,寓意又進一步得到禪理的抒發,藴藏着禪語“天心明月”和佛教徒嚮往極樂世界的意境。重建後的永樂禪寺,南北長170米,東西寬150米,佔地面積約2.6萬平方米。寺院四周古木參天,重竹蔽地,鳥鳴蟬噪,意境深遠。步入寺內,香煙繚繞,梵音清越,恍如遊仙。在通往禪寺的山徑旁,新鑿了一座彌勒佛巖雕,高19米,寬13米。巖雕後面的“佛”宇,是清康熙皇帝的字體,高 11米,寬 9米,取九九吉利之意。

福建導遊詞2

各位朋友:

今天我們要遊覽的是南普陀寺,它歷史悠久,始於唐朝,但由於多次被毀,又多次重修,所以整個寺廟的建築還是比較新。原稱為“普照寺”後被毀,在康熙二十三年施琅將軍在此重建寺廟,因與浙江普陀山一樣與供奉觀世音菩薩為主,又處於普陀山之南,所以稱其為“南普陀寺”,南普寺原是臨濟宗派世襲主持,1924年改為十方叢林選賢制,選拔賢能之人當任主持,自那時起已有十一任主持了,現任的主持是聖輝法師,南普陀寺廟的建築也別具一格,現在,就隨小吳一同前往參觀一下吧!那我們所需要的時間為一個半小時。

各位來賓,現在請隨我一同入寺參觀,這是天王殿,1981年原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所題寫的天王殿匾額。走進這天王殿,彌勒佛慈眉笑眼,耳垂雙肩,袒胸露臍,笑容可掬,似乎對每一位遊客都表示恭候光臨。彌勒佛出生於印度,後來出家拜佛為師,佛預言他將繼承釋迦牟尼為未來佛,在五十七億六萬年之後在龍華樹下成佛,分三會説法,以其代釋迦佛説教之意。我們現在看到的已不是印度的彌勒佛,現在中國大多寺廟裏供奉的是笑口常開胖彌勒像,他為五代時的契此和尚,今寧波奉化人,他常常拿一布袋,雲遊四方,無憂無慮,常勸人信佛,且總是眉開顏笑,和善待人,因而人們也稱其為“布袋和尚”,後來他在嶽林寺磐石坐化,口中唸唸有詞:“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世人,世人不自識”,人們才醒悟他是彌勒佛的化身。

彌勒佛身後的是韋馱,他手持金剛杵是佛教中的護法神,據説,如果寺廟中韋馱着地的金剛杵表明這個寺廟是子孫廟,對外來的雲遊僧人不開放,最多可吃兩餐,不得留宿,如果韋馱將金剛杵橫放在手臂上,表示這個寺廟是十方叢林,雲遊僧人可以免費食宿,如果韋馱一手將金剛杵高舉過額,表示寺廟對雲遊僧人的食宿要收取一定的費用。

南普陀寺原先為子孫廟,所以韋馱的金剛杵是着地,後改為十方叢林,但這尊韋馱卻沒有更改外形,其實雲遊僧人到此是可以免費食宿的。

天王殿內兩旁的便是四大天王,分別代表風、調、雨、順,東方持國天王手持琵琶,意為調,南方增長天王手持寶劍,意為風,西方廣目天王一手拿圓珠,一手拿蛇或龍,意為順,北方多聞天王手持一傘,意為雨。

現在我們走出天王殿,寺廟呈中軸線遞次向上,向左右對稱展開,現在看,左右兩邊分別是鍾、鼓樓!寺廟中一般都是晨鐘暮鼓!而鐘鼓樓第一層分別又供奉着地藏王菩薩和伽藍菩薩,正前方是大雄寶殿,這是寺院的主體中心,是一座重檐歇山頂兩層躥角式的建築,綠瓦石柱,雕樑畫棟,屋上鋪琉璃瓦,殿頂繪有九鯉化龍、麒麟奔走、龍鳳呈樣等磁畫,色彩鮮麗,金碧輝煌。南普陀寺始於唐朝,在大雄寶殿前的石柱上有一對聯為證,“經始溯唐朝與開元並古,普光被廈島對太武以增輝”,大雄寶殿中供奉着豎三世佛,分別是過去佛、現在佛與未來佛,中間的就是現在佛,即釋迦牟尼佛,據説真有其人,原名喬達摩。悉達多,是古印度加毗羅衞國淨飯王的兒子,十九歲那年於四門出遊,感悟到人生的生老病死的狀況,於是決心出家,以擺脱生老病死的困苦,最終經過艱難的修行,在菩提樹下覺悟,就成為現在的釋迦牟尼。站在釋迦牟尼兩旁的是他兩個弟子阿難與迦葉,前面還有一尊千手觀音。在殿的後面供奉着西方三聖,中間為阿彌陀佛,左為觀音菩薩,右為大勢至菩薩。

在大雄寶殿的左右分別是十八羅漢,相傳當年羅漢傳入中國時只有十六羅漢,後加入了《法住記》作者慶友法師與此書的翻譯者玄藏。

各位來賓,這是大悲殿,供奉着觀世音菩薩,因為觀世音菩薩又稱為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所以稱為大悲殿,觀音原名觀世音、觀自在,慈悲之意就是給人與快樂,拔除悲痛。殿內供奉四尊觀世音菩薩,安排四方,正中是一尊雙臂觀音,端坐在蓮花座上,雙目垂簾,神態安詳。其餘三尊為四十八臂觀音,手上各雕一隻小眼,持多種神器,姿態各一。遊人香客必到此參觀朝拜。大殿原為木結構,八角三重飛檐,全以斗拱架疊建成,殿內藻井,全用木料斗拱,不用一支鐵釘。由於香火太盛這兒多次燒,所以等會兒要燒香的朋友請不要把香火帶到殿內,在殿外燒就可以了。

前方便是藏經閣,為中軸主體的最高層,這閣建築頗有特色,有中西合璧的韻味,上為歇山式屋頂,下為西洋式架構,重檐雙層閣樓,上層藏經,下層法堂,二樓有寬敞的天台。這裏面藏着明末用信徒和沙彌刺血寫成的血經書,還有著名藝術家何朝東的作品白瓷觀音、緬甸白玉卧佛等等。

各位來賓隨我再往山上走,這兒有一個大佛字,是閩南寺院中最大的一個,高4米多,寬3米多,是清光緒三十一年振慧所書。

現在請各位與我一同往回走,南普陀是全國佛教高等教育的基地,這是閩南佛學院,創辦於1925年,由當時南普陀的主持會泉大師為首任院長,他將佛學院作為改革中國僧侶的教育實驗園地,使之成為中外著名的佛教高等學府,1937年抗日軍興,學院停辦,,1985年又正式復辦,由趙樸初會長重寫了院額,現設有男女兩部,男部在南普陀,女院在金榜公園內的紫竹林寺內,學院的每任校長都是由南普陀現任主持當任,所以現在的校長就是聖輝師。

廈門火燒嶼導遊詞 ·日光巖導遊詞 ·武夷山龍川大峽谷導遊詞 ·永定土樓導遊詞-

各位來賓,看對面的普照樓,是專門供應素齋的地方,南普陀素菜以其清純素雅的獨特風味馳名中外,拋開了素菜仿製葷腥模樣的傳統,堅持素菜素料、素菜素做、素菜素名,其中有道菜名為“半月沉江”這是郭沫若先生所取的名,1962年郭沫若先生偕夫人來到南普陀寺,參觀品嚐素菜,他看過菜單後便把菜名排列編成韻律詩句,邊吃邊打拍子唱,興致甚高,當端上當歸香菇冬筍麪筋湯時,見其一半香菇為墨色,一半面筋為白色,宛如半輪月影沉入江底,於是便為這道菜取名為“半月沉江”。

福建導遊詞3

各位朋友:

鴛鴦溪位於周寧鄰縣屏南雙溪鎮宜洋村境內,距城區約30公里,這裏海拔800米,林深谷幽,溪淨泉碧,環境十分寧靜,是鴛鴦棲息之地。

鴛鴦溪為白巖溪中的一段溪流,長約14公里,溪流平緩,有直餘個形狀各異、水碧鏡的深潭,供鴛鴦棲息戲水;溪岸各色野果累累,可供鴛鴦覓食,而山林中棲息着婁百隻獼猴,當鴛鴦的天敵——老鷹出現時,羣猴即嗷嗷嘶叫,提醒鴛鴦飛避密林巖洞或潛入水中,成為鴛鴦天然的“衞士”。因此,這種特殊的'自然環境,成為鴛鴦棲息的樂園。第年秋季有婁百上千只鴛鴦從北方飛平這裏越冬,是我國目前唯一的鴛鴦鳥自然保護區。

鴛鴦溪的主要遊覽景點有白水洋、鴛鴦溪、叉溪、水竹洋、考溪、鴛鴦湖等,其中景具特色的是白水洋和鴛鴦溪。白水洋一帶林木葱鬱,環境清幽,溪中三塊巨石平鋪水底,最在的塊面積竟達4萬平方米。水漫其石,僅深寸餘,溪水清悠,波光瀲灩,一片白熾,故稱“白水洋”,亦稱“水上廣場”或“十里水街”。鴛鴦溪兩岸峯巒疊嶂,古木參天,奇花異草,遍佈山野。碧水潭中戲水的五彩鴛鴦,密林中嬉戲跳躍的獼猴,給這幽靜的溪谷增添盎然微微生機,是一外奇絕的大自然旅遊觀賞點。鴛鴦溪一帶還有一處為“漈水成煙”的百丈漈水簾洞,洞深穴祕,瀑簾掛壁,為全國五大水簾洞之首,其景色之奇麗,令人嘖嘖讚歎。

鴛鴦溪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位於屏南縣東北部,距縣城30公里,處屏南、周寧、政和三縣交界。總面積78.8平方公里。是我國目前唯一的鴛鴦鳥保護區。

鴛鴦鳥屬國家二類保護動物,是人們喜愛的觀賞水鳥。鴛鴦溪長14公里,附近山深林密,幽靜而清淨,是鴛鴦棲息的好地方。每年秋季有數百上千只鴛鴦從北方飛來越冬,使這一帶溪流早在一百多年前就發現鴛鴦,故屏南有“鴛鴦之鄉”之美譽。

鴛鴦溪共分白水洋、鴛鴦溪、叉溪、水竹洋——考溪、鴛鴦湖等5個遊覽區。

白水洋遊覽區在鴛鴦溪上游,為鴛鴦溪四大景觀之一,除溪流兩岸的大小飛瀑和巖洞之外,最使人稱絕的為“十里水街”,它是由三塊平坦的巨石鋪於水底而成,最大的一塊達4萬平方米。人行其上,水恰淹腳背,波光瀲灩,一片白熾,故稱“白水洋”。白水洋平坦寬敞,上面可騎自行車,可駕駛汽車。下游有一條50多米長的天然滑道,赤身下滑不傷肌膚,被稱為“天然衝浪游泳池”。

鴛鴦溪遊覽區,該遊覽區為鴛鴦溪的中心景區,它以野生動物鴛鴦、獼猴和稀有植物為特色,融溪、瀑、峯、巖、洞、潭、霧等山水景觀為一體,成為不可多得的綜合性遊覽區。其中最有特色的是“百丈祭水濂洞”,它已列為全國五大水濂洞之首。清代宜洋武舉張朝升稱之為“祭水成煙”,它的特點是落差大、瀑面寬、水量足且不枯竭,並可進洞仰看水濂。

廈門火燒嶼導遊詞 ·日光巖導遊詞 ·武夷山龍川大峽谷導遊詞 ·永定土樓導遊詞-

叉溪遊覽區位於鴛鴦溪下游,它以數千畝原始次森林為主,輔以豐富多彩的河谷景觀,主要景點是可與“百丈祭水濂洞”相媲美的“百丈祭”。

水竹洋——考溪遊覽區位於叉溪遊覽區西面,它以險峯、幽谷和黃山鬆為主要特色。

鴛鴦湖遊覽區位於雙溪鎮,以湖光、小島、鴛鴦、野鴨羣及四季杜鵑花和寺廟、古塔等組成。

遊客可乘汽車抵達屏南縣城後轉乘旅遊車直達景區,景區內“風景區管理站”設有賓館可供遊客食宿。

福建導遊詞4

各位團友:

各位團友,這裏展示了林大夫平凡而又偉大的一生。這些實物都是她生前用過的,這些照片是她學習、工作、生活和參加社會活動的記錄,這些是她的著作、論文和各種證書。從這些實物、照片、資料中我們可以看到林大夫對工作極端認真負責的態度,對同志特別是對嬰兒、母親的赤誠熱愛,這都是值得我們後人學習。

各位團友,遊覽鼓浪嶼到此全部結束了。各位如還有興趣,可以擠出時間,到環島路走走,欣賞一下大海的風韻和歐陸建築的風采,也可深入小巷,聽的別墅裏流出的鋼琴奏鳴聲,增加廈門之旅的文化內涵。謝謝各位的合作。

福建導遊詞5

俗話説:"來武夷山不漂流,等於白來.''這不,今天下午我們就驅車來到九曲溪準備漂流.碼頭上的人真多呀!就象一條長龍.排了好長的時間,終於輪到我們了.

我懷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上了竹筏,竹筏分三排,共六個座位.我們穿好救生衣,一切準備停當.艄公拿起竹篙輕輕一點,竹筏便離開溪岸,順水漂去.只見溪水清澈見底,兩岸的青山倒映在水中,真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感覺.

我一邊欣賞兩岸的美景,一邊聽艄公為我們講解動人的傳説.在艄公的指點下,一塊塊普通的石頭彷彿都變成活的人,動物,令我們遐想聯翩.

你看,那磨盤石的一道道印痕多象是溢出的豆汁呀!酒罈峯又象是一個未曾開啟的酒罈.還有大王峯,三仰峯壯麗雄偉.最秀麗的要數玉女峯了,遠遠望去,就象一位秀美絕倫的少女在沉思,等待.....

相傳,玉女是玉皇大帝的女兒,她熱愛人間,偷偷下凡與武夷山的大王成親,被玉帝知道了,便施了魔法,把他們點化為石,從此玉女峯便與大王峯遙遙相望,真讓人歎息呀!

啊,武夷山的美景令我陶醉,真不愧“奇秀甲東南”啊!

福建導遊詞6

[導遊內容]武夷山簡介——>九曲溪概況——>九曲——>八曲——>七曲——>六曲——>五曲——>四曲——>三曲——>二曲——>一曲

各位朋友,武夷山的各大酒店都座落在武夷山國家旅遊度假區內,從度假區到星村碼頭約需20分鐘的行程。首先我簡要地介紹一下九曲溪的概況:世間中山水幽奇以武夷山為第一,武夷之魂在九曲溪。這條發源於武夷山脈主峯——黃崗山西南麓的溪流,澄沏清瑩,經星村鎮由西向東穿過武夷山景區,盈盈一水,折為九曲,因此得名。九曲溪面積為8.5平方公里,全長約9.5公里。山挾水轉,水繞山行,每一曲都有不同景緻的山水畫意。遊人乘坐寬約2米,長約9米,從遠古小舟脱胎而來的竹筏,衝波擊浪而下,不僅能領略到有驚無險的情趣,而且四面無遮無攔,抬頭可見山景,俯首能賞水色,側耳可聽溪聲,伸手能角清流。古人遊九曲溪,是從武夷宮按由一曲逆流而上的。自崇(安)桐(木)公路開通後,遊人則是從九曲到一曲順流而下,這樣隨波逐流,飄然前行,更加輕快、迅疾。

各位朋友,左邊的圖片是九曲溪碼頭。我簡要介紹一下乘坐竹筏的一些注意事項:

一、按六個人乘坐一張竹筏,大家自由結合;

二、上竹筏請不要爭先獻詞後,注意橫踩二根毛竹。以免滑落水中;

三、竹筏行進中,要聽從筏工指揮,請不要隨意從坐椅上站立照相,更不要在竹筏上隨意走動。

各位朋友,竹筏現飄然前行在九曲溪平川一帶。右側這座山與雲齊,叫齊雲峯,因形似火焰,故又俗稱火焰山。民間傳説,古時候火焰山的烈焰常使山下這個村莊着火,鄉民們一次次遭災毀屋,一次次又被迫再建新屋,於是這個村莊便有“新村”的稱號。後上天為拯救生靈,便派武夷十三仙人下凡施法術在山前鑿開一條江墩溪,從此村莊安寧,日漸繁榮,萬家燈火猶如天上點點繁星。從此村莊改名為“星村”。

左側這座山峯叫白雲巖,又名靈峯。白雲巖重巖聳疊,巍然雲際,每當拂曉,常有白雲在巖的半腰飄悠,忽聚忽散,分合不定,故名白雲巖。白雲巖上現遺有幾堵殘垣頹壁,是白雲庵的舊址。在庵的後壁上,有一巖洞,稱白雲洞。我國演述周武王伐商的古代小説《封神演義》中提到的道人喬坤,就曾在此修養,自稱是武夷山白雲洞“散人”。後因協助姜子牙破陣有功,受封為“夜遊神”。巖的北面有一個軒敞的巖洞,人稱“極樂國”。其進洞路徑之險,可謂武夷第一。這裏上下都是絕壁,壁間只有一線橫坳,是進洞的唯一途徑。人們一定要伏身蛇行,手腳並用,才能爬過巖縫進入洞中。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我國古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首次入閩武夷山時,就曾半歷其境,並在《武夷山日記》裏生動地記述了這個驚險的歷程:“餘從壁坳行,已而坳漸低,壁危,則就而傴僂;愈低愈狹,則膝行蛇伏。至坳轉處,上下僅懸七寸,闊上尺五,坳外壁深萬仞。餘匍匐以進,胸背相摩,得度其險。巖果軒敞層疊,有斧鑿於中,欲開道而未就也。”站在白雲巖巔,南望九曲溪上游,平疇沃野,豁然開朗,別有一番天地。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的“九曲將窮眼豁然,桑麻雨露見平川”的詩句,描寫的就是這一帶的景色。

竹筏駛上淺灘,右邊這座山峯名仙巖[圖],請大家注意看,巖上這一塊巨石像不像一把芭蕉扇。緊鄰仙巖的這三座山峯,中間像不像個球,兩邊山峯猶如兩頭雄獅,俗稱“雙獅戲球”。溪右邊這塊巖石嘴尖腿細,背上佈滿藤蘿、花叢、俗稱“孔雀開屏石”。

過仙巖腳下的白沙潭,竹筏始進入九曲。白雲巖在左邊這座形似鼓的山峯,稱鼓子峯。峯前這座山巖因形似烏紗帽巖。竹筏前行,回顧紗帽巖。竹筏前行,回顧紗帽巖又形似筆架,繼而又見三石分立,象“品”字,故又稱品石巖。品石巖左邊是環佩巖,巖上有一巨石像不像頭小貓,正伸出頭撲食麪前那塊“豬肝”。淺灘將盡,大家看左岸邊這塊巨石,像不像水牛把頭栽進水中,僅露出一角一眼,俗稱“牛牯石”,石下深潭稱牛牯潭。過牛牯潭,岸右邊這兩塊相迭在一起的巨石像不像磨墩,因而俗稱磨墩巖。南宋宰相李綱遊九曲溪時,稱其為大小廩石。磨墩巖對岸對岸這塊巨石像不像人面,眼睛鼻子都清晰可見,左邊眼睛睜着,右邊眼睛閉着,俗稱人面石。人面石右邊這兩塊巨石一前一後,前面一石頂上光禿像不像和尚,後面一石像不像尼姑帽,當地百姓戲稱為“和尚背尼姑”。相傳武夷山有個好心的和尚,見尼姑要過溪到磨墩巖磨豆漿給“童子”吃有困難,就主動提出背尼姑過溪。這雖説有違佛教戒律,但助人為樂的精神還是深深地感動了位於一旁的人面石。見此情景,説又不是,不説又不是,只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事。筏過淺灘,拐個彎便進入八曲。

八曲,夾溪兩岸,奇峯環拱,怪石嶙峋,狀如動物,素有“水上動物園”之稱。溪左有卧獅笑猴、上下水龜石[、貓兒石、魚磕石、海蚧石;溪右有象鼻巖、駱駝峯等,維妙維肖,栩栩如生。關於上、下水龜石,還流傳這麼一段動人的故事:傳説南宋淳熙10年(1184年),朱熹辭官回到武夷山,住在清隱巖下的茶洞旁著書講學。一天黃昏,朱熹正對着滿天的晚霞吟詩作賦,忽聽門外傳來:“先生,先生。”的呼喚。朱熹出門一看,只見茶洞外正笑吟吟走來一位相貌端莊的姑娘,便問:“你是何人,家住哪裏,為何來到此地?”姑娘答道:“我姓胡,名叫麗娘,家住五曲河對面。因仰慕先生的才學,特來拜您為師。”朱熹見女子端莊識禮,又求學心切,就收留了她。從此,麗娘風雨無阻,每天晚上都來到朱熹的書房。她讀遍了四書五經,替朱熹眷寫了大量的詩文。

麗孃的才學、多情,使朱熹感到了温暖與歡樂。一天傍晚,朱熹在五曲平林渡口遇到擺渡的烏老頭兩口子。烏老頭對朱熹説:“看你氣色不好,定是中邪了。你可知道每晚至你書房的女子是誰嗎?她就是武夷山的狐狸精。想謀你的才學,奪你祖傳的玉碗!”“啊!”朱熹不禁大吃一驚,心裏直納悶:好端端一個正經女子,怎會是狐妖?“如果你不信,不妨待她睡着時,看看有沒有雙玉筷從她的鼻孔裏伸出。”回家以後,朱熹心如亂麻,一連兩個夜晚不能入眠,麗娘温存地相陪着。到了第三個夜晚,麗娘實在困極了,就伏在書桌上睡着了。四更天時,朱熹打個瞌睡醒來,頓時被眼前一片光亮驚呆了。果然,一雙碧綠透明的玉筷從麗孃的鼻孔伸了出來。他慌忙之中,碰落了玉筷,閃出了一隻狐狸的影子,一晃就不見了。麗娘醒來,頓覺天懸地轉,痛苦地説:“先生,我是武夷山修煉千年的狐狸精。因仰慕先生的才學,知道先生寂寞,才每晚渡河來陪伴。不料平林擺渡佬,那一對害人的烏龜精,想謀先生玉碗和麗孃的玉筷,曾跟我鬥法輸了,被貶在那兒擺渡。

他們就惡語中傷,撥弄是非,迫使我倆分離。先生啊!如今麗娘玉筷離身,千年道行已破,我該到南螟靖里長眠去了。”説完,淚水漣漣,與朱熹難捨難分。忽然空中轟隆滾過一陣悶雷,在一陣旋風裏閃過一對黑影,麗娘忙指着窗外的黑影喊道:“先生,它們毀了麗娘,拆散我們之間的情誼呀!”朱熹氣得咬牙切齒,渾身打打顫,抄起硃筆就往窗外扔去,只見硃筆就像一隻燃燒的箭直向這一對黑影刺去。兩個擺渡佬立時現出烏龜原形,慌忙向五曲上游爬去,但爬到八曲上水獅旁,就再也爬不動了,變成了一對石龜。請大家注意看,左岸邊這座橫亙的巨巖,稱鼓樓巖,巖石像不像一童子在跪拜。

福建導遊詞7

各位團友,現在我們看到的這條小溪叫“章堂澗”。章堂澗是武夷山景區北部最長的一長山澗。它源於章節堂巖,與流香澗合流後,向東穿出霞濱峽口,匯入崇陽溪,長約7.5公里。

從霞濱峽口,沿章堂澗向西得約裏許,請大家順我手指的方向看,在雄峙如城的丹霞嶂半壁有幾個互相毗連的巖洞,洞中有幾幢小木樓就崖構架,或藏於洞內,或瀕臨崖畔,上下懸梯,左右環欄。從下望去,儼然一幢空中樓閣。據《崇安縣誌》記載:這此空中樓閣是清咸豐年間,崇安縣的土豪劣紳為躲避太平軍而僱人營造的。丹霞嶂巖洞,上倚危崖,下臨深淵,地勢十分險要,乍看似乎無路可攀。但只要從山後繞道火焰峯而上丹霞峯頂,爾後從山頂的巖洞口順梯而下,便可到達其中。看了半天,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明明是建天懸崖峭壁間的縣樓,為什麼又叫天車架呢?這是因為當時施工為節省時間,所用的施工材料都是從巖底直接吊上去的。大家看到沒有,縣架在洞外的那幾根杉木,便是當時安裝天車——一種起重機械的架子。因而當地人稱這一景為“天車架”。

從天車架向前行約數百米,大家看到的這座形似雄鷹的巨巖,稱鷹嘴巖。鷹嘴巖光禿禿的巖頂,東端向前突出,尖曲如喙。奇特的是,鈎形的“鷹嘴”上竟然生長着一株幹虯的古老刺柏,給鷹嘴增添了幾分飄逸,幾許神采。從巖頂直削而下的巖壁,縝潤瑩潔,白裏透紅,而微微拱起的巖脊,卻是一片蒼黑,隱隱約約地現出一條條裂紋,猶如豐滿的羽翼。從我們所處的這個角度望去,只見它兀立峯巔,翹首藍天,勢欲振翅高翔,搏擊蒼穹。古人有詩道:“雄鷹獨立健無倫,鋭喙昂頭實逼真。豈是神山壓凡鳥,欲君奮擊絕囂塵。”形象,生動地描繪出了鷹嘴巖的神姿。

繼續前行,過慧苑寺前石橋,左折入流香澗。流香澗原名倒水坑,位於天心巖北麓。説來十分奇怪,武夷山風景區的的所有溪泉澗水,均是自西向東,奔向峽口,匯入崇陽溪。唯獨這條山澗,自三仰峯北谷發源後,流拋勢趨向西北,倒流回山,故名。倒水坑兩旁,青藤垂蔓、山蕙、石蒲、蘭花叢生。“墜葉浮深澗,飛花逐急湍”。一路走去,淙淙的流水與飛花相隨不捨,一縷縷淡淡的幽香,時時撲鼻而來。明朝詩人徐熥遊歷此地,不忍離去,遂將澗改名為“流香澗”。澗中有一巷谷,兩旁危巖矗立,水流其間,僅容一人往來。夏日處身其間,涼爽無比,因此名為清涼峽。出清涼峽一遠,便可看到一座黑乎乎的山峯頂上,聳立着一塊向前傾斜的巨石,就像一農夫斜戴着一頂斗笠。相傳這塊巨石是從遠方飛來,故名飛來峯。繞過飛來峯,大家看到這座昂然直上,拔地擎天的山峯叫“玉柱峯”。

[導遊內容]大紅袍茶樹

從玉柱峯前行至九龍窠。九龍窠是一個幽奇深邃的峽谷,九認嶙峋的山峯,猶如九條騰空而起的游龍。峽谷裏巨石錯落,細泉潺流,到處佈滿了叢叢簇簇的茶樹,真是滿谷春色,一派生機,不愧是“茶的王國”。在九龍窠最後一窠巖壁間,不一用石塊壘成的盆景似的茶園,上面生長着幾叢茶樹,它就是聞名於世的“茶中之王”——大紅袍。大紅袍之所以能夠獲得茶中之王的譽稱, 因為它的生長環境得天獨厚。大家請看,茶樹所處的峭壁上,有一條狹長的巖罅,巖頂終年有水自罅滴落。而隨水流落的還有苔蘚等有機物,因而這塊土壤較它處潤澤肥沃。且兩面三刀旁巖壁直立,日照不常,氣温變化不大。再加之茶農平時精心管理,採製加工時,一定要選技術最好的茶師來主持,使用的也是特別的器具。由於以上種種原因,自然就使大紅袍的成茶具有獨到的品質和卓著的藥效。經茶師評定,大紅袍衝至九次,尚不脱原茶之真味——桂花香,而其它名茶,衝至七次,味就極淡。從而奪得了“茶中之王”的桂冠,贏得了人們的讚譽。關於大紅袍茶樹名的由來,民間傳説很多,有的説天心廟的老方丈,用生長在九龍窠的神茶治好了一位進京趕考舉子的病,後來舉子得中狀元,為感謝神茶救命之恩,回到武夷山,脱下身上的大紅袍披在茶樹上,後人便給茶樹取名為“大紅袍”。也有的説某朝一位皇太后患病,終日肚疼鼓脹,卧病不起,請遍天下的名醫,用盡了靈丹妙藥,都不見效。後天心廟的老方丈敬獻九龍窠神茶一盒,治好了皇太后的病。皇帝便命大臣帶上一件大紅袍,代他前往武夷山九龍窠謝恩。大臣到時,便將大紅袍牛披在茶樹上,並將茶樹取名為“大紅袍”。但更多的人認為大紅袍茶樹是因為早春時節,葉牙勃發滿樹豔紅。遠望宛如一件件大紅袍覆蓋樹冠而得名。 大紅袍茶樹僅有四株,來武夷的旅遊者,無不想一睹大紅袍茶樹為快。目前,武夷山市有關部門,已開闢“大紅袍之旅” 線路,受到了中外遊客的好評 。

福建導遊詞8

親愛的遊客朋友們:你們好!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洪,大家可以叫我洪導遊。今天我將帶領大家參觀南靖土樓。在參觀過程中,希望大家不要亂扔垃圾,做個文明人,謝謝配合!

我們首先參觀的景點是田螺坑土樓羣。大家看,四座圓樓簇擁着座方樓,像是朵怒放的梅花,美妙絕倫。田螺坑土樓羣又名“四菜湯”。“湯”是中間的方形土樓,叫步雲樓,寓意子孫後代從此發跡,讀書中舉,仕途步步高昇,青雲直上。圍着它的便是和昌樓、振昌樓、瑞雲樓和文昌樓這“四菜”。它們都是圓形土樓,就像盛着菜的四個圓形盤子。遊客朋友們,請回想下家裏餐桌上湯碗、菜盆的擺法,再看看“四菜湯”,是不是很相似呢?大家可以摸摸土樓的牆壁,是不是非常堅固?這是為了抵禦外來入侵者。由此可見,修築土樓的古代勞動人民是多麼有智慧啊!

接下來我們要參觀的景點是中華第奇樓——裕昌樓。裕昌樓是現存福建最古老土樓之,建於元末明初,為劉、羅、張、唐、範五姓族人共同建造,因此整座樓分為了間數不等的五大卦。這座土樓建成後不久,樓內迴廊木柱便開始從左向右傾斜,最大傾斜度為15度,看起來搖搖欲墜,但經受七百年風雨侵蝕和無數次地震的考驗,至今依然如故,有驚無險,所以裕昌樓又稱“東倒西歪樓”。大家請不要攀登,可以拍照留戀。

今天的觀光遊覽就要結束了,希望這次“南靖土樓之旅”能給大家留下永恆的回憶!

福建導遊詞9

各位團友大家早上好,歡迎各位到火燒嶼來,我是這裏的講解員郭××,大家可以叫我小郭,今天就由我來為大家服務,在這裏先祝大家玩得愉快。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火燒嶼的路線圖,火燒嶼是我國對無人居住的海島成功開發的首例,大家看到整個火燒嶼南北走向,呈M形,很象英文字母M,又象是一隻遠古時代的神鳥,面積為0.27平方公里,相當於鼓浪嶼的六分之一。主要分兩部份,青少年科技館和火燒嶼生態樂園。今天我們將要遊覽的是生態樂園下面我們就隨地面的魚兒開始今天的行程吧。

這裏是廣場可以看入口大門,大家看大門象不象一把巨大的變形扇子,請看地面有幾幅彩色的拼圖,有原始時代的鑽木取火,有古埃及的金字塔,我國四大發明之一的指南針,最後一幅圖是火箭正飛上天,一共有六幅圖這些圖畫正是從某一側面、某一特定歷史階段揭示了人類如何在科技的推動下從落後走向文明的。現在讓我們繼續往前走,瞧地上許多的水道,這些其實是五條軌道,這五條軌道代表五大行星,其中這條橢圓形的軌道即代表哈雷慧星的軌道,中心位置就是獨具匠心的星座噴泉,有興趣的話我們等一下在來找一找自己的星座。我們繼續往前走在前面的那個石碑,這是蘇頌紀念碑,蘇頌是我國宋代的科學家,如果您有興趣想了解更多,您可以參觀完以後在慢慢在欣賞石碑上的文字。

在我們面前草木茂盛,綠樹成蔭的地方就是火燒嶼生態樂園,生態樂園裏有兩條路,一條是主園路,另一條是環島路,火燒嶼島內一年四季鳥語花香,更素有天然地學博物館和神祕的自然博物館之稱。火燒嶼名字的由來有兩種傳説:其一是,相傳在明朝的時候,島上居住着海盜,並利用海島特殊的地形地貌搶劫過往的船隻,廈門官府派兵來圍剿,結果撲了個空早已逃跑,於是官兵放火燒燬島上海盜的窩點,燒了三天三夜,連同島上的樹木燒個精光故而得名;其二,相傳在兩億多年前侏羅紀時代火山噴發形成的地貌,由於島上大部分是火燒石,石頭顏色呈暗紅色,因而得名。

大家請隨我來,在我的右手邊是燒烤營,繞過碧竹苑,在我們面前的就是鷺棲湖,這海中有島,島中有湖,湖中有洲的美景讓人讚歎不已,這裏更是白鷺的天堂,偶爾還有三五成羣的白鷺在湖面盤旋,或聚集在岸邊涉水覓食。白鷺高雅聖潔,白鷺飛翔時的動作從容不迫,十分優美,在我國古代《毛詩、周頌》中就用振鷺于飛,於彼西雍來形容它飛翔時的氣勢不凡,白鷺是我們廈門市的市鳥。傳説中市花三角梅、市樹鳳凰樹還和白鷺有關呢,是這樣子的: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個島上住着一羣勤勞的人民,其中有一個書生名叫萬石,他彈得一手的好琴,有一天他正彈琴一羣白鷺從上空飛過,領頭的白鷺在上空停了很久被他的琴聲所吸引,便化身為一村姑來見他,沒想到兩人一見鍾情,於是便在村民的歡慶中結為了夫妻,過着男耕女織的生活,沒有想到可惡的鱷魚精對白鷺女神的美貌早已垂涎三尺,一聽到她和一個平民結婚也不嫁給它,於是就開始興風作浪,使得整個村莊不得安寧,白鷺女神身上有一件七彩羽翎,據説這件羽翎能夠鎮住妖魔鬼怪,但是這件羽翎是長在她的身上如果要拿到這件寶貝必須要把白鷺女神身上的整層皮撕下來,但是她為了救百姓忍痛撕下這件對她來説是何等重要的寶物,於是鮮血流到了地上把三角梅和鳳的花給染紅了。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三角梅有各色的花兒,鳳凰樹開的花兒是像血的鮮紅。

聽完故事看在我們左邊親親動物園,在這裏大家可以和動物進行無邊界的交流。沿着主園路一直往前走,在兩邊的小山坡上就有各色的三角梅。前面這個湖叫金蛇湖,每當夜色降臨,在這個美麗的湖中,就會上演國內罕見、省內唯一的水幕電影。水幕電影是用水做屏幕,高有8米,寬有11米,湖中扇形的屏幕與大自然夜空融為一體,影片中的人物彷彿自天而降,給人一種虛無縹緲和夢幻的感覺。那畫中烈火燃燒的場面就像湖面上燃起熊熊大火,給人以水相融的奇特視覺。

繞過金蛇湖畔,這裏就是休閒的好去處------木屋山莊。沿着這邊的石階就是通往海邊,前面就是中華白海豚觀測台,這裏是中華白海豚活動相對集中的海域,也是觀測中華海豚的最佳方位。走過木屋山莊,看過中華白海豚觀測台,沿着主園路再往前走,到達的地方就是被稱為天然地學博物館的繽紛峽谷,請大家隨階而上我們現在看到的這些石頭實際上是兩億年前侏羅紀時期遺留下來的陸源碎屑沉積巖。火燒嶼地層沉積之後,發生構造運動併產生褶皺和斷裂,在繽紛峽谷裏留下豐富的形跡,在兩邊我們可以看到各種顏色的石頭,想必大家應該清楚火燒嶼的由來了吧。大家好大家在這裏休息一下,我們現在站的位置就是火燒嶼的至高點,傳説以前這裏住着一個神仙,每天他都會在這裏練劍,於是在他鬼斧神功的雕刻下,造就火燒嶼島上這些奇形怪狀的石頭,當然這只是傳説。在這裏我們可以俯瞰整個火燒嶼,海滄大橋就在我們的前面,海滄大橋是世界第二、亞洲第一座三跨連續全飄浮鋼箱梁懸索橋,火燒嶼和位於東渡的海滄大橋東岸遊覽區在 200x年被評為國家4A級景區,兩個錨碇一邊是科技館、一邊是橋樑博物館是廈門市的兩個科普教育基地,因此火燒嶼旅遊就以健康、安全、生態、休閒為旅遊宗旨。

好我們繼續吧,現在我們下山去逛一逛火燒嶼的環島路吧,在那裏還有許多奇特造形的石頭呢,其實火燒嶼還有一個名字呢------蛇嶼,大家就不知道了吧,這個海島以前堪稱蛇的樂園,大大小小的草蛇、水蛇、花蛇之類,在海邊、草叢中、樹杆上,隨處可見。不知不覺我們已出來大門口,今天我的講解就到這裏,謝謝大家。

福建導遊詞10

寧德市福鼎太姥山旅遊區是以燕山晚期鉀長晶洞花崗巖峯叢、石蛋地貌為特色,兼有海岸島礁、海島湖泊、曲流瀑布、輝長巖石柱林等在內七大類地質遺蹟,保存了巖漿侵入噴發後期改造的十分豐富的地質遺蹟。一億年的地質發展史“成就”了太姥山國家地質公園成為集峻嶺、奇石、異洞、斷崖、峯叢、石蛋、曲流、高瀑、大島、金沙、美礁為一體的地質遺蹟“大觀園”。由基巖構成的海灣與島嶼迎風的一側,在風浪衝蝕下,形成了不少海蝕地貌風管,極具科研、科普、觀賞價值。

寧德市福鼎太姥山旅遊區花崗巖地貌是黃山式高山峻嶺花崗巖峯林地貌和鼓浪嶼式石蛋地貌之間過渡型地貌,為小型石林式峯林為主的地貌類型,是國內唯一的花崗巖丘陵地形上發育的峯林地貌的地區,也是國內晶洞花崗巖帶上唯一的峯林地貌。花崗巖嶂谷式疊石洞形成於斷裂-流水侵蝕(包括海蝕)-崩塌巨石疊復,以多、窄、長、深、奇為特徵,有別於安徽黃山和內蒙古克什克騰的花崗巖洞穴。園內的現代海岸地貌代表了典型的下沉海岸。大嶂山橄欖輝長巖是上地幔產物,與晶洞花崗巖,代表大陸邊緣活動帶深斷裂發育的構造環境,其六角形柱狀節理的石柱林高達170餘米,為火山頸相(火山口根部)的典型產物。眾多的地質遺蹟為地質科學研究、普及地質科學知識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每年的4月至12月是最佳旅遊時節。

如果想觀賞太姥山的紅葉最佳時間為11月下旬:景區西南側霞浦縣境內楊家溪盡頭處的渡頭,有兩片面積為250畝的天然楓樹林。林邊河涌上夾有面積百餘畝的荻花灘,每年秋末初冬,楓林紅透,而荻花則一片雪白,別有情趣。兩片楓林間的古榕樹林更是盤龍交錯,各顯姿態。

太姥山面臨東海,地處亞熱帶,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温13.6℃,夏無酷暑,冬無嚴寒。

福建導遊詞11

天心永樂禪寺——>杜轄巖

從九龍窠前行裏許,大家等到看的這座山巖叫天心巖。巖下這座寺廟就是武夷山現存的最大寺院——永樂禪寺[圖]。據董天《武夷山志》記載:永樂禪寺的前身,稱山心永樂庵。“山心”指其地理位置而言,因名剎座落於方圓70平方公里的武夷山景區中心,故名,明嘉靖七年(1528年),道士韓洞虛加以重建,改名天心廟。清康熙年間,武夷山章堂巖鐵華國師的弟子果因和沿重光了這一宗教名構,改稱天心永樂禪寺。此時的“天心 ”之寓意又進一步得到禪理的抒發。藴藏着禪語“天心明月”和佛教徒所向往的“極樂世界”的無窮寓意。重建後永樂禪寺,南北長170米,東西寬150米,佔地面積約26000平方米。古剎四周古木參天,篁竹蔽邃,鳥鳴蟬噪,意境深 ;步入寺內,香煙燎繞,梵音清越,恍如遊仙。永樂禪寺鼎盛於清朝之際,有僧徒百餘人。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進入九十年代後,有關部門以已決定修復永樂禪寺。目前大雄寶殿修建工程正在進行,並在通往禪寺的山徑旁,依崖新鑿了一座彌勒佛巖雕,高19米,寬13米,佛像巖後的巨形“佛”字[圖],是清康熙皇帝的親筆字,字高11米,寬9米,計99平方米,取“九九吉利”之意。

位於天心巖東面的杜轄巖,又稱杜葛巖[圖]。相傳早先有杜氏、葛氏兩位女子隱於此地,以人名巖,隨稱杜葛巖。明萬曆初年,司丞呈中立於此結廬靜修時,易“葛”為“轄”,改為杜轄巖,取其巖壁周遭若城郭,扁國邃,僅開一竇,不容車馬往來的意思。杜轄四周,羣峯雄峙,修篁環抱,宛如一座森嚴壁壘的城堡。但在巖內卻隱匿着兩個不同風貌的洞穴。從巨石壘疊的石門跨入,但見懸崖千韌,嵌空而出,覆蓋着一塊小小的谷地,風雨不侵。谷地裏建有一幢小樓和栽有幾株桃樹,一泓清澈的泉水從樓旁流過,環境幽雅,纖塵不染,這是下洞,名為會仙洞。從下洞躡石磴而上,一路竹樹掩徑,流泉潺潺。巖上,在石几、石凳和石棋盤,錯落在一個穹然上覆的巖穴間,這是上洞,名小有洞。下洞平衍而幽深,上洞峻絕而軒朗,一上一下,景色迥異。從杜轄巖上極目遠望,香爐峯就象几案一樣橫列在腳下。象鼻巖整裝待發,聽任你的安排。盤珠巖頂上疊着一塊圓石,彷彿要向你獻上一顆碩大無比的珍珠,而丈人峯上的映山紅,宛如一抹絢麗的彩霞。至此已非塵世客。各位網友,目睹此境,想必大家都有飄飄然羽化成仙的感受吧!

切切注意眼睛是不是疲勞了,休息一下,下一站水簾洞。

福建導遊詞12

各位團友,大家現在到了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平潭海壇天神景區。海壇天神是平潭島奇石“雙絕”之一(另一為石牌洋),位於南海鄉塘嶼南中村南海中,天神頭枕沙灘,足伸南海。身長330米,體寬150米。胸高36米,頭長33米,頭寬35米,頭高31米,脖子長18.3米,下身斜翹一柱狀風化巖體,如男性特徵,其高4.15米,圍徑4.50米,為周邊漁婦傳宗接代膜拜物,相傳只要觸摸此物,即可生個大胖小子。周身均為花崗巖球狀風化造型,如此巨大的球狀風化造型世所罕見,天下奇絕。最妙的是,在海壇天神身上,居然還可以看到許多有趣的景緻,比如那個男性特徵近看又是一隻倒放的靴子。天神身上圍繞的天然海蝕裂紋好象萬里長城。在身體中部,有許多圓柱型的石頭,大小不一,近乎純圓柱,好象天庭的柱子折斷,散落人間。如此種種,不勝枚舉。

各位團友,現在到了位於平潭島西北看澳村西側500多米的是石牌洋景區。遠遠望去有一個圓盤狀的大礁石,託着一高一低的兩塊碑形海蝕柱。整個礁石象一艘大船兩塊巨石象兩面鼓起的雙帆,似乎正在乘風破浪前進。這是平潭最著名的自然景觀——石牌洋。又稱為“半洋石帆”和“雙帆石”。

從看澳村岸邊坐十幾分鐘的渡船就到達礁石上,礁石底部是一組平坦完整的巖石。兩個石柱均由粗粒灰白色的花崗巖組成 東側的一個高達33米,胸寬9米,厚8米;西側的一個高17米,胸寬15米,厚8米。兩個石柱的底部都是近似四方形體,直立在礁石上。據地質學家考證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崗巖球狀風化海蝕柱。由於它的奇特壯觀,對遊人有着強烈的震撼力和吸引力。建設部與中科院的專家稱之為:“壟斷性的世界級旅遊資源。”明代旅行家陳第曾譽之為“天下奇觀”, 清朝女詩人林淑貞詩讚:“共説前朝帝子舟,雙帆偶趁此句留;料因濁世風波險,一泊於今纜不收”與半洋石帆相對應,在看澳村海邊,由於海水侵蝕和自然風化,巖壁花崗巖風化,形成一座光頭凸肚的彌勒佛像。石像曲膝盤坐,身高12米,肩寬12米,頭、身、手、足畢現,形象生動,狀如半浮雕。圍繞佛身有一條棕黃色的火成巖脈,就象獻給佛像的一條金色“哈達”,也是自然巧合 ,佳趣天成。另外,這裏還有許多天然海蝕景觀,例如雙龜接吻,青蛙等,值得一看。

各位團友,位於平潭島南隅,距城關1.5公里的龍鳳頭(龍王頭)海濱浴場。海灘寬500米,連綿9.5公里長,坡度僅2.2度,是全國最大的海濱浴場之一,砂粒晶瑩潔白,星羅棋佈的島礁,後有茂密的森林,灘上可以行車走馬,海中可以暢遊娛樂。是喜歡游泳的遊客不可不去的一處勝地。

平潭島的沙灘有一個最大的特色,那就是沙子非常細膩,你可以整個人躺上去,也不會任何不適。還有沙子非常的白,岸邊那些被太陽曬乾後的沙子居然是接近乳白色的,非常好看。另外,平潭島的海灘非常的平緩,格外開闊,也適合開展沙灘排球、擲飛盤等娛樂活動。龍鳳頭浴場面向東方,是一個非常適合看海上日出美景的地方。您可以清早4點早早趕來,或者乾脆晚上花幾十元租個帳篷,與朋友杯籌交錯,徹夜不眠,靜待那美麗壯觀的一刻。

各位團友,南寨石景是位於平潭島南部的北厝鎮的一處獨特的海蝕地貌景觀。在方圓0.6平方公里的低丘陵,遍佈着風化花崗巖體,體積碩大、形態各異,其中奇特與象形山石景觀40餘處。典型景觀有駱駝巖、鴛鴦理翅、花豹巡山、神龜石等等,堪稱巖石動物園??

南寨石林的海蝕景觀集中於五峯一谷,即鱷魚峯、仙女峯、綿羊峯、神鵰峯、青蛙峯與神龜谷,山勢不高,易於攀登,景點眾多,非常適合攝影留念。

大家現在來到將軍山原名老虎山,1996年3月19日上午解放軍在此附近海域進行了反獨立大規模軍事演習,軍委副主席張萬年和128位將軍在此山檢閲。為紀念此事,故改名將軍山。山頂有一紀念塔,高約10層,是一觀景佳處,可俯瞰海灣美景。

各位團友們,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就設置在當時將軍們作戰指揮的山洞中,當時的器具擺設都原封不動,內有一小放映廳,播放當年軍事演習的壯觀場面。山下有古代摩崖石刻,適合愛好書法者參研。山中有一處長數百米的一線天,山路曲折迂迴,最窄處僅容一人通過,極富挑戰性。

各位團友,位於王爺山南麓,有一直徑近50米,深40多米的天然海蝕豎井喚作“仙人井”,井壁陡直,井底有三小洞與海洋相通。 “仙人井”旁有似山中間裂開之大峽谷,喚作仙人谷。東海仙境在此處,谷外為浩淼之大海,側有小洞與仙人井相通。潮水未漲之時,遊人可沿巖壁進入井中。井底遍佈渾圓的鵝卵石,系海水侵蝕自然形成。此時,人若從“井”口觀井底,巖壁陡峭、斑駁落離,井底之人狀如幼蟻,觀井之人心底發虛,腦袋暈旋,恐恐高症發作而趕緊收兵;人處井底則向上坐井觀天,下面浪花奔湧腳底而來,濤聲陣陣張弛有致為浪花吻巖霰雪飛散而伴奏,洞中涼氣逼人乃至陰風徐來。面對斑駁剝落之巨巖怪貌,人們不禁慨歎大海和歲月滄桑老筆之神奇。

平潭島的三十六腳湖是天然淡水湖。總面積210萬平方米,蓄水量1290立方米,最大水深16米。島上居民生活用水都來源於此,三十六腳湖同時也是一個旅遊勝地,風景秀麗,湖光山色,福建省帆船隊將此地作為訓練基地。清代詩人俞廷萱在此留下了美麗的詩句:“波光如畫碧如油,日落風清好泛舟;三十六湖煙波闊,不知領得幾多秋。

平潭島最高的山峯是君山,海拔434米,有插雲峯、觀日台、鑼鼓響石、躍龍崗等景點。峯顛雲繞霧合,怪巖若隱若顯。

各位團友,講解到此為止,下面給大家三十分鐘時間自由參觀拍照,十七點我們準時在這裏集合,謝謝大家!

Tags:導遊詞 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