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事務文書 > 工作計劃

2022小學關愛留守兒童工作計劃

欄目: 工作計劃 / 發佈於: / 人氣:2.31W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成績已屬於過去,新一輪的工作即將來臨,現在這個時候,你會有怎樣的計劃呢?那麼如何做出一份高質量的工作計劃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2022小學關愛留守兒童工作計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2022小學關愛留守兒童工作計劃

小學關愛留守兒童工作計劃1

一、指導思想

根據省文件精神,結合我校留守兒童成長狀況及實際需求,更好地發揮少先隊和學校關工委等組織的實踐育人功能,更好地開展關愛留守兒童工作,關注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深入推進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特制定本計劃。

二、工作目標

通過對我校小學留守兒童基本情況及普遍問題的調查、分析與研究,建立健全留守兒童工作檔案,找到影響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原因,有針對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辦法,狠抓落實,為“留守兒童”營造健康、快樂、平等、和諧的成長環境。同時,要加強領導,形成合力,大力宣傳,建立目標責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評制度,不斷提高我校關愛留守兒童工的水平和成效。

1、建立留守兒童檔案,使留守兒童建檔率達100%。

2、留守兒童入學率、鞏固率均達100%。

3、關愛留守兒童,開展結對幫扶活動,從學習、生活和心理等方面幫助留守兒童,促進留守兒童生理和心理健康成長,樂於學習。

三、主要措施

(一)健全機制,加強關愛工作的領導。

1、成立領導小組,明確職責分工。

2、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和聯繫卡制度。

要認真調查研究,摸清留守兒童的底數,建立每個留守兒童的專門檔案和聯繫卡。學校安排負責學籍檔案管理的人員對留守兒童的檔案進行管理,並根據學生變動情況,及時補充或變更聯繫卡的有關內容。通過聯繫卡制度的建立,加強學校、班級與學生家長及其他監護人的聯繫,共同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關愛網絡。學校設立留守兒童親情電話。

3、真情關愛,“三個優先”。

(1)學習上優先輔導。

(2)生活上優先照顧。

(3)活動上優先安排。

4、實施教職工結對幫扶留守兒童制度,讓留守兒童和其他在校兒童一樣,在老師和同學的關心和愛護下健康成長。

5、建立健全教師與留守兒童的談心制度。

6、開展人文關愛活動。

7、注重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明確職責,努力營造良好育人環境。

(三)不斷總結,促進“關愛”工作深入高效開展。

小學關愛留守兒童工作計劃2

一、建立“留守兒童”動態檔案

為了加強“留守兒童”管理,我校建立了留守兒童檔案,要求各班通過調查、家訪、與家長或監護人聯繫溝通等形式,全面調查掌握“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情況,建立起“留守兒童”詳細的檔案,同時,對留守兒童個人檔案實行動態管理,及時補充、更改變動情況,便於管理。

二、營造“家庭式”的校園文化氛圍

為了使留守兒童感覺家庭的'温暖,學校本學期將開展“留守兒童”座談會、“我是能幹的好孩子”自理自護系列和“同在藍天下,快樂共成長”主題黑板報、書畫和寫作比賽,營造了關愛留守的濃厚氛圍。同時,要求各校建立班主任“代家長制度”;組織非留守兒童與留守兒童共同整理一次家務、共做一頓飯、共過一個生日;組織愛心家庭與留守兒童歡度週末;開展“青年文明號”與留守兒童手拉手。通過這些大手拉小手,小手拉小手活動,深入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營造“家庭式”的校園文化氛圍。

三、開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動

學校在開展關愛留守兒童活動中,不但要關心他們的生活、學習,也要讓他們學會關愛別人,學會感恩。為此,學校要組織留守兒童聆聽關於感恩教育的專題講座,讓他們在感受學校温暖的同時,珍惜現在擁有的幸福生活。還可以組織他們開展“我為父母分憂愁”主題班會,通過為家庭、社會學校做點好事,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塑造他們一顆仁厚的愛心。

四、開設“二線一室”

為了加強留守兒童與父母之間的心靈溝通,學校爭取在本學期開通“親情熱線”(電話熱線),讓外出務工家長定期與子女通電話;開通“教師熱線”,讓外出務工家長可隨時與班主任取得聯繫,架起留守兒童與父母之間聯絡親情的橋樑。

設立“心理健康諮詢室”,安排有經驗的教師擔任心理醫生,及時幫助“留守兒童”解決心理上的困惑。同時還以“師愛助你成長”為主題深入開展有助於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各類活動,如主題班(隊)會、“您在他鄉還好嗎”書信競賽活動、集體生日、法制安全講座以及“我為留守生獻愛心”活動等,讓留守兒童充分感受到來自學校大家庭的温暖。

五、開展結對幫扶

1、給予學習上的幫助

結對幫扶人員(可以是任課教師、當地部門與組織的工作人員或是“代理媽媽”、“愛心媽媽”)及時掌握留守兒童的思想動態,具體分析學生的學業情況,制定學習幫扶計劃,明確幫扶時間、內容和階段性效果。每個留守兒童由任課教師牽頭確立一名學習小幫手,協助幫扶留守兒童的學習。

2、注重生活照顧

學校將家庭困難的留守兒童按政策納入照顧對象,提供生活補助等方式,確保他們完成義務教育。結對幫扶人員或任課教師平時對留守兒童要“多看一眼,多問一聲,多幫一把”。留守兒童患病時,結對幫扶人員及時送診,悉心照料。

3、注重活動安排

結對幫扶人員或任課教師要組織留守兒童參加主題班會、團隊、社會實踐、演講比賽、文藝演出等各種活動,讓留守兒童在歡樂和睦、積極向上的環境中學習成長,增強學習、生活的自信心。讓留守兒童通過集體的温暖彌補親情缺失對其人格發展的消極影響,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養獨立生活能力。

4、注重健康教育

學校要特別關心留守兒童的身體健康,在季節轉換之際要提醒他們添加衣物,預防感冒,在假期來臨時要吩咐他們注意各種安全,把對他們的身體健康教育列入工作議程。還有,學校在安排心理教育課時,每個班級每週至少開設一節,或者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各個學科的教學中,並把該項工作納入教學常規管理。任課教師要圍繞留守兒童的心理諮詢與矯正、思想與情感、獨立生活和體諒父母等內容開展教育,使留守兒童體驗到生命成長的快樂與幸福,消除不良情感體驗,樹立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小學關愛留守兒童工作計劃3

一、指導思想

為了更好地關愛留守兒童,給他們營造一個健康成長的學習生活環境。我校結合教育部門相關文件精神及工作部署,大力實施“留守兒童關愛工程”,對留守兒童開展學習輔導、思想教育、生活服務等服務,使留守兒童能在家或在校安心生活和學習,父母在外能安心務工,以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二、工作目標

通過對留守兒童問題的調查、分析與研究,找到影響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原因,有針對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辦法,狠抓落實,為“留守兒童”營造健康、快樂、平等、和諧的成長環境。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強管理力度,完善各項制度。

1、成立關愛留守兒童領導小組,加強對留守兒童的統一領導和管理,保證各項工作要求全面認真落實到位。

2、留守兒童花名冊的更新及新增人員檔案的建立。

認真調查研究,摸清留守兒童的底數,進一步完善每個留守兒童的個人檔案和聯繫卡。其基本內容:學生的基本情況、家長姓名、家長務工詳細地址、聯繫電話,監護人或其委託監護人詳細地址、聯繫電話、身體狀況等。學校安排負責學籍檔案管理的人員對留守兒童的檔案進行管理,並根據學生變動情況,及時補充或變更留守兒童花名冊的有關內容。

(二)實施留守兒童關愛工程,構建校內外關愛網絡。

1、組織師生結對互助幫扶活動。

教師在留守兒童中選擇一名貧困生和學困生進行重點幫扶,定期對幫扶兒童進行學習輔導、生活支助以及心理上的瞭解、溝通。積極動員社會愛心人士與留守兒童結對,擔任留守兒童的代理家長。嘗試向社會招聘 “愛心爸爸媽媽”,開展“親情對對碰”活動。讓被幫扶的留守兒童感受到親情的温暖,享受“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天倫之樂。

2、關注兒童健康心理,創設 “心靈港灣”活動信箱。

學校成立心理健康諮詢室,安排教師專門對兒童進行不同階段的心理健康教育。鼓勵學生給老師同學寫“悄悄話”紙條,為師生搭建起彼此瞭解、互相溝通的有效平台,及時掌握他們的思想狀況,有的放矢地化解心中的困惑,給予它們精神上的動力,使他們保持積極向上的健康心理。

3、開展“親情互動”活動,架設交流、溝通的橋樑。

留守兒童父母長年在外打工,為了彌補留守兒童缺失的親情,“留守之家”特開通親情和電腦視頻,讓他們能與父母面對面地談話、交流。並組織留守兒童父母配合學校開展“五個一”活動,即:每週一個電話,每月一封信,每月與班主任聯繫一次,每月與科任教師聯繫一次,每年至少回家一次。讓他們在與父母的交流中找回親情,感悟真情,以樂觀向上的心態面對人生。

(三)豐富課餘生活,創造和諧關愛的成長環境。

1、安排“留守之家”開放時間,讓留守兒童在活動室自由活動,增進彼此感情,感受學校大家的温馨。

2、進一步開展書法、繪畫、手工、籃球、電子琴等興趣小組,每週二、週四下午,由指派專業教師進行輔導訓練。

3、組織留守兒童開展為母親或父親寫一封信的感恩教育活動。

4、舉辦一次留守兒童生日聚會,讓他們充分感受到學校這個大集體的温暖。

小學關愛留守兒童工作計劃4

一、指導思想

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營造全社會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的良好氛圍,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培養更多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關注和諧發展,服務經濟,共創美好未來為落腳點,奉獻一片愛心,讓留守兒童在健康和諧的環境中茁壯成長。

二、活動內容

(一)目標任務針對我校30多名留守兒童得不到直接監護人的關愛,加之農村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因年老體弱或文化水平較低,無法擔負起教育輔導孩子的責任,他們的生活習慣比一般家庭孩子差一些,有的成績明顯下降。如何確保留守兒童不失學,同時讓外出務工的父母安心掙錢,這就需要政府、學校、社會、家庭共同關注。

(二)工作內容我們深深體會到大多數農村農民外出賺錢,解決了貧困問題,但對留守兒童的成長,卻帶來了許多負面影響,在建立和諧社會和城市化進程中,留守兒童的教育困惑,逐漸凸現出來,這不僅是一個家庭自己的事,更是全社會應關注的大事。

1、留守兒童家長教育能力與孩子自身發展的需求有差距。據調查,凡外出務工的夫婦家庭沒有時間過問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對孩子的需求、交往、興趣關注很少,更談不上給兒童精神上的慰藉和知識上的輔導。

2、營造關心留守兒童的社會環境。婦聯、鎮政府是社會羣團組織,呼籲社會力量,參與留守兒童的關心教育工作,引導留守兒童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和發揮他們個人興趣和專長,給他們創造健康發展的良好社會環境,促進留守、單親兒童茁壯成長。

3、建立留守兒童的扶助體系,確保對留守兒童的關心教育工作落實到位。針對留守兒童在校學習情況,生活狀況,行為習慣開展一系列的活動,落實扶助措施,每個月對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情況與其在外務工父母聯繫反饋,使我們真正成為留守兒童的第二監護人,讓孩子得到健康成長。

4、學校要充分發揮教育功能,減輕留守兒童的心理壓力。由於父母雙雙外出務工,留守兒童在心理上存在許多困惑與疾病,因此學校除提供良好教育的同時,更要注重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要在他們身上傾注更多的關愛,讓他們在學校這個大家庭中得到更多的温暖,從而彌補親子關係的缺失和精神失落,提供一個健康成長的平台。

三、活動要求及措施

聯繫要求:定期和家長聯繫溝通相互瞭解留守兒童階段性的學習、生活情況。以便有的放矢地開展思想工作;定期與聯繫的兒童父母交換意見,以便形成有效的家庭、學校、社會的立體化教育網絡,確保兒童成人成才。要求參我們,做到有求必應,有難必幫,使外出務工的家庭夫婦安下心在外賺錢,讓留守兒童在“三位一體”化的牽手活動中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