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事務文書 > 工作總結

大學音樂鑑賞教學總結

欄目: 工作總結 / 發佈於: / 人氣:7.98K

每一天的時間都非常珍貴,回首這段時間的教學歷程,我們收穫了成長和感動,請務必好好寫一份教學總結,記錄好這段經歷。但是教學總結基本的方法論,你掌握了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學音樂鑑賞教學總結,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學音樂鑑賞教學總結

大學音樂鑑賞教學總結1

隨着新課標實施的不斷深入,高中音樂欣賞教學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傳統但是、拘束的課堂教學方式逐漸消失,各種有特色的教學模式開始出現。但是由於一些教師對於音樂鑑賞教學的新變化認識不足,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一味的追求熱鬧音樂鑑賞教學。這樣就會為了達到熱鬧的效果,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出現一些被表演或者被合作的情況,這樣就會使高中音樂鑑賞教學效率低下,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所以,怎樣真正實現高中音樂鑑賞教學的效率,提高學生的音樂藝術素養應該是教師不斷探索和追求的重要目標

一、堅持音樂為本,避免盲目延伸

隨着新課程標準的逐步實施,提倡學科綜合為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這也是現代教育發展的主要趨勢。通過科學合理的學科綜合教學,能夠使學生在音樂鑑賞教學過程中有效拓展審美的視野,讓學生有更好的音樂體驗和表現音樂的機會,同時可以使學生的文化素養得到有效提升,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但是,由於教師對於音樂鑑賞學科綜合教學缺少正確的認識,盲目地開展學科綜合教學。導致音樂鑑賞課上有越來越多的離題拓展,既影響了教學的效率,同時還對學生的認識產生了錯誤的引導。所以這就需要教師在開展音樂鑑賞教學的時候,應該堅持音樂為本,實行適當的延伸教學。

例如在學習《西藏民歌》的時候,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適當的拓展,例如,讓學生對於民歌的發展歷史進行了解,掌握民歌的發展歷程。同時可以對於西藏地區特有的文化進行研究,找到民歌與文化之間的關係。通過進行一些綜合學科教學,可以使學生對於音樂的內涵有更深的理解,起到很好的音樂鑑賞教學效果。

二、科學設計教學活動,提高教學效率

由於音樂教師對於高中音樂鑑賞教學缺少準確的認識,所以教師在鑑賞教學實踐中,有的時候會過於注重形式化教學,最終課堂教學氛圍可能比較熱烈,但是學生音樂素養卻沒有得到有效提升,音樂鑑賞教學效率低下。針對這樣的情況,要求教師應該科學設計教學活動,有效提高音樂鑑賞教學效率,使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得到提升,努力朝着素質教育的目標努力。

例如,在學習《國之瑰寶—京劇》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豐富多彩的鑑賞教學活動,但是不能只顧着活動的形式,應該更多地考慮音樂鑑賞的實效性,保證學生能夠通過鑑賞教學有效提升綜合藝術能力,提高對於音樂美的理解能力。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準確理解和把握京劇這種藝術形式的基礎上,進行京劇的小段表演,讓學生把自己對於京劇的鑑賞和理解表現在表演中。通過這種方式,能夠使學生參與音樂鑑賞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有效提高,還能夠使學生在深入理解把握音樂鑑賞教學的基礎上來表演音樂,有效提高學生對於音樂美的理解能力,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

三、加強引導,鍛鍊學生想象能力

音樂藝術的非語義性和不確定性導致音樂學科的教學方式與其他學科存在着一定的差別,音樂教學更加註重體驗,尤其是音樂鑑賞教學。音樂作為一種經驗,需要通過知覺的方式來獲得,所以在開展音樂教學的時候,應該注重增強學習者對於音樂的感受和感悟能力。所以,在高中音樂鑑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加強引導,注重鍛鍊學生的想象能力,使學生接收到音樂更加有效的感染和感化。

例如在學習《第九交響曲》的時候,為了能夠讓學生在音樂鑑賞教學中獲得更加有效的音樂體驗,掌握最有效的音樂信息。教師在組織教學過程中,應該給學生創造更加廣闊的空間,使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得到有效發揮。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傾聽音樂的時候想象一些作者創作音樂的情景,然後教師進行有效的引導。通過這種深入瞭解音樂和體會音樂的方式,能夠使音樂鑑賞教學有效性大大增加,對於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有着重要的幫助作用。

四、適當應用多媒體開展教學

在高中音樂鑑賞教學過程中應用多媒體技術,能夠有效拓展教學容量,同時豐富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保證音樂鑑賞教學的有效性。所以,這就需要教師能夠合理應用多媒體技術,使多媒體技術作用得到有效發揮。但是,教師應該避免過多使用多媒體,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多媒體中,從而影響欣賞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學習《爵士樂》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開展教學,在多媒體課件上展示更多豐富的爵士樂作品,讓學生能夠接觸到更多的欣賞素材,使學生的音樂鑑賞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但是教師應該把握多媒體應用的尺度,認識到多媒體作為教學工具的角色,從而集中注意力來讓學生欣賞音樂,增強學生的音樂體驗。

五、注重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在高中音樂鑑賞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通過在音樂鑑賞課上的學習,對於音樂作品的理解能夠增深,藝術素養得到顯著提升。所以,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開展專門的實踐能力鍛鍊課。在學習了基本的鑑賞知識後,可以讓學生在實踐鍛鍊課上展示自己對於音樂的鑑賞能力。例如,可以談談自己對於不同音樂的深入理解,可以在有效理解的基礎上,進行音樂的演唱和彈奏,從而充分展現出自己的音樂鑑賞能力,有效提升自身的音樂藝術綜合素養。

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音樂欣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優化教學方式,針對學生實際情況開展鑑賞教學。同時,利用多媒體技術,使學生能夠更加有效地獲得音樂鑑賞知識,有效提升學生的音樂藝術素養,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大學音樂鑑賞教學總結2

(一)關於音樂鑑賞課的思考:

1、首先高中學生受過九年義務教育的經歷,還有十六歲的閲歷,“鑑賞”更多的是理性學習,和用自己積累的知識進一步學習,通過比較、對照、知識的聯繫、評價,進行自我的判斷。“鑑”字古時是一面鏡子,對照,有別於欣賞。

2、重在心理感受與聯想,重在內心參與。

(二)什麼是音樂?

音樂是一種音響,是人類大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重在聆聽她的形式美。

人類通用的“第二種語言”,是非語義性的、非具象性的、情感的、心靈感受的。

二種音樂情感不同的:激越的與悲哀的。

(三)用音樂的思維方式學習音樂

1、音樂的基本語彙

音樂要素、音樂語言

2、物理的思維方式可以判斷音高、音長、音強、音色,這些有機的結合起來就形成了音樂的形式要素。

3、音樂要素:節奏、旋律、和聲、音色、力度、速度、調式、曲式等。

4、用這種語言表達人類情感

(四)、音樂鑑賞學習的主要內容

1、記住主題(大多數是旋律)

2、聽出主題的變化:音色的變化等

3、聽出體裁、結構:體裁、曲式

4、學會用音樂的術語描述、解釋音樂主題:比如説説感想;引導學生用音樂術語來描繪,如速度加快,情緒高漲,情感更加細膩

5、感知音樂風格(主題的特點、要素的使用):地域風格、流派風格、時代風格、作曲家作品風格,南北地域風格;長調與短調;

6、作品產生的背景:可讓學生課後完成,讓一二個學生輪流完成。

滾動向下的旋律,《1812年序曲》,老柴的作品。人們虔誠祈求和平,同樣的旋律會長生不同的效果。

有個老師講民歌,從旋律的流淌來講,《小白菜》課例,從下行的音調,進一步分析歌唱着的狀態分析,從《白毛女》分析,讓學生分析以小白菜作為素材,下行的音調,有悲涼的情緒。

(五)、探尋從源頭開始

《孟姜女哭長城》——河南民歌:學生一聽原生態的民歌,原汁原味,

採編後的版本,聽出起承轉合的旋律走向。

你能聽出起承轉合的音樂邏輯嗎?

創作歌曲《孟姜女》

宋祖英的版本聽民歌的旋律,試着體會原有旋律的新發展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性的”,讓學生尋找哪些歌曲裏有民歌的素材,原生態是最民族的,學生應做民歌的傳承者。義不容辭,責無旁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