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事務文書 > 工作總結

培智班數學教學工作總結範文

欄目: 工作總結 / 發佈於: / 人氣:1.07W

日子總是像從指尖流過的細沙,在不經意間悄然滑落,回顧這段時間的教學,一定經歷了許多,也收穫了許多吧,一起好好總結過去這段努力的時間吧。那麼什麼樣的教學總結才是好的教學總結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培智班數學教學工作總結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培智班數學教學工作總結範文

培智班數學教學工作總結1

匆匆忙忙又一年,平心靜氣坐下來反思一年的教學情況,有苦、有甜,而更多的是思考!不過在與學生們一起相處、教學相長過程中,也着時有不少的收穫。為使下一階段的工作更順利地開展,現對本學期的工作情況作出總結,希望能發揚優點,克服不足,總結經驗教訓,促進教學工作更上一層樓。

一、運用直觀教具,養好習慣

從智障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認識過程來説,很多的具體事物,在學生的腦海中只是形成一個比較模糊的表象,也就是形象思維較好,抽象思維較差,根據這個特點,他們對生動、形象、具體的事物易記住,而對枯燥、單一、乏味、抽象的數學知識毫無興趣。所以學生在理解或者進行思維的時候,都需要一個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這是一個思維飛躍性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就要教師不斷的呈現和引導。

二、運用生活情景,奠定基礎

數學中的數與形的概念不是從其他任何地方,而是從現實世界中得來的”(馬克思語),“現實世界是產生數學知識的“源泉”。在講授數學知識時,應儘可能地帶領學生將知識迴歸、溶入豐富的生活實際之中,以增強知識的直觀性和情趣性。

智障兒童是以機械記憶和形象思維為主,教學活動中,應儘量採用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要防止單純説教傳授。只有學生對學習有濃厚的興趣,學起來津津津有味,感到快樂無比,才能越學越愛學、越會學,才能學得好,讓孩子模擬表演是他們樂而願為的活動。數學教學要投其所好,開展教學活動。

教學中運用生活情景,關注日常生活,學生學數學,用數學,在教學中我經常會創設這樣的情景,讓學生模仿買菜的情景,上超市購物的情景,上街買早點的情景,在活動力中,不但讓學體驗到數學是有價值的,在文明禮貌用語,文明行為方面進行及時的鼓勵,糾正和指導,學生能身臨其境,為今後智障學生走向社會奠定基礎。

三、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結合,感受快樂

智障學生記得慢,忘記得快,數學有很多知識都是要機械記憶的,怎麼樣讓學生記得輕鬆,記得牢呢?

教學中採用歌訣、手指操與形象的肢體語言相結合的形式,歌訣力求簡潔、朗朗上口,學生一邊讀,一邊做手指操加入形象的肢體語言,在説像小鴨時,可以學小鴨走路的樣子,像紅旗時,可以模仿紅旗迎風擺的樣……符合低年級智障學生活潑,好動的天性,促進學生動腦,動口,動手,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知識,學會本領,感受快樂。

四、運用直觀語言,提高素養

教師用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喚起學生對有關事物表象的重現,並按照描述進行重組,以形成新事物的'表象。學生被教師的語言所喚起與重組的表象,不受時間、空間限制,從而使可利用的感性材料的來源豐富多采。由於表象具有概括性特點,故有利於學生向抽象思維發展。所以,語言直觀能力是學生理解教材知識創造良好條件。語言直觀又有三種形式:

(1)語言在前的形式。這時語言主要是起動員與提示的作用;

(2)語言和實物與語言和模像同時或交叉的形式。這時語言和實物或模像起到相互補充的作用;

(3)語言在後的形式。這時語言主要起總結概括和強化作用

我還會努力,爭取更好的成績。

培智班數學教學工作總結2

早讀課很少能聽到培智生讀數學課本。你聽到學生讀的大部分是兒歌、古詩或者語文課本。原因有千百種,也各有各的解釋。我今天要説的也是關於培智生的“讀”,是在數學課堂上的“讀”。要使培智生的抽象思維有發展,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形象記憶必須很牢固,“讀”的速度很重要。這個“讀”不是張嘴就來的熟練背誦,也不是完全陌生的字字清音。而是可快可慢、新舊交替,有目的,有節奏的閲讀訓練。

首先,我們要知道培智生都有一個比較普遍的缺陷,那就是,無論你教什麼,只要形象生動,立馬能記住這個知識點,但是記憶時間不久或者容易與相近的音或形混淆,關鍵是這個知識點與別的還有串聯,俗話説的“舉一反三”,培智生不懂得“反”。在沒有更好的替代辦法之前,實踐告訴我們,“速度”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也可以説是由速度帶來的慣性在解決問題。我們有一個常見的現象,當教會學生一個數字、一個公式,在當堂強化中,細心的老師會讓學生讀一遍或三五遍。但課後基本就是以書面作業的形式,去完成記憶強化的過程。這就忽略了對讀題速度的養成。這樣做的後果是什麼呢?比如低年級的學數字,學完了“8”。會讀、會寫了,下一次課也能認了,但是到了數數環節,不是漏數就是數得特別慢,很容易出錯。最簡單的解決辦法,其實就是按順序多“讀”。而且這個讀要時快時慢,不能停留在一個節奏上。配合節拍我們可以做的訓練很多,比如“123,234,34567”“12345,56789”等等,寫在黑板上,時快時慢的反覆訓練。讀的多了,並且適應了各種節奏之後,由數字認知過度到數數和數感培養上就簡單快捷多了。到這一步,大部分人是以讀的速度快出效果的。(按順序很重要,低年級不建議進行倒計時式的數數訓練,會影響後面的加法計算。)

還有一種方法,我們叫做:要學會慢下來。其實就是在做手眼協調訓練的時候速度總提不上去,因為之前的訓練“太快了”。常人的思維是,做的時候專心做不出聲,出聲的時候就只説,説完再做。那是因為黑板上的那些文字已經被內化了,但是培智生不容易內化。所以我們要鼓勵他們讀的時候要懂得慢下來,並加上手的動作,學會邊説邊做。講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年級的時候,在計算過程中出現。老師板書一個算式,或者老師説題學生寫,在低年級沒有做足讀題速度訓練的學生羣體中,就會出現一大片讀寫障礙的學生:一題“12+5=”會有各種寫法:“125+=、+12=5??”。你指名起來跟讀或指着板書認讀都對,但是一寫就錯。説明讀寫配合不熟練,形象的東西沒有鞏固,要轉移複製粘貼的時候就出問題了。最適當的做法,應該是按順序讀一個寫一個,從慢到快,自然熟能生巧。這個方法同樣適用於藉助計算器進行簡單計算的教學。

其次,中低年級看着數字的數數練習要長久堅持。我們在做20以內加法的時候數數快的學生,計算速度也快。訓練的時候不能閉眼瞎喊,而是以手指點數着板書上的數字進行訓練,時快時慢。在中年級學習簡單加法的時候主要還是依靠累加的方法。如12+5=,最原始的做法就是拿五個手指,然後從12開始數起,指着板書的12,再轉到手指13、14、15、16、17,手指數完,得數也出來了。不但加法會了,而且一一對應的能力也大大提升。這種累加的方法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學生對數數訓練的熟練度,如果一個學生對50以內或100以內的口頭按順序數數能夠做到可快可慢,速度掌控隨心所欲,那麼學計算的過程中將節省出很多課時作其他訓練。所以,在之後的早讀課中,我們可以將數字表擺上,老師指揮或請輕度學生指揮,用手指移動的速度控制學生的讀題速度作訓練,將會在數感培養中取得不小的收穫。

最後,要強調一點,我們讀題的速度,快有快的目的,慢也是為了將來更快。所以不能只一味要求學生讀快一點。關鍵在於能否一一對應以後,依然很快。一堂數學課中,好的表演是捷徑,可以讓學生快速完成對知識點的記憶,但記得快,忘得也不慢。掌握到“讀”的速度才是紮實的基本功。剩下的,學生愛不愛跟着老師,進行一一對應的苦讀訓練,就看老師個人的表演功底了。高年級除了數字與符號,還會有大量文字,對於讀題的訓練還有大量待挖掘的內容。願與大家共勉,共同進步。

培智班數學教學工作總結3

剛進入七年級學習,有的學生上數學課沒多久,興趣就慢慢消失,那麼,七年級數學教材應該如何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要充分把握起始階段的教學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學生翻開剛拿到的數學課本後,一般都感覺新奇、有趣的想法。因此,教師要不惜花費時間,深下功夫,讓學生在學習的起始階段留下深刻的印象,產生濃厚的興趣。如在教學第一章中100以內的連加連減時,我讓學生倆倆一組互相檢查計算結果,同學們積極互相驗證,合作讓枯燥的計算題也變得有意思。

二、求新、求活以保持課堂教學的生動性、趣味性

生活數學比較貼進生活實際,具有很強的現實性。因此,它以豐富的內容提供教學中誘發學生情趣和動機的酵母。

(一)注重課堂教學中的引入環節

在課堂引入中,設計各種形式、運用各種手段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喚起他們的參與意識。如教學年曆表時,一開始就用事一個謎語導入,讓同學們猜謎語。待他們思考回答後再進行總結年曆表。最後讓他們合作進行製作年曆表,也加深了時間的印象。相信在這樣輕鬆的環境下,學生自然會興趣盎然、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

(二)充分讓學生參與實踐操作

針對七年級學生喜歡觀看、喜歡動手的性格特徵,安排了大量的實踐性內容。要求儘可能利用自制教具優化課堂結構,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我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自由組合),請他們做我的助手,一起來表演加法和乘法之間的聯繫,學生在參與活動中認識自我,以產生興趣和求知慾。

三、注重學習方法指導,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以指導教法,滲透學法的思想,在每章節內容的編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議一議、讀一讀等欄目,其獨具匠心、面目一新。設法使學生學有趣、學有法、學有得。我從興趣教學入手,側重於從以下幾個環節中進行:

(一)培養閲讀習慣

具體方法是閲讀前出示閲讀題,如在做應用題時注重學生認真讀題,理清應用題的數量關係。閲讀完畢,通過提問、或以評估的形式來檢查閲讀效果,或有計劃地組織學習小組以討論的形式探討閲讀內容。同時,鼓勵學生在閲讀中想想怎麼解答,並不失時機地表揚在閲讀中有進步、有成績的學生,使學生有獲得成功之喜悦,從而產生興趣,養成閲讀的習慣。

(二)培養討論的習慣

教師通過有針對性、合理性的提問,引發學生進入教學所創設的教學情境,引發他們積極探討數學知識,逐步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討論的習慣。

(三)培養觀察能力

學生對年曆表觀察特別感興趣,教師引導他們有的放矢、積極主動去觀察大月、小月、特殊的2月以及今天星期幾?。可採取邊觀察、邊提問、邊引導學生對變化結果進行討論;也可以創設教學情境把學生帶入較熟悉的環境中去觀察。

(四)培養小結習慣

根在實際教學中或讓學生上講台進行本節課學到了什麼的小結評比,從課時小結慢慢過渡到單元小結。經常強調去歸納、小結,使學生記憶效果明顯,認識結構清晰,學過的知識不易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