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事務文書 > 工作總結

教師教學經驗總結

欄目: 工作總結 / 發佈於: / 人氣:9.77K

每一天的時間都非常珍貴,回顧這段時間的教學,一定收穫了許多吧,是不是需要好好寫一份教學總結呢?那麼如何把教學總結寫出新花樣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師教學經驗總結,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師教學經驗總結

教師教學經驗總結1

本學期,通過看名家教學錄像和閲覽教育名著,我越來越認識到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性。以前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僅僅停留在教研層面上。並沒有引起我的足夠重視。本學期發生的幾件事情,不斷的督促我反省這個問題。

比如,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我總是力爭把每一個問題或例題,深入細緻的講解,唯恐讓學生聽不懂。但是,逐漸的我發現了一個現象,哪怕我講的再精彩,再認真,再詳盡,總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上課如同看戲一般,好像老師的教學與他沒有任何的關係,最終導致成績極差。

而且在某一段時間內,此狀況日漸突出。

這個現象的出現,確實讓我困惑和苦惱。找不到根源,就無法對症下藥。我也不得不的開始反思自己的教學,問題到底出在了哪裏?

一個偶然的機會,給了我很大的啟發。那天晚上,我在看一個flash的視頻培訓教程。那個老師講的很精彩,甚至讓我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可是等45分鐘的課聽完後,我卻感覺腦子裏很多東西,聽過後都忘記了。我很快找到了問題根源:我自己在電腦前僅僅是坐了45分鐘,沒有去動手,沒有去主動思考,沒有去質疑,沒有去練習鞏固,沒有去理解消化,沒有討論交流。我像木偶一樣坐着,我僅僅是聽懂了,然後又忘記了。就是如此簡單的道理。

這與我的課堂教學何其相似,我的學生就是和我一樣,在灌輸教學模式下,束縛了自己的思維和手腳,這樣的教學又怎麼會讓學生接受呢?又怎麼可能出成績?

於是,在本學期,對於一些中低難度的課堂教學,我儘量的放手給學生,讓他們更多的參與到教學中來。更多的通過提問題的方式,讓學生主動去探究問題的答案。老師輕鬆了,學生忙了。學生主動探究的知識,才是真正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他們才是知識的主人。

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後,通過月考,我發現有部分學生進步很突出。我也認識到,這條路真的走對了。

當然,自己在摸索中,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有些後進生自制力不強,把這種教學課堂看做了休息課。有些孩子思維活躍,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往往集中不到教學目標上來,以致一堂課講不了幾個題。還有些孩子思考不夠深入,淺嘗輒止,需要教師的大力引導。

但是,問題終究是可以克服的,在困難面前,我不斷修正自己的教學方式,不斷積累教學經驗,力爭讓每個孩子都學到紮實的知識。

在下學期,我還會沿着這條路走下去,和學生一起成長。

教師教學經驗總結2

高中化學知識體系存在這麼一個特點:知識點多,規律多,特例也多,而且許多知識點是要學生記憶的。但是考題難度對大多數學生來説是適中的,這在往屆高考理綜科目的平均分上可以得到體現。所以對大多數學生來説,化學學科的特點可以總結成:“一學就會,一多就亂,一久就忘。”不少學生常常在學習過程中抱怨學習化學在實際生活中很少有得到應用,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如何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幫助學生把握化學學科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我有以下心得:

一、研究教材內容,設計好新課導入。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新課導入,能夠一下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很快的進入到課堂學習的氛圍中來,提高課堂效率。

導入的方式有好幾種:從教學內容導入,從學生學習基礎入手複習舊知識導入,或者根據學生情緒,結合教師自身特長等等。總之,導入的目的就是快速有效的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將學生的情緒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來。

案例一:將學生情緒和教學內容相結合

《氮肥的性質及應用》是下午第一節課,學生注意力難以集中,為了使學生很快的進入課堂教學中來,老師可以提問一句:“剛才上課問好的聲音很響亮,同學們應該是沒人餓着肚子來上課的吧。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質生活比過去豐富了很多,我們來看看過去世界上糧食產量的情況。”然後展示在全世界開始使用化肥前後,世界糧食產量的數據對比:

(PPT展示):18xx年未使用化肥每公頃耕地生產0.73噸糧食,1978年開始使用化肥每公頃耕地生產4.63噸糧食

如果不施化肥,中國只能養活2億多人口,剩下11億人就沒飯吃。

(引導學生):“我們班上有51個同學,如果不使用化肥,可能只有9個同學有飯吃。”學生驚歎。

通過給出數據引導學生感受到化肥的生產和使用雖然好象離他們的生活很遠,但是對人類的生存是具有重要意義的。同時也對本節課的內容產生興趣。

(PPT展示):市面上常見的幾種化肥圖片,介紹化肥的種類,引出氮肥,介紹工業合成氨生產工藝,並解釋設計該工藝的科學家由於成功解決了合成氨過程中需要的高温高壓,催化劑等條件,使化肥的大量生產成為可能,從而解決了糧食產量問題,並且因此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通過介紹化學家的事蹟,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情感,增強學習化學的興趣。

通過導入,學生對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已經有一定的瞭解,同時,對化肥的性質,應用也產生了興趣。為接下去的新課推進做好了鋪墊。

二、多與生活聯繫,改進探究實驗:

過去的教學過程中,常有學生抱怨化學實驗枯燥,單一,許多學生畢業後談到對化學實驗的印象總離不開實驗室,離不開試管,酒精燈,每次做實驗之前老師總要先宣讀一遍注意事項,清點實驗用品,事先給出實驗操作步驟,然後學生進行驗證,記錄實驗現象……一堂實驗課就此結束。

新課程強調課堂應該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扮演的是課堂的引導者,組織者的角色,引領學生對知識進行主動發現,主動探究。這一點在教材編寫中就可以看的出來,例如蘇教版必修一中編寫了許多學生探究實驗,並將原來很多教師演示的部分,都改為讓學生自主探究。與此同時,教師在探究實驗的設計上也可以嘗試做點改變,增強探究的趣味性以及與實際生活的聯繫。

案例二:在講解銨鹽與鹼共熱產生氨氣這個知識點時,教材中的實驗是將氯化銨與熟石灰混合於試管中進行加熱,通過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檢驗氨氣。

本節課將實驗進行改進:取一張舊報紙,將氯化銨與熟石灰混合後,放在報紙中用手摩擦報紙加熱,然後檢驗氨氣。把原來在試管中用酒精燈進行加熱的實驗改變成用生活中隨處可接觸到的材料並進行摩擦加熱,讓學生改變對化學實驗的固有印象:“化學實驗很危險,動不動爆炸,一般都在實驗室做,而且離不開試管,酒精燈。”通過一個簡單的改進實驗,讓學生體會到實際上在平常的生活中,他們幾乎每天都在接觸化學變化,化學就在生活中,對於書本上的方程式,物質的性質,也就沒那麼難以記憶了。

三、以生活場景為背景,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許多學生來自城市,對農村生活缺乏瞭解,也不感興趣,實際上在教材中許多知識點在農業,工業以及其他日常生活中都可以得到體現和應用。如何把這些知識轉化成學生感興趣的內容,激發學習的主動性,也是設計課堂教學時要考慮的一點。

案例三:在講解銨鹽不穩定受熱易分解的知識點時,按照教材設計,是通過加熱氯化銨檢驗氨氣説明這一性質。此處不妨設計這樣的問題:有一位農民在倉庫裏存放了一袋氮肥——碳酸氫銨(俗稱碳銨),有一天他發現這袋化肥包裝破損受潮了,就把它拿出去曬,結果發現沒有人偷盜卻少很多,你能從化學的角度替他找原因嗎?通過講故事的形式提出問題,然後提供相關的藥品和用具,讓學生利用已有條件,通過自行設計實驗探究,自己得出結論。

同理,在講解銨鹽另一性質,與鹼共熱能生成氨氣時,也可設計問題:在村子裏住着兩位農民,小李和小劉,他們都種了幾畝水稻。小李很勤勞,不僅買了氮肥硝酸銨,還同時使用了自己燒製的草木灰(呈鹼性),小劉只施用了氮肥硝酸銨,小李心想自己使用的肥料多,收成一定好,結果到了秋收時發現,自己田地的產量遠不及小劉的,你知道原因嗎?

學生通過動手實驗將氯化銨和鹼石灰混合摩擦加熱,檢驗得到氨氣,得出結論。在得出銨鹽的這幾個性質後,老師再提問:如果你是一名技術員,要指導農民使用化肥,你能列舉出哪些化肥使用的注意事項?或者,擬出一張化肥的使用説明書?這樣通過創設情境,使學生身臨其境的體會到在課堂上學習的化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能夠得到發揮,幫助身邊需要幫助的對象,解決實際問題。

四、聯繫校園生活,把抽象概念形象化。

化學是研究物質本質特點,物質之間關係的學科,部分化學概念存在研究對象抽象,微觀,難以理解的問題。在課堂教學中,如果老師能夠從學生的思維特點出發,把抽象的概念與學生的校園生活聯繫起來,通過類比的.方法啟發學生,相信對於抽象的概念的理解是大有好處的。

案例四:講解氣體摩爾體積這一課時,分析影響物質體積大小的因素,研究對象是分子原子這些微粒,比較抽象,教師可以從學生校園生活角度入手,提問學生:做操時,一班有50個同學,二班有45個同學,大家人與人間隔相同的距離後,哪個班佔的面積較大?學生馬上回答:人數較多的班級佔地面積較大。因而得出決定物質體積大小的因素之一為顆粒數目。這時教師再分別請上個頭差別較大的八位同學,讓八位同學分為兩組,個子較小的四人一組,個子較大的四人一組,然後讓兩組同學背靠背緊靠在一起,提問:“哪組所佔的空間較大?”學生回答:“個子較大的那組。”從而得出影響物質體積大小的第二個因素:物質顆粒本身的大小。這時,教師再讓兩組學生分站教室四個角落,再問:“哪組佔的空間大?”學生回答:“差不多大。”從而得出影響物質體積大小的第三個因素:物質顆粒間距。此時,教師就可向學生説明,氣體的情況類似於剛才第三種站法,及四名學生分站教室四角,這時由於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大,在計算體積時,就可以將人本身的個頭大小忽略。因此,決定氣體體積大小的因素主要為氣體分子間距離,而不是氣體分子顆粒本身大小,而決定氣體分子間距離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壓強。從而得出結論:在一定的温度和壓強下,任何氣體所佔的體積為22.4l/mol。

通過聯繫學生每天經歷的校園生活,發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讓學生不僅身體動起來,思想也活躍起來,積極參加到課堂學習中去,對於抽象概念的理解就容易的多。

教師教學經驗總結3

一、課堂教學中,努力體現教育新理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與培養能力的主要陣地。這一學期,我在這一方面狠下工夫。為了上好每一節課,我課前認真鑽研教材,吃透教材,並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特點,採用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上努力貫徹當前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創設輕鬆民主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踴躍發言,形成羣言堂。以學生為主體,構建探究式課堂模式,挖掘教材與學生的嘗試因素,引導主動探究,自主獲取知識。提高學生的能力。此外,注重鼓勵後進生,提供更多的機會給他們,使他們也能取得進步,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現在本班學生喜歡上語文課,學習興趣比較濃厚。

二、通過多途徑培養學生各種能力與習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運用多種途徑,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一年級是學生養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所在。針對本班學生好勝心強的特點,我運用競爭機制,每人發一本競爭本,每日由值日干部做記錄,每星期評選一次,給予星星獎勵。一個月後評選語文學習積極分子,這樣促進學生自覺守紀,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此外,每日組織一位"小老師"領讀,既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又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本班學生上課熱情高漲,自我組織領導能力都得到了鍛鍊。

(二)通過多種方法,培養學生愛閲讀課外書籍的良好習慣。我充分利用課前一分鐘,藉助故事,讓學生邊聽邊記好詞好句。經過一學期的嘗試,本班學生的詞彙量大大增加,想象能力也有了比較明顯的提高。

(三)加強寫字指導,提高學生的寫字能力。一年級的寫字教學是非常重要的。本學期,我重視了學生的寫字習慣的培養,課堂中注意提醒,利用文化餐對學生進行寫字指導,課外嚴格要求學生認真書寫。在學校裏舉行的一年級鉛筆字比賽中,本班學生獲得了一等獎。

三、加強培優輔差工作,促進全體學生得以發展。

本班學生存在着差異,為促使每位學生能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發展,我"抓兩頭,扶中間",注重培養優生的特長,同時,在班中成立"互助"小組,利用結對子形式,以優生來帶動差生,課外加強輔導工作,課堂中創設機會,給予鼓勵,樹立後進生的信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每一位學生都有提高。

總之,本學期以來,我盡心盡力做好自己的教學工作,不斷嚴格要求自己,努力汲取他人的長處,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並運用到自己的教學的實踐中,使每一節課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