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事務文書 > 調查報告

飲料行業的調查報告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19W

飲料也可分為飲料濃漿或固體形態,它的作用是解渴、提供營養或提神。以下是小編收集的飲料行業的調查報告,歡迎查看!

飲料行業的調查報告

飲料產品是指經過定量包裝的,供直接飲用或用水衝調飲用的,乙醇含量不超過質量分數為0.5%的製品,不包括飲用藥品。包括瓶(桶)裝飲用水類、碳酸飲料(汽水)類、茶飲料類、果汁和蔬菜汁類、蛋白飲料類、固體飲料類、特殊用途飲料類、咖啡飲料類、植物飲料類(非果蔬類的)、風味飲料類及其他飲料類。其中,各類飲料又可以被細分。

上世紀80年代初期,我國的飲料行業生產技術水平低,工藝設備落後,產品品種單一,遠遠滿足不了市場需求。80年代中期國際名牌飲料產品和知名公司進入我國,帶動了我國碳酸飲料行業的發展,也逐漸轉變了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更加註重營養和健康,刺激了瓶裝水飲料、果汁、果汁飲料、茶飲料和含乳飲料等產品的發展,整個飲料行業的生產管理技術、生產規模、產品標準、產品品種和產品質量有了較大的發展。

一、飲料行業現狀

從整體上看,近年來,我國飲料行業的品類競爭格局有所差異。碳酸飲料是我國飲料市場發展最早的一部分,經30多年的發展,增速放緩;反觀瓶裝飲用水的市場競爭有增無減,如今國際諸多飲料巨頭日漸潛入我國的飲用水市場,紛紛加緊對我國飲用水市場的攻城略地,使得我國飲用水市場的土洋大戰在所難免。

我國飲料企業地區分佈並不均衡,廣東省近年始終佔居包裝飲用水、碳酸飲料類產量領先地位。據統計,2015年全年包裝飲用水類產量大省依次為廣東省、四川省、吉林省和廣西省;碳酸飲料類產量依次為廣東省、河南省、上海市、北京市;果蔬汁飲料產量分佈主要以河南省、四川省領先;除該三大類飲料,天津市、河南省、浙江省飲料產量也增速較快。

飲料行業始終把“飲用安全第一”作為追求的目標,飲料品種多、市場互補和交替發展成為重要特點。茶飲料、果蔬汁飲料市場,在我國消費者健康觀念提升的今天,得到快速地擴張。飲料產品的多樣化對推動和引領我國植物、穀物、果蔬、茶葉等農業種植和加工,促進農民增收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全國飲料類年成交額在2013年與2014年分別高達958.98億元人民幣和1 025.32億元人民幣,保持增長態勢。最新統計顯示:2016年 1~5月份,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928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0.2%,其中飲料類為79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0.3%。目前,全國軟飲料的年總產量超過4000萬t,市場上的飲料品種琳琅滿目,消費者可以買到安全、營養和高品質的飲料。

二、飲料行業質量安全現狀

2015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正式實施。縱觀整部法律,既有生產規定、產品規定,又有違法處罰規定,基本涵蓋了消費過程中的所有環節、所有相關參與者的行為規範。該法的出台和執行同樣會為進一步規範飲料產品市場提供有力保障。

國家質檢總局於2006年對飲料產品實施生產許可證制度,對飲料生產企業進行QS許可,根據國家食藥監網站數據,已擁有飲料生產QS的'企業共有16944家。作為新《食品安全法》的配套制度,明確了食品生產許可證將由SC開頭,同時QS就此退出歷史舞台,截至目前,已有超過400家企業獲得飲料的SC生產許可。

1.抽查情況

通過分析近年來的抽查情況,還存在部分產品實物質量不合格的問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總局和各地監管部門不斷對飲料市場展開質量抽查,其中,飲用水類按照相應國家標準進行檢測和評價,檢測指標包括菌落總數、大腸菌羣、黴菌和酵母、致病菌、亞硝酸鹽、遊離氯、色度、渾濁度等;飲料類(除飲用水)檢測的主要指標包括茵落總數、大腸茵羣、黴菌、致病菌、鉛、砷、蛋白質(蛋白飲料)、二氧化硫殘留量、糖精鈉、胭脂紅、檸檬黃、日落黃、靛藍、莧菜紅、赤蘚紅等,部分抽查結果見表1。

2.主要質量安全問題及分析

①電導率超標。電導率是飲用純淨水產品的重要質量指標,通常用它來表示水的純淨度。企業特別是飲用水生產企業應按規定對生產設備進行日常維護,如果維護保養未達到要求,易造成電導率指標超標。

②溴酸鹽超標。在往年飲用水抽查中,同樣存在消毒劑指標不合格的情況。其中,溴酸鹽與餘氯指標同屬水質的消毒副產物,而且溴酸鹽在國際上被定性為潛在致癌物,企業應引起重視。自然界的水中並不含有溴酸鹽,在包裝水加工時,企業為了將產品的細菌數控制在標準限量以下,注入了一定量的臭氧。由於臭氧會與自然水中的溴離子發生反應,從而造成溴酸鹽濃度超標。在我國,氯消毒在飲用水淨化過程中被廣泛採用,為了包裝微生物、細菌不超標,生活飲用水衞生標準中規定,自來水到達管網末端時餘氯含量必須大於等於0.05mg/L,而高濃度的餘氯對人體和水質口感有影響,一般市民將自來水煮沸以消除餘氯。飲用水不同於管道自來水,餘氯含量需滿足國家規定的標準限量。

③蛋白質不達標。蛋白質含量是蛋白飲料中一個重要的理化指標,其來源多為添加的乳類、大豆、花生、核桃和杏仁等成分,無論是植物蛋白質或動物蛋白質,都是人體必需營養素。蛋白質含量不達標的主要原因還是生產企業偷工減料,添加的乳粉和大豆等計量不足造成,甚至可能原料本身不合格。

④造成菌落總數、酵母等超標。這主要與食品在生產加工過程中是否符合衞生要求、工廠的衞生管理、生產工藝、產品的包裝、工人的衞生意識等有關。只要一個環節不注意,就會使產品受到污染,造成不合格。消費者食用了微生物不合格的產品有可能出現腸胃不適、腹痛腹瀉等症狀,從而造成一定的傷害。

⑤色素和甜味劑超標。甜蜜素和糖精鈉作為甜味劑添加,能夠有效地改善產品的甜度。各種合成着色劑的添加,則能夠改變產品的顏色,使產品從感官上得到消費者的認同。但是,這些添加劑的用量都必須在GB 2760—201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的限量要求內,任意添加、超範圍添加都是不允許的。

三、我國飲料產品主要標準

1.產品相關標準

瓶(桶)裝飲用水類:GB 8537—2008《飲用天然礦泉水》、GB 17323—1998《瓶裝飲用純淨水》、GB 19298-201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包裝飲用水》、地方標準及備案有效的企業標準。

蛋白飲料類:GB 11673—2003《含乳飲料衞生標準》、GB 16321-2003《乳酸菌飲料衞生標準》、GB 16322-2003《植物蛋白飲料衞生標準》等。

碳酸飲料(汽水)類:GB 2759.2—2003《碳酸飲料衞生標準》、GB 15266—2009《運動飲料》和GB/T 10792-2008《碳酸飲料(汽水)》等。茶飲料類GB 1 9296—2003(茶飲料衞生標準》、GB/T 21733-2008《茶飲料》和地方標準等。果汁和蔬菜汁類飲料:GB 19297—2003《果、蔬汁飲料衞生標準》和地方標準等。

固體飲料類:GB 7101—2003《固體飲料衞生標準》和GB 19642—2005《可可粉固體飲料衞生標準》等。

2.安全標準

GB 2760-2014、GB 2761-201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GB 2762—2012《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和GB29921-2013《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致病菌限量》等。

四、解決質量安全問題的措施和建議

結合上述行業情況,就以下幾個方面對飲料產品行業監管提出建議。

1.強調企業生產責任

飲料行業的企業較多,且多為中小型企業。生產過程中由於工藝水平低,儀器的維護、貯存環境的變化等極易導致產品質量的波動。特別是飲用水生產企業,應加強全流程監控,定期查找衞生死角,淘汰落後工藝,嚴格維護設備和生產系統,防止發生電導率超標的現象。對微生物的控制方面,可使用無臭氧殺菌工藝,完全控制溴酸鹽等指標。飲料生產企業同樣要對產品原料進行嚴格把控,遵循產品標準要求,進行生產加工;不偷工減料、以次充好。監管部門要督促企業嚴守主體責任,對企業的生產環境、生產工藝等各方面加強監管。

2.繼續加強食品添加劑的使用管理杜絕非食品原料的使用

飲料行業的生產中食品添加劑必不可少,監管部門要繼續加強對食品添加劑使用情況的監督。督促企業加強食品添加劑的使用管理,不能僅為滿足消費者對產品口感認同,違法在飲料中超量添加甜蜜素等各種甜味劑。

3.督促企業加強生產過程安全衞生控制,嚴格出廠檢驗

監管部門要督促生產加工企業嚴格按國家標準、行業標準要求組織生產,各生產場所要佈局合理,選料與生產區應分別設置,原料與成品貯存、加工過程中半成品應無交叉污染,應滿足工藝衞生要求。包裝環境、人員、設施應嚴格消毒,以降低產品不受到交叉污染的風險。對產品出廠檢驗發現不合格品,堅決隔離,防止流入市場。

4.要加強證後監管力度

監管部門應加大對生產不合格產品企業的查處力度;加強對企業《食品安全法》《標準化法》等法律法規的宣傳,提高企業主體責任意識,根據強制性國家標準要求組織生產,完善產品質量管理體系,健全檢驗制度,嚴格把好質量關;對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證的企業實行長效管理,進一步做好監管工作,持續穩定地保證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