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日記 > 日記作文

參觀兵馬俑小學優秀日記

欄目: 日記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3.28W

一天的時間即將結束了,這一天裏,大家身邊一定有一些有趣的見聞吧,請好好地記錄下在日記裏。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參觀兵馬俑小學優秀日記,歡迎大家分享。

參觀兵馬俑小學優秀日記

參觀兵馬俑小學優秀日記1

今年暑假,我來到了古城西安。西安是一個有着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歷有十三個王朝在這裏建都,因此這裏有很多名勝古蹟,秦兵馬俑就是其中最的一個。

我們來到了兵馬俑。兵馬俑在西安臨潼出土的。當年有一個叫楊新滿的農民,他和村裏幾個人打機井時發現有非常多的陶片,他把陶片放在車裏拉到當地的文化館,經文化館修復考證發現是秦朝的陶俑。不久這個發現震驚了全世界。

兵馬俑規模宏大。已發現的三個俑坑,總面積近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個藍球場那麼大。裏面有許多陶俑被破壞了,當年秦朝的軍隊被西楚霸王項羽打敗了,項羽帶了8000人進了地城,破壞了陶俑。現有的三個俑坑中,一號俑坑,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總面積14260平方米。俑坑上面,有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廳。走入大廳,站在高處鳥瞰,坑裏的兵馬俑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齊,排成了一個長方形軍陣,大約有六千多個俑士。真像是秦始皇當年統率的一支南征北戰,所向披靡的大軍。

秦朝的軍事強大,是因為有一支勇猛的軍隊。一號俑坑裏,最外圍有着三排沒有穿戰甲的士兵。他們手持弓弩,用現在的話來説,他們就是敢死隊。後面就是一些身穿戰甲的俑士們,他們手拿長槍,面容嚴肅,每個人的面部表情、髮飾都不一樣,有“千人千面”之稱。

三號坑一看就是一個司令部。這些高級長官們,手持寶劍,威風凜凜的面對面站着,像在商量着軍事要事。在坑口有坐着戰車的士兵,他們手拿馬鞭,駕着戰馬,精神飽滿,只等長官一聲令下,衝向部隊的最前面……秦朝不但軍事強大,武器也很先進,當時使用武器有許多種,如:劍、槍、弓、弩、鈹、吳鈎、青銅戟、銅矛等等。秦朝的科技更是先進,在挖掘過程中,發現了一把寶劍,它被壓在一個陶俑頭下,當時這把劍被壓着很彎曲的樣子。可是剛剛把俑頭移開,這把寶劍神奇地直了。當專家們把寶劍擦了擦,竟然沒有一點鏽的痕跡,太神奇了!後來經研究才知道是因為劍的表面被塗上了10——15微米的防鏽氧化層,有效地防止了青銅劍的鏽蝕。這樣的技術美國到了20世紀30年代才有了這項專利。

這次看完了秦兵馬俑,心中不由的感歎:古代的科技是那麼的先進,軍事是那麼的強大,古人又是這麼的聰明,使我感到驕傲和自豪!

參觀兵馬俑小學優秀日記2

秦兵馬俑的發現被人們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兵馬俑在世界各國巡迴展出時,它高超的雕塑藝術和精湛的製作技術不僅讓外國人驚歎不已,也使世界瞭解了中國的古代文明。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位於西安市臨潼區城東,由一號、二號、三號坑組成,距秦始皇帝陵1225米。去年的暑假,我們一家來到了古都西安,親眼目睹了氣勢非凡的兵馬俑陣容。

走進兵馬俑博物館,我們首先來到了一號坑展廳,剛進門,我就被它那宏偉的氣場震懾了,大廳為拱形鋼架結構,東西長230米,南北寬70米把一號挖掘坑全部罩在大廳內。一個個身穿青甲、手持劍矛、神態各異的兵俑立刻映入我的眼簾,難以想象古人是如何做到這樣的精雕細刻,在這個以戰車、步兵組成的矩形方陣中,兵馬俑主體面向東,前三排武士為先鋒,其他三個方向的外側各有一排武士面朝外,擔任護翼和後衞;陣中排列着戰車與步兵,有的穿戰袍,有的着鎧甲,中間配有戰車,每輛戰車後有御手一名,車士兩名……霎時,一種神祕的力量使我“穿越”回到秦朝,走進了那氣勢宏偉、勢不可擋的的秦軍陣營,看到所向披靡的百萬秦軍一舉滅掉六國、縱橫天下的雄姿英採。

出了一號坑,我們徑直來到了二號坑。二號坑更加突出了秦朝軍隊佈陣的嚴密,主要是由騎兵俑、戰車和步兵俑組成,還有一些站立的弓弩兵和將軍俑。弓弩兵身穿鎧甲,頭挽髮髻,腳穿方口齊頭翹尖履,雙手持弩,好像隨時準備迎接着敵人的進攻。將軍俑身材高大,雙目炯炯有神;他頭戴燕尾長冠,身披戰袍,胸前護有鎧甲,左手按着一把銅劍;他神態自然,表現出身經百戰、臨危不懼的大將風度和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信心。看着看着,我彷彿看到了他正帶領着將士在沙場征戰時的歷史畫卷。細細端詳,每一個兵馬俑都惟妙惟肖,就連一片鎧甲、一縷頭髮、一個神態都雕刻得栩栩如生,而且達到了“視之色如青石,叩之聲如罄玉”。

看到這裏,我心中不禁感歎,我們的祖先的智慧是多麼的偉大!製作工藝是多麼的精湛,讓我們每一名華夏兒女感到無限自豪。

參觀兵馬俑小學優秀日記3

在寒假中,我們來到了西安,參觀舉世聞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蹟秦兵馬俑。通過了檢票口,我們便順着在綠樹中蜿蜒曲折的大理石鋪成的羊腸小道前往秦兵馬俑的三個坑。這真是一段漫長的旅程,我們走了好久,秦兵馬俑的一號坑便出現在了我們的眼前。這真不愧是這三個坑中的一個,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兵馬俑排成了一塊塊整齊的方陣,組成了一堵高大的銅牆鐵壁,讓人感到有排山倒海班的氣勢,讓我彷彿看到了當年秦兵出征時的那種威武豪邁的軍隊,讓我不禁讚歎不已。

仔細去看,一個個灰褐色的.如真人般大小的秦兵馬俑的姿態和衣裳其實各不相同。有的兵馬俑的頭巾是三角形的,立在兵馬俑的頭上;有的則像是一根寬帶,插在其中;還有的,連頭巾也沒有帶,顯露出一根根精細的頭髮絲。再看看這些兵馬俑的姿態,各個都不相同,有的兵馬俑是半蹲着的,像是在向將軍彙報的樣子,有的,是站直的,就像是一棵筆挺的蒼松,屹立在大地之上,手中似乎還拿着劍,但是,經過千年的埋藏之後,全部都被侵蝕,消失了。

在秦兵馬俑的展覽館中,成列着已經出土的兩輛銅馬車,一號馬車和二號馬車。其一號馬車的車伕是站着的,而二號馬車的車伕是坐着的。這兩輛馬車分別都有四批肥碩的馬兒來拉動,這八匹駿馬和真正的馬兒不相上下,彷彿在不斷地向前奔馳,向敵人衝鋒!

聽導遊講,這些秦兵馬俑原本其實都是有顏色的,但是經過了幾千年的歲月,上面的顏色統統都剝落了,失去了它們原有的色彩,現在的我們只能在少許兵馬俑上看見一點顏色的痕跡。

“這些兵馬俑開採出來的時候,全部都是一塊,一塊小小的碎片,整個兵馬俑都已經支離破碎了。這麼多兵馬俑,進過我們考古學家一天有一天的努力,終於拼至出來了今天給大家展現出來的一個個宏偉的兵馬俑。大家請看,”導遊説道:“那是還沒有拼至出的兵馬俑,看,那裏還有一個馬-露在外面。”

順着導遊的手勢,展現在我們眼前的,確實是一匹馬,只有一個馬-展露在外面。

秦兵馬俑真是中國文化歷一顆璀璨的明珠,是中國人的驕傲。歡迎大家也來參觀秦兵馬俑哦!

參觀兵馬俑小學優秀日記4

今年暑假我終於來到夢寐以求的西安,在這文明古都裏最吸引我的還是的秦兵馬俑。

我們先來到1號坑,1號坑不僅是所有坑裏的一個坑,還是最早發現的坑。這裏兵馬俑也是保存最完好的。個個兵馬俑穿着堅固而又威武的鎧甲,像要準備參加戰鬥的士兵。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每個兵馬俑的表情都是形態各異的呢。他們有的神采飛揚,分明就是要聽秦王一聲令下,準備出兵;有的面部表情十分冷靜,似乎在分析該向哪個地方圍攻;還有的緊鎖眉頭,像發現了敵情。

我們跟着導遊慢慢往前走,來欣賞這一千多個兵馬俑,有些兵馬俑掉了腦袋,只剩下一架軀體,還有些連肩膀也掉了······雖然這些兵馬俑保存不算完好,但這“百萬雄獅”還是征服了所有遊客。

不知不覺的來到2號坑,這個坑相比較1號坑小了許多,這些兵馬俑跟1號坑兵馬俑模樣不太一樣,聽導遊介紹才知道,原來1號坑是武士傭,而2號坑是將軍俑,他們身材魁梧,有些手裏緊握寶劍,看他若有所思的樣子,似乎在考慮如何出征。他們個個栩栩如生,威風凜凜,氣壯山河的場面展現了秦始皇當年浩蕩大軍的藝術。

3號坑是最小的,也是兵馬俑挖掘出來最少的坑,聽導遊介紹,當初發現兵馬俑的時候,那些身披紅鬥,穿着銀色鎧甲的兵馬俑色彩豔麗,在挖出15分鐘後,顏色突然變得灰灰的,失去了當初的逼真,至今在部分陶俑身上還能看到殘存的顏料。

參觀完兵馬俑,讓人感到強烈的震撼,彷佛又來到了戰國時期,彷佛又看到秦王嬴政一聲令下,秦軍一統華夏,秦王掃六合的壯觀景象,戰鼓喧天的古戰場上,廝殺聲,吶喊聲響徹天地。我為自已是一名中國人而驕傲,八千多個陶俑陶馬是唐朝百姓們用38年心血造出來的,那是多麼的不容易啊!法國前總理希拉剋1978年親自來到中國參觀秦兵馬俑稱其為“世界第八大奇蹟”他還説:“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過埃及。不看兵馬俑,不算真正到過中國。”兵馬俑進一步加深了歷史文化在遊客心中的印象,昨天的遺蹟成了今天的奇蹟,今天的奇蹟賦予了昨天的遺蹟以新的生命和活力。

參觀兵馬俑小學優秀日記5

今年寒假,我隨爸爸媽媽西安古城旅遊,參觀被人們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的秦兵馬俑。

我們開着車,向西安臨潼的方向駛去,雖然天氣很冷,還飄着雪,但“秦兵馬俑博物館”門前,卻是人山人海,遊客們一羣羣、一對對,滔滔不絕地湧進去。

為了更加詳細地瞭解秦兵馬俑,爸爸特地請了一名導遊為我們講解。首先我們來到“秦始皇帝陵文物陳列廳”,走進展廳,兩輛精美絕倫的銅馬車呈現在我們面前,導遊叔叔説,這兩輛銅馬車是秦始皇的陪葬品之一,大小是秦時真馬車的二分之一,這兩輛車出土時碎成了近3000多個碎片,考古學家花了近8你那的時間才把它們拼接完整。參觀了兩輛銅馬車,導遊叔叔又帶到了仿製的一號車的傘杆前,為我們進行講解和操作:這根傘杆能隨着太陽的方向自由轉動180度,傘杆底部還有一把子母扣的鎖,只有解鎖才能使傘杆轉動。傘內還藏有矛,當刺客來襲,便可打開機關將矛取出,把鎖打開將傘作盾,可謂一傘多用,機關重重。銅馬車的馬韁繩是金銀交錯的,遊客們都很震驚,在20xx年前哪個沒有先進科學技術的時代,秦人是如何將熔點不同的金銀鑲嵌在一起的呢?導遊叔叔説,這仍是一個未接之謎。

離開銅馬車,我們來到了一號坑,參觀氣魄雄偉的兵馬俑。導遊叔叔介紹,兵馬俑1.9米,最低1.7米,都是工匠按照真人雕刻而成,所以他們的形象、神態、身材都不相同,連鬍鬚和腦後的髮型、腰帶勾都是多種多樣,甚至連指甲蓋和手掌紋都雕刻得清清楚楚、惟妙惟肖。再看那些陶馬,他們體型和真馬一般大小,個個精神抖擻,肌肉豐滿,瞧它們那躍躍欲試的樣子,好像一聲令下,就會撒開四蹄踏上征程。導遊叔叔説,兵馬俑剛出土的時候並不是現在這個樣子,他們不僅是彩繪的,而且大多數都是殘缺不全的碎片,據説是秦始皇死後,他的仇家項羽發現了兵馬俑坑,他帶兵闖入,搶走了兵器,打碎兵馬俑,最後還放火焚燒。不過,卻有一把青銅劍逃過此劫,雖然在潮濕的俑坑中埋藏了20xx多年,但依然鋒利無比,剛出土時能一次劃破20張報紙。

秦兵馬俑不僅僅是一件件藝術品,更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作為一箇中國人,我感到無比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