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事務文書 > 工作總結

秋季幼兒園教師的個人學期工作總結

欄目: 工作總結 / 發佈於: / 人氣:1.59W

學期很快就過去了,又到了一學期的總結。在這一學期的工作學習,自己有很多收穫,也有很多需要提升的地方。

秋季幼兒園教師的個人學期工作總結

這學期我和林老師、楊老師一起,負責實驗小班的日常教學工作。這也是我第一次帶小班的孩子。還記得在剛開學的時候,雖然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知道小班的孩子剛入園的時候會有哭鬧的情況,可是真到了第一天開學的時候,我還是被實際的情況弄得手忙腳亂。

記得開學的第一天,看到孩子們一個一個被家長帶進來,大多數的孩子一看到家長離開就開始哭鬧了。整個教室完全就是一片哭聲,為了穩定幼兒的情緒,林老師用了很多的辦法,比如帶着幼兒一起唱歌跳舞,讓幼兒玩玩具,看動畫片來分散幼兒的注意力,記得孩子情緒最不穩定的時候,我們三位老師會一人抱着兩個孩子,讓孩子情緒穩定下來。

剛來的孩子什麼都不懂,什麼都要從頭來教。記得剛開學吃飯的時候,孩子們都只是哭鬧,壓根就不吃。睡覺的時候也沒有任何的規矩,把他們放到牀上,我們一不注意,幼兒就光着腳滿教室地跑。那個時候我們中午睡覺的時候常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不斷地把孩子抓回來,放回到牀上。

在以前我自己一直都在在帶大班的孩子,所以對於小班幼兒的情況,用什麼方式和他們溝通都不是很有經驗。有時候看到他們不停地在我面前哭的時候,我自己會覺得很無奈,不知道如何來穩定幼兒的情緒,那段時間,真是辛苦了林老師和楊老師。

通過一學期的學習,孩子們都進步很大。由剛開始哭鬧不休,到慢慢減少哭鬧的時間,到能夠早上來主動給老師問好,跟父母説再見。吃飯也有規矩多了,由剛開始要老師來餵飯,到自己吃飯。印象比較深刻的就是我們班的邱謙,她剛來時吃飯的習慣很不好,不愛吃飯,而且把菜都扔到桌子上,或者其他小朋友的碗裏。我們每次看到她這樣的就會提醒她不可以這樣,這樣是不對的。到現在她吃飯這樣的壞習慣改了不少。幼兒的睡覺也是,剛來的時候孩子情緒不穩定,沒有辦法安然入睡,還會有哭鬧的現象,到現在孩子們大多數都能夠很快入睡。比如鄭楠馨,這個孩子剛來的時候情緒顯得特別不穩定,從一早來就會一直哭鬧,誰勸都沒有用。入睡也很困難,必須要一個老師在旁邊陪伴她,如果老師一走開,她就會下牀滿教室跑。通過一學期的學習,她的習慣也好了很多,雖然入睡還是顯得比其他幼兒困難,但是現在不會老師一走開就下牀滿教室跑了。自己在這個當中也慢慢地對於如何來和小班的幼兒溝通有了一定的瞭解。

慢慢的幼兒的情緒有基本穩定下來之後,我們就開始對幼兒的'日常行為進行規範。比如在幼兒上廁所的時候教會幼兒要排隊等待,洗手時也要排隊,吃飯的時候不能講話等等,一點一滴的行為都需要去對幼兒進行規範。在這個過程當中,我感受到確實孩子們就像一張白紙一樣,他們剛剛走進幼兒園,什麼都不知道,我們就在這一張白紙上給他們塗上了第一筆顏色,教會他們如何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生活,學習。如何在幼兒園生活,學習。基本上到了第二個月,幼兒的情緒都比較穩定了,我們才慢慢開始給幼兒上課。

這學期我負責實驗小班蒙氏數學和普通大班的閲讀。

因為以前一直接觸到的都是語言課,所以剛開始接觸到蒙氏數學,自己還是有很多不太瞭解的地方。比如怎麼安排課程,怎麼給孩子上課,孩子比較容易接受、理解呢?對於這一些疑問,我請教了上學期負責實驗小班蒙氏數學的張萍老師,張老師給了我很多很好的意見。告訴我蒙氏數學的一個內容可以分為三堂課來上,第一堂課給幼兒講解這一部分內容,並且可以給孩子講解操作冊上的兩頁作業。後面的兩堂課每堂課可以讓孩子來操作學具來複習這一部分內容,然後完成作業紙上的作業。這樣孩子接受得就會好很多。有了張老師的這些寶貴的經驗,自己對於怎麼上蒙氏數學有了一個大概的輪廓

在上蒙氏的過程中還是會碰到一些問題。因為小班幼兒的年齡特徵,自己以前也沒有過帶小班幼兒的經驗,因此怎麼在上課的過程中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一堂課應該怎麼來安排,才能讓幼兒更好的理解,怎麼樣去了解幼兒掌握的情況也成為了一個個擺在我面前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我也請教了幾位比較有經驗的老師,他們給了我很多的幫助。比如在教孩子點數的時候,這個內容是層層遞進的,先是3以內的點數,然後是4以內的點數,最後是5以內的點數。剛開始在學3以內點數的時候,我發現絕大多數的幼兒其實都已經會了,而且掌握的效果很好。然後再學習4以內點數和5以內點數的時候我就有點掉以輕心了,覺得孩子們應該都是沒有問題的。後來在請幼兒來點數的時候發現幼兒對於5以內的點數掌握的並不是我想象中的那麼好,對於這一點我去請教了周老師,周老師跟我説因為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他們對於3以內的點數很容易掌握,但是3以上的就是一個坎兒了,需要老師反覆強調,幼兒才能掌握地較好。聽了周老師的話,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啊。於是我在上這個內容時,我再也不敢掉以輕心了,反覆地給孩子們強調,孩子大部分都能夠掌握了。

其次是普通大班的閲讀。雖然對於大班幼兒的閲讀自己還是比較熟悉的,但是大班這學期幼兒有35名,我還從沒有上過人數這麼多的班級,而且我每週只有兩堂課的上課時間才與他們接觸。還記得第一次到普通大班上課時,自己站在上面,望下去只覺得下面全是腦袋。剛開始上課,課堂紀律便成了一個老大難的問題。那時候感覺自己像個救火隊員,這邊的火撲滅了,那邊又起火了。朱老師看我還不太適應在普通大班上課,在我上課的時候就幫助我在下面控制紀律。慢慢地隨着我對普通大班幼兒的熟悉,課堂紀律好了許多平時我除了上課都幾乎很少能夠去輔導大班幼兒的閲讀,都是朱老師在輔導,很感謝朱老師。

在傳統文化方面,這學期在傳統文化這方面主要有每週五下午的家長課堂,幼兒每週的力行,以及最後一個月德育課。

這學期幼兒園共開展了15堂家長課堂,家長課堂的時間仍然是每週五下午4點30到6點這樣一個半小時的時間。家長課堂共分為3個班:家長班,兒童大班和兒童小班。平均每堂課參與的家長近20人。

家長班這學期我們主要以復講蔡老師的《細講(弟子規)》為主,到了後期我們又加進了一部分看碟的課程安排。感覺家長對於這樣的課程安排反應還是比較好。尤其是看靳雅佳老師的音樂碟,家長的反應特別好,下了課就有很多的家長來詢問哪裏可以找到這樣的碟片。給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宗博文的媽媽,每次我們看碟的內容她都要拷貝回去給她的先生看。還常常給我們發短信,跟我們説她先生的變化。我們幾位老師聽到都感覺很開心。這學期在家長班,我自己一共復講了4集蔡老師的內容,自己感覺還有很多的不足之處。就像上次我爸爸來聽過我的復講之後跟我聊到了一些這方面的情況。關鍵還是在於自己的心境還達不到,其次在講課的過程中,對家長的關照還是不足。就像上次復講11集的時候,蔡老師在這一集當中提了一個問題:作為家長,我們希望孩子走出什麼樣的人生道路。當時我也是用同樣的問題來問家長,問他們我們希望孩子走出什麼樣的人生道路,其中有一個婆婆就説了,其實這人生道路太大了,我們都沒有想過。我才發現其實在座的很多都是婆婆爺爺,那對於這樣的一個聽課人的現實狀況,在我自己講課的過程中就應該根據聽課人的狀態,而在一些用詞上要做一些相應的調整。

其次是兒童班,因為自己沒有孩子,很多時候對孩子的一些問題自己也沒有什麼經驗。所以在一開始的教學安排上,有一些安排就顯得不是特別恰當。比如最開始兒童小班幼兒觀看的故事碟片就顯得不是很適合小班的幼兒看,因此這學期兒童班的課程我們也做過一些調整。在上的過程中,我們也有很多的體會。比如上次兒童小班正好講到《弟子規》的“親有過,諫使更,貽吾色,柔吾聲”,發現小班的幼兒對這一句都不太能理解,瞭解之下才知道小班的幼兒都沒有建立正確是非判斷,所以他們都還分不清楚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兒童大班的孩子通過一學期的學習,明白了什麼是孝。知道孝順不僅僅是長大了買大房子給父母住而是每一個當下都能夠孝順父母。

其次在這一學期我們通過家長記錄幼兒在家的力行情況,課堂上獎勵做得好的幼兒這樣的方式,讓家長和幼兒都能夠對力行引起重視。很多家長都反應,幼兒雖然剛開始是為了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而去做,但是慢慢得習慣成自然,通過這樣的方式,幼兒養成了很多的好的習慣。在下一學期裏,我們還會將這樣的一個力行的內容再完善一點。

對於我們實驗小班的日常《弟子規》的力行,還是有部分家長還是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在下一學期裏,我們將會加強於家長的溝通,希望能讓家長對《弟子規》力行重視起來。

我的總結就到這裏,不到之處,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