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人物作文 > 朋友作文

昨晚和朋友看電影作文

欄目: 朋友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07W

首映是兩部戲,“龍門飛甲”和“金陵十三釵”。其實想看的是前者,但我們的券只能換一張票,於是選擇了後者。

昨晚和朋友看電影作文

十多年前,還是個小孩子的我第一次看到《金陵十三釵》的小説原著時,也像昨晚看電影的許多人一樣,以為那説的是關於紅樓夢故事,然後看到了幾十年前許多國人難忘的那場屠戮故事的一個片斷。

很不喜歡看到有關那事件,或是那段歷史的相關的影像,因為太沉痛了太悲慘了。看電影本是樂事,何苦再讓自己看一遍國人被鬼子殺害的情形?

但想想,相對於那時間活在地獄裏的人們,現在不敢看不敢聽聞的自己真是個純粹的懦夫吧。

當然,看這部片的人,是絕不能期望在其中得到什麼快樂。我們可以深思,可以傷痛,可以憤怒,甚至可以祈禱,唯獨不能忘卻。

昏黃的天空,塵煙四起,被槍炮催毀的城市,奔逃的人們,慘痛的呼喊。

雪亮冰冷的刺刀和聽不懂的日語,刺目的默默流淌的血和瑟縮的屍體。

記憶恍惚穿越過了74年的時光,回到了1937年12月13日的南京的一角。沒有旁觀者的冷靜,還是情不自禁地揪心,繃緊了神經,屏住了呼吸。

目光跟着那些女學生們翻飛的藍色袍角,奔過崎嶇的街道,穿過搖搖欲墜的樓房,那囂張殘忍戲弄的槍聲像響在自己耳際。

我們的軍人,那時,即使無能為力,也總有還在保家衞國的。

只是力量的懸殊,令各種可能歸結為了一種不可能。螳臂當車,是一種可笑,可到了軍人們不得不以血肉築長城,來為逃命的平民換一點時間,卻充滿了怎樣一種悲壯?

前赴後繼地以血肉之軀換殺人機器的暫停,也許是自願的,也許是被迫的。但看到一個個鮮活的同袍兄弟在面前倒下,仍然堅持住沒有退卻沒有逃離,直戰鬥到生命最後一息,那是一個真正的軍人的自願。

當真正陷身地獄時,總是沒有救世主,沒有秩序沒有暫停的時候,危險總是一波接一波。生命像在浪峯間的一葉小舟,隨時翻覆。

那殘酷的撞門聲在人們藏匿的教堂響起時,當那些孩子們哭叫着四散奔逃時,當躲在黑暗中的女人們驚惶地望向那一線打開的縫隙時……我都不敢看,卻又移不開視線。

絕望,原來就是無能為力地縮在長桌後面,等着只是被一排書櫃頂住的單薄木門被粗暴地撞開。每一聲都像撞在心上,每一震都震散心神,眼睜睜看着每一本書的掉落,像看着希望一點點碎落。然後,只是瞬間,書櫃被轟然推倒,門被撞破,心膽俱裂,絕望而徒勞的又是一場被戲耍的短暫逃跑……

生與死之間,本來對於那些豆蔻年華的孩子來説很遙遠,但戰爭,會把不同年齡、不同身份地位的人的生死都拉到一線之間。

於是,在殘酷的現實面前,在生死的夾縫間,有時卻反而開出了美麗的温情的`花。

那些點綴着秦淮河的美麗的女子,卻意外地愛美也愛生命。

為了一對耳墜、為了一條琴絃而喪生,不知該悲該怨?但,即使是那樣的時候,誰又能指責她們嚮往的美好呢?

我們總需抉擇,結果總不可預知,是或否的輕重永遠總不是那麼地分明。

於是,愈近死,生命便愈平等了。

冒牌神父糾結着女人和女孩們的留,卻暫忘了自己的留。孤兒早選好了自己的路,一直沒有猶豫。

尋死,在任何時候似乎都不應該被提倡。但在那時節,求生固然是種耆望,求得寧靜的死竟然也成了一種幸福。

於是,孩子們在恐懼中選擇了從樓頂湧身一跳。逃生無望,只求速死。

無奈求死的衝動,也許,即使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中的某些都曾有過。

但面對地獄呢?

那些豔麗的女子是多麼地熱愛生命,也許,比平常人更向往某天能脱離苦況,不然她們不能在悲慘中還豔麗地開放,還帶着笑,還珍惜着他人的生命和情感。

然後,以莫大的勇氣,選擇替別人入地獄,面對不可知的恐怖。

佛説,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蒼生號哭,神佛無靈,於是,誰入地獄?

沒有英雄的時候,需要英雄的時候,某些平常人就得自覺擔起了英雄之責,只是沒了超能力、銅皮鐵骨,只好以血肉以命來拼……

誰的血不是紅的,誰的心不是跳着?

那些花絢爛地開,也悽豔地凋零……

正如結局,最後逃生的人們只是寥寥,但被抹煞的生命卻是數十萬。

某些外媒評論此片太殘酷,有洗(腦)之嫌。但,真正瞭解那段歷史的人應該會説,真實比電影還要殘酷了許多倍。

記得有人曾問,為什麼國人對鬼子們如此不寬容?為何不選擇忘卻?

其實不是不寬容,只是有些事永遠無法得到原諒。

中日邦交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交戰史只是80多年,最慘痛的只是那八年,但兩千年太遠,八年太近。有些事不可忘記不能忘記不得忘記!

在賀歲時上演這樣一部殘酷的片子,也許,並不是什麼壞事。痛總要被人提起,才會讓自己警醒。

我寧願國人永遠痛而警醒,到世間已無物可傷及我們之時!

Tags: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