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日記 > 日記作文

雙聯扶貧民情日記範文

欄目: 日記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68W

民情日記必須要跳出紙上談兵的怪圈,不但要記,更要去做,對羣眾所反映急需解決的問題,要想方設法儘快幫助解決。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作文,快來看看吧,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雙聯扶貧民情日記範文

  雙聯扶貧民情日記範文【篇一】

今天上午我和駐村幹部一起來到了州交通運輸局“三萬”活動及精準扶貧駐點村建始縣三裏鄉香樹灣村4組,與黨員及羣眾代表進行座談。在座談會上,黨員代表、羣眾代表交流討論的氣氛至始至終輕鬆、熱烈,他們暢所欲言,不僅道出了心聲,而且提出了許多很好的意見建議。基層的意見實實在在。有的反映村組溝渠堵塞了、魚塘關不住水了,有的提出小組道路不好、雨天出行困難,有的認為村支兩委幹部履職不到位,談出了基層黨員、羣眾的所思所想所盼。在該村住宿的日子以來,與村民們交往談心,瞭解到許多在單位所得不道到東西,深深地感動不開展“三萬”活動怎麼會有這樣的收穫。黨員幹部只有放下架子,抹下面子,與村民朋友面對面、手拉手、心連心的交朋友,才能密切幹羣關係。

走訪至老黨員向承鼎家中,全家4口人,小兒子智力殘疾,祖孫三代同堂,居住在一棟較舊的平房內,由於地基深陷,房屋已成危房,但無錢修繕。家中只有1畝薄田,僅能作為飼料地。家庭主要經濟來源為兒子外出做工的收入,自己也在外做臨時工掙點小錢補貼一下家用。老人今年已經70歲,患有慢性支氣管炎,時常要打針吃藥,因為沒住院,藥費不能報銷,加重了家庭經濟負擔。儘管生活艱辛,老人還是比較樂觀豁達,他要求兒子不管生活多艱難,一定要走正路,也儘量不要給政府和集體找麻煩。問到老人最大的願望時,老人説,孫子就要成家了,但是房子成問題,要是有錢能把房子翻修下就好了。

通過走訪調查,我們瞭解到,香樹灣村無產業發展,主要經濟來源為村民外出務工收入。一是農民自身投入不夠。隨着黨和國家政策越來越好,惠農補貼越來越多,部分農民共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積極性不高,等、靠、要思想嚴重,自力更生、自主創業的傳統逐步缺失,自我創新能力和開拓精神缺乏,嚴重阻礙了農村建設發展。二是因學因病返貧,貧困程度加深。部分農户因子女入學、遭受自然災害、家庭成員生病入院、致殘等情況,原本脆弱的家庭無力承擔高昂的學費、醫療費而返貧,貧困程度進一步加深。三是增收渠道單一,產業效益低下。農業生產受地形及水源影響,主要發展玉米、紅薯、土豆等幾種傳統農作物種植和雞、鴨、豬、羊等庭院式小規模禽畜養殖,基本上是自給自足型,且經營方式粗放,生產投入不足,形不成規模和經濟效益。

此次走訪活動,加深了我們對基層羣眾的瞭解,感受到了羣眾的疾苦冷暖,是我們“三萬”活動為羣眾辦好實事的基礎和前提。下基層是幹部與羣眾之間的“連心橋”,不僅僅是有着基層情況和羣眾意願,同時也是基層幹部對羣眾感情的真實記錄。不僅要嘴上説着老百姓,更要心裏想着老百姓。要做百姓的貼心人,要帶着感情下基層,帶着感情去傾聽百姓呼聲、瞭解百姓的困難,真正做到想羣眾之想、急羣眾所急、解羣眾所難。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深入開展好“三萬活動”,多為羣眾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讓“三萬活動”更加深入人心。

  雙聯扶貧民情日記範文【篇二】

3月25日, 冒着似鵝毛一般,紛紛揚揚,晶瑩如玉、潔白無瑕的雪花。我與村幹部來到了村民庫納爾拜家中,瞭解到他家有四口人,其中有兩個孩子是貳級殘疾人,先天性語言障礙,庫納爾拜本人因受傷導致右腿殘疾,現在只有拐着枴杖行走,媳婦主要以家務活為主,照顧三個孩子的衣食住行。家中有45畝地、2只大牛一隻小牛、一輛拖拉機主要靠二兒子拉貨來掙錢。

儘管小兒子葉爾布來提貳級殘疾,但他完全明白家中的負擔,家中的經濟情況,臉上什麼時候都帶着微笑,可以感覺到他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夏天與弟弟一起打工,專門給弟弟當小工,不要看他是殘疾人員,但是他有一種與生活較量的猛勁,聽村民人説他比正常的小工乾的都好,眼快手快。儘管言語表達不是很好,卻使勁了全身的力量來投入到務工上,每天120元的收入,為家中的經濟收入貢獻一份力量。

條件不是很好的,收入不高。這個家庭讓我感覺到了家庭的温馨,從交流中可以感覺到父母對孩子的無私慈愛之心、用啞語和手勢的與孩子的交流。無意中我也瞬時學了二下子,結果孩子一看馬上明白是什麼意思。就在那一剎那間,我的心裏有一種説不出的辛酸,在這個小家庭裏充滿了多少歡樂、幸福,兒女很聽話、很懂事、有眼色、多麼善良的兩個孩子呀?

我便留下了聯繫方式,用簡單的哈語對庫納爾拜老人説有什麼事情需要我們幫忙的就和我聯繫。無論是生活上還是精神上,他們都極需要照顧與關懷。

走訪結束回到宿舍,我卻有了不一樣的心情,我在思索。該如何幫助困難羣眾解決實際問題?如何讓他們過得更好?能給予困難羣眾更多的幫助。但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真心的鼓勵、微薄的資助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當前困難羣眾的困境。國家的惠農政策日漸豐厚,社會保障日益完善,農民的生活已經得到很大改善,但還有相當數量的農民沒有脱貧。要解決他們的貧困,主要還是要靠黨和政府的幫助,社會的關心。

  雙聯扶貧民情日記範文【篇三】

今天是11月x日, “節到小雪天下雪”,剛過小雪就有寒流來襲,不經意間落了一地的雪花。一大早,我們從縣城出發,冒着凜冽的寒風,踏着皚皚的積雪,陪同省市縣地税系統的幹部去河屲村,這是雙聯行動以來他們第四次進村入户了。

河屲村是新添堡回族鄉的一個漢族村,有6個村民小組,272户,1563人;全村流域面積2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540畝。這幾年黨的惠民政策不斷加大,河屲村調整產業結構,積極發展種植全膜玉米、馬鈴薯和勞務經濟,羣眾的日子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但是公路一直是制約該村發展的瓶頸。

進入新添境內,路邊大型的宣傳牌上 “深入開展聯村聯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標語十分醒目。田野裏玉米收割後的草垛被漫天的雪花渲染成一座座隱隱的小山,一眼望不到邊。村子裏家家户户門前院內都堆滿了金燦燦的玉米棒,又是一個豐收的年景。

一路上,省電視台的王主任不時地停下來拍攝。每一個村莊,每一家院落,每一處場地,他都要不斷地變換角度拍攝,雪後農村的景色讓他流連忘返,歎為觀止,總感覺拍不夠。

市局的李局長説他們這次來是對一年的聯扶工作進行回

頭看。他們要再走訪一些羣眾,再做一些基礎性工作,為來年的工作做個謀劃;更重要的是要看看他們捐資修建的公路怎麼樣,老百姓還滿意不滿意,哪些地方施工還不到位,還有哪些問題急需要來年解決。

的確,年初他們來調研,走走停停,幾乎是徒步進村的,因為河屲村只有一條三輪車才能勉強通行的小路,當地的農產品出不去,外面的東西也進不來,嚴重製約着河屲村的發展。當時,看到這個情況,作為聯繫單位,他們也很着急,馬上聯繫省廳領導説明情況,經過短時間的協調運作,決定捐資30萬元幫助當地羣眾修通這條公路。

縣局的路局長説,這次雖然天氣不好,但大家的熱情卻很高漲,因為他們是坐着小車來的,總算為聯繫村的老百姓解決了多年來最迫切的困難。在上李組的李生才家,老漢拉着路局長的手一遍遍説“真的很感激政府,這是我們老百姓多少年都不敢想的事,還是黨的政策好”,高興之情,溢於言表。隨行的村幹部開玩笑説從開始修路到結束,李老漢每天都在路上視察指導施工。從老漢的眼神裏我也看到了欣慰,這條13公里的路,不知承載着山裏老百姓多少夢想與希望。當然,作為一名鄉鎮幹部,我想的更多的是一種擔當、一種責任。

河屲村的幹部在村委會生了火爐,準備了瓜子小吃,但是地税系統的幹部們並沒有去圍着火爐座談逗留,大家在入户和

察看公路的過程中進行了充分的交流溝通,完成了所有的工作任務。

在實地察看了新修的公路,又入了一些農户後,我們在上李組村莊上面一個彎道前的開闊處拍攝留念,身後是綿延的大山,腳下的公路在不遠處拐個彎伸向遠方……

省電視台的王主任説,這次走基層他收穫不小,得到了非常好的素材。他用自己的鏡頭真真切切地記錄了雙聯行動給老百姓帶來的實惠,也深刻感受到雙聯行動確實是鍛鍊幹部,改進作風的務實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