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事務文書 > 工作總結

骨幹教師提高培訓個人總結(通用5篇)

欄目: 工作總結 / 發佈於: / 人氣:1.92W

總結是指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加以總結和概括的書面材料,通過它可以全面地、系統地瞭解以往的學習和工作情況,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寫總結吧。我們該怎麼寫總結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骨幹教師提高培訓個人總結(通用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骨幹教師提高培訓個人總結(通用5篇)

骨幹教師提高培訓個人總結1

在這個夏天的五月,我有幸跟眾多優秀老師一起踏上了在北京為期20天左右的教育探索。工作在神農架,能夠來北京培訓很不容易,不僅機會難得,而我身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能夠來培訓數學更不容易,所以非常感謝校領導給我這次機會。

我知道,成長的智慧不在於分門別類,而教育的高度更不在於形式與姿態。所以要成為一位成功的教育者,不應該侷限於眼前教授何種學科,而要注重形成成熟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的培養。我雖然是一名沒有任何數學經驗的小學語文老師,但這並不影響我將來課堂能力的發揮,我仍然能夠把學到的教育理念和創新帶回我們的家鄉,將學到的東西加以整合,與現實融會貫通,運用到任何未來可能會教授的學科中去。

教育總是會受到當今所處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影響。所以在談北京教育現象之前,我想先説説在這為期二十天的培訓體驗中,我所理解的北京印象。

北京,是中國的政治中心,世界國際化都市,經濟文化享譽全球。正因為它有着這樣特殊的地位,在這裏成長的學子自然視野要開闊一些,綜合素質要高一些。而這與生俱來的優越感,卻造成了北京人反而低調的特點。我們一眾學員,走在廣闊大馬路上,幾乎聽不見尖鋭刺耳的鳴笛聲;在任何公眾場合裏,也聽不見扯着大嗓門叫囂的説話聲。人們的言談舉止都很照顧周圍人們的感受,北京給我的第一個感覺,就是“靜”。北京的天氣很乾燥,沒有武漢夏天的那般燥熱,陽光暖而不烈,時常有北風吹來,讓人在感受炎熱的同時又倍感涼爽。我喜歡晚飯後在北京的街道散散步,感受這不冷不熱的氣候。北京處處體現着歷史人文古蹟,這裏的名勝、奇觀多不勝數,也眾所周知,建築、園林設計體現出愛自然、愛歷史、愛本色的人文素養。

在二十天左右時間的北方學習生涯裏,我學到了很多,也思考了一些,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校園文化建設處滲透,教育理念暗薰陶。

我們觀摩了北大附小和育新這兩所北京重點小學,瞭解到這裏的校園環境,吸取到他們的教育方法和形式。

學校很重視校園文化的建設,但並非是盲目地改造翻新,都是在保留歷史和固有特色的基礎上,進一步粉飾、昇華。北大附小歷史悠久,中國味濃厚;育新小學中西合璧,體現多元文化。

而我們所處地區的學校因為受當地政治、文化的影響,基本很難豎立起比較立體的、自我風格濃烈的校園文化建設。這就導致我們的學生從小所受的薰陶洗禮很自然比別人慢了節拍,北京學子從小就習以為常、司空見慣的事物,我們的孩子還要通過書本知識來獲得。所以教育要與當地的環境相適應,但這樣學到的本領又只能回到當地來做貢獻,而在目前的社會形勢下,這必然與人性相悖,會引起廣大奮進的優秀學子的不滿,自然不太現實。如果全國各地貧富、階級地位都均等了,國與國、地區與地區之間幾乎沒有任何差別,這種理想的境地則有可能成為現實,大家可以輕鬆地學習只與當地經濟、文化相匹配的事物,隨之教育也可能體現出真正的教育公平,然後學子們畢業後甘心為當地做貢獻,獲得幸福感。各個地區的教育就再也不存在落差,而只存在相互包容、相互尊重的多元形態了。

二、教育究竟是教什麼?

我們在北京首都師範大學總共聽了6個課題的講座,分別是《生命教育》、《微課》、《關注學生的原始困惑》、《理解學生行為,促進學生髮展》、《教學設計與案例分析》、《小學數學中統計與概率數學的重點和難點》。這些講課的老師們各個身懷絕技,是行業裏的專家,有着較高的學術修養和造詣。他們用自己生動的教學模式和完美的言行將教育思想和理念傳遞給我們,使我們從中受益,從而再去為世界造福更多的優秀學子。

首都師範大學初等教育學院身兼多職的副院長、教授、博導,以及首都師範大學兒童生命與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劉慧老師的《生命教育》講座給了我極大的鼓舞。她真誠地給我們講述了自己的生命教育歷程,告訴我們她曾研究生的那段時間的彷徨、掙扎、焦慮的辛酸過往,最後又是怎樣碰到一個好老師帶出她幸運地走出困境,激勵我們要正確面對人生的逆境,並引出教育的實質,教育者究竟要教給學生什麼?幾乎所有走在世界尖端的教育者們,都不會告訴你們:教育是交給學生更多的知識,教育是教會學生成為一個更好的人,教育是教會學生成為最優秀的他人等等。

而教育究竟是教什麼?除了吸取專家們發現的真理,我們也要學會自己深度探究,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意識、瞭解和關注自己的生命教育,用生命敍事的方法,繼而影響他人的思維及行為。這些走在前線的老師們所理解及共同支持的教育實質,我統籌歸納一下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對學生進行自然教育。我們不能抹殺學生在各個年齡階段的天真和固有特性,反其道而行,這將是對生命創造力的殘酷扼殺。

二是教育的內容不是教授學生更多的知識。知識是死的,知識是已經被創造的,學習它們只是對知識進行再複製,授之以漁比授之於魚更重要,我們應該關注教授知識的方法,並教會學生如何開創思維,自己創造方法。另外,教育應該是教導學生學會解決問題,學會解決面對人生的困境,學會怎麼樣健康快樂的活下去。

三是教育不是教他人,而是教自己。只有自己成為一個好老師,才有可能收穫一個好學生。而我們的老師很多自己都沒有端正自己的言行,卻期望去教導出一個品學兼優的兒童,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即使後來孩子真的成材,也可能是在人生的際遇裏遇到了其它的好老師或自己開了悟,與你其實是沒有任何關係的。

三、聽名師講座的實質意義

來培訓之前,很多老師都抱怨説類似這樣的講座沒有太多實際意義,我不置可否,也特別理解大家所需求或追尋的意義。大家希望學會的是一種技能,一種能在工作或生活裏能夠顯而易見展現的本領,所以老師們都喜歡操作和實踐,特別不喜歡聽講座,覺得是虛耗時間。

我承認這些講座對我們日後的工作和生活幾乎沒有一點兒實際幫助,因為現實生活有太多規則和限制將我們打敗。

但是講座一定是要帶來實質意義嗎?它可能鼓舞了我們的心智,給了我們生活的勇氣,提升了我們想事情的思維境界。而我們的老師太缺乏情懷,完全活在了實際的社會生活裏,所以感受不到這些美好的薰陶。

講課的老師們也明白,這些空談也許我們立刻就會忘得九霄雲外。但仔細想想,社會和教育者們卻一直繼續在做着這件明明知道可能沒有任何效益的事,卻還在一日日堅持着。講座的意義就是做可能性投資,哪怕偌大的講座廳內只有一兩人聽了之後從中獲益,從此改變了自己的身心靈境界,從而感染到自己教育的孩子們,就提升了整個社會環境品質,我們社會就離變得更美好更進一步。

所以我認為,講座的實際意義本來就不是讓我們學到什麼具體可行的技藝,而是驅殼背後抽象的靈魂昇華。

這次培訓給我帶來了很多歡樂,也引起我一些反省和深思。身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今年後的工作中,我會把這些寶貴的經驗運用到現實課堂中去,爭取讓它發揮極大作用,並把這些教育理念分享給他人,一起為國家的教育事業做貢獻。

骨幹教師提高培訓個人總結2

20XX年11月11日,我有幸參加了青島市教育局、電教館聯合組織的“20XX年小學信息技術骨幹教師專業技能培訓”的學習,本次培訓我們平度小學組有11位同行教師參加,通過為期2天的培訓,我們學習了山東師範大學教授——趙建民主講的《Moocs時代的學習方式變革》、青島電教館主任——李曉梅的《雲環境下的網絡學習空間》、電教館主任——臧方青的《抓住機遇 開拓創新》、青島名師楊曉光給我們帶來的《如何引導學生進行電腦繪畫的創作》、趙虹的《“微博英語”輔導之我見》,以及重量級信息技術教師的課堂展示,等多個模塊,2天的時間很短暫,但是我們沒有休息的時間,很艱辛,但我們的收穫也是頗豐。

我原對計算機技術先進的理念瞭解的不是很多,很擔心自己學不會。聆聽了培訓老師認真的講解,老師的講課和我們練習相結合,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老師那口若懸河的語句和熟練的計算機知識真是讓我們大開眼界。此刻體會到一切都是那麼誘人,那麼新鮮……

我告訴自已,我必須更加的努力……

正所謂一分辛勞一分收穫,經過緊張而有節奏的2天培訓,使我學會了很多信息技術方面先進的理念,我還知道了什麼是雲、什麼是微課、如何製作微課、什麼3D打印機……

有一句詩説得好:“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在這次培訓之前,對雲的認識,什麼是微課?怎樣製作微課?讓我覺得是霧裏看花、水中望月。經過老師的講解,才恍然大悟,澳,原來如此,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油然而生,覺得這次的培訓是一件很有價值的學習,是一件很快樂的事。

我感到了學習的快樂,也嚐到了成長的快樂,這就是學習並快樂着吧!我深深的被老師們精彩的講課吸引住,在培訓的時間裏,我堅持出席,不請假,不遲到、不曠課,上課認真做筆記,並把重要的內容,精彩的部分錄下來,永久保存。

通過培訓學習,使我進一步地掌握了有關現代信息技術的知識,提高了認識。隨着計算機、多媒體、現代通訊網絡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到了教育領域,在教育領域中引起了一場深刻的變化。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對於轉變信息教育觀念,促進教育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對於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基礎教育的發展,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讓我懂得了良好的信息素養,是終生學習、不斷完善自身的需要。信息素養是終生學習者具有的特徵。如果教師沒有良好的信息素養,就不能成為一名滿足現代教學需要的高素質的教師。迅猛發展的信息社會,信息日益成為社會各領域中最活躍、最具有決定意義的因素。

我覺得,作為一名教師應適應現代教育工作的需要,要具備現代教育技術的素質。而且具備現代教育技術素養的教師是自豪的!

兩天的.培訓,雖然短暫,但使我的受益不淺,其感觸非一一能言盡。在將來的工作崗位上,我一定紮實工作,努力學習,把用所學到的教育技術知識更好地應用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對學生負責,對學校負責,對社會負責的優秀教師。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一定把這些收穫用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並不斷的完善它。把教育技術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合理地融合到課堂教學和學科活動中,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科教學質量。

骨幹教師提高培訓個人總結3

今年7月,我有幸參加了在骨幹教師培訓。此次培訓有來自全省的70多位教師參加。在學習過程中,我嚴格服從學校的教學安排,認真對待課堂理論和實踐教學:整個培訓過程保持全勤,積極參與討論,努力完成作業,積極參與各項專業技能訓練。在多位老師的無私奉獻和指導幫助下,取得了豐碩的培訓成果。

一、體會

這次培訓,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專題講座,互動討論,實踐模擬等。回首近一個月的培訓,自己觀念上接受洗禮,理論得到昇華,教學技能得到一定的提高自己;經過此次培訓,我更深刻地意識到激情和創新是成就一個人走向成功的必要因素;教育的理論、方法、形勢日新月異,只有不斷學習,不斷更新,才能使自己的教學工作達到最優化。從而促使我重新審視自己,調整自己,完善,在以後的教學上不斷進步。

二、收穫

1、提高了師德水準,更新了教育觀念

省財經學校李莉豔老師對中職教師和中職學生的心理問題做了透徹的分析,對處理中職課堂師生關係、班級管理等方面提供了寶貴的經驗,使我更深刻地領悟到“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學無止境”的真諦。在以後的教學和班級管理中我要跟多地聆聽學生的心聲,尊重學生的需求,提高自己的教育和班級管理水平。

方柯老師嫻熟的教學過程,高超的教育水平,時尚、詼諧並且準確的語言在課堂上的自然運用,營造出和諧輕鬆的課堂氣氛,使大家好評如潮,學習效率空前提高,讓我們覺得這樣的老師怎能不受學生歡迎?從方老師的課上我學到的不僅是現代教育技術,更多的則是如何提高課堂效率,做受學生歡迎的老師。

通過學習、與授課老師以及學員的互動交流,我逐步更新了教育教學觀念,瞭解了先進的教育科學基本理論,現代教育觀、學生觀和學習觀,明白了在教學活動中應遵循的客觀規律,在以後的教育工作中我要不斷調整自身的角色和教學方式,把素質教育潛移默化地貫穿到學科教學過程中。

2、教育教學理論掌握得更為系統

這次培訓,授課教師以中職教師為主,培訓內容主要包括中職教育會計專業課程教學改革與教材建設、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及其啟示、職業教育學專題等等。自己平時很少有機會靜下心來讀書,來到這裏一下子聽了那麼多課,看了那麼多書,使我對教育教學的理論與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統,使我感到比原來站得高了,看得遠了,有一種“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的感覺。兩個月的學習和實踐,使我對一些教育觀念的理解更加深刻,對教學理論的認識更加明晰,對開展教研活動的方式更加明確,對投身教育改革的激情更加充沛。骨幹教師培訓使我補了元氣、添了靈氣,煥發出無限生機。

3、會計理論知識和現代教育技術掌握得更為全面

除了教學理論與方法的學習,我們還學習了會計專業知識和會計技能的訓練,具體內容包括國家級技能大賽輔導老師田俊敏介紹經驗,用友公司張俊玲經理ERP沙盤模擬、李莉豔老師會計專業課程開發與訓練,,尤文利老師對會計模擬實訓的演示,王延玲老師對會計電算化操作要領,都使我們受益匪淺。舒慶英老師長期股權投資新舊會計準則的對比和突出變化,華北水院袁曉燕教授對《現金流量表》的解讀,中原工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方光正教授對《所得税會計實務操作技巧》的展示使我們我們真正掌握了新會計準則的實質和會計學科的一些發展動態,瞭解到會計學科理論與技術的新發展,提高了自身更新教學內容和改進教學方法的能力,對會計理論知識有了更為全面的瞭解,更主要的是他讓我們思想上擺脱了一些束縛。

此次培訓,不僅自己的會計專業知識得到鞏固,而且現代教育技術也得到提高。方可老師的通往PPT的精彩之路和李繼偉老師的FLASH課件製作,使我們更全面掌握現代教育技術。通過學習,熟練掌握計算機輔助教學,能製作更漂亮的教學課件。把枯燥的會計知識,變得形象、通俗通懂,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4、提高了實際操作能力,熟悉了會計防偽開票系統

在尤文利老師的指導、演示和手把手的知道下,我們瞭解並模擬操作了開業税務登記,税種登記的一般流程,並根據實際資料填寫了普通發票領購簿審批表;瞭解了增值税一般納税人的認定;根據一家公司的業務資料從記賬憑證的填制、科目彙總表的編制到記賬憑證的裝訂,從明細賬的登記到總賬的登記以及相關業務中原始憑證的填制和簽名蓋章,防偽開票的練習,和防偽税控的實際操作,讓我們的實際操作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5、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培訓期間,我們組織討論,每人就自己學校的實際情況、辦學優勢、發展方向等各抒己見,每一所學校都有她的特色,每一所學校的老師都會毫無保留地介紹他們各自的先進辦學經驗。其中洛陽市財經學校使我耳目一新,學校準備成立以李東方老師為首的會計師事務所,不但為學校創收還同時提高學校教師的實踐能力,學生也可以更多地瞭解和參與其中從而推動學校的發展;駐馬店農校花卉專業能為學校每年賺取幾十萬的利潤,成了該校的金牌專業;安陽縣職業中等學校養殖的四條腿的鴨子,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河南職教是一家”的理念下,我們全體學員與老師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探討職業教育的困境和對策,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留影紀念並留下了聯繫方式,班主任餘萌老師建立了河南省第五期會計專業骨幹教師羣,為我們以後不斷交流和進步搭建了平台。

三、思考

誠然,我們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培訓學習,那也只是給我們的日常教學起一個指導作用,具體如何實施?這就要靠我們將老師們新的教育理念和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進行充分的“消化吸收”,將其轉變為能真正服務於我們日常教學的有效元素,而不是一味地生搬硬套,那樣只能適得其反。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是不爭的事實。

俗話説“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關鍵是看你如何將你所學到的理論知識用來指導實際教學,真正做到“在學中用,在用中學”。使學生樂學、好學、善學,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會計實際操作能力,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四、留戀

培訓的日子裏我們思考着,成長着,收穫着,快樂着!培訓的結束,滿心都是深深的不捨,捨不得和藹可親的老師,捨不得朝夕相處的同學,捨不得,然縱有千般留戀萬般不捨,我們終要分手,只能在心靈一隅,在三尺講台,在每一寸教育的土地把骨幹培訓的美好回憶珍藏!

骨幹教師提高培訓個人總結4

很有幸參加成都市金牛區教育培訓中心給予我們年輕教師的培養,使我們能有機會聆聽教授講座及各地優秀教師授課,向他們學習,市級骨幹教師培訓階段學習總結。

一、專家教授講座讓我在理論上得以提升

這次的專家講座,張勤教授和易凌峯教授的理論知識讓我受益匪淺,張勤老師有關性格的心理學講座在一種更人性更科學的角度上研究教育,讓我第一次認識到孩子其實不是一張白紙,有一些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是天生的,教育只能改善無法改變這些“與生俱來”。易凌峯教授則從經濟學的角度思考教育的過去和未來,聆聽之後對影響教育的因素和教育在經濟中的價值有了一些認識,這也是我第一次接觸到“教育也有經濟性”這樣的觀點。

二、教學觀摩激起了思考這次學習讓我認識到一節優質課,最重要的就是語言、思路和教法。

這是我今後要努力改進的方向。通過這次學習,我學到了很多也體會到了很多,開闊了自己的思路和眼界。

我會更加努力的學習和工作,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7天時間中,6天都是在各個學校聽課、議課,這樣的培訓方式正如高幼年老師説的一樣,正好切合教師培訓的情境性,我也在觀摩的過程中學習到了不少的教學小技巧和好方法。當然,“教學是遺憾的藝術”,正是這些遺憾給我們帶來了更多的思考。例如:晉瑛老師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一課,金老師的鋪墊與新知識講授在時間上產生了衝突,引發了我們對課堂教學中如何取捨的思考;苗青老師《三角形三邊之間的關係》一課中“兩短邊之和大於第三邊”的出現時機激起了我對定律與規律之間關係的思考;6天中每節課都沒有教材的使用,並且都對教材進行了一些甚至面目全非的改變,讓我開始思考在新課程改革的課堂教學中,教材應該扮演的角色……這些思考使我開始認真的思考我自己的教育教學,最後歸結到一個問題上:教師在新課程改革中應該如何面對新的教材,新的理念?

不論我的思考是不是正確亦或是有沒有價值,我認為對我而言都是難得而可貴的,因為我相信當我開始思考自己和別人的教學之時,就是我開始進步之時。

骨幹教師提高培訓個人總結5

時代呼喚高質量的教育,在教育競爭、知識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教師的挑戰也日益增強,只有與時俱進才能走在知識的前沿。唯有不斷的學習,在最短的時間裏提高自己的職業道德和專業水平,成為基本功硬,能力較強的骨幹教師,才是當代教師對自身素質提高的基本要求。去年,報名參加了市小學信息技術骨幹教師培訓班。半年時光轉瞬即逝,在過去的半年裏,我有幸與各位教師一起參加了這次市級小學信息技術骨幹教師培訓。儘管培訓使過去半年的工作更緊張忙碌,但也更加充實有意義。還記得當初開學典禮上各位領導慷慨陳詞,句句鏗鏘有力,催人奮進;參加培訓的每一位教師鬥志昂揚,豪情滿懷。我彷彿回到了純真率直的學生時代,一腔熱情,追求進步,充滿活力。

培訓伊始,參加培訓的領導先就紀律做出了要求:每天按時上下課,不準早退、遲到!每天要點名,如果真的有事情,也一定要履行請假手續。培訓中,班長果然每天都點名記錄。紀律嚴謹,這是今年培訓給我的第一個感覺。

這次培訓暑期集中學習階段內容主要是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學校軟硬件建設和ASP動態網頁等。

對於小學信息技術老師來説,掌握熟練的計算機操作知識固然是重要的,但我們的角色始終是一個教師,所以,我們除了要有熟練的計算機操作知識以外,還必須掌握好的教學方法。這次培訓中杭巧老師的《教育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市電教館的劉衞平館長的《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中的若干思考》、陳平老師的《熟悉綱要 瞭解教材 加強研究 提升質量》、韓孟江老師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設計》、丁玉祥老師的《教研論文 教學案例撰寫的方法與技巧》、潘豔老師的《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導入的方法和技巧》、楊峯老師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評價》、虞繼文老師的《説課的藝術》等講座,系統地闡述了小學信息技術課教學的方方面面,讓我們這些擔任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老師對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對我們今後從事這門學科的教學有很大的幫助。

作為小學信息技術老師來講,往往還擔任着學校機房的管理和網絡管理員的職責。而我在這方面的知識比較欠缺,這次培訓當中張元寧老師的《軟硬件規劃建設與使用》講座和蔣立春老師的ASP動態網頁的教學使我對這些方面有了一定的瞭解,並在工作實踐中有所運用。

可以説,這次培訓的老師授課非常系統,解説概念很清晰,非常專業。培訓專業,這是今年培訓給我的第二個感覺。

這次培訓也給了與其他各位同行交流的機會,在課餘和晚上在宿舍休息的時間裏也和舍友們交流交流每天的學習情況。研討氛圍濃厚,這是今年培訓給我的第三個感覺。

在這次培訓的分散研修階段,培訓學校在市內的力學小學、瑞金路小學、五老村小學等知名學校給我們安排了多次的教學實踐活動,使我們在培訓中獲得的理論

知識有了實際操作。在這個過程中,我認真地做好聽課筆記,認真地聽優質課,有許多收穫和感觸。

總的來説,這為期半年的培訓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各級教育專家的專題報告,有學員進行的各種實踐課,也有學員的互動討論。回首半年來的學習,既有觀念上的洗禮,也有理論上的提高,既有知識上的積澱,也有教學技藝的增長。這是收穫豐厚的半年,也是促進我教學上不斷成長的半年。

學以致用,才是根本。這次培訓結束後,我一定要把培訓中獲得的知識運用於我的工作實踐中。今後,我將一如既往,踏踏實實地繼續學習,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個人信息素養,多學習相關的知識,同時有意涉足網站的建設,從而努力創造現代教育環境,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同時多向同行們學習。爭取在新的課程改革工作中貢獻出自己的微薄之力,做一名名副其實的骨幹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