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導遊詞

台兒莊古城景區導遊詞範文

欄目: 導遊詞 / 發佈於: / 人氣:2.57W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導遊,可能需要進行導遊詞編寫工作,導遊詞由引言、主體和結語三部分構成。我們應該怎麼寫導遊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台兒莊古城景區導遊詞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台兒莊古城景區導遊詞範文

台兒莊古城景區導遊詞1

各位遊客:

大家好!

歡迎大家到運河古城台兒莊參觀遊覽。台兒莊位於山東省最南部,古時候屬於蘭陵舊疆,現在是棗莊市的一個縣級行政區,與江蘇省接壤,為山東省的南大門。

現在,我利用大家乘車去台兒莊的時間,簡要地介紹一下台兒莊的基本情況。

首先介紹台兒莊名字的由來。我們今天提到“莊”這個字的時候,常常與“村”合用,稱為“村莊”,與城鎮相對。其實,在古代,村與莊,是兩個概念。村,是由家族聚居而自然形成的居民點,後來成為最基礎的行政單位;莊,是朝廷、貴族所擁有的土地,在這些圈定的土地上居住的居民,是軍人或僱民。台兒莊,應該是荀子任蘭陵令的時候楚國的屯田,後來在此形成居民區。關於台兒莊名字的由來,傳説很多,比較可信的是,台兒莊土地肥沃,但是地勢低窪,汛期成為洪水走廊。人們在這裏築台而居,於是被稱作“台莊”。唐代準提閣內的碑文上,出現“台家莊”的名字,明代正德年間所立的泰山廟碑文中,出現“台家莊集”,證明那時候已經不是普通的村莊而是頗具規模的集市。大運河開通之後,南方客商語速比當地居民快,使“台莊”的發音出現兒化。明代崇禎十二年所立的防務碑上,已使用“台兒莊”的稱謂。清代吳敬梓的小説《儒林外史》裏,也使用台兒莊這個名稱。今天,我們能夠肯定的是,台兒莊由田莊到運河重鎮的過程,是伴隨者運河的開通與興盛的。

按照行政級別和麪積,台兒莊趕不上河北石家莊,可是,她卻贏得了“天下第一莊”的聲譽。

這不是台兒莊人夜郎自大,“天下第一莊”的美育,出自皇帝之口,他和康熙皇帝分別六下江南,都要路過台兒莊。有一次,皇帝面對台兒莊的繁榮與興盛,發出“天下第一莊”的讚譽。而明清兩代和20世紀的沉重事實,又為這塊土地賦予了文化的斑斕和歷史的厚重。

今天,台兒莊仍然是“天下第一莊”的原因,一是她在中國漕運史上的特殊地位,二是震驚中外的台兒莊大捷,三是她保存了50多處二戰遺蹟,四是市區兩級政府對台兒莊的搶救性重建,使她呈現出無可替代的文化、軍事和 標誌符號。

我們先説台兒莊與京杭大運河的關係。

長城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畫下雄渾的一撇,京杭大運河畫下了遒勁的一捺,成為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文化遺產。長城為防禦遊牧民族的侵襲而建,今天,只剩下象徵意義,而沒有了實際功能。而京杭大運河,這個溝通中國南北的偉大工程,至今仍然發揮着交通運輸和優化生態的功能。

説起運河文化,我們必須梳理一下運河的歷史。據考古學家考證,早在2700年前的春秋時期,在台兒莊區張山子鎮境內的逼陽國,就有了人工開挖的運河。2400年前,吳王夫差開鑿了從今天的揚州到淮安的南北水道邗溝。隋煬帝開挖的運河,北起河北的涿郡,經洛陽通達浙江的餘杭。經過幾百年的不斷疏通,到公元13世紀,元世祖完成了由北京到杭州的大運河工程。明朝初年,永樂皇帝出於把國都由南京前往北京的考慮,在元代運河的基礎上,疏通、擴建了京杭運河,打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使之成為明政府的、經濟、軍事命脈。那時候,微山湖尚未形成,今天的湖區一帶,是十幾個互不相連的小型湖泊。途經這裏的京杭運河,自濟寧往下,走的是微山、留城以西的線路,自徐州至淮安,運河借走黃河水道。因為黃河為季節河,旱季斷水、汛期黃犯,一年之中有半年不能通航。為了保證這條國家命脈的暢通,一代代治河大臣,提出了多種解決方案,有人認為治運必先治黃,有人認為治黃不如避黃。於是,在“借黃就運”和“避黃行運”的問題上爭執了幾十年。萬曆年間,“避黃”派勝利,在萬曆三十二年,開通了時稱泇運河的台兒莊運河。這段運河的開通,避開了黃河水患,使運河通航天數增加80多天,每年經過台兒莊運河的船隻7000多艘,運輸物資400萬擔。同時,還間接地促進了微山湖的形成,成為補充運河水源的水櫃。

台兒莊古城景區導遊詞2

各位遊客:

大家好!

歡迎到運河台兒莊古城旅遊。位於山東省最南部台兒莊,古代屬於蘭陵老江,現在看起來,縣級行政區、邊界的江蘇、山東南。

現在,我使用的所有騎到時間台兒莊,簡要介紹台兒莊的基本情況。

首先介紹名字的由來台兒莊。我們今天所提到的“莊”這個詞,經常以“城中村”分享,一個叫做“村”,與城鎮相對的。事實上,在古代,村和村,是兩個概念。村莊裏,居住着家庭和自然形式的居民區,後來成為最基本的行政單位;村,是法院,高貴有土地,在活人之地,你是在邊緣的警告居民,是一個軍事或僱用的人。台兒莊,應該RenLanLing荀子針對時間楚國的草草,以後在此表格居民區。關於名字的由來台兒莊,許多傳説,更可信的台兒莊肥沃的土地,但低窪、汛期氾濫的走廊。在台灣的人,在這裏建的房子,所以被稱為“村莊”。唐代將在展會上的題字,必須出現“台灣的家鄉”的名字,明代正德年使眾多的泰山廟,出現了“台灣村莊設置”,這樣的證據現在還不是普通的村裏,但頗具規模的市場。京杭大運河打開之後,南方商人的數量超過當地居民説快,使“村”的發音。明朝崇禎十二年約防守片劑,已使用術語“台兒莊”。摘要吳敬梓與巴爾扎克是十八小説清代《儒林外史》,也使用這一名稱台兒莊。今天,我們可以確定,由台兒莊到運河鎮田莊的過程中,以開放的運河是和興旺發達。

按照層次和麪積,河北石家莊台兒莊小姐,但是她贏得了“第一個村”的名聲。

這不是台兒莊人夜郎自大,”第一個村”的審美教育,從口中時期,他和康熙皇帝分別屬於六江南,所有的台兒莊去對比。有一次,皇帝、蒸蒸日上的繁榮台兒莊的臉,發出“第一個村的'讚譽。和明清時期和20世紀沉實、和為這塊土地給文化和歷史的豐富多彩的厚。

今天,台兒莊仍然是“第一個村”的原因,一個是她的心臟在中國歷史上的特殊地位,二是震驚和勝利的台兒莊,三是她救了50多個地方仍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第四個是兩級政府重建台兒莊進行搶救性保護,她提出,不可替代的文化、軍事、標記、符號。

台兒莊古城景區導遊詞3

台兒莊是一座獨具特色的東方古水城。古邑中汪渠相連,水巷縱橫,居民築台而居,是標準的水城。老地圖上18個汪和近百條水街水巷,水網密度超過蘇州古城。康熙皇帝曾稱讚台兒莊“風光與江南水鄉別無二致”。

運河古城台兒莊段成為保存最為完整的古運河段。全長425公里的台兒莊運河是整個京杭大運河中唯一完全東西流向的一段,台兒莊也是京杭大運河上唯一保存着一座古碼頭、古駁岸等水工遺存完整的運河段。在台兒莊古城,一條蜿蜒曲折的河流,岸上古街繁麗,生活氣息濃郁的3公里古運河,被世界旅遊組織稱為“活着的古運河”。

棗莊以北的運河完全斷航,大部分遺存已經基本消失,甚至河道也找不到了;棗莊以南的沿運城市都進行了現代化城市改造,已經無法恢復千年運河的曾經風貌。於是,棗莊市台兒莊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唯一能夠完整恢復運河古城原貌的城市。棗莊市也被國家文物局列為沿運18個申遺城市之一。

台兒莊古城為“運河古城”的核心區,擁有最能體現明清運河沿岸居民生活特點的古村莊“縴夫村”,城內至今仍有大量的古街巷、古建築。運河上還保留着較為完好的駁岸、被水石堤、水門等水工遺存。

古河道:即明清時期運河故道(台兒莊古城段),原系自然河道,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經疏浚拓寬後通漕,成為泇河(即京杭運河沛縣至邳州段新河道)的一段。1959年,對台兒莊段泇河故道進行裁彎取直後,該河段被保留在城區內。因呈月牙狀,又稱“月河”。河道全長33公里,寬50—90米,沿岸尚存200米的古駁岸和12座古碼頭,2006年一併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駁岸:沿泇河台兒莊段兩岸修築,單向全長960米。南岸為土駁岸,有纖道遺址。北岸於四十八年(1783年)秋改為被水石駁岸,用條石砌壘,翌年春竣工。

古碼頭:古代,碼頭又稱“水次”,台兒莊從西門裏至小南門外,依次建有當典後、高家(西)、四十萬、朱家、閻家、彭家、高家(東)、鬱家、雙巷(袁家)、王公橋、駱家(北)、駱家(南)、曹家、謝家、霍家(二衙門)、王家(小南門)、南清真寺等17處,其中四十萬、雙巷、王公橋3座最巨。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三月,清聖祖南巡,“進詩台莊水次,時獻詩賦者六七百人,進呈二十一卷”。古城重建前,閻家、鬱家、王公橋、駱家(南)、謝家、霍家(二衙門)、王家(小南門)7座碼頭仍在使用,當典後碼頭、高家(西)、四十萬碼頭、彭家、雙巷碼頭5座碼頭尚存遺址,堪稱京杭大運河沿岸目前僅存的明清碼頭,除用於停泊船隻、裝卸貨物、直接貿易外,還可在此淘米、洗衣、洗菜、汲水等。古城重建工程啟動後,對謝家、霍家(二衙門)、王家(小南門)3座碼頭予以修繕,並原址重建了高家(東)、朱家2座碼頭。

古水門:台兒莊在戰國時為楚國的田莊,漢代發展為集鎮。台兒莊城建於明代萬曆年間,當時的規模是,東西長5華里,南北寬3華里。清咸豐七年(公元1857年)加固城牆時,建有城門六座,水門一座。這座水門,是進入古城的水上通道,有了這一通道,城內的水街水巷,與京杭大運河的主航道實現了連通。水門旁邊的西城門,在台兒莊大戰期間,曾經是臨時指揮部。

古船閘:即台莊閘,位於胡家大院南運河上,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始建,為斗門式船閘(單閘),金門寬2丈3尺2寸,高2丈6尺4寸,月河長92丈(約合今301米,後淤,改建月河街)。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九年(1744年)、四十八年(1783年)、嘉慶四年(1799年)、道光二十年(1840年)重修,不存。清代船閘西有戍樓,由台莊閘汛(隸屬總河部院運河營)撥兵戍守,其炮口為邊長20釐米的正方形,有槍眼。民國時期,閘背南北處還曾有一座船橋,兩條鐵軌上鋪着木板。閘背在水位高時被淹沒,低時露出來。過去貨船一般寬約26米,船體很長,大的能載33噸,小的可載4至5噸。古城重建時,曾發掘出九年(1744年)“重修台莊閘”碑,安置於重建之閘官署內。

南北文化交融

台兒莊是一座南北交融、中西合壁最典型的城市。因地處南北過渡帶,運河落差大,各路商賈紛紛雲集於此,定居經商,帶來了不同的文化,使這裏成為運河文化的典型代表。台兒莊彙集了八大建築風格和世界五大宗教,擁有30多座廟宇,形成了三千里運河沿線獨有的南北交融、中西合璧的鮮明文化特徵。

台兒莊文化的原始基因是楚漢文化,但運河貫通後,北方的秦晉文化、燕趙文化及以南方的淮揚文化、吳越文化等一齊湧入台兒莊,形成了兼容幷蓄、異彩紛呈的運河文化。台兒莊的宗教文化非常發達,除中國本土信仰外,佛教、猶太教等都先後傳入,建有各類廟宇30餘處。民間文藝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如柳琴戲、運河花鼓、漁燈秧歌、運河大鼓、運河號子等,都已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事業非常繁盛,明清及民國前期建有學院、義學、國民小學、教會學校各2座,私塾32處。

有關史料顯示,歷史上的台兒莊集八種建築風格、幾十座廟宇(寺廟、文昌閣、道觀、泰山娘娘廟、媽祖閣、清真寺、天主教堂等)於一體,這在中國是極為罕見的。台兒莊在歷史上就是一座水城,“汪”渠相連,隨“汪”而居,很有特色,是一座近百條水街、水巷形成的水巷縱橫、以船代步的古水城。

台兒莊古城景區導遊詞4

各位遊客:

大家好!今天,就有我來給大家介紹2014年6月22日申遺成功的台兒莊古城。我姓王,叫王洋,大家可以稱呼我王導,希望大家旅途愉快!

台兒莊是一座二戰名城,也是運河古城。它形成於漢,發展於元,繁榮於明清,還被皇帝御賜為“天下第一城”,看到了嗎?小朋友們,那塊牌就是當年所寫。1938年,台兒莊大捷,一舉成為中國抗戰名城。

台兒莊古城——世界文化遺產京杭大運河的中心點,素有“中華最美水鄉”之稱,它坐落於山東省棗莊市台兒莊區暨魯蘇豫皖的四省交界地帶。它是與華沙齊名的亞洲僅有一座的抗戰名城紀念城市,53處戰爭遺址保存完整,城內3公里的明清時代時期運河古道被旅遊專家組織稱為“活着的古運河”,是一座八大建築風格融為一體,七十二座廟宇匯於……好,我們不説多了,大家請看,這座古城西門上面還清楚地刻着繁體的“台兒莊”三個字,大家可以拍照留念。

進了大門,往南走不久,大家就可以看見一個郵筒,在這裏可以瞭解大清王朝發行的各種郵票。大家看,那個東西像不像一條龍舟?船,對,所以這條街叫船形街,看!這就是當年巡遊台兒莊的情景,滿族的服飾漂不漂亮?這邊的道升酒坊還完整地保存着以前的酒窖,酒就是這麼釀成的,大家可以細細觀賞。

看那邊的步雲廊橋是多麼金碧輝煌,它的建築是多麼精緻。大家可以去那邊的台兒莊大戰紀念館和李宗仁史料館進行參觀,希望大家能玩得高興,半個小時後我們在碼頭集合,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