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事務文書 > 工作總結

科學學科德育工作總結(通用5篇)

欄目: 工作總結 / 發佈於: / 人氣:1.14W

時間飛快,一段時間的工作已經結束了,回顧這段時間以來的工作,收穫頗豐,為此要做好工作總結。我們該怎麼去寫工作總結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科學學科德育工作總結(通用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學學科德育工作總結(通用5篇)

科學學科德育工作總結1

在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我認為就是通過學科教學重視德育與智育的結合,來提高教學質量的實踐活動。我們的科學教育是培養有德的高素質學生,因此學生的成長離不開德育教育,故此如何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滲透德育就顯得尢為重要。讓學生在科學課上認識、探索自然,理解社會,體會生命奧祕時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薰陶,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的機會。科學的德育滲透,不能僅把科學教育作為一種求知、求真的活動,而應有科學精神的支撐,貫穿社會責任感的培養,滲透哲學精神,與人格培養融為一體。不僅要把學生培養成有世界眼光,更要培養成有中國靈魂的現代人。那麼如何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滲透德育呢?我是通過以下的途徑和方法來實現的:

1、在學習活動中,培養科學態度。

科學態度是人對客觀世界、思想彙報專題自然規律的看法。最基本的科學態度是實事求是和尊重自然規律。科學教學活動中的觀察實驗、動手操作等活動可以培養學生科學態度。指導學生堅持按時觀察、及時記錄、定期彙總,以便分析研究。

在學生的實驗中,我要求學生按照步驟動手操作,如實記錄實驗結果,有時由於各方面原因使操作中出現誤差或失敗是很正常的,關鍵是要我們教師給予正確引導,促使學生從小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如在小組實驗《磁跌》,有一組説他們不能使磁鐵吸引起來大頭釘,我就叫他們在實物投影上演示,同學們都肯定了他們連接方法,但還是沒有吸引起大頭釘來。於是,我就首先鄭重的肯定了該小組做法,同時指出可能是連接材料出了問題,他們就一一換實驗材料,結果他們發現是一根導斷了,當他們換好材料後他們成功了,這樣使他們既能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又能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

2、在細節中培養良好的習慣。

我認為“勉強成了習慣,習慣成自然。”小學科學教學中應培養學生良好習慣。對於小學生來説,良好的習慣不是一兩天就可以形成的,要經過反覆的訓練來實現。良好的習慣來源於細節,我們科學教師要從細節入手,從點滴入手。例如:在科學教學活動中,我教育他們把用過的實驗器材放歸原處,教育他們愛惜實驗器材,教育他們及時感謝小組內同學給予的幫助,教育他們實驗前要有計劃,實驗時要細緻等。

這些細節、點滴都需要我們教師時時提醒要求來實現,還要注意循序漸進,並要貫穿始終。又如:我把學生帶到實驗室去上課,要求他們進出教室時應做到“靜、輕、快”,適時提醒他們注意保持潔淨,與同學共同分享實驗過程,通過反覆訓練,學生就能認識到對他人負責、對班級負責、對學校負責,形成了較強的責任感。

3、採用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團結合作與互助的精神。

我們科學教學活動中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可以大大縮小了學生之間的距離,便於溝通;在評比時以小組為單位,減少對個別同學的獎懲,使學生產生集體榮辱感,增加合作意識,逐漸樹立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的思想;在成果展示時以小組為單位,比如:我在教學《燈泡亮了》一課時,我要求學生以組為單位,比一比哪一組想到的辦法最多,最後請每一組都進行展示,這樣既注重小組的作用又展示了個體。這種教學方法,既達到了科學教學目的,同時也培養了孩子們團結合作與互助的精神,使他們能夠健康成長。

4、在科學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意志品質。

現在小學階段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都受到了萬般的寵愛,在這種環境裏成長的孩子分辨能力弱,做事情缺乏耐心,沒有毅力是件很正常的事,這就要求我們科學教師有意識地培養他們。在我們科學課程的教學活動中,由於孩子們才剛剛接觸到新課程,所以他們興趣盎然,有時一節課上完後還是意猶未盡,但這種興趣最終還是維持不了多久,往往不能把觀察研究活動進行到底。如果此時教師給予適當的引導和監督,對學生要完成的學習任務做全程追蹤,有效地激發學生興趣,提高他們參於活動的積極性積,使他們最終能完成學習任務。例如:我在教學《植物的一生》這一單元時,課上學生觀察種子,學生提出了很多感興趣的問題,下課前師生設計一個研究計劃,並按計劃進行研究活動,我在學生興趣下降,遇到困難時及時鼓勵幫助,幫助學生產生克服困難的勇氣,最後分階段以展示的形式把他們取得的成果進行宣傳,讓他們感受到克服困難後取得成功的喜悦,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這樣既能培養他們完成任務的責任感,也能不知不覺地磨練了他們的毅力,培養了他們的意志品質,達到了科學教學的目的。

5、參觀考察,滲透主人翁責任感。

以上點滴的論述只是我在一學期科學教學中體會較深的方面。我認為在小學科學課的教學中,還有很多有益的活動形式能培養學生們的優良品格,優良的品格、良好的品質一旦形成,那將會受益終生,但知識總是在不斷更新的,當今所學的知識也許可會被遺忘。因此我們教育工作者要深入研究,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關心孩子們的健康成長,真正做到教書育人。

科學學科德育工作總結2

當前小學科學教育教學中,教師在組織教育教學時很注意從有利於揭示科學概念的角度出發,構建實驗組織教學,但往往忽視科學教育教學的思想教育內涵,甚至在科學教育教學時與思想教育相牴觸,使科學教學中的德育教育達不到預期效果。我們的科學教育是培養有德的高素質學生,因此學生的成長離不開德育教育,各科教師都要在所教學科中滲透德育教育。科學的德育滲透,不能僅把科學教育作為一種求知、求真的活動,而應有科學精神的支撐,貫穿社會責任感的培養,與人格培養融為一體。

一、抓住教育契機,培養科學態度。

科學態度是人對客觀世界,自然規律的看法。實事求是和尊重自然規律是最基本的科學態度,也是科學教學中要重點培養的。結合教材,開展觀察實驗,動手操作等活動是培養學生科學態度養成的重要途徑。譬如在觀察事物或現象時老師應要求按科學程序進行,先整體再局部或先局部再整體,由表及裏;在做連續測量,月相觀察,養植物,養蠶等等必須長期進行的觀察時,教師應指導學生堅持按時觀察,及時記錄,定期彙總,以便分析研究。而在實驗當中,教師應要求學生按照步驟動手操作,如實記錄實驗結果。如在三年級的《神奇的水》一課教學時,學生都知道水的一些相關特性,但是認識上還是相對來説比較表面。為了讓學生認識水具有表面張力,我又準備了兩組實驗,以及一個體驗遊戲,通過實驗結果的分析比較,培養他們嚴肅認真,一絲不苟的科學態度。

二、結合教學活動,培養意志品質。

現在小學階段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都受到了萬般的寵愛,在這種環境裏成長的孩子分辨能力弱,做事情缺乏耐心,沒有毅力是很正常的事,這就要求我們科學教師有意識地培養他們。在我們科學課程的教學活動中,由於孩子們才剛剛接觸到新課程,所以他們興趣盎然,有時一節課上完後還是意猶未盡,但這種興趣最終還是維持不了多久,往往不能把觀察研究活動進行到底。

如果此時教師給予適當的引導和監督,對學生要完成的學習任務做全程追蹤,有效地激發學生興趣,提高他們參於活動的積極性,使他們最終能完成學習任務。在教學《植物的一生》這一單元時,課上學生觀察種子,提出了很多感興趣的問題,下課前師生設計一個研究計劃,並按計劃進行研究活動。

我在學生興趣下降,遇到困難時及時鼓勵幫助,幫助學生產生克服困難的勇氣,最後分階段以展示的形式把他們取得的成果進行宣傳,讓他們感受到克服困難後取得成功的喜悦,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這樣既能培養他們完成任務的責任感,也能不知不覺地磨練了他們的毅力,培養了他們的意志品質,達到了科學教學的目的。

三、注重常態教學,培養良好習慣。

科學的科學性和嚴密性要求學生學習科學要一絲不苟,在教學訓練中應培養學生良好習慣。對於小學生來説,培養良好習慣主要是通過不間斷地反覆訓練來實現。良好的習慣來源於平時的點滴積累,課前的準備,實驗器材的整理與擺放,傾聽別人的回答,耐心細緻的觀察……這些都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勤提醒常要求,通過嚴格訓練來實現。對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優良品德的訓練要有嚴格的要求,正確,積極地引導,從一點一滴抓起,既注意循序漸進,又貫穿始終。實驗中,交給學生如何維護教室衞生和個人衞生,怎樣正確倒取清水、處理污物,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成立合作小組,培養合作精神。

任何一個人都不能作為個體而獨立存在的,人是社會的人。一個人的存在、生活、學習和工作都必然要和我們這個社會發生各種關係。學會正確處理好這些關係,建立並維持一個良好的社會人際關係,對一個人將來的生活和事業的成功與否有重大影響。而要建立起一個良好的社會和人際關係必須具備一個健全的人格,必須擁有團結合作,互幫互助的精神。

我們科學教學活動中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可以大大縮小了學生之間的距離,便於溝通;在評比時以小組為單位,減少對個別同學的獎懲,使學生產生集體榮辱感,增加合作意識,逐漸樹立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的思想,增加了團隊意識。教學《儘可能多的提問題》一課時,我要求學生以組為單位觀察物體,,比一比哪一組提出的問題最多。這樣既發揮了個體的才智又注重了小組的作用。這種教學方法,既達到了科學教學目的,同時也培養了孩子們團結合作與互助的精神,使他們能夠健康成長。

五、結合教學內容,滲透德育教育。

科學課的教學內容包羅萬象,教學中只要我們善於抓住這些點滴,那麼德育在我們的課堂上無處不在。像教學《校園裏的植物》,向學生介紹我國我國豐富的林木資源,《有序的生態系統》通過表演情景劇等方式使學生懂得了環保和治理的重要性、緊迫性。這樣不僅有利於認知的鞏固和深化,而且有利於激發學生樹立主人翁的態度,增強社會責任感。

其實在小學科學課的教學中,還有很多有益的活動形式能培養學生們的優良品格。知識總是在不斷更新的,也可能會被遺忘。但是優良的品格一旦形成,將會使學生受益終生。這樣我們教育出來的孩子才會是具有真正健全人格的人,才可能成為國家未來的棟樑之材。我們也真正做到了教書育人!

科學學科德育工作總結3

回顧這一學期的教育工作,感覺收穫頗豐。由於新課程改革在我校的深入開展,使我在教育實踐中有很大收益,教育思想也得到很大提高。下面我就工作實際進行以下總結:

一、組織學生課內探究,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和科學素養。

新教材中的每一課幾乎都有觀察、實踐、討論部分,我以小組形式充分為學生提供親自參與活動的機會,有意識地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從事包括活動的涉及、執行、交流和評價的全過程,在這一過程中,逐漸地把教師由説明者、講述者、指導者轉向服務者、諮詢者和提供幫助的人。

發現科學問題的能力,是學生學習科學、獲取知識的基本能力。判斷學生學的好與不好,要看學生回答了多少問題以及多少有價值的問題。我在教學中特別注重這一點,課中多鼓勵學生多問為什麼,課堂結束前再讓學生提出學習後的感想或還有什麼疑問之處。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再引導他們親身去探究。另外,引導學生思考、研討,自己得出結論也很重要。在評價時,我會特意表揚那些在研究過程中認真、細緻、有創新方法的學生。我常對學生説,老師看重的是你如何去研究,採取了哪些方法,結果並不是最重要的。心理學表明,錯誤和失敗的經歷對學生的發展是有積極意義的,並不是只有成功才有價值。

二、有意識地滲透科學的人文精神。

在科學教材的使用過程中,我深有感觸的是科學教材在編排上很好地講科學活動與社會生活、學生個人生活聯繫在一起,科學知識並不是單一呈現出來的,而是多層次多角度呈現給學生,使學生對科學有了更直接的認識。而新課程改革教師角色也發生了轉變,教學中更注重的是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主張把課堂教給學生,這種做法不僅為我的教學帶來了快樂,不知不覺中,師生的交流也更加和諧了,教育也更加有效了。

總之,過去的一年中,有付出,有收穫,新的一年裏,我將接着過去的經驗向更高的目標邁進,為新課程的改革和學生的未來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科學學科德育工作總結4

本學期我擔任小學六年級科學課的`教學工作,轉眼學期即將結束,本學期我從學生實際出發,轉變育人觀念,進一步適應新課程的要求,加強學科質量意識,認真執行教學常規,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高學生科學素養。

因此,我非常重視課前的準備,包括認真備課,認真鑽研教材,研究教法,準備教學材料,認真上課。這個學期,我在上好每一堂科學課以外,還認真進行作業輔導,對於學生課堂檢測中的典型錯誤,及時記錄並整理成複習資料,在期末複習中做到心中有數。本學期我繼續學習新課程標準和相關理論,並將學到的理論應用到教學實踐之中,做到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落實課堂教學40分鐘,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做好課前準備,備好課。

認真鑽研教材,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個字都弄清楚,瞭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瞭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考慮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

二、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

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同時,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悦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簡潔明瞭,克服了以前重複的毛病,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引發學生學數學的興趣,課堂上講練結合,佈置好家庭作業,作業少而精,形式多樣,不拘泥於書面作業,多種方式交替進行,減輕學生的負擔,增加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要提高教學質量,還要做好課後輔導工作。

小學階段的學生愛動、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學習上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有的學生不能完成作業,針對這種問題,就要抓好學生的思想教育,並使這一工作貫徹到對學生的學習指導中去,還要做好對學生學習的輔導和幫助工作,尤其在後進生的轉化上,對後進生努力做到從友善開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頭,或幫助整理衣服。從讚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談時,對他的處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還有在批評學生之前,先談談自己工作的不足。

四、積極參與聽課、評課等教研組活動,虛心向同行學習教學方法,博採眾長,補己之短,提高教學水平。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在教學工作中難免有缺陷,例如,對於後進生的態度經常是比較急躁,這些都需要我在工作中逐步的改進,認真對待每一位學生。如今,社會對教師的素質要求更高,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更嚴格要自己,學習新理念,改進教學方法,努力提高業務水平,更好的教學育人。

科學學科德育工作總結5

通過調查分析,現階段初中德育教育的主要特點是:以灌輸和説教為主,缺乏學生的主動參與和親身體驗,缺乏德育實踐。要想改變德育教育的現狀以增強其實效性,可從以下幾方面做起:首先,要轉變德育觀念,更新德育內容;其次,強化德育隊伍,建立德育基地;第三,加強學生的行為規範,樹立科學的人生觀;第四,優化德育環境,構建德育網絡。

一、問題的提出

隨着社會的飛速發展與人的觀念的更新變化,初中的德育教育也隨之出現許多新問題與新困難:一方面,表現出諸如學生中違規違紀現象的增多,缺乏理想信念,待人接物不講禮貌等問題;另一方面,由於學校規模的擴大,骨幹教師的大量流失,新教師的大量引進,造成初中德育教師隊伍的弱化。加之,傳統德育教育效果的下降、家庭教育的偏差、社會負面效應的影響,使得初中德育教育的實效性不盡如人意。而當前對初中德育教育實效性的實驗研究並不多,有指導意義的研究資料也並不多,正是基於這種思考,我們提出了本課題的研究。我們認為積極探索初中德育教育的科學性、實效性問題,對提高初中德育教育的整體水平是很有幫助的。同時取得的研究資料也可為學校確立德育目標、落實德育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據。

二、調查對象、方法和問題的設計

以我校初中一年級至三年級學生作為調查對象。調查內容:初一以孝敬長輩、尊重他人、待人接物、立規成習方面為重點;初二以遵紀守法、文明誠實、健康向上,邁好青春第一步等方面為重點;初三以理想信念、正直勤奮、立志為國,做合格畢業生等方面為重點。我們把目前學校德育教育的途徑大致劃分為:學校學科教育(包括思想政治及以外的各科教學)、教師、管理(指各類規範、守則、制度等)、班隊教育、各類活動、新聞媒體等六類,並在此基礎上設計成調查問卷,研究現階段學生對學校德育教育有效性的認可程度。從而分析研究出當前初中德育教育現狀問題及應採取的對策。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本次調查分兩步進行:

首先,調查學生德育表現狀況,採取隨機抽樣方法,抽取每個年級各100名學生,以問卷形式進行調查,其結果見表一。

表一:學生德育表現狀況調查結果統計表(調查100名)

項目初一人數百分比項目初二人數百分比項目初三人數百分比837590從表中各項數據可以看出初中學生的德育狀況其主流是好的,做到尊敬長輩、立志愛國、遵紀守法,有理想、有禮貌、講文明、守信用,但也有不少學生缺乏積極向上、勤奮好學、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這是引起我們高度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為學校如何針對新時期、新情況、新特點,應該採取怎樣的德育教育方法,提高學校德育教育質量提出了新的課題。

其次,我們在全校進行了德育教育實效性方面的調查研究。本次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300份,分別為:初一100份,初二100份,初三100份。實際收到有效卷300份,分別是:初一100份,初二100份,初三100份。其統計分析結果見表二。表二:學生對學校德育教育實效性的看法分析統計表項目教師的榜樣作用各類規範和制度學科教育班隊課教育各類活動新聞媒介、同學交往合計從上表可以看出:

(1)初一學生對學校各類規範和要要求意識最強,但隨着年級的上升,則越來越淡漠,這一現象基本符合他們成長過程中的心理特點,初一學生大多具有一定的依賴性,帶有強烈的他律意識,進入少年青春期以後,學生的道德規範主要以自律為主,且表現出對他律有一定的排斥性。

(2)初二年級學生對學校開展的各類活動熱情很高,這同他們剛進入初中時對各類活動的冷淡形成強烈的反差這可能與他們小學階段養成的習慣不無關係,再加上各學生又來自不同學校,其個性不太瞭解。隨着年級的上升,他們逐漸習慣了初中階段的學習,且逐漸形成自己的個性,並希望表現自我有關。這一點應該引起我們的注意。但隨着年級的增高,學生到了初三對學校開展的各類活動有淡薄的趨勢。

(3)初一、初二和初三學生中分別有對新聞媒介和同學之間交往表現出較大的興趣,這正反映了新時期中學生的特點,他們渴望得到速度最快捷、內容最廣泛的知識,並渴望與同學的交往。

(4)初中學生對各科教學出現了較高的熱情,從初一的15.42提高到初三的20.11,這一現象的出現,説明他們一方面對教師的榜樣作用和法紀法規的關注,另一方面也表明初三學生正逐步走向成熟,並逐漸形成自己的世界觀,慢慢成為獨立的社會人的正常心態密不可分的。

四、研究總結:

(一)德育教育的現實狀況

1、德育教育以灌輸為主,缺乏學生的主動參與和親身體驗。

德育教育離不開灌輸,但灌輸一旦離開了學生的主動參與,就只能算是一味地灌輸,就難以實現我們的德育目標。我們的德育教育往往是重課堂教學,教師是演講者,學生是聽眾。雖然我們也強調德育的“知情意行”但大多情況下,“知”僅僅是教師告訴學生該懂得什麼道理,“情”僅僅是教師把自己的感情移植到學生的身上,在這種德育模式下,“意”和“行”就不難想象了,學校德育就變得很脆弱,很多學生在教師面前是“乖乖兒”,而回到家裏卻成了“小皇帝”,走上社會後往往就成了“問題兒。

在現代社會中,道德現象呈現開放性、民主性和多樣性特徵,這種離開學生主動參與的德育灌輸必將陷入困境:其一,被動接受教育,德育工作過於簡單,教師告訴學生多少,學生接受多少,一旦離開老師,學生就喪失自律能力,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其二,離開教師等於離開了監督力,缺乏自制力;其三,學生在情感上對德育內容缺乏共鳴,老師講老師的,我做我的,以至就出現了我們常説的“左耳進右耳出”、“今天説了明天又忘記”的現象。老師説了一遍又一遍,但學生就是一次又一次地犯錯誤。

2、以説教為主,缺乏德育實踐。

德育實踐是培養學生判別是非、提高道德能力的搖籃,如果德育教育不能立足於社會現實,缺乏社會實踐,那麼這樣的德育教育是沒有生命力的。但是,我們在工作中往往把德育實踐簡單化,把它定位在看展覽、聽報告、參加義務勞動等。

其實,判斷是不是德育實踐的標準,不是地理方位(並非校內外之分)和搞那麼幾次活動,而真正意義上的德育實踐應該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己發現和提出問題,自己通過一定的途徑去感悟,以達到一定的德育目的。而當今的學校德育最缺乏的就是這一點,只是告訴學生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讓説教代替德育實踐或把德育實踐當成説教,不重視或根本就沒有教會學生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想象,這樣的學生走上社會,一旦受到社會不良習俗的衝擊,我們的學校德育還能留下多少痕跡呢?

(二)增強德育教育科學性、實效性的可行措施

1、轉變德育觀念,更新德育內容。

首先,初中德育教育必須在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的基礎上,樹立符合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德育觀念,屏棄形式主義。要針對學生實際情況,分層次地確定德育教育的內容和整體規劃。要遵循青少年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規律和社會發展的要求,根據德育教育的總體目標,科學地規劃初中階段各年級的具體內容、實施途徑和方法,要根據不同年齡段、不同類型的學生,有區別地進行德育教育。這樣才能使學校德育工作擺脱“跟着感覺走”、“圍着問題轉”的窘況。

其次,學校德育教育還要把創新意識融於其中。在教育思想上體現“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在教育要求上既有科學性,又有可操作性;在教育內容上從小到大,由此及彼,相互滲透;在教育方式上抓住主渠道,凸現主環節。才能使學生學做一個有健康的體魄、有健康的心理、有規範的行為、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的普通學生;學做一個愛自己、愛別人、愛家鄉、愛祖國的有愛心之人;學做一個明是非、知廉恥、重操守、守信義、講氣節、有骨氣的人;學做一個有自我教育的能力、有管理集體的經驗、有建設家鄉的宏願、有創新精神的新時期主人。

2、強化德育隊伍,建立德育基地。

提高德育教育質量的關鍵在於建立一支思想業務素質好,事業心責任心強,相對穩定的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德育工作者隊伍。在新時期,學校德育工作者要以身作則,有針對性地進行德育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我國經濟和社會中出現的一些新現象、新情況。

班主任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參與者,要求班主任要熱愛每一個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的人格,公正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和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營造良好的班風、學風。班主任要重視班級輿論的作用,班級輿論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通過輿論,可以對一些不符合規範的不良行為有所監督,更重要的是讓輿論起到指導和鼓勵作用。學校要把班主任是否尊重、信任、愛護學生作為衡量班主任工作是否稱職的標準,並指導他們正確地動用鼓勵、表揚、獎勵機制,千方百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面對新時期、新形勢,初中德育必須引導學生走向社會、瞭解社會和正確認識社會。因此,必須抓好德育基地的建設,努力為學生創造開展活動的廣闊天地,讓學生在環境刺激和激發中參加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通過主體的主動參與,使德育目標得到內化,從而使他們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經驗,培養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3、加強行為規範管理,樹立科學的人生觀。

初中階段是對學生進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質和行為習慣教育的最佳時期,也是為他們樹立科學人生觀、世界觀和形成正確的政治態度奠定基礎的重要時期。剛進入初中階段學習的初中生,在很大程度上習慣於他律,因此,在他們一進入學校時,學校和老師就應該加強管理,用校規校紀及其它規範來要求學生,並利用學校或班級發生過的典型事例,通過主題班會和各類教育機會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提高學生的道德認知能力和道德判斷,使學生在道德建設上真正形成自律。

學校生活、教材、教法是學校德育教育的三個重要方面,應組織學生直接參與學校生活,通過演講、影評、參觀、訪談、文藝會演等活動,把學生置於必須作出道德選擇的具體情境中,讓學生充分發揮自主性,用探究、商量、討論、甚至辯論的方法代替強制的灌輸。因此,我們必須大力加強學校的常規管理,改變當前學校德育教育低效低速的現狀。其中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制定科學的、合理的、充滿人性化的規範與制度。行為規範只有經過學生的內化、實踐,才能使學生形成習慣,所以初中德育應以從活動中學為主,並注重活動的生活性、人文性,寓教於樂和全體參與性。

4、優化德育環境,構建德育網絡。

初中首先要優化德育教育環境。要加強綜合協調,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對青少年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創造一個良好的育人環境,逐步形成一個家庭、學校、社會齊抓共管的德育教育機制。具體地説,首先要抓好三個方面:

一要優化學校主環境,

二要改善家庭小環境,三要淨化社會大環境。其次是構建德育教育網絡,建立社會、學校、家庭“三位一體”的立體德育教育網絡,充分發揮社會、學校、家庭教育職能的作用。這是提高初中德育教育質量,促進德育工作由單一化向社會化轉變的根本途徑。

因此,研究初中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與思想觀念的新變化,改進和加強學校德育教育工作,還要研究新形勢對中學生德育產生的影響,從而提出新要求、新措施。要認真開展德育教育科學性、實效性研究,並將研究的成果來指導德育實踐,服務於學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只有這樣才能準確及時地把握學生的思想脈搏,掌握他們的身心發展規律,德育工作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減少盲目性,具有針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