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導遊詞

廬山瀑布導遊詞

欄目: 導遊詞 / 發佈於: / 人氣:1.75W

作為一位出色的導遊人員,時常需要編寫導遊詞,導遊詞是講解當地的基本情況,介紹風土人情的文章。那麼一遍條理清晰的導遊詞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廬山瀑布導遊詞,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廬山瀑布導遊詞

廬山瀑布導遊詞1

位於廬山西北的天池山頂,池呈長方形,池水碧悠,光靈如玉。池原為天池寺內放生池。天池寺為廬山山頂最古老的寺院。東晉僧人慧持創立,舊名峯頂寺。宋朝更名天池院。明太祖賜名“天池護國寺”。明成祖敕“天池萬壽寺”,明光宗又敕“天池妙吉禪寺”遂為匡廬首剎,後寺廢。池西有一半月形的拜月台,名文殊台,台為石木結構,兩層。

下層為石室五楹,有門窗,可充住室。上為手頂,即稱為台。登台眺望,山巒突起,羣峯相連,遠波明滅,極富野趣。是觀察佛光的最佳處。台東一亭,名“鬥姆亭”,又稱“老母亭”。始建於明代。石混凝土結構,圓形攢尖頂。橫額有“相望祖庭”篡刻。立柱上有隸書對聯“琳宇剩劾灰法蒙莊嚴留佛座,瓣香臨危澗新亭結構護仙盒”。

登上廬山西部海拔900餘米的天池山頂,南望九奇峯,下俯石門澗,東瞻佛手巖,西眺白雲峯。二水縈迴,四山豁朗。此處原建有天池寺,現已廢。但原寺前呈長方形的水池,仍碧水悠悠,光靈如玉。昔天池寺,寺西有一半月形的拜月台,因供奉文殊菩薩而得名文殊台。現存之台為石木水泥混合結構,石室五楹,上有平台。登台眺望,山巒突起,羣峯相連,遠波明來,極富野趣。尤其是月色朦朧之夜,閒坐枱上,眼前深谷中經常會出現點點如同燈光般的亮點,由少漸多,時大時小,時聚時多,時隱時現,閃閃爍爍,人稱“佛燈”。明代著名心學家王X明就曾於一個月暗星稀的夜晚,卧此台上,看到了這樣的奇異景象,並以詩記之:“老夫高卧文殊台,拄杖夜撞青天開。撒落星辰滿平野,山僧盡道佛燈來。”天池山脊上聳立着一座寶塔,塔四周佈滿了漫山遍野的青松。微風起時,松濤起伏,它頗似一杆乘風破浪的船桅,盪漾在翠波碧浪之上。以上段文告訴我們廬山正適合發電。

廬山瀑布導遊詞2

旅客朋友們,你們好!我是你們今天的導遊高瑩麗,大家可以叫我高導也行。我將陪伴大家遊玩今天的主要景點——廬山瀑布。希望大家能開開心心地度過這一天。

廬山瀑布歷史悠久,歷代諸多文人騷客在此賦詩題詞,讚頌其壯觀雄偉,給廬山瀑布帶來了極高的聲譽。最有名的自然是唐代詩人李白的《題廬山瀑布》,已成千古絕唱。

廬山聳峙於長江中下游平原與鄱陽湖畔,多峭壁懸崖,瀑布飛瀉。餘邵詩云:“長江南岸鄱湖畔,拔地廬山風景妍;峭壁陡崖飛瀑布,奇峯秀嶺繞雲煙”,瀑布是廬山的一大奇觀。

瀑布最著名的應數三疊泉,被稱為廬山第一奇觀,舊有“未到三疊泉,不算廬山客”之説。三疊泉瀑布之水,自大月山流出,緩慢流淌一段後,再過五老峯背,經過山川石階,折成三疊,故得名三疊泉瀑布。

站在三疊泉瀑布前的觀景石台上舉目望去,但見全長近百米的白練由北崖口懸注於大盤石之上,白練懸掛於空中,三疊分明,正如古人所云:“上級如飄雲拖練,中級如碎石摧冰,下級如玉龍走潭。”而在水流飛濺中,遠隔十幾米仍覺濕意撲面。

現在大家可以去盡情的遊玩了,玩完後記得到大門口集合。在景點不要亂扔垃圾、煙頭。祝大家玩得愉快。

廬山瀑布導遊詞3

各位團友:

大家好!現在咱們來到了大天池。它是咱們廬山西穀風景線上一處非常著名的風景點,晉代高僧慧遠的弟弟慧持在這裏建了一座廟宇,宋嘉定年間重建並改名“天池院”。然而明太祖朱元璋做了皇帝后,卻將天池院更名為“護國寺”,並賜以銅鐘鐵瓦,烏金太子像等,而且大肆宣傳,使這裏成為廬山的重要叢林之一。那為啥朱元璋對天池院如此厚待呢?這就要講到他與陳友諒爭奪天下的故事了。元末,朱元璋與陳友諒在鄱陽湖大戰十八年之久。一日,朱元璋逃到天池山,此時陳兵正在一步步地搜查,正在危急關頭,只見一位僧人來到他面前,雙手合十説了聲:“朱施主請隨老僧進寺。”聽他這麼一説朱元璋也顧不得那麼多了,跟着進了寺。僧人便叫他藏在文殊菩薩神龕後面,朱元璋剛藏好,只見陣陣煙雲從台上升起,一隻五彩蜘蛛在煙雲中忙個不停,不一會兒神龕兩邊牽滿了蜘蛛絲。此時,陳友諒和他的追兵趕到此處,在寺內四處尋找卻未見朱元璋的影子,就只剩這神龕沒搜,陳友諒非常信佛,不敢驚動了菩薩,便來到神龕前仔細大量了起來,看見佈滿了蜘蛛網,心想:人鑽過去豈有不破之理?看這架勢恐怕連蒼蠅蚊子都進不去。於是,便叫士兵趕快離開了這裏。一見敵軍遠去,朱元璋撥開蜘蛛網,走下神龕,跪在佛像面前説:“若我朱元璋日後事業有成,定報救命之恩。並譴太子來此長伴清燈。”説後,便千恩萬謝地走出天池寺。

後來,朱元璋當真做了皇上,回想起之所以有今天,多虧了天池寺菩薩搭救,當年的許諾也都兑現了,但天底下哪有不疼兒女的父親?要太子出家他當然捨不得,可又不能悖了當年的承諾,正當此時,一位大臣提議打造七寸烏金太子像送進寺裏,這樣就兩全齊美了!在廟前,有兩個池子,神奇之處就是無論下雨乾旱,池水總保持這樣的位置,終年不涸.相傳兩千多年前,文殊菩薩騎着青獅從五台山路經此處,見這裏寺僧吃水困難,不禁升起慈悲之心,於是施展法力,雙手插石,頓時土開石裂,成為兩個旱坑,又施法引來靈水,而這就是之後的大天池了,我們也稱它為神泉。當山澤通氣時池水常會冒出珍珠般的氣泡,有時天空還會出現雲層.這是因為空氣中某些氣體遇到氣壓降低就形成層雲,水中容納不了較多氣體,雲海形成時也就形成了氣泡.但這種事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所以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在這裏觀察觀察,沒準,這可遇不可求的事兒就給您碰到了。

我給大家一刻鐘的自由參觀時間,大家可以在這兒照照相留留影,十五分鐘後,我們集合去往下個景點—龍首巖遊覽,屆時我再給大家作介紹。

廬山瀑布導遊詞4

大天池位於廬山西部900餘米高的天池山的山頂.南望九奇峯,下俯石門澗,東瞻佛手巖,西望白雲峯,二水縈迴,傳説文殊菩薩雲遊至此,覺得廬山山青少秀水,於是雙手插地成池,並引來神水,故此名為天池.當然這只是傳説,其實它是天然形成的泉水,一般的`泉水都在半山腰,而這股泉水卻在天池山的頂上,這是其中一絕.另外這股泉水還有更為奇特的現象,它久旱不幹,久澇不溢.池水總是保持在一定的水位,池子裏的水多了,會往下滲,少了,泉水會自己補.還有一點幾乎是帶有傳奇色彩,每當山裏起層雲的時候,天池的水會冒氣泡,告訴人們山裏快要下雨了,所以人們又叫它天氣預報池.在這大天池的附近原是廬山天池寺的所在地,這股泉水也是寺裏僧人的生活用水。

天池寺初為晉代高僧慧遠所建,名峯頂寺,南宋重建,改為天池院。天池寺在歷史上曾經規模很大,在明朝的時候還曾經三次受到皇帝的敕封,明太祖朱元璋竟封它為天池護國寺,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下詔重建,賜名為“天池護國寺”並賜銅鐘、鐵瓦、象皮鼓、烏金太子像等,均供於店中,明成祖朱棣再敕“天池萬壽寺”,明宣宗朱瞻基又敕“天池妙吉寺”,並命江西布政使有司心人力修天池寺,天池寺也因官方重視而一躍成為匡廬首剎。當時的每新任官員到此來那就得先到寺院拜過再行上任。

也正是因為天池寺的這種獨特的來歷讓也一度成為廬山山上最有傳奇色彩的景點,並且民間還流傳着”銅鐘鐵瓦象皮鼓,烏金太子伴佛燈”的典故呢.不過很可惜,經過戰亂,天池寺逐漸衰敗了,現在我們已看不到它昔日的輝煌了.寺廟被毀後留下的的磚石很多都在這周圍,我們只能從這些石頭裏去品味當年它的風姿了。

寺西有一半月形拜月台,因供奉文殊菩薩得名文殊台,登台遠望山巒四起,羣峯相連,遠波明滅,月夜蒙朧之際,常常有佛光時現,當年明代的王X明就在一啊月暗星稀之夜,看到這種奇異景象,並以詩記之。老夫高卧文殊台,柱杖夜撞青天開。撒落星辰滿平野,山僧盡道佛燈來。這是王X明在廬山山上的一處足跡。

天池山脊上還有一寶塔,為一閣式石塔,五層六面,塔剎呈寶瓶狀,這宋承相韓侂胃所建,現塔為民國詔生智所建,內藏有銀佛像,宋幣、水晶等。當然今天的廬山-大天池景點也經沒有了當年的寺院了,只留下寺院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