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日記 > 小學生日記

重陽節小學日記(精選20篇)

欄目: 小學生日記 / 發佈於: / 人氣:1.82W

重陽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之一。下面我們來看看重陽節小學日記,歡迎閲讀借鑑。

重陽節小學日記(精選20篇)

重陽節小學日記 篇1

每當秋高氣爽,菊花飄香的時節,我們就會迎來一個特殊的節日—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是傳統的重陽節。雙九是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意思,所以重陽節也叫“老人節”。重陽節是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節日。

每次回家,都會看見爺爺奶奶正在歡聚暢談,與鄰居們交流情感。互相祝福長壽,處處洋溢着祥和的氣氛。雖然快樂精神,卻掩飾不了老了的事實:臉上皺紋更深了,白頭髮更多了,背也更駝了,再加上腿腳不好,行動不利索了。看到自己的爺爺奶奶逐漸的老去,我心裏總會不舒服。小時候,奶奶是一位勤勞善良的人,她不怕髒,不怕累,什麼都能做,我就在他慈愛的眼光中過了一個童年,所以,我心想一定要做件我力所能及的事讓他們高興高興。

晚上,看見奶奶幹完活回來坐在板凳上歇息的時候,我走了過去,拽着拳頭輕輕地搓背,一邊捶,一邊説:“奶奶辛苦啦,我幫您搓搓背緩解疲勞。”奶奶點點頭,繼續享受着這來之不易的禮物,我看着這副表情,心裏像吃了蜜一樣的甜。捶完後,奶奶還是一副意猶未盡的表情,感歎:“我的孫女長大嘍,會孝順了”。

接下來,我對奶奶説“別動啊,我今天又學會了一項新技術《腳底按摩》,我來給你試試”。我端回了媽媽燒好的熱水,先讓奶奶泡了一會兒腳,我就把在外面拍的足療店的腳底按摩分部圖對照着一一按摩。如果有高血壓、心臟病等,那就按大腳指下的內關節出和心臟處,有疏通血管的功效;如果有經常性頭痛、風寒等,那就按大腳指內兩側,有加深腦部供氧的作用等等,我還學的有模有樣。奶奶説好舒服啊,説一天的疲勞煙消雲散了。我心裏別提有多高興呢!

經過這件事,我得出了一個道理:今後一定要多陪陪長輩,聊聊天,話不要太甜言蜜語,禮物不要多貴重,能從心底感受到的温暖,那就是最好的禮物。

重陽節小學日記 篇2

今天是九月初九,是重陽節,又稱為老人節。我準備幫奶奶洗一次腳,因為從小到大都是奶奶幫我洗腳的。我記得每一次都是奶奶把腳盆拿到我面前,輕輕地揉着我的腳,那感覺真是太舒服了。

剛剛吃過晚飯,我就把洗腳盆和毛巾都準備好了,想給奶奶一個驚喜。這時奶奶走過來了,我立刻把洗腳盆和毛巾端到了奶奶面前,説:“奶奶,以前您幫我洗腳的,今天我想為您洗個腳。”聽了這句話,奶奶笑得合不攏嘴,開心地説:“你真是個好孩子,真是奶奶的乖孫女!”

我先讓奶奶坐在凳子上,放上滿滿一盆熱水,用手試試,水温差不多了。然後我蹲下來輕輕地把奶奶的鞋子、襪子脱下了放在一邊。“奶奶把腳放進來吧!我會好好伺候您的!”我開心地朝奶奶一笑、當我的手摸到奶奶的腳時。不禁心裏一顫,原來奶奶的腳是那麼的粗糙。是啊,奶奶辛辛苦苦勞累了一輩子,還要天天給我洗腳,我心裏真是慚愧啊!

我慢慢地把奶奶的腳洗了一遍,然後輕輕地按摩了一遍。我很認真的對奶奶説:“奶奶,我長大了以後,會天天給您洗腳的。”等我再次抬起頭看着奶奶時,發現奶奶的眼睛裏噙滿了淚水......

今天,一個令人難忘的重陽節。

重陽節小學日記 篇3

重陽節快要來臨,家家户户忙裏忙外,準備迎接重陽節。我的家也不例外。瞧,我的爸爸在做重陽糕,媽媽在釀重陽酒,爺爺奶奶在做菜呢。至於我嘛,當然是後備支援——給爺爺奶奶備材料。

一會兒,我便跑得大汗淋漓,看着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在做食物,我心裏有一些嫉妒,憑什麼他們可以做食物,我就不可以呀。看我做一道菜出來,讓他們刮目相看。於是,我便偷偷地溜到爺爺奶奶身邊拿走了一些材料,看也不看,就往鍋裏倒,拿起鍋鏟就開始炒,可炒着炒着,我就覺得不對勁,總覺得有股怪味在空氣中飄來飄去,我往鍋裏一看,原來我拿的材料是巧克力醬和雞蛋,把它們炒成了巧克力味的雞蛋。我奶奶要往鍋裏放材料,不見了雞蛋和巧克力醬,就叫我:“聰聰,給我買些材料去,我這裏少了雞蛋和巧克力醬。”好吧,我在心裏想,只好把事情講一遍了。

於是我就把事情一五一十的講了一遍。奶奶聽完哈哈大笑,説:“聰聰,奶奶這就教你一道菜,但要買些材料,不知道你可否願意呢?”“當然願意了!”我一邊説,一邊飛快地跑出家門,買了材料回來。“這道菜菜名叫天神劫,是這樣做的:把雞蛋敲碎敲好的雞蛋放進模具裏,再倒一些水,再把麪筋放進模具裏,在上面放一些小巧克力,再放進微波爐里加熱10分鐘,即可完成。”誰知,這一次並沒有做好,做成了一個裏面全是水的東西。

第二次,跟上一次一樣。就在我準備放棄的時候,我看到了外面的蜘蛛,我想:既然蜘蛛網被吹破了蜘蛛還能再織,蜘蛛都有這樣堅持不懈的精神,我為什麼不能呢?於是,我開始了第三次,我認真地做好每一步,終於做好了天神劫。我咬了一口,香噴噴的。

這一次,讓我嚐到的不僅是嘴裏的甜蜜,更是心裏的甜蜜。

重陽節小學日記 篇4

今天是重陽節,聽説爺爺奶奶喜歡看戲,媽媽剛好有幾張戲票,我和媽媽決定陪爺爺奶奶一起去看戲。

晚飯後,我們一家老小來到了劇場。我幫爺爺奶奶找到位子坐好,抬眼望去,劇場內人山人海,那叫一個壯觀。聽戲的有相伴而來的老人,有女兒扶着來的老人,有拄着枴杖來的老人,可像我這樣的小孩兒陪着來的基本上看不見。

燈光漸漸暗了下來,好戲開場了,我們目不轉睛地盯着舞台。看了好一會兒,我覺得沒什麼意思,演員扮相和古裝劇裏的人有得一拼,短短的一句話,卻硬是被“咿咿呀呀”地拖了好久,我都看得不耐煩了。我轉過頭去看奶奶,只見奶奶的眼睛像聚光燈一樣盯着舞台。當壞人被抓住時,奶奶的臉上便露出開心的笑容;當主人公生病時,奶奶臉上又多了一份擔憂的神色;當親人團聚時,奶奶一會兒笑一會兒哭的。見奶奶看得如此陶醉,我不忍心打斷她,只好硬着頭皮繼續看。

我如坐鍼氈,只好狂吃零食,並開始東張西望。實在無聊,我便以上廁所為藉口離開了座位,看見門口也有幾個小朋友,便和他們玩了起來。玩了一會兒,怕奶奶擔心,又跑了回去。好不容易熬到戲結束,我問奶奶:“奶奶,今天的戲好看嗎?”奶奶笑着回答:“好看,好看!有孫子陪着更好看啦!”

爸爸説得沒錯,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重陽節小學日記 篇5

重陽節這天,秋風送爽、天高雲淡,父母帶我去縣城南爬山,感受暮秋的景色。

我們來到媽媽熟悉的一個村——小張家口村,她告訴我們這個村是明清時代的重要關卡,山裏保存着山、石、土、磚四種長城,今天我們的目的地就是土邊長城。隨着村裏的嚮導爺爺一路往前走,到了山腳下,才發現原來的路早已經過封山育林長滿了荊棘,可是不死心的我們,硬是踩着枯枝敗葉一步步往山頂爬,時不時被腳下的棗針、枯草扎進褲腿、扎進腳底,既痛又癢,很不舒服,走到半山腰我真想放棄,這時我想起了《爬天都峯》裏的老爺爺和小男孩,相互鼓舞爬上峯頂的情景,便回頭大聲喊落在後面的媽媽,鼓勵她繼續往前爬。

就這樣,我們艱難地爬了兩個多小時,終於登上了土邊長城。回頭望去,已經有條明顯的小路,難怪魯迅先生説:“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變成了路。”我們不正是為這山造路之人嗎?再看看這些殘留的長城,經過幾百年的風雨沖刷,依然堅強地屹立山頂,真叫人佩服啊!站在城頂四處望去,遠處高樓林立,那是媽媽單位的一所大學,看樣子面積好大好大;近處層林盡染,這一片金黃、那一片火紅,還有翠綠、橘黃等等各種絢麗的色彩,那一樹樹的葉子更是五彩繽紛、形態各異,有圓形的、五角形的、鋸齒形的、針形的、心形的……令人目不暇接。

我和爸爸每遇到一種不同形狀、顏色的葉子,就採下來,放進袋子裏,回來時採了滿滿一袋子。小酸棗的葉子已經全部落下,青青的枝幹上掛滿紅彤彤的小圓棗,貼近地皮出,還偶爾有一些紅色、紫色、藍色的小花競相開放……忽然一陣風吹來,耳邊響起嘩啦啦的響聲,各種顏色、形狀的葉子撲面而來,隨後飄向大地母親,讓人感覺到了落葉歸根的温暖。

啊!秋天,你是美麗的象徵,你是絢麗的色彩,你是成熟的季節,我愛你,秋天!

重陽節小學日記 篇6

秋風乍起,今天是重陽佳節。詩人王維已經很久沒和家人在一起了。中秋之夜,他的家人在家高高興興地吃月餅,而他只能在他鄉思念親人。

詩人已經有一個節日是在他鄉度過的,今天又是一個佳節,他就更加思念親人了。這時,他的兄弟們都在向離家不遠的一座高山上進發。他的哥哥已經採了足夠的茱萸,正準備給大家戴上。他忽然發現王維不在,而王維的那份也採好了。他忘了王維還遠在他鄉,心裏想:“王維他今天會不會生病啊,現在天氣變涼了,他能不能自己照顧自己啊……”

而王維此時卻佩戴茱萸去登高了。但他看見別人都是一家人在一起登高,又想起了故鄉的兄弟們。兄弟們一定會看到別人一家人全部都來了,自家缺少了一個兄弟,兄弟們一定會思念他。王維又回到客棧,想起自己以前在家時和兄弟們登高的情景,他詩興大發,作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他念完之後,心裏便覺得好受了些。後來,這首詩也成了人們思念親人的傳世佳句。

重陽節小學日記 篇7

九九重陽節裏,尊老,愛老,敬老是我們應該做的。那麼年輕的我們,能為他們做點什麼呢?

我想到的,大多數人都會想到:無非給老人們捶捶背,推推腰,或者是幫着乾點家務,除了這些,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也不會再讓我們幹些什麼了。平常,老人們總是最疼我們。有好吃的自己捨不得吃就留給我們;有好喝的自己捨不得喝就留給我們;我也從沒見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經常給自己添件新衣,卻拿來兒女穿舊了的衣服穿;也從沒見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很揮霍的買許多貴重的東西從來都是能省下就省下,卻把剩下的錢給我們買零食;更沒見過爺爺奶奶哪一天接我放學誤了點,常常就是有病也要挺着,不讓我們在校門口乾着急。

説到這兒,我不免有想到了一些不好的情景。秋天天氣轉冷,奶奶總是問我:“穿那麼少,冷不冷?”這時我便會不耐煩地轉過頭去,煩躁的説上一句:“不冷不冷。”心裏還不住的埋怨奶奶!往往我來不及聽爺爺説完這句話,就插上一句:“知道了,知道了!”就覺得整天聽着一句話,耳朵都快聽出繭子來了。

不知我的這些表現是不是刺痛了您的心,如果是這樣的話,就請原諒我這個孫女的不孝和不懂事。

談了那麼多,其實歸根結底就是要理解老人,尊敬老人。想想哪個老人不想得到晚輩的重視與尊重呢?雖然我們不可能有太多的資金與精力去給全體老年人一個温馨、舒適的家園,但我們可以從身邊的老人做起,用自己一點一滴的愛去感動他們。

我希望我的爺爺奶奶和天下所有的老人們都健健康康,長命百歲。

重陽節小學日記 篇8

重陽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又名登高節。高,意為節節高升,又有高壽之意。在這一天,不管是老人還是孩童,都要登高望遠,站在山頂上遙望,總是倍感思念。獨自在外,隻身打拼的少年總是想起家鄉能讓他留戀的東西……

我們這些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的孩子,雖然談不上思念親人,但在重陽節這天也要為他們祈福,送上我最對他們最誠的敬意。有一句話説得好:世界上什麼不嫌多,那就是和親人在一起的時間。我們應該把每一天都當成重陽節,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來做到敬老、孝老、愛老,為奶奶按摩腿部,為爺爺盛飯盛菜,為外公找老花鏡,為外婆擇菜……讓他們時刻感受到温暖,親情和關愛。

爺爺今年雖然已經60多歲了,但還是堅持每天晨跑和練書法。前段時間,爺爺還要我教他電腦,説:“現在是網絡社會,要想跟上節奏,網購、微博,這些我可都不能落後啊!”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我們要珍惜和老人在一起的寶貴時光,願所有老年人都健康高壽。

重陽節小學日記 篇9

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也稱老人節。今天爸爸媽媽帶着我去看望爺爺奶奶,我們還買了好多水果,希望他們能過得甜甜蜜蜜。我給爺爺敲背,爸爸媽媽給爺爺奶奶燒了一桌飯菜,他們吃得很高興。飯後,我還幫忙洗碗,奶奶豎起大拇指説:“我們的蘇婧長大了,懂事了!”我聽了真開心。

今年的重陽節特別的熱鬧。中午,我看到幸福公園裏坐着很多爺爺奶奶們,他們樂呵呵地坐在桌子旁,桌上擺滿了吃的,有香噴噴的瓜子和花生,還有許多甜甜的水果。瞧,桌上還擺了一碗碗熱騰騰的長壽麪。爺爺奶奶們吃得很開心,臉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晚上,我們乾潭鎮幸福村還專門為老人們舉辦了文藝晚會,有唱歌的,還有跳舞的,真是豐富多彩,好看極了。爺爺奶奶們在台下看得很高興,不停地拍手叫好,一直誇政府好呢!

重陽節真是熱鬧啊,我也祝所有的爺爺奶奶們身體健康,天天開心!

重陽節小學日記 篇10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我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重陽節。重陽節,又稱為“老人節”,需要我們這些小輩尊老、敬老、愛老。

平常,老人們總是最疼小輩,有好吃的自己捨不得吃都留給我們;我沒見過爺爺奶奶給自己添件新衣,總是把省下的錢給我們買零食;我沒見過爺爺、奶奶哪天接我們放學時誤了點,常常是自己身體有病也要挺着,不讓我們在校門口等着急。

秋天天氣轉冷,奶奶總是問我:“穿那麼少,冷不冷?”這時我便會不耐煩地説:“不冷不冷。”現在想想,真是羞愧。孝敬老人不僅僅要在重陽節這天,而且要時常提醒自己,對老人要關心。其實,老人們要求很簡單,晚上散步時的陪伴,一家人圍在一起吃一頓晚餐,一句親切的問候,都能讓他們感到無比的滿足與幸福。

又是一年重陽節,從現在開始,就讓我們用心去關愛老人吧!

重陽節小學日記 篇11

重陽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是一個尊老、敬老、愛老的節日。

我的外婆今年66歲了,我和她的感情很深。媽媽告訴我,小時候,因為她工作忙沒時間照顧我,就把我交給外婆照顧。我從出生到3歲,一直都是外婆照看。小時候,外婆幾乎每天和我形影不離。在我三歲時,要到城裏上幼兒園了,外婆特別捨不得,傷心地哭了好長時間。

我漸漸長大,懂得了外婆對我的情意。每星期只要有時間我就回去看她,幫助外婆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和她講一講我在學校的學習和樂趣,外婆總是笑得合不攏嘴。

今年重陽節,我又來到外婆身邊,和外婆一起包餃子、幫外婆捶背、給外婆洗腳……

敬老,我們大家都能做到,孝順他們,讓他們開心,這就是重陽節我給長輩最好的`禮物。

大家一起行動吧!

重陽節小學日記 篇12

農曆九月初九是重陽節,也叫敬老節,是讓大家都能尊重老人,給老人温暖和幫助!

今年的重陽節,我一定要幫長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長輩休息一下。

早上起來,我幫媽媽洗碗。媽媽每天都要起早為我們準備營養豐富的早餐,為此犧牲了自己的休息時間。媽媽,感謝你!這次讓我來幫你洗碗吧,您的女兒已長大!

中午我幫奶奶做飯,奶奶每天為忙忙碌碌,她的鬢角已有白髮,她的身軀已不再矯健,奶奶啊,請您歇一歇,今天我要為您做頓飯,讓勞累許久的您享受一下!

晚上我幫爺爺澆澆花、喂喂鳥。走進我家,到處都是花兒的芬芳和鳥兒悦耳的歌聲,這些都是爺爺的功勞。今天我來幫您做這些事,讓您在這個鳥語花香的家裏好好歇一歇!

愛老尊老,從我做起!

重陽節小學日記 篇13

農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又因為在我國古代,六為陰數,九是陽數,因此,重九就叫"重陽".

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漢初。據説,在皇宮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漢高祖劉邦的愛妃戚夫人被呂后慘害後,宮女賈某也被逐出宮,將這一習俗傳入民間的。

古代,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人登高詩很多,大多數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作文重陽節還要賞菊飲菊花酒,起源於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士大夫,還多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很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種。清代以後,賞菊之俗尤為昌盛,且不限於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為繁盛。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裏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作文重陽節除了佩帶茱萸,也插菊花。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綵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重陽節小學日記 篇14

明天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因為兩九相重,故叫“重陽”。在民間有登高遠眺、賞菊、插茱萸等習俗。

唐朝詩人王維留下千古傳頌的詩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賞菊飲菊花酒,這起源於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

19xx年,我國把“重陽節”定為老人節。成了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節日。

我祝願所有的爺爺奶奶健康長壽,幸福安康!

重陽節小學日記 篇15

農曆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 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重陽節也是老人節。

今天晚上我要給奶奶洗腳,我先倒好洗腳水,用手試了試水温。然後讓奶奶把腳放進去,我給奶奶搓搓腳趾、腳底、腳後跟。看見奶奶笑眯眯的臉,我想以後經常給奶奶洗腳。

重陽節小學日記 篇16

大家都知道,九月九日是重陽節,關於重陽還有很多歷史、傳説,在今年重陽,我也很快樂,要和大家分享我的重陽節故事,因為我覺得自己是個小大人了。

到了今年的重陽前天,我愁眉苦臉地在想今年要送什麼禮物給爺爺奶奶呢?爺爺這幾天因受傷在養身,此時,我心裏廕生了一念頭。

我打算給爺爺奶奶煮碗麪!我帶着無比激動的心情去拿面,然後,把面放進已經煮沸的開水裏,面像傘兵一樣的“跳”入水中,頓時就扁了下去,一股熱氣撲面而來,熱情的“摸”着我的臉,眼前模糊了一片,我毫不在意。拿起筷子捋起那彈性十足的麪條,那麪條在陽光下顯得格外耀眼,一碗麪終於做好了,雖然呢味道不好,但我卻很高興地遞給了爺爺奶奶,爺爺奶奶滿懷欣喜的接過我手中的麪條,“吧滋吧滋”地不顧形象的大口吃了起來,真是太滑稽了。

此刻,我悟到了,節日就應與人分享快樂。尤其是我們最愛的親人。

重陽節小學日記 篇17

今天是重陽節,我想幫爺爺奶奶做一件事。今天就幫爺爺奶奶洗碗吧!晚飯吃好了,我對爺爺奶奶説:“今天就讓我來洗吧!”爺爺奶奶説:“好,今天就看你的了。”“我一定洗得比你洗的還要乾淨!”我信心十足的説。晚飯吃好了,爺爺奶奶讓我來洗。我撩起袖子,開洗第一個碗,把碗拿起來,開開水,用洗潔精把碗搓呀搓,一會滑下來,一會兒滑下來,像一個頑皮的小猴子,逃過我的手掌,我想出了一個絕妙的辦法,左手拿碗,右手沖洗,把碗洗的乾乾淨淨,給爺爺奶奶看,爺爺奶奶説我洗得很好,我聽了心裏甜滋滋的!

重陽節小學日記 篇18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今年重陽不一樣。

放學到家,我就看到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坐在沙發上聊天,我就故作好奇地問:“今天有什麼事?把您們都請來了。”媽媽笑眯眯地説:“老人節。”“瞧我這記性,這麼重要的節日,我竟給忘了?”我把頭一拍,俏皮地説。“爸爸?你咋也在家?”平時難得一見的爸爸竟然圍着圍裙和媽媽一起在廚房裏準備着可口的飯萊。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在客廳裏聊天,喝茶,吃着零食,我聽着一陣又一陣地歡笑聲,心裏暖暖的。

這麼重要的節日,我怎麼會忘了呢?我把早已準備好的卡片小心翼翼地拿出來,放到他們手裏。爺爺外公喜愛抽煙,可我沒錢買不起呀!我就分別畫了一支煙,旁邊寫着:“吸煙有害心情好,一天一根少不了。”“好!好!”兩個爺爺高興得直誇好。性急的外婆説:“快拿出來,讓我看看給我啥驚喜?”我把畫着時尚衣服的卡片送給外婆,旁邊寫着:“衣服雖小不能穿,孫女心意在上面。”外婆拿着卡片,把我緊緊地摟着。我把畫着許多美食的卡片送給奶奶,奶奶總是把吃的給我們吃。他們把卡片緊緊捧在手中,滿臉幸福地説:“知我們者,孫女呀!好!好!沒白疼!”

沒過多久,我們全家圍坐在一起開始品嚐美食,我們邊吃邊聊,開心極了!我真希望天天都是老人節,讓我們盡一份孝心,守護那份長長久久的親情!

重陽節小學日記 篇19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這句千古聞名的佳句,那首傳遍四海的好詩,那個風流倜儻的詩人……這其中,有一個不為人知的故事……

那,是一個掛有明月的夜晚,那是一個人人歡喜的重九,那,是他最煎熬的一次……

他是唐代詩人王維,他很小就離開家鄉,離開了親朋好友到長安學習,他當時,只是一個懵懂無知的少年,此刻他才知道,離開了故鄉的生活是多麼的艱辛!

晚風輕輕地吹起小酒館那暗紅色的旗幟與王維那下垂的衣襟,他只有十七歲啊!心裏怎麼能承擔起這麼大的孤獨與無助?此刻,他倍感孤獨,別人都歡聚一堂的時候,他只能站在一棵淒涼的松樹下望着月亮發呆,隱隱約約,還能聽到城裏吵吵鬧鬧、歡聲笑語的聲音,王維的心又是一痛:以前自己不也是與家人歡度佳節嗎?突然,王維在淚眼朦朧中怔住了,在深邃的夜空中,那最美麗的,最明亮的月亮,正散發着柔和的光芒。沒錯,他彷彿在明月上看到了自己的故鄉——那是他日思夜的念故土呀!王維展開雙臂,似乎想要環抱住整個家鄉,晚風又吹起來了,吹落了一顆顆晶瑩的淚珠,如同寶石般閃耀!王維的手,卻忘了收回來。王維的心底感歎:我的親友們一定會一起登上了門前的大山,一起採茱萸,一起喝菊花酒、吟詩作對,但在插茱萸的時候卻唯獨發現,少了王維,一人……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還是那句熟悉的佳句,還是那首傳奇的好詩,還是,那個,似曾相識的詩人……

重陽節小學日記 篇20

我現在才9歲,再過五十一歲,我就變成一個年過六旬的老人了,滿頭白髮,滿臉皺紋,走路慢吞吞的,手腳也沒有那麼靈活了,腰彎了了很多。

假如我老了,我會有很多活潑可愛的孩子們,他們很孝順我,對我很好,每到過年過節的時候,就會買很多可口的東西給我吃,我也和他們一起玩,教他們寫作業。

假如我老了,我就不用做那麼多辛苦的工作,我可以在家裏享福,每天早上一起牀都有人給我送上美味可口的早茶;我可以到公園散步,約上幾個老朋友去下棋。這樣的生活好幸福啊!

今天是九九重陽節,我祝願全天下的老人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