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我愛我的祖國作文:水井的變遷2000字

欄目: 我愛我的祖國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8.17K

我的家鄉在桑乾河南岸。在我的心中,桑乾河就是一條神聖的母親河,千百年來,哺育了兩岸人民,孕育了中華文明。這裏是傳説中黃帝、炎帝、蚩尤經過多次大戰,從而誕生中華民族歷史上最早的部落聯盟之地。曾獲斯大林文學獎的丁玲代表作《太陽照在桑乾河上》,就是以故鄉温泉屯作為抒情敍事舞台,作品生動地描述了桑乾河畔天翻地覆的變化,引起了讀者對桑乾河的嚮往。

我愛我的祖國作文:水井的變遷2000字

我所在的村落是傳説中古代舜的都城——千年古鎮河北涿鹿保岱,鎮中有兩眼旋轉流動的清泉,用磚石砌成,直徑一米有餘,泉深不可測,泉水在村南淌成一條清亮的河流,一年四季流淌不止。每當雨季,河水便溢滿河川,順流而下向北匯入桑乾河。

兩眼清泉是全村人的命脈所在,泉水清澈晶湛,水面澹澹如鏡,水質甘甜潤澤,供人們飲用、洗浴、做飯之用。為保持泉水乾淨長久,村裏人在她的上源地——西山栽樹種草,那裏常年竹林婆娑,梅花鹿鳴叫奔跑,涿鹿縣由此得名。

五、六十年代,泉水還常年流溢,在泉周圍幾十畝的地方形成一片水澤,蘆葦水草密密匝匝,泉水不斷地噴湧着,水色透明如洗。鎮裏三百户人家靠泉水哺育,萬畝糧田靠泉水灌溉。清澈甘甜---這是我記憶中泉水的味道。

七十年代,搞農業學大寨,講以糧為綱,人們在西山水源地毀林造田,兩眼古泉先後乾涸。在民以找食為天的貧窮階段,沒有人注重水環境保護,昔日清泉淙淙如江河一樣日去日遠,村莊暮色般黯淡了下來,古泉成了人們美好的回憶。

人們只得啟用古人留下的幾口深井維持生活。記得每天的清晨和黃昏,村民們便挑着一副副水桶來到古井邊,搖着轆轤打水。深井水甘甜、純潔、清美。

上世紀八十年代,改革開放春風吹遍塞北大地。村裏很多人家生活條件好了起來,在古泉邊打了機井,再引水到各個居民點水泥井裏,自此,村裏的老古井便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冬暖夏涼---這是古水井留給我的一個最難忘的印象。

小時候,在我家院外就有口新建的水泥井。那時打水,先用扁擔勾住水桶,放到井中左右擺動幾下後汲水,再費力地把水桶像拔河似的從水井中提上來。每家每户都備有盛水用的水缸,置於灶膛旁。

那時,父親是生產隊幹部經常出差,取水的事只能由我們去完成。每天放學後,第一件事就是到井邊抬水,由於我們力氣小,每次只能提多半桶水,因此要來回抬三四趟,才能注滿水缸。

孩子們畢竟力氣小,一不小心把水桶掉下去的事經常發生,遇到這樣的事我們常常呆在井台邊,等着鄉親們的到來,請他們幫我們用鈎子吊上來。有一次,正值農忙,鄉親們都在田裏勞作,我們在井邊整整等了大半天,才有人來幫忙,那天就因為提不到煮飯的水,我們連飯也沒吃上,這是水泥井留給我的深刻印象。

水泥井打水雖然比古井轆轤汲水方便了許多,但很容易受外界污染。那時候打上來的井水,有時要先倒到水缸裏,用明礬沉澱一下才用來煮飯做菜。但一下雨,井水就非常渾濁,只能用來洗碗。那時候看着城裏姑姑家已經用上了自來水,真是非常羨慕。像城裏人那樣喝上自來水,成為鄉村人的渴望。

時光腳步邁入上世紀九十年代,鄉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村裏的人們幾乎家家户户都新建起了磚瓦房。村民利用大包乾賺的錢集資引水入户,鄉親們把清潔甘甜的自來水引到了廚房,吃着放心,用着方便。這時,大家的吃水方式是用水泵抽水,只要合上電閘開關,人們在家裏便能毫不費勁地吃上自來水。記得村裏通上自來水那天,老奶奶臉上的皺紋笑開了花:“真是做夢也沒有想到啊,今兒個咱也過上了和城裏人一樣的幸福日子……”龍頭一擰,純淨的自來水嘩啦啦地流了出來,洗菜、淘米、做飯、洗碗,輕輕鬆鬆在廚房就搞定。農村通上了自來水,飲水水質提升,衞生狀況不斷改善,村民因飲用水不潔而染病的情況不見了,身體素質有了很大提高,農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為了發展經濟,擺脱暫時的經濟貧困,人們忽略了古老文明與文化的遺存,開礦建廠,毀林開荒,富裕後又到處拆遷蓋房,把老井填了,古泉廢棄了,古城門和廟宇拆了。名勝古蹟、山清水秀的舜都被拆的的面目全非。1992年,一場史無前例的沙塵暴襲擊了塞北,人們別無選擇地接受了大自然的懲罰。這才震驚了,開始反思如何與自然和諧發展?人們全面清醒過來:過去盲目追求GDP數量,導致生態環境、文明古蹟遭到破壞以及竭澤而漁的短期行為要不得,這種暫時的發展對整個社會而言只相當於揠苗助長。

從此,這裏人們開始保護環境和歷史文化,編制了古舜都遺址旅遊生態保護與開發總體規劃。他們在西山栽樹種草,退耕還林,經十年努力,濕地恢復,西山又披上了綠裝,泉源的水位迅速上升。人們在靜靜地尋找一種文明的迴歸與文化振興,古舜都的神韻又回來了:古堡的幾口老井不用了,保護起來,留作紀念。古廟毀壞了,復原修繕。古泉、古井復甦了,自來水取替了鋼筋水泥井,清清地下泉水進入了百姓家中。

古舜都就這樣既神祕又嶄新,在一代代村人心中藴藏着一種言説不清的唐堯虞舜情結。蒼灰色的記憶,遙遠的歷史,以片斷的形式活在人們的心中。尋常的村莊站在不凡的老城上,厚重的時空積澱包藴着的是偉大的民族起源。

新中國成立60年來,古舜都保岱鎮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泉水、井水,到自來水,再到自來泉水,記載着古舜都飲用水的歷史變遷,也是家鄉發展觀演變的一個縮影。千年古鎮人民的飲水之變,與共和國60年又如此緊密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