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導遊詞

有關興城古城導遊詞

欄目: 導遊詞 / 發佈於: / 人氣:2.78W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導遊,可能需要進行導遊詞編寫工作,導遊詞作為一種解説的文體,它的作用是幫助遊客在旅遊的同時更好地理解所旅遊的景點包含的文化背景和歷史意義。如何把導遊詞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有關興城古城導遊詞,歡迎閲讀與收藏。

有關興城古城導遊詞

興城古城導遊詞1

遊客朋友們,我們今天將要遊覽的景點是興城古城。從這裏到古城大約需要20分鐘的車程。那利用這段時間,我先在車上把古城的一些背景信息以及我們今天的行程介紹給大家。

興城古城是一座明代的古城,興城之名源於遼代,在遼聖宗統合八年(990年)遷興州民至桃花島(菊花島)築成設縣,稱興城。宣德三年(1428),駐守在這裏的總兵巫凱,都御史包懷德為了防禦女真族對明軍的襲擾,呈請曹莊驛監督造了這座城池名遼遠。隨着這座城池的修建,這個地方在軍事上的意義顯得愈發重要。明朝的軍隊與女真族的後金軍在這裏在這裏曾進行過激烈的戰鬥。大家都聽説過著名的“寧遠大捷”,明朝著名將領袁崇煥率領的明軍與清太祖努爾哈赤率領的後金軍在這裏展開的宋城與奪城之戰。

努爾哈赤:是建州女真的傑出領袖,1583年,25歲的努爾哈赤以家系出身和他所具有的軍事才能,被推舉為建州女真的首領。他善於用兵,講究鬥爭策略,並且知用人才,知人善用。曾經以父祖留下來的13副鎧甲起兵聯合幾個城寨的奴隸主,一起討伐尼堪外蘭,並獲得勝利,從此威名漸盛,在以數千軍一舉打破葉赫九部3萬多兵馬,大獲全勝武裝了自己,壯大了實力。努爾哈赤經過幾十年的南征北戰赫困苦經營,終於統一了除葉赫以外的女真各部並在1616年建立了後金政權。後金政權建立後不久,他的軍事力量得到迅速發展。他乘明王朝腐敗而又搖搖欲墜之機,以“七大恨”誓師,巧妙的扇動起民族復仇情緒,嚮明王朝正式宣戰。

袁崇煥:有膽有識,喜談兵事,廣寧失守時,他正朝覲在京被授予兵部職方主事。1623年,被派往寧遠鎮守。到任後,在巡撫孫乘宗支持下,團結總兵滿桂,參將祖大壽等人,修築寧遠城的防禦工事,他還提出“遼人守遼土,遼土養遼人”的方針。訓練軍隊,使遼東形勢迅速好轉,但是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集團嫉妒賢能,想方設法搞掉孫乘宗,派兵部上書高弟為遼東經略,高弟怯懦無能,到任後與袁崇煥分道揚鑣,使袁崇煥只好率領1萬官兵孤守寧遠,抵抗後金的進犯。天啟六年(1626)清太祖努爾哈赤帥十萬後金軍輕取遼西諸城,大軍直指山海關,兵臨寧遠城下,努爾哈赤先是釋放俘虜,誘勸袁崇煥投降,並許以高爵厚祿。但袁崇煥不為利誘,慷慨陳詞,斷然拒絕,並刺血為書,激勵將士誓死守城。努爾哈赤見誘降不成便大軍猛烈攻城。後金軍攻勢十分凌厲,明軍雖奮力血戰,形勢仍萬分急迫。袁崇煥臨危不懼,指揮若定,聚城外軍民入城,令福建士卒羅立發紅夷大炮重創後金軍,擊中努爾哈赤率領的後金軍的中軍部隊,使努爾哈赤身負重傷,不得不引兵退去,並於同年的八月一日在返回奉天(瀋陽)的途中死於瑗雞堡。袁崇煥因為有“寧遠大捷”之功,被擢升為左僉都御史受皇帝御書獎勵,後來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他少年英雄,善騎射,跟隨努爾哈赤南征北戰,率立戰功。他22歲被提升為正白旗的主旗貝勒。一直是努爾哈赤的有力助手,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在代善等人的支持下繼承了汗位,為清太宗皇太極是一位英勇善戰的“馬山皇帝”,也是一位極有手段的政治家,他的政治才能主要表現在對敵採用收買,利誘和離間的手段,以瓦解明朝內部達到“能用者則化敵為友,為我所用,不能用者則必須除之”的目的。當年他就採用程等人的反間計,使崇禎帝聽信讒言,一怒之下處死袁崇煥,為清兵入關除去了一大障礙。崇禎十二年(1639)誠城失守於清軍。

興城古城,始建於明宣德三年(公元1568年曾毀於地震,1624年由袁崇煥重新修建),清朝稱“寧遠州”,經歷了570多年的風雨侵蝕和戰爭摧殘,外城現已無存,內城經歷代維修,基本保留了原貌。古城就先給大家介紹到這裏,下面説一下我們今天的行程安排和一些注意事項。

説着説着我們就到了興城古城,咱們先從南門進,進了古城南門,就可以看到明代商業街了,中間是一條整潔、筆直的一條石路,兩側是清一色的青磚瓦房,在這近千米的古城南街兩側,具有明清建築風格的建築,彷彿走進了遙遠明代的古城裏,思古之情也會油然而生。古城成正方形,城牆周長3274米,城牆高8。88米。古城的四面各建有一座樣式相同的城門。

現在我們現在所站的位置是興城古城的南門,又叫延輝門。在兩側的半圓形圍牆叫甕城。甕是古代陶製容器,類似罐子,肚大而口小,易進而難處。它的功能是保護城門。甕城之上原設有吊索,吊橋,城外原有護城河,甕城左側設有城門,後來為了交通方便把甕城打開了,城牆擺放的大炮就是紅夷大炮的複製品,當年就是用它炮擊後金軍的中軍,擊中努爾哈赤,使他身負重傷,後因傷勢嚴重而死。

下面請大家隨我到前面的牌坊前來看看。眼前的這座牌坊是祖大壽的“忠貞膽智”坊,建於公元1631年,當地人稱“頭道牌坊”。牌坊高11。5米,寬15米。此坊結構嚴謹。氣勢雄偉,花紋雕飾十分精美。是省級文化保護單位。請大家順着我手指的方向看牌坊的最頂層,有一個白色花崗巖雕成的大象“吉象有餘”代表吉祥的意思,是祖大壽對自己的祈福。再往下看,石匾上刻有兩個字靠大家個字“玊音”,原意是朽木或琢玉之功,音是借用字,表示皇上首肯的意思。

(“玊”字的來歷),據説,當年祖大壽謊報軍情斯騙皇帝,當上了寧遠總兵,為了標謗他抗清衞明的功勛。1631-1638年,他兩次徵集能工巧匠,為其建牌坊,並吩咐石匠在牌坊上端刻“玉音”,這樣就可以假借此牌坊是遵照皇帝的旨意而建的了。刻“玉音”的石匠是一老一小師徒二人,師傅姓魯,徒弟叫文課,他們師徒二人不滿祖大壽欺上瞞下的行為,便將“玉音”刻成了“玊音”。在牌坊落成之後,老石匠説:“奉聖旨修牌坊應刻“玉音”,皇帝親口答應應刻“玉音”,你修牌坊一無諭旨,二沒有皇帝的親口允諾,就得刻“玊音”了,這叫“萬歲點了頭”,否則皇帝就要怪罪下來。”祖大壽一聽覺得還挺有道理的,不但沒殺他們倆反而獎賞了他們。這個故事一直流傳到現在,我們回去之後可以查查康熙字典,在康熙字典裏真的能查到念“su”或“xiu”是借用字。

二層:“忠貞膽智”意為忠心耿耿,智勇兼備。

三層:“四世元戎少傅”軍旅別稱,古時軍界官職,是高級軍事首領的泛稱。意為祖家為世襲將門,四代為將。即:組鎮,祖仁,祖承訓,祖大壽四代。

四層:“誥贈”,聖命為誥,意為額文為皇上所賜。

下面請大家隨我到第二道牌坊來看一看,兩座牌坊85米,建立時間相隔7年。眼前的這座牌坊是祖大樂石坊,他是祖大壽的堂弟,祖氏兄弟為東晉名將即聞雞起舞的祖逖之後。牌坊高16。5米,寬13米,它的最上面第一層和前面的石坊一樣是“玊音”。

不知道細心的遊客有沒有發現,前面的祖大壽石坊是灰白色花崗巖建成,石質細膩精良,雕鏤工藝十分精湛,在古石刻建築中不失為上品。而眼前的祖大樂石坊為赫色巖石所造,材質較粗糙,加上風化剝蝕較嚴重,坊面已成顆粒狀麻斑。這足以證明當時因戰爭等原因使七年後的經濟衰退許多,在大家的印象中牌坊都是像貞節牌坊一樣,稱頌英雄或德行的紀念牌坊,可這兩座石坊卻是記錄兩個明末將軍投降歷史的恥辱柱。本來明朝末期皇帝朱由檢默許守衞遼西將領祖氏兄弟所自行建立的,以標榜抗清衞明的功勛,但後來事實與此相反,祖氏兄弟曾兩次投降清軍。這兩座牌坊也成了後人恥笑兩人的把柄。在兩側柱下有兩對石獅子。當地人都把它們看成是遇難呈祥。逢凶化吉的象徵。傳説建石獅的石料是有蓬萊採運的,因其產地有仙氣,故石獅子也有靈性的。

幾百年來一直流傳一個風俗,每到農曆正月十五,全城的男女老幼都原意來到石獅旁,以求摸獅消災,祛病(摸摸獅子頭,一生不發愁;摸摸獅子背,永遠不受累;摸摸獅子手,要啥啥都有;摸摸獅子腚,消災去百病)大家也不防摸摸石獅。

古城延輝街的石坊上頂缺了一個角,你知道為啥嗎?

在很久以前,有個貪心小販在石坊下賣魚騙人。一天,有個老太太來買魚,小販偷偷把秤桿壓了一下。老太太不知道不夠秤,付完錢就走了。老人家回到家發現缺得很多,就回來找,小販不想在一個老太太面前承認少秤,更不想退錢。就發誓“要少秤,讓石坊掉角把我砸死”,話音未落,“咔嚓”一聲,石坊果真掉下個角,把小販砸死了。如果你來興城,在興城的延輝街(明代一條街)的石坊下,當年掉下的石頭角如今還躺在底下呢。

前面就是鐘鼓樓,現已羣為文物陳列館,裏面擺放着興城出土的古代文物,它是收費的,門票15元,大家如果有興趣可以到上面看看。

現在我們就到了古城的中心點了,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到古城的四條街和四個城門。我們是從南門進的,後面是北門,也叫威遠門,右面是西門—永寧門,左側是東門—春和門。如果大家下次自己來古城的話,四座城門都是一樣的怎麼分呢?大家記住有兩座牌坊的就是南門,這樣就不會分不清了。

到這裏我的古城就遊覽到這,給大家流出一個小時自行遊覽的時間,大家可以逛逛步行街,來尋覓一下歷史德古蹟。

大家注意安全,一定要守時。

興城古城導遊詞2

遊客朋友們好!歡迎大家遊覽葫蘆島興城古城。

興城古城位於葫蘆島興城市區,是我國現存最完整的四座明代古城之一。古城始建於明宣德五年(1430年),當時稱寧遠衞城,清朝時稱寧遠州城。明隆慶二年(1568年)毀於地震。明天啟三年(1623)年進行重修。

古城作為山海關外明朝的重要衞城,見證了明亡清興的歷史更迭,歷經580多年的風雨侵蝕和戰爭洗禮,如今又煥發了新的生機,先後成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古韻滄桑的興城古城,瑞氣升騰的温泉,挺拔秀美的首山,碧波盪漾的大海,桃源仙境般的菊花島,交相呼應,相得益彰。

一、古城格局

古城,是一座正方形衞城,這種形制在我國是不多見的,城外表用大塊青磚砌成,裏邊用巨石砌成,古城城牆四面正中各設一座樣式相同的城門,東為春和門,南謂延輝門,西曰永寧門,北稱威遠門。四座城門雄踞四方,雄偉壯觀,給人以固若金湯的安全感,城門上都築有兩層高的門樓,門外有半圓形的翁城,城的四角設有方形炮台,用以架設紅夷大炮,現在城上擺設的是複製品。

1626年寧遠之戰,袁宗煥率領明軍用紅夷大炮炮擊後金軍,擊中努爾哈赤,使他深受重傷,被迫撤軍,返回盛京的途中重傷而亡。城內的十字大街將古城分為四塊,位於古城中心的就是鐘鼓樓。古城內曾有多座廟宇,現在保存最完好的是東南角的文廟和西北角的城隍廟,此外還有祖師廟。

二、古城南門

現在我們所處的位置是古城南門延輝門,延輝門兩側的半圓形圍城叫做翁城,這裏取甕中捉鼈之意,它的功能是保護城門,後來為了交通方便把翁城打開了。

古城東南角是一座魁星樓,原來的魁星樓毀於戰火,現在大家看到的是修復後的魁星樓。“魁星”是二十八星宿之一,又稱“文曲星”,傳説中他的筆點到誰的名字,誰就能高中狀元。該樓共有兩層,八面八角,建築精良,內有一尊魁星像,清臉紅髮,一腳向後翹起,一手捧鬥,一手執筆,猶如筆點中應試人的姓名,這便是古書中講的“魁星點狀元”。古城的魁星樓因其地理位置而被譽為“關外第一魁星樓”。

三、祖氏碑坊

這便是祖大壽的忠貞膽智坊,石坊建於明崇禎思念(1631年),本地人稱為“頭道牌樓”,它是祖大壽為標榜自己盡忠保主有功而立的,此坊由灰白色花崗巖建造。石坊南面的最底層,有一個用白色花崗巖雕成的大象,代表吉祥的意思,這是祖大壽對自己的.祈福。

石坊正中有一立匾,上面刻着“王音”,這裏是借用字,表示皇上首肯的意思,據説當時祖大壽已經叛明投清,但他欺騙朝廷,矇蔽皇上,而皇上又迫於他勢力龐大,無奈只好默許他立此功勞。

第二座石坊,祖大樂石坊。祖大樂是祖大壽的堂弟,寧遠副總兵。這座石坊俗稱“二座碑樓”,建於明崇禎十一年(1638年),頂部和祖大壽一樣也刻有“王音”二字。

祖氏石坊雖歷經300多年的風雨侵蝕,仍然保存完好。

四、鐘鼓樓

古城內十字大街交叉處,即古城中心,建有一座鐘鼓樓。該樓始建於1454年,樓上建有兩層樓閣,為重檐歇山卷頂棚。鐘鼓樓,顧名思義是舊時稱內更夫為官衙及居民撞鐘擊鼓報時辰的場所,戰時則有預警和指揮的作用。

五、文廟

文廟位於古城東南,始建於1430年,佔地面積1。68萬平方米,是東北三省最古老、遼寧省境內最大的一座文廟,也是古城內保存較完整的古建築羣。

文廟南牆之外,東西角門的兩側,各有一塊石碑,碑上刻着相同的文字:“文武軍民人等至此下馬”,這就是從古至今的下馬碑。

現在我們進入的這座門,叫做“毓粹門”,即東角門。毓粹有孕育精華之意,暗喻孔子及所創立的儒家學説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精華。對面的門是西角門,叫做觀德門,觀德有觀瞻孔子美德,學習孔子學説對人有好處之意。

歡迎再次光臨興城古城,謝謝!

興城古城導遊詞3

遊客朋友帶啊好!歡迎遊覽葫蘆島興城古城。

興城古城位於葫蘆島興城市區,是我國現存最為完整的四座明代古城之一。古城始建於明宣德五年(1430),當時稱寧遠衞城,清朝時稱寧遠州城。明隆慶二年(1568)毀於地震。明天啟三年(1623),駐軍此地的寧前道兵備副使袁崇煥主持重修。

當時除了我們今天看到的這座城池以外,在其周圍還構築了壑、碉堡、防禦牆,以及小規模永久性磚石結構的圍城和其他軍事設施,形成了一個龐大而完整的軍事防禦體系,古城也逐漸發展為明朝末年關外第一軍事重鎮。

由於年代久遠,古城外圍的數十座小城堡今已無存,僅留下遺城古城址遺蹟供後人憑弔。內城經歷代維修,基本保留了原來的風貌和格局,歇山捲棚,飛檐凌空,朱廊畫棟,蔚為壯觀。

古城格局

古城是一座正方形衞城,這種形制在我國是不多見的。城牆外表用大塊青磚砌成,裏邊用巨石砌成。

古城城牆四面正中各設一座樣式相同的城門,東為春和門,南謂延輝門,西曰永寧門,北稱威遠門。四座城門雄踞四方,雄偉壯觀,給人以固若金湯的安全感。城門上都築有兩層高的門樓,門外有半圓形甕城,城的四角設有方形炮台,用以架設紅衣大炮,現在城牆上擺放的大炮是紅衣大炮的複製品。1626年寧遠之戰,袁宗煥率領明軍用紅衣大炮炮擊後金軍,擊中努爾哈赤,使他身受重傷,被迫撤軍,努爾哈赤在返回盛京的途中不治而亡。

城內十字大街將古城分為四塊,位於古城中心的就是鐘鼓樓。

古城南門

南門延輝門兩側的半圓形圍城叫甕城。翁就是古代的陶製容器,肚子大而口小,易進難出。這裏取甕中捉鼈之意,它的功能是保護成門,後來為了交通方便把甕城打開了。

古城東南角是一座魁星樓,原樓毀於戰火,現在看到的是後來復原的。古城的魁星樓因其地理位置被譽為“關外第一魁星樓”。

祖氏牌坊

在古城延輝街上有兩座古樸、壯觀的石牌坊,就是祖氏牌坊。

第一座牌坊是祖大壽“忠貞膽智”坊,建於明崇禎四年,本地人稱為“頭道牌樓”。它是祖大壽為標榜自己盡忠保主有功而立的,由灰白花崗巖建造,結構工整,充實莊重。

石坊南面最底層是一個花崗巖雕的大象,代表吉祥祈福之意。石坊正中有一立匾,上刻“王音”表示皇上首肯的意思。據説當時祖大壽已經叛明投清,皇上迫於他的權勢,無奈只好默許他立此坊。

立匾下有三層額枋。上層南邊刻有“忠貞膽智”。中層刻“四世元戎少傅”,暗示祖家為世襲將門,四代為將。下層刻“誥贈”聖命為誥,意思是説額文乃皇上所賜。北面頂部同樣刻有“王音”,下寫三層額枋,上層刻“廓清之烈”,是稱讚祖大壽保境平安、平定戰亂、肅清四方的偉大功績。中層和下層與南門相同。石坊雕樑畫柱十分美觀。

第二座牌坊式祖大樂石坊,他式祖大壽的堂弟,建築與祖大壽牌坊基本相同,額枋一樣有象徵御賜的“王音”,額枋也皆為溢美之詞。

鐘鼓樓

古城十字大街交叉處,即古城中心建有一座鐘鼓樓。樓座上建有兩層樓閣,為重檐歇山捲棚頂,四面有圍廊。鐘鼓樓顧名思義,是舊時更夫撞鐘擊鼓報時的場所,戰時則有預警和指揮的作用。

文廟

文廟位於古城東南隅,始建於1430年,是東北三省最古老、遼寧省內最大的一座文廟,也是古城內保存較完整地古建築羣。青磚灰瓦,硃紅門窗,古樸典雅。它是一座三進院的建築羣,照壁、櫺星門、泮橋、戟門、大成殿、崇聖寺等主要建築安排在建築的中軸線上,整個建築羣結構嚴謹、佈局合理。

大成殿為主殿建在近一米高地大型拜台之上,三間硬山式建築端莊,肅穆。殿內北牆中央設正龕,供奉“至聖先師孔子”之神位,龕東西供奉顏子、曾子、子思、孟子,兩側供奉12位哲人,供案陳列着尊、爵、豆等青銅器,兩側擺放着編鐘、編磬、古琴、古箏等樂器。殿前門額上懸掛着一方巨匾,是康熙親筆所題“萬世師表”,這是從清朝康熙年間保存下來的珍品,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殿內頂部還懸掛着清代8位皇帝的牌匾,此外還有一塊,是中華民國總理黎元洪題寫的“道洽大同”。這些牌匾,大字塗金,邊框雕以雲龍。

今天地遊覽到此結束,歡迎再次光臨興城古城。

興城古城導遊詞4

興城古城,是五百年前留下來的一份珍貴的歷史遺產,是我國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明代古城,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它經歷了570多年的風雨浸蝕和戰爭摧殘,外城現已無存,內城經歷代維修,基本保持原貌。

興城古城略呈正方形,城的四面正中皆有城門,門外有半圓形甕城。城牆基砌青色條石,外砌大塊青磚,內壘巨型塊石,中間夾夯黃土。城上各有兩層樓閣、圍廊式箭樓,分別各有坡形砌登道。四角高築炮台,突出於城角,用以架設紅夷大炮。當年明清寧遠之役,清太祖努爾哈赤就是被紅夷大炮擊中,身負重傷,回盛京之後不久身亡。東南角建魁星樓一座。城內東、西、南、北大街呈+字形相交,古城的正中心,有一座雄偉壯觀的鐘鼓樓,它凌空飛架,與四座城門箭樓遙相對應,顯得威嚴壯觀,氣勢巍峨。

古城城門有四:東曰春和;南曰延輝;西曰永寧;北曰威遠。鐘鼓樓在中街。

鼓樓為戰時擊鼓進軍、平時報曉更辰所用。

鼓樓樓高17。2米,分為三層。基座平面為正方形,高如城牆,下砌通向四條大街的十字券洞,全部大青磚砌成,分東、西、南、北各築拱形通道。上為兩層樓閣,第二層外部遊廊懸掛歷年來興城視察的黨和國家領導人及重要外賓的圖片。內部闢為興城出土文物陳列館。展出"紅山文化"時期(約五六千年前)及春秋戰國時期的骨針、陶器、刀幣等珍貴出土文物。還架設一面巨型牛皮大鼓。大鼓直徑2。25米(整張牛皮繃制),實為全國罕見。1995年李鵬總理第二次視察興城時曾來此參觀。三層為民族英雄袁崇煥將軍蠟像館。此蠟像經能工巧匠的精雕細刻,人物表情豐富細膩、栩栩如生,似乎正在向人們宣佈"我與此城(寧遠城)共存亡"的決心。周圍廊式,歇山卷鵬、飛檐凌空、朱廊畫棟,西北開函洞小門,有石階可上下。當登上鼓樓,古城風光盡收眼底,令人心曠神怡。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