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事務文書 > 工作總結

縣實施城鄉一體化的工作總結

欄目: 工作總結 / 發佈於: / 人氣:9.8K

城鄉一體化是我國現代化和城市化發展的一個新階段,城鄉一體化就是要把工業與農業、城市與鄉村、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作為一個整體,統籌謀劃、綜合研究,通過體制改革和政策調整,促進城鄉在規劃建設、產業發展、市場信息、政策措施、生態環境保護、社會事業發展的一體化,改變長期形成的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實現城鄉在政策上的平等、產業發展上的互補、國民待遇上的一致,讓農民享受到與城鎮居民同樣的文明和實惠,使整個城鄉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縣實施城鄉一體化的工作總結

城鄉一體化的思想早在上個世紀就已經產生了。我國在改革開放後,特別是在80年代末期,由於歷史上形成的城鄉之間隔離發展,各種經濟社會矛盾出現,城鄉一體化思想逐漸受到重視。近許多學者對城鄉一體化的概念和內涵進行了研究,但由於城鄉一體化涉及社會經濟、生態環境、文化生活、空間景觀等多方面,人們對城鄉一體化的理解有所不同。

城鄉一體化是是隨着生產力的發展而促進城鄉居民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變化的過程,是城鄉人口、技術、資本、資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為資源,互為市場,互相服務,逐步達到城鄉之間在經濟、社會、文化、生態上協調發展的過程。 城鄉一體化,是一項重大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不僅是思想觀念的更新,也是政策措施的變化;不僅是發展思路和增長方式的轉變,也是產業佈局和利益關係的調整;不僅是體制和機制的創新,也是領導方式和工作方法的改進。對於城鄉一體化的根本應該廢除原有的城鄉二元體制制度。改革户籍制度廢除現行的人口流動管制。

實現方式:

1、穩步推進城市化

2、調整國民收入分配,加大對農村支持

長期以來,我國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過高,消費比重太低,經濟增長過分依賴於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比較小。投資比重過高也是我國居民特別是農村居民消費增長緩慢的一個原因。我國應該調整投資與消費的比例,逐步提高消費比重,降低投資的比重,使投資與消費的比例逐步達到能夠使經濟長期保持穩定快速增長的水平。與此同時,還需要大力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中央政府應該逐步增加對於中西部地區和廣大農村的轉移支付,建立公平合理的農村義務教育體制;積極探索農村醫療和基本社會保障制度的創新問題,為今後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社會保障問題創造條件。要做到這一點,需要通過不斷完善税收制度,強化對高收入人羣的税收徵管,逐步增加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提高中央政府對於國民收入再分配的能力。

3、建立全國統一的勞動力市場

解決城鄉收入差距問題,當務之急是應該從體制上解決城鄉居民機會不均等和勞動力市場的地區分割問題。我國需要創造條件儘快取消對農村居民的各種非國民待遇的政策規定,取消現存的城鄉分割的勞動力市場,逐步建立全國統一的勞動力市場,使得農民有與城鎮居民均等的就業機會和公平競爭的市場和法律環境。

4、精簡鄉鎮政府機構

農民負擔過重一直是制約農民收入和消費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而鄉鎮政府機構龐大、人員臃腫則是農民負擔過重的主要原因之一。有資料表明,全國鄉級供養人員達800多萬人,每個鄉鎮平均200人左右,大大超出了農民的承受能力。因此,精簡鄉鎮政府機構,縮減政府辦事員數量,改革鄉鎮財政體制,是減輕農民負擔,增加農民收入的途徑之一。2004年,由於積極貫徹中央政府減輕農民負擔的各項方針政策,減輕農民負擔工作取得重大成績。目前需要積極探索建立防止農民負擔反彈的長效機制,鞏固改革成果。今後隨着城市化的發展,農村居民逐步減少,應該相應地及時減少鄉鎮政府機構編制,縮減辦事員數量。

5、依靠科技和制度創新繁榮農村經濟

改革開放以來,科技進步極大地促進了我國農業增產,農民增收。今後需要繼續加強農業科技研究,通過引進良種,推廣先進的農業技術等措施促進農業豐收,提高農民收入。與此同時,還需要健全農業社會化的服務體系,逐步建立起比較完善的農產品流通體系;積極支持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村專業合作組織,鼓勵龍頭工商企業與農户合作經營;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促進農村第二、三產業的發展。資金短缺和農村金融服務體系不健全一直是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要繁榮農村經濟,首先需要深化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在繼續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的同時,需要探索發展新的農村合作金融組織,以支持農村經濟的發展。

因此,應按照公平的原則全面推進城鄉一體化,把保障農民發展權放在首位,尊重農民選擇權,尤其要防止把城鄉一體化當作圈地、剝奪農民的工具;要加快產業佈局調整,推進勞動密集型產業、涉農工業和農產品加工業從城市向農村轉移,進一步加快城鄉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城鄉產業佈局,強化城鄉產業之間的協作和聯繫,鼓勵城市資金、人才等生產要素進入農村,改變資源從農村向城市單向流動的格局;還要按照公平的原則配置公共資源,尤其是財政資源以及公共服務資源,以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導向,不斷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推進城鄉公共服務制度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