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事件作文 > 讀書作文

我愛上了讀書

欄目: 讀書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3.13W

我愛上了讀書1

走進我美麗可愛的圖書室,數不勝數的圖書們全都躺在那乾淨又舒服的書架上懶懶地睡覺。它們睡得可真香啊!連我翻動它們,它們都沒有知覺,我輕輕地把幾本書豎立起來,但是它們又“撲通”一聲,躺下繼續一聲不吭地睡覺了。高爾基曾經説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劉向也説過“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所以,我愛書,特別是好書,愛它那溪水般的暢通,愛它那優美的詞句。每一本書出自不同的作者,不同的故事情節,有的輕快、有的悲傷、有的深沉……但無論什麼作品都會給你帶來新的知識。

我愛上了讀書

我從小開始,就非常喜歡看一些雜誌和一些連環畫或短篇小説,是書讓我大開眼界,是書讓我認識了這個美不勝收的世界,是書讓我學會了做人的道理。我與書的故事和友誼,隨着讀書量的增多而漸漸增多,也和書變得更加親近了。

這些書我最喜歡的就是楊紅櫻阿姨寫的《笑貓日記》中的櫻桃溝的春天。我看了之後非常感動。其中,因為有一股寒流,瘦弱的小可憐沒挺得過來,所以它就這麼匆匆的走了,誰也攔不住它。它的媽媽虎皮貓就這麼悲傷了下去,直到冬眠的動物全部都醒過來了。小可憐就這麼走了,把它媽媽的靈魂也帶走了。虎皮貓終日神情恍惚,不是在山洞裏傷心地流淚,就是在小可憐的墳邊難過地發呆。胖頭、二丫和三寶都是懂事的好孩子。在小可憐離開後的這些日子裏,他們總是小心翼翼地不讓媽媽生氣,就連最淘氣的三寶,也把自己管得好好兒的。這本書真的非常感人,我看這本書的時候,還情不自禁地流下了傷心的淚水,那個時候我彷彿也變成了當時的虎皮貓,直到我把書放下,漸漸地才收住了眼淚。

在書的海洋中,我從書中學到了許多,所以書永遠都是我最好、最真誠的朋友。

我愛上了讀書2

書是什麼?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書就是一劑專醫愚笨的藥,它把我從愚蠢和野蠻的沼澤中拉上了岸,讓我從此一步步邁向智慧和真理的王國。在書中,我明白了不計其數的道理:誠實守信是做人之本,一個人如果在任何時候都能做到表裏一致、真心待人,那麼他一定會受到世人的尊重和信任;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歲月不饒人,我們應該珍惜時間、好好學習;人生的價值在於對社會的貢獻,對他人的關心,而不在於他人對我們的回報與恩惠

書是一把雙刃劍,有利也有弊。有人説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所以書讀得越多越好;也有人説許多書都對我們有害無益,寫文章要獨立思考、別具一格,所以不需要讀書。對此我認為:的確有一些書對我們有害,但大部分書都會令我們受益匪淺,所以我們要有選擇的看,只看對自己有幫助的書。看書時,不能漫無目的,一目十行,得一字一句地讀。仔細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想一想:作者這樣寫有什麼好處?如果是我,我會怎麼寫?你喜歡哪些句段,為什麼喜歡它們?還可以摘抄一些優美的語句,並在學習中加以運用。

書是一位好朋友。當你感到孤單時,為什麼不與書為伴呢?在我7歲的一天晚上,我一個人在家,十分寂寞。那時讀書在我的腦海裏還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儘管百般不願,我還是讀了起來。漸漸地,我插上了智慧的翅膀,飛進了書中的世界,自由自在地翱翔,無拘無束地暢遊。雖然是囫圇吞棗、不求甚解,但我也看得津津有味

那晚過後,我突然愛上了讀書,慢慢掌握了方法,真正長出了小小的智慧的翅膀

我愛上了讀書3

開始的時候,我一點兒也不喜歡讀書,覺得讀書是一件無聊苦悶的事情,一點兒意思都沒有。

為了讓我體驗讀書的樂趣,喜歡上讀書,每逢星期天爸爸都要帶我到書店裏去看書。可是,我卻一點兒也不領情,賭氣、撒嬌等等各種手段都用上了,但卻總是拗不過爸爸,只好不情願地跟着來到書店。

到了書店,爸爸選了一本書讀了起來。我也只好隨手拿起一本,裝模作樣地“讀”了起來。其實呀,我的心早就飛到九霄雲外去了,至於書裏寫的什麼,一點兒也沒有記住。就這樣,我在漫不經心地翻看中又苦苦地捱過了一個上午。

暑假過後,我們開始了新學期緊張有序的學習生活。語文課上,我們學了一篇優美動人的文章—《走遍天下書為侶》。文章的作者説,她願意帶一本書周遊世界各地,願意把一本書讀上一百遍,甚至把它背誦下來。讀到這裏,我被作者深深地觸動了:難道讀書真的那麼有魔力,會讓人如此地痴迷?下次,爸爸再帶我去書店的時候,我要好好地體驗一番。

到了週日,我和爸爸一大早又來到書店。看到琳琅滿目的圖書,我真的有些不知所措了,這麼多的書,我該看點兒啥呀?我一直對動物比較感興趣,於是選了一本《昆蟲記》試着讀起來。漸漸地,我被這本圖文並茂的科普書吸引了:呀,原來金龜子推糞球是為了養育自己的後代,真是太意外了!原來飛機的發明是受到了昆蟲的啟發!原來……我沉下心來,捧着書津津有味地品讀起來。

忽然,爸爸從背後輕輕地拍了我一下,“不早了,該回家吃午飯了!”。我這才猛然回過神來,我居然只顧着看書而完全忘記了時間!

回家的路上,我把從書裏看到的有趣內容興奮地説給爸爸聽。爸爸高興地説:“今天收穫不少啊,懂的知識比我都多,都快成小博士了!”我聽了心裏有説不出的得意,“爸爸,下週還要帶我來看書!”

從那以後,我慢慢喜歡上了讀書,從中獲得了許多知識和樂趣。現在我的書架上、卧室的枕頭邊,都放着各種各樣的書。一有時間,我都要到書的海洋裏遨遊一番!

我愛上了讀書4

有一種美,叫做無與倫比;有一種陶醉,叫做無法自拔;也有一種相見,叫做奇遇。其實,這也就是我與書的關係。那麼,我到底是什麼時候開始愛上讀書的呢?於是我鑽入了倒流的時光隧道。

聽媽媽説,幼年時期的我就深深的愛上了讀書。雖然我識字不多,但是我還是有辦法的——聽書。每天晚上,媽媽就給我聽《安徒生童話》。在聽書的過程中,我學到了很多的知識。其中有一篇《王子與鳥》的故事,令我感受頗深,讓我學會了懂得愛護別人,這個故事我百聽不厭,聽了一遍又一遍,在腦海裏不停的迴盪。在母親的指引下,我又瞭解了很多的知識。

跟隨着時光的漫流,我長大了,從一個蹣跚學步的小孩子變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媽媽也給我買了許多新的卡通漫畫書,也有少許的文字圖書。它們整整齊齊地擺放在我的書櫃上,每當拿起它,就覺得我在知識的海洋裏暢遊。瞧,那一個個生動搞笑的圖畫,一篇又一篇的浮現在我的眼前。

一隻小烏龜要去參加一年一度的聚會,一路上不畏艱難,不理別人的嘲笑,最終,一分不遲的趕了過去。《犟龜》裏,小烏龜身上那種堅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們敬佩和學習。

六年級了,我讀書的範圍也更寬更廣了,漸漸地開始讀四大名著了。《三國演義》帶給我的感受是諸侯爭霸,三國之爭。一本本沉甸甸的歷史書,乘載着一字一句的事實。當然,我也喜歡讀曹文軒的《根鳥》。我常走在書的海洋,因為我堅信——讀書使人快樂。

一本書,給我的是一份份文學的永恆,還帶給我自然、世界、宇宙的奧祕,既開闊視野,又陶冶情操。歷史的更替,社會的變遷都是我從書中一點點領悟到的。

一種真正的愉悦,一場不期的相遇,一次次奇遇就是我與書的故事,與書相伴,豐富精神世界,讀書使我快樂!

我愛上了讀書5

讀書,在我兒時的記憶裏,是一羣呆坐在私塾中只會搖頭晃腦而嘴裏卻不知所云的書童們。舊時的讀書,那是多無聊的事啊,想像一下,雙腿併攏,挺胸執書一看就是半天。光想想都不禁連聲叫苦,又有誰願意去做呢?

直到那天,偶然看到一個視頻,一位演説家講道:一個人走到無邊無際的荒原上,有一羣鳥兒在空中飛過,他只是吵嚷説:“我去,全都是鳥兒!”可有人卻説:“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當我們去戈壁旅遊,騎着駿馬奔騰之時,心裏默唸的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而不是説:“媽呀,都是沙子,趕快回去吧。”雖然兩個人只是信口而出的一句話,卻表露了其中一個人的內涵和他的文學素養。一個人具備的一定的內涵和文學素養,源於日常的積累。那麼,積累又是如何來?從何積累的呢?沒錯,就是閲讀。他的演説給了我極大的震撼:原來,閲讀是這樣的神奇。從此,你讓我愛上了讀書。

我從你的話中追尋讀書的腳步,逐漸發現了處處是你的身影。古詩中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教學樓道中蘇軾的“腹有讀書氣自華”,李若禪的“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周恩來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古往今來,我跟隨你的步伐,終究找到了你的身影。不時徜徉在優秀的名著詩篇中,來體驗中華民族的精神瑰寶;在反覆的吟哦、細細的品咂中來回味吸收經典;在精細的推敲、認真的查閲中來體驗魅力,我開始全身心投入讀書。捧着一本經典,放一杯沏得清香的花茶,微開窗户,使陽光傾灑下來,不論在何季節,都如沐春風般。

漸漸地我改變了從前死板的看法,只要捧起書就能陶醉其中。這還歸結於你帶給我的使我受益良久的演講。

雖然素未謀面,也不曾相識,但他的話卻總縈繞在耳畔中,怎樣也揮之不去!

是你,讓我愛上了讀書;是你,使我終身受益;是你,讓我揮不去也忘不掉!

我愛上了讀書6

“書山有路勤為徑。”有人問我:“你幾歲愛上了讀書呢?”我驕傲地説:“我從三歲就愛上了讀書!”可以説,書是我童年裏的“好夥伴”。

我小的時候,是用耳朵閲讀的。外婆每天在我睡前,都要給我講一個小故事。什麼《小紅帽》《三隻小豬》《灰太狼和三隻小羊》……這些童話故事,我都聽外婆給我繪聲繪色地給我講過很多遍了,但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外婆給我講的《小紅帽》。當外婆扮演狼的時候,她拖着尾音,齜着牙説:“小紅帽,你要做什麼呀?”我聽完嚇得連忙躲進了被窩,為小紅帽擔憂起來。但當外婆肚子裏的小故事被我聽完後,她又開始編一些故事,一根繡花針、一個杯子、一雙鞋子……都讓我外婆講活了,十分生動形象,彷彿它們就在我眼前,開着會,議論紛紛。可以毫不誇張地説,外婆就是我人生中的啟蒙老師。

上學前班時,我非常喜歡聽學校的廣播。那個小音箱,就像磁石一樣吸引着我,每當到中午休息的時候,小音箱就播起來:“紅領巾廣播站,現在開始播音了!”那些五六年級的大哥哥和大姐姐,每天都能給我們帶來一些豐富的故事,《後裔射日》《楊靖宇的事蹟》……這些故事讓我如痴如醉,不僅豐富了我的思想,也是我精神的食糧。

當我上了一年級,識字量逐漸增大,開始讓爸爸媽媽給我買繪本,一個人拿着書閲讀起來。但由於有些漢字不認識,便只認字的一半,把“諸”讀成了“者”,還把“沁”讀成了“心”,還特別容易讀別字,“大”讀成了“太”,“烏”被我讀成了“鳥”。因為我經常讀錯別字,爺爺就叫我“別字先生”。儘管如此,但我越來越愛讀書了,它始終如磁石一般一直吸引着我。

現在,我已經是五年級的學生了,讀了不少名著,三毛、冰心、沈石溪、曹文軒、老舍……都成為了我的好朋友。他們牽着我的手,帶我走進了萬紫千紅的世界。每次得到一本好書,我就恨不得把它一口吞下。

“腹有詩書氣自華”。自從我愛上了讀書,就跟着主人公走進他們的世界,與他們一起哭,一起笑。書是我最好的朋友!

我愛上了讀書7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讀書可以讓我們更完美,在三四歲的時候我就愛上了讀書。

小時候,別人都用眼睛讀書,而我用耳朵讀。每到傍晚時分,那是我最興奮的時刻。因為此時媽媽就會為我讀好聽的繪本。靜靜地躺在牀上,依偎在媽媽身邊,享受故事帶給我的快樂。讀到《大腳丫跳芭蕾》的時候,媽媽好聽的朗讀彷彿讓我就在現場看大腳丫那柔美的舞姿一樣。讀到大灰狼的時候,媽媽就會把聲音壓的很低,拉的很長。這時我就會被嚇得鑽進被窩。媽媽就這樣成為了我讀書的啟蒙老師。

上了學前班以後,繪本故事對我來説有些幼稚了。媽媽就會打開喜馬拉雅播放凱叔講故事。我最喜歡聽凱叔講《西遊記》了,他的聲音充滿魔力了似的讓我沉浸在經典中,將我帶進了文學世界。

進入小學,我已經能夠開始自己自主閲讀繪本了。由於認識的字太少,經常會讀錯字而鬧出笑話。“熊”被我讀成“能”,“太陽”被讀成“大陽”,“買”讀成“賣”……還讀得結結巴巴的,家人就會拿我開玩笑,叫我“錯字先生”。繪本上面有精美的圖片,下面有一些簡略的文字,我在讀文字時,腦海裏就會出現那些跳動的畫面,栩栩如生。

四年級時,在我的生活裏,讀書和吃飯一樣,是每天必不可少的。通過閲讀,我認識了許多大師,鄭淵潔、冰心、曹文軒……他們牽着我的手,為我解悶,帶我在想象的空中自由飛翔。每次閲讀時,我的心情都會隨着故事情節的變化而變化。這些故事成為了我身體的一部分,和我永不分離。

如今,每當我看到一本好書,就想迫不及待地將其吞下。我愛上了讀書,遇到了另外一個美好的自己。

我愛上了讀書8

“賦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萬卷始通神。”在我幼年時,書已經悄然進入了我的生活,在我的心裏烙下了永不磨滅的印記。它像圖畫般美麗,也像歌聲般動人,在我的記憶中閃爍着耀眼的光芒。

小時候,別人都用眼睛讀書,而我用耳朵讀。在我牙牙學語時,我躺在牀上,聽着媽媽給我講故事。那可愛的小白兔,聰明的小蝌蚪,狡詐的狐狸……無一不牽動着我的心。是媽媽為我開啟了通往知識宇宙的旅程。

時光飛逝,我上幼兒園了,媽媽給我買圖畫書、識字書、民間故事書,每天都和我一起學習,教我識字,帶我朗讀。媽媽還送我許多神祕的禮物——繪本。這種至今還讓我魂牽夢縈的書,開啟了我獨立看書的美好體驗。

上小學了,我認識了許多字,可以讀懂書裏的大概意思了。從《豬八戒吃西瓜》裏知道了憨態可掬的豬八戒;從《小猴子撈月亮》中相識了調皮的小猴子。這些有趣的書讓我發現,原來不僅只有玩耍才會有喜悦、笑聲,讀書比玩耍獲取的樂趣會更大。

如今,我已經是五年級的學生了,看的書也更多了。《聊齋志異》中那活靈活現的鬼魅,看的我提心吊膽;體會着《青銅葵花》裏的愛,就像是甜甜的糖果,融化在一杯清清的水裏,化作淡淡的幸福;《三國演義》讓我感受到古代戰爭的殘酷,又讓我瞭解了歷史;《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又讓我看到了保爾·柯察金的堅強。最令我痴迷的要數連老師送我的《最後一頭戰象》了,我常常被書中的情節所吸引,一連幾天除了吃飯、睡覺、課堂上,幾乎都在看它,幾萬字的小説被我三天內看完了。這些書讓我如痴如醉,更讓我懂得了什麼是真、善、美和假、惡、醜。

我在讀書中成長。書籍是我快樂的源泉,是我飛向學習天空的翅膀,是我駛向知識海洋的輪船。書,這顆人類文明的“長生果”,成為了我不可缺少的夥伴。

我愛上了讀書9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每當有人問我:你是怎樣讀書的?我就會驕傲地回答:“手不釋卷!”讀書讓我的內心更加充實,我愛上了讀書。

許多人讀書,是用眼睛和嘴巴來讀的,而我則用的是另一種方式,沒錯,就是聽。我在三歲左右時,就開始讀書。那時候,我的爸爸媽媽每天都給我講一些故事。那時候最喜歡聽的就是《三隻小豬》。我為三隻小豬而擔憂,在狼被燙傷時,我也同三隻小豬一樣高興。那些耳熟能詳的故事,我百聽不厭。除此之外,媽媽還經常給我編故事聽。一針一線,一花一草,在她的大腦的加工下就變成了精彩的故事,讓人回味無窮。我認為父母是我第一位語文老師。

上了小學後,我的識字量大了,但還是經常讀錯字,把“諸”讀作“者”,把“徑”念成“輕”之類,鬧出了不少笑話。那時全班特流行看漫畫書,我也看得如痴如醉。《父與子》讓我開懷大笑,時不時被父子倆之間的親情所感動;《小蘿蔔頭在獄中》又讓我義憤填膺,淚如雨下,尤其是最後小蘿蔔頭被殺的情節,更是令我悲傷。這些圖文並茂的漫畫書成了我一生中不朽的美好回憶,至今還讓我回味無窮。

現在,我已經上五年級了,不滿足再看故事漫畫書了,小説散文又像磁石一樣吸引着我。《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讓我既悲傷又高興,悲傷的是保爾的不幸,高興的是保爾又站了起來。讀《狼王夢》又讓我悲痛萬分,當我看到紫嵐的孩子們一個又一個夭折離世時,我潸然淚下。在看《重返狼羣》時,我為小格林的成功放養而高興。我真切的感受到讀書就像在交朋友,這個朋友會把我領入文學的寶庫,知識的殿堂。可謂“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呀!

如今,書已經充滿了我的大腦,“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書為我的學習帶來了許多好處,當其他同學為作文犯愁時,我卻迅速地寫出一篇好文章。於是,我愛上了讀書,也看到了一個嶄新的自己。

我愛上了讀書10

生活處處有陪伴,一個個陪伴使我們受益良多。老師的陪伴使我們成績突飛猛進,同學的陪伴讓我們生活豐富多彩,親人的陪伴為我們撐起一片藍天。曾經的他給我的陪伴讓我沉迷於書海,因為他的陪伴讓我愛上了讀書。

書承載了古今中外名人寫下的優秀詩文。一本書不僅展示出當時的文化習俗,更深層的則是那是文化底藴的體現。書的作用不言而喻,它不僅為我的友誼增色,甚至也改變了我。

小學時,我交到了人生中第一個朋友,也是我的同桌,然而我們的性格卻不同。他愛安靜,看書是唯一愛好;而我卻十分好動,若不是班主任的“威壓”,我就會“大鬧天宮”。

我看到到的第一本書是《十萬個為什麼》(少兒版的),它是我愛上讀書的啟蒙。記得那天下午,課外活動時間下起了大雨,出去玩已成了一種奢望。作業一寫完,我的“騷擾”就開始了——動動這個人,再動動那個人。殊不知我這一舉動已惹惱了我的同桌——他。他憤恨地説:“能不能別鬧了?看看書不行?”一本封面精美的《十萬個為什麼》落入了我的手中。或許是因為好奇,我翻開了第一面,一組組可以抓住我眼球的圖片出現了,我很快沉淪在書海里。

從那天起,他一直陪伴着我讀書。當我讀累了的時候,心中不由得浮起他那專注入神的眼睛,給了我莫大的動力,使我再一次扎如書的海洋裏。

班上越來越多的同學受到我們的感染,下課時總會不約而同地拿出書來讀,最後演變成年級裏一道獨特亮麗的.風景線。

謝謝同學們堅持不懈的陪伴,更謝謝他給我的陪伴。陪伴讓我愛上了讀書!

我愛上了讀書11

每個人愛上讀書的理由都不一樣,可能是因為有一個靈慧的朋友,有一個智慧的老師,或是有一個聰慧的姐姐,甚至是……

我愛上讀書,是因為我有一個小時候特別幽默的哥哥,記得我愛上讀書的那剛開始……

那一年我剛好滿十歲,在我生日的那一天,我哥哥送給我一本小説,名字叫《窗邊的小豆豆》,不知為何,我從小就不喜歡那些童話故事,反而喜歡那些講述一個人生活的故事,收到這本我哥專門來氣我的粉紅書畫的書看完後,我就繼續上了逛書店。還真上了我哥一段時間,整天讓我哥帶我去書館看書買書,因此我的書櫃從一般先到兩本三本……

每次去圖書館,我都會呆上幾小時,然後帶上一兩本回家。現在,上學我就抱着本書可捐卡,晚上睡覺前看幾頁,還記得上次學校旅遊,我帶着一本《根鳥》去,我有點暈車,和我們的古板班長坐在一起。一上車我就拿起書看,每次我看到一半就被班長,抓去聽他的故事,聽完又接着看,到下車時候,班長把我的書抽走,滿臉無奈的對我説,你到底起不起啊,車上就是我們兩個人了。我望了望車上,真的就只剩下我們兩個人了,我不起,班長就出不來?我嚇得趕緊把書抽搶回,連忙下車。

一路上導遊説的話,我一點都沒有聽進去,心裏在想着根鳥裏的故事:跟鳥的白馬到底死了沒?還活着嗎?還能不能找到小姑娘?

回來後,聽同學説,他們在回來的路上叫了我好幾遍,我都沒聽見,都在看書,還冷漠了班長的大故事,我聽得一臉迷茫,看完書後就接了個電話後,一直想我哥又會買什麼書給我,雖然我哥現在不像小時候那般幽默了,但還是會買書給我,還多了一些厚厚的練習。

我愛上了讀書12

像蜂蝶飛過花叢,像河水流進山谷。我每憶起年少時的經歷,總經不住露出一絲微笑。閲讀算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樂,我那顆熱愛讀書的心也不可能消失。

在我三四歲時,就漸漸地對讀書有了興趣。每天午飯時,奶奶總會一邊吃着飯,一邊捧着一張大大的報紙看着。看見奶奶看得很開心,我便也想知道報紙上寫的是什麼。奶奶午休的時候,我就把報紙鋪在地上,跪在上面飽覽着上面的內容。那時不識字,我就看報紙上的插圖,那生動有趣的畫面讓我看得津津有味,不能自已。從那時起,我就深深地被書籍吸引住了,也是從那個時候,我愛上了讀書。

上小學了,老師要求大家閲讀一些帶有圖畫的注音故事書,爸爸媽媽就給我買了很多本同類的書閲讀。看了《烏鴉喝水》我便夢想着成為一隻聰明的小烏鴉;讀了《哪吒鬧海》我又幻想着自己可以變成神通廣大的神童。每當捧起一本故事書,我就會將自己想象成故事裏的主人公,去經歷他們的種種歷程。那時候,閲讀早已成了我生活中絕不可缺少的部分。

自從逐漸步入三年級,閲讀故事書便不能再滿足我的需求了。在爸爸的推薦一下,我讀了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剛開始讀時,對這本書講述着“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並沒有多大的興趣,隨着我的深入閲讀,我慢慢地對“斬黃巾英雄首立功”“虎門關三英戰呂布”等故事情節所吸引。再往下閲讀,我發現我被這本《三國演義》徹徹底底征服了。我欣賞關雲長的義薄雲天,欣賞呂布的武藝高超,欣賞有着“三寸不爛之舌”的孔明軍師。這部敍述着三國鼎立故事的文學著作成為了我的書架上絕不可缺失的書籍。

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對閲讀的熱愛也越來越深,雖然我腹內存着萬卷書,但我永遠也不會停止閲讀。快跟我一起愛上讀書,暢遊書海的世界吧!

我愛上了讀書13

我是一個性格開朗的女孩,喜歡體育運動,喜歡和小夥伴一起瘋玩。媽媽總説我應該多讀書,書裏有更精彩的世界。一開始呢,我不以為然,後來在一個機緣巧合之下,我划着小船進入了書的海洋。在書的海洋深處,藴藏着無窮無盡的魔力,他們吸引着我,讓我的好奇心不停的跟着跳動着。

從此,我對書的熱愛一發不可收拾了。每天課間休息時,午飯後,晚上睡覺之前……只要一有空我就會捧起書來讀。

這幾年裏,我看的書不在少數,粗略地數一數,大約一百本。我讀過的種類也有很多,如:小説類、冒險類、歷史類、動物類、軍事類……

這段時間我又迷上了沈石溪的動物小説。比如:《狼王夢》、《第七條獵狗》、《一隻雕的遭遇》等。其中,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狼王夢》了。

《狼王夢》中的主人公是一隻母狼,因為它身上的毛紫的發黑,所以它的名字就叫紫嵐。它有一個天生想當狼王的丈夫,卻死在了野豬的獠牙下。紫嵐在險境中生下了五隻狼崽,不幸的是第五隻狼崽在暴風中失去了生命。它為剩下的四隻狼崽分別取名為:黑仔、藍魂兒、雙毛、媚媚。紫嵐先是把希望寄託給了黑仔。因為黑仔長得最像它的黑桑,也最勇敢。但是由於黑仔太過缺乏警惕性,被金雕吃了。而後,藍魂兒、雙毛、媚媚,不是被獵人殺死就是被其他狼羣吃掉了。

紫嵐的堅持不懈讓我感動。儘管它只是一隻狼,但是在面對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時,它卻並沒有放棄前行,依舊在堅持。它對夢想的這份執着與不放棄也震驚到了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在追夢的路上都會遇到坎坷,我們要向紫嵐一樣不怕困難,勇敢面對。

書,對我來説,不僅僅是文字編織成的故事,更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在紙上演繹着屬於他們的命運人生,告訴我們一些人生的道理。

高爾基曾經説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所以,讓我們拿起手中的書,在書的引領下,一步一步登上屬於我們自己成功的階梯吧!

我愛上了讀書14

書,使人進步;書,濃縮了文人墨客的思想精華。讀書就像一次旅行,能讓我們體會到從古至今的智慧和思想。

今年暑假,我本想坐在客廳,吹着空調,吃着西瓜,看着電視,過一個很是舒服愜意的暑假,但在放假一星期後,這個想法被徹底消滅了。

那是一個陰沉沉的下午,我和往常一樣,坐在沙發上看着電視。突然收到老媽的信息,老媽説有份大禮包到了,讓我去領一下,我想這個大禮包肯定是許多零食,估計是老媽怕我在家餓吧,於是我三兩下換好衣服就跑去領快遞了。

大禮包領回家後,我一邊流着口水一邊開箱,開箱看到後,臉上的笑容逐漸凝固,急忙跑去打電話。

喂,老媽,你是不是買錯了,這根本不是零食大禮包啊?沒買錯,那是你這個暑假的書籍‘大禮包’,趕緊看吧,都是名著。可是這是暑假啊!暑假更應該看!完了,這個暑假愜意夢泡湯了。

開始閲讀的第一天,老媽貼心地為我安排好讀書時間和內容,一天最少讀2小時。剛開始,我讀一會兒就抬頭看看時間,因為這些文章根本都不吸引我,雖然平時也讀書,但一天讀2小時,而且是老媽指定的書,不是我喜歡看的類型,感到很沒意思。但為了應付老媽晚上的檢查,我也只能硬着頭皮看了。

連續看了十幾天後,我突然發現我不像原來那樣急燥地讀了,而是在認認真真地看,而且越看書裏的章節越吸引我看,甚至一直連看一上午或一下午都很感興趣,我還發現讀書後寫博客很有思路,也有素材可寫。

大禮包剛開始讓我很抗拒,後來我漸漸喜歡上了它。果然,書不僅讓我寫作更有思路,還開闊了我的知識面。我愛你,書!

我愛上了讀書15

書,在人類歷史上有着不可忽視的重要性。或許每個人走上讀書的路都有所不同,而對我來説,一個人帶着他一生的積累引我走上了讀書之路,他的積累叫詩詞……

不知從何時開始,我的耳邊便時時傳來讀書之聲。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一首首詩帶我走進一個又一個的世界,讓我領略人生的風采。

從我記事起不久,小區旁便搬來了一家新住户,家裏有誰是記不清了,但那位老爺爺卻一直令我難忘。老人60多歲,聽我爺爺説,那老人以前是名語文老師,只是因為身體不好才回來休養。

我記得小區裏的大人們總愛到廣場上“搓”幾把象棋,每當這時那爺爺便開始展現他的一項特殊能力:邊玩邊唱。“將軍,”他哈哈笑道,“小子你還嫩,這叫柳暗花明又一村。”“那人總愛顯擺。”我和小夥伴這樣評價道。但很快,我們就被他吸引住了。

他愛給我們講故事,但與大人們不同的是她總愛用幾句詩將歷史串聯起來。從春秋開始,再到秦漢。從北冥有魚至樂府詩。在他這裏,我不僅聽到了許多歷史,更為他的文學素養所折服,按他自己常説的一句話,“史書可以修改一國之史,但改不掉的永遠是詩詞。”

就這樣我被他引入了讀書之路,又因對他所講知識的不滿足,轉而我渴望探求更多的知識。《山海經》將許多神異之獸帶入我的幻想,我與莊子共同化蝶遨遊四海,與李白一起看長安風光,或是與王安石一同看遍浮雲遮眼……而在這過程中,我學會了閲讀,對於老爺爺的那句話的感觸也是越來越深:中國的精華在於書籍。

現在想想,覺得挺不可思議,他哪是在給我們講故事,這分明是在為我們打開一扇大門!時光流逝,現在,他的面容我已記不清,只是記得我們好像叫他老劉頭,記得他吟誦的詩詞。

走到文學殿堂前,將這扇大門打開,乘詩詞之舟,歸於天際,踏書籍之路,去探索今世與舊世的差別。心有書籍之舟,自可釣遍學海之魚。

Tags: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