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必備】良好的習慣作文4篇

欄目: 習慣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3W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良好的習慣作文4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必備】良好的習慣作文4篇

良好的習慣作文 篇1

“兒子,你能把紅領巾放個固定的位置嗎?不至於天天早上捉迷藏吧!”每天早晨,我們全家都會心急火燎地為兒子尋找紅領巾,兒子卻依然不改隨手亂丟的毛病。

“乖乖,老媽求求你,每次拿起饅頭前,先去洗洗手成嗎?別讓細菌鑽進肚子裏!”每天中午,這句話成了我的“口頭禪”,可一旁狼吞虎嚥的兒子總是無動於衷。

“寶貝,你什麼時候能學會自己整理書包啊?看看,茶几上、沙發上、地板上,課本丟得到處都是,家裏簡直成了書堆!”每天晚上,我都會筋疲力盡地為兒子“義務服務”,似乎整理書包成了我的“必備功課”。

上述的情景在我家不斷地上演着,兒子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悠閒日子,卻把我苦口婆心的叮囑當成“耳旁風”。時間一長,兒子的懶散行為愈演愈烈,懶惰、散漫、隨意、叛逆……看來,兒子的言行已經嚴重偏離了健康成長的軌道,一場關於行為習慣的拯救刻不容緩。

在我的煞費苦心之下,曾與兒子“約法三章”,也曾以責罰鞭策,可到頭來於事無補,反倒助長了兒子的牴觸情緒。沒想到,事情的大逆轉竟是從不經意間開始的。

那天中午,社區區委會發來了“清潔洗手”的宣傳畫,畫面中的小男孩正在仔仔細細地洗着手,還附上了“洗手歌”――小肥皂,手中拿,手心手心搓一搓,手背手背揉一揉,清水清水衝一衝,小手洗得好乾淨。我望着宣傳畫,一時心血來潮,貼在了衞生間的牆壁上。不一會兒,兒子放學回來了,他走進衞生間準備小便,卻突然看到了嶄新的宣傳畫。緊接着,令我期待的一幕出現了,兒子學着畫面中的孩子,按着兒歌中的要求認真地洗起手來,其專注度絕對是前所未有的。接下來的幾天,兒子一直堅持着,昔日的“頑疾”被輕鬆地克服了,竟緣於一幅普通的宣傳畫。

為兒子的改變得意之際,我終於頓悟:無聲的提醒勝於嚴厲的説教與苛刻的指責。那麼,我不妨專門針對兒子的壞習慣,設計出一些醒目的標誌,讓兒子在環境的渲染中懂得規則,從而改掉陋習。於是,我利用自己的美術功底,在深夜的燈光下精心繪製起來。

“天黑了,夜靜了,我要與小主人一同休息喲!”這條頗具人文關懷的標語被我貼在了兒子的枱燈上。“噓!輕輕的,我怕疼!”我還在這句話的旁邊畫上了一隻温柔的手,這個顯然是貼在門後的,或許明天的房門就不會遭受兒子“飛毛腿”的“蹂躪”了。書房的抽屜上,我設計了“關閉”的標誌;廚房裏的餐桌上,我塗畫了“端坐”的姿勢,還編出了“文明用餐歌訣”;陽台上的花草旁,我張貼了“輕輕呵護”的圖畫;衞生間的坐便器上,我描出了“嘩嘩沖水”的符號……兩三個小時,家裏的角角落落有了不小的變化,但我的心還是有點忐忑:這些對於我行我素的兒子會奏效嗎?

第二天一大早,兒子剛睜開惺忪的睡眼,就露出了驚訝的神情,望着一個個温馨提醒的小標誌,竟然不好意思地垂下了頭,或許兒子終於領會老媽的良苦用心了。

果然,昔日無法無天的“霸王小子”竟成了彬彬有禮的“紳士少年”,他做事變得中規中矩起來,從自我的清潔衞生到學習用品的整理,從文明用餐到遵守作息時間,從主動做家務到熱情接待來客,兒子做得頭頭是道,博得了鄰里朋友的刮目相看。

後來,我竟然在兒子的房間裏發現了幾個新穎的小標誌。比如,書桌邊張貼着正確的握筆姿勢,電腦邊標註着“注意保護眼睛”的大字,不用説,這些都是兒子的傑作,雖然筆跡很稚嫩,卻讓我感動的眼淚盈眶而出。

正如兒子在日記中寫道:一個個生動的小標誌,就像一雙雙無聲的眼睛,時刻提醒着他,激勵着他,每天都置身於和諧陽光的“磁場”中,怎能不與文明為伍呢?看來,趣味小標誌,幫兒子邁出了人生的關鍵一步,行為“大習慣”從這裏開始。

良好的習慣作文 篇2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一個人養成了良好的習慣,會影響他的一生,會改變他的命運,所以,養成了良好的習慣是很重要的。有養成衞生習慣、學習習慣、飲食習慣。這些都是應該養成的良好習慣。

養成好的學習習慣,首先要先為自己做一張學習表,井井有條地安排着自己每天的學習習慣,早起早睡,空閒時間可以查找資料,閲讀書籍。然後堅持到底,不半途而廢,這樣學習習慣好了,學習狀態就好了,學習狀態好了,學習成績就順其自然地上升。

養成好的衞生習慣我認為尤其重要,看,現在的甲流,如果你不愛衞生就會患上。好的衞生習慣不僅飯前便後要洗手,而且咳嗽,吐痰的時候也要用雙手用衞生紙巾捂住,最好的衞生習慣還是在於個人衞生,要時刻注意,習慣就形成了。養成好的飲食習慣也要注意了。有的人一看見大魚大肉就狼吞虎嚥,暴飲暴食,結果肚子脹,不舒服。這樣的飲食吃法對身體有害處,應該餐餐適量。

養成良好的習慣,比什麼都重要,現在正是習慣養成時,讓我們注意自己的生活習慣,做一個習慣好、品質好的學生吧

良好的習慣作文 篇3

現在的學生生活在一個多元化社會。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讓人目不暇接。每天的新聞信息不停地充斥在每個人的大腦裏,即使是成年人還應付不過來。何況是小學生。

網絡已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工作、生活都離不開網絡。學生很早就接觸電腦。電腦上有大量的信息資料,有美觀逼你眼的圖片,也有變化萬千的遊戲……

剛開始上網,小學生最容易痴迷於網絡遊戲而無法自拔。作為班主任,我遇到過學生因進網吧而忘了來上課;也有家長經常反映,孩子回家顧不上吃飯,也不出門找夥伴們玩,就躲在房間裏網遊戲,連續幾個小時都不厭倦。家長叫他吃飯,他就把飯碗端到電腦前,邊吃邊玩。眼睛死死地盯着電腦,玩不完一局,就不停止。有的孩子因白天父母看管的嚴格,在家不能玩遊戲,就等家長睡覺後,偷偷地跑去網吧玩一個通宵。第二天上課睏倦得抬不起頭來,趴在桌上睡大覺。老師制止也不聽。家長和老師共同做孩子工作,收效也不是很大。

有人做過統計,不少的小學生成了小“網蟲”,沉溺於網上,將90%的課餘時間用在網絡遊戲上,做了網絡的俘虜,不僅耽誤了學習,還出現許多自殺或殺害父母的兇案。

作為當了多年班主任的我,認為應該理性看待學生的上網問題。對於學生上網,不能一味地堵,堵,只會令學生反感,產生逆反心理。就像一樣東西,他越是想得到,你不滿足他,他就越是渴望。然後越演越烈,達到無法挽回的局面。我認為應該疏,讓學生適當學一些電腦知識,適時玩一會電腦。並以一分為二觀點來幫學生分析其利弊關係,幫助學生認清網絡的作用不僅僅侷限在遊戲,它有更廣泛的作用。我們應該好好利用它為己所用,而不能被網絡遊戲牽着鼻子走,不能成為網絡的奴隸。

那麼,怎麼才能讓青少年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呢?

第一,提前做工作。

在孩子年齡還小時,他們看家長玩電腦,自己就會湊上去看。看着好玩,也就想動手操作。這樣一來二去,就會被網絡遊戲所吸引。我們大人還經常玩呢,何況幾歲、十幾歲的孩子,他們辨別是非、自我控制能力能不強,因此,更容易燃上網癮。

由此可見,上網前,家長或老師都要就提前給孩子打預防針。舉個例子:我兒子在親戚家看錶哥玩遊戲時,看着挺帶勁,感覺比較好玩。於是,他就自覺離開了電腦。然後,對我説的一句話:“媽媽,我看着遊戲好玩。也想玩,但終於孩子是忍住了,就離開了電腦。”兒子的話,讓我感動,也引發我思考。在孩子開始上網前,我就給兒子講過上網的好處與壞處,讓他明白電腦是怎麼一回事。讓孩子瞭解電腦不只是可以玩遊戲,它有更廣泛的用途。然後,你可以操作給孩子看,讓孩子瞭解電腦的其他功能,孩子就會漸漸明白用電腦可以做哪些事情,而不是侷限於遊戲。

第二,做好孩子的榜樣。

每當接到一個新班,我都會對學生講上網的好,也講因為上網玩遊戲而毀了自己的個案。然後,和家長做好溝通。要想不讓孩子沉迷與遊戲,除了提前打預防針以外,家長應做好孩子的榜樣。首先,自己就不能上網成癮。孩子在一邊寫作業,家長在一旁網上鬥地主。那麼孩子會怎麼想,又怎麼做呢?

其實,家長可以在網上讀電子書,可以看電影,可以畫圖,可以聽音樂,更可以在網上開博客寫文章。如果家長能做好孩子的榜樣,那麼,孩子基本不會侷限於玩遊戲這片狹窄的網絡功能。

我就是堅持在博客裏寫文章,而不玩網絡遊戲。每教一個新班,也教學生在網上寫文章,曾獲得河南省校訊通5次優秀輔導教師稱號,所教班級2次獲書香班級稱號。

第三,適時疏導,冷靜處理

如果學生真的上網成癮了。我們做班主任的就不能當着全班學生的面大聲訓斥學生,而是在辦公桌或者周圍沒人的安靜空間和學生交流、談心,幫學生分析其上網原因:是家長因為忙而疏忽對孩子的教育,孩子得不到家庭温暖,還是在學習或其他方面沒成就感,在網絡遊戲中尋找成功和短暫的快樂感。找出問題原因後,對症下藥,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學生內心深處醒悟,認識到過度上網的害處,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面對多元化社會,面對瞬息萬變的信息時代,青少年上網問題仍是教育迫切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因此,應引起學校、家庭、社會的重視。我們對學生的教育任重而道遠。在生活和工作中,不斷髮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才能讓學生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

良好的習慣作文 篇4

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對於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好的寫作習慣主要指多看、多讀、多説、多寫、多改。

一、多看

“留心各樣的事情,多看看,不要看一點就寫。” ——魯迅

多看,就是平時要對現實生活中的人、事、景、物要多觀察,發現它們的特點,抓住它們的本質。如《珍珠鳥》這篇課文,為什麼作者能將人的性靈賦予無知的小鳥,把珍珠鳥描摹得嬌憨可愛呢?正是由於作者細心地觀察着小鳥的一舉一動,才會用輕盈細膩、情趣橫生的語言勾勒出珍珠鳥的形象,如“可愛的鮮紅小嘴兒從綠葉中伸出來”,“紅嘴紅腳,灰藍色的毛,只是後背還沒生出珍珠似的圓圓的白點”。這種愛意的描寫,使人讀起來興味益濃。

那些作文時感到沒有什麼可寫的同學,他們的癥結就在於平時沒有留心觀察生活,沒有積累好寫作素材。因此要想寫好作文,一定要做生活的有心人,養成善於觀察的`好習慣,勤于思考,多多感受體驗生活。大自然五彩繽紛,你是否認真觀察過月亮的圓缺、天氣的陰晴、大山的雄偉、小溪的潺潺、植物的構造、動物的習性……對於身邊的人和事更要細心觀察感悟。轟轟烈烈、驚心動魄的大事要關注,平平常常、司空見慣的一些小事也要注意,哪怕是一個細微的動作表情和細節都有可能成為我們寫作中極寶貴的材料。留心生活、勤於觀察是積累寫作材料的有效途徑。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可見養成多看常思的習慣是多麼的重要。

二、多讀

“讀是寫的基礎。讀得好,才能寫的好。” ——葉聖陶

由於社會經歷較少,對中學生而言,間接經驗的學習就顯得十分重要。在間接學習中,廣泛閲讀很有效。通過閲讀美文佳作,學生的視野開闊了,知識豐富了,大量的好詞佳句得以積累。讀是學習、吸收的過程,也是積累寫作素材的一種重要方式。 巴金在回憶他創作的基礎時,念念不忘幼時大量的閲讀。處於高齡的他還能熟背出多篇古文。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要想寫的好,就一定離不開大量的閲讀學習。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筆耕不止,每隔幾年就有本專著問世。在他看來,每寫一個字,就需要有17個字的閲讀量作基礎,畢竟人的腦袋不可能無緣無故產生思想和智慧。所以要培養學生的讀書興趣,讓他們養成多讀書、會讀書的好習慣。

三、多説

“作文就是用筆説話。” ——葉聖陶

説,是口頭表達;寫,是書面表達,二者關係很密切。就一般而言,説話流利的學生,他的作文常常較順暢,説話無條理的人,他的作文就較雜亂。

但這裏講的“説”,可不是隨便地説。在説之前一定讓學生想一想,我要説什麼,怎樣説,為什麼要這樣説;先説什麼,再説什麼,然後説什麼,不求句句斟酌,但大致輪廓一定要清楚。説完之後還要及時反思,哪些地方説的好,哪些地方還有不足等等。老師可以讓學生開展互評比賽,這樣既鍛鍊了學生“説”的能力,又明白了自己哪些地方觀察的不夠細緻,表達得不夠準確。對自己的觀察能力做了必要的補充,可謂一舉兩得。

四、多寫

“每天必寫,天天拿筆,哪怕是寫幾十個字也好。” ——老舍

任何技能都需要反覆練習,寫作也一樣,必須讓學生養成勤動筆的習慣。部分學生之所以怕寫作文,一個重要原因是寫的少,練得不勤。可通過講名家初學寫作時的例子,幫助學生樹立信心,讓他們明白勤於動筆、熟能生巧的道理。

學生平時可以採用多種形式,如作文、日記、讀書筆記、評論、讀後感等進行練習,教師也可以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科學的訓練。訓練中,對學生的點滴進步都應給予鼓勵,對寫得好的習作要大力表揚,可用辦優秀習作展,向報社投稿等方式讓學生體會到寫作的樂趣,從而激發學生的寫作積極性,養成勤於動筆、多寫多練的好習慣。

五、多改

“寫完後至少看兩遍,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 ——魯迅

很多學生認為作文只要收筆,就萬事大吉了。就是從頭到尾看一遍都懶的做,更不必説進行認真仔細的修改了。俗話説,文章不厭百回改。只有反覆推敲修改,方能出佳作。修改是寫作的延續,是寫作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從本質上説,修改也是一種寫作,而且是一種高級寫作,成熟的作家都很重視文章的修改問題。如曹雪芹寫《紅樓夢》就“批閲十載,增刪五次”,托爾斯泰創作《安娜·卡列尼娜》前後經過十二次精心修改才最終完成。

《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養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修改時能借助語感和語法修辭常識,做到文從字順。”老師要培養學生養成寫後修改的習慣。就一般文章來説,修改的內容與範圍主要有:首先立足全文全篇,看內容是否真實、觀點是否正確,是否合乎事理,有什麼紕漏,是否違背生活常識;看所寫材料是否恰當,有無多餘等;看結構是否合理,各段之間是否銜接緊密,有沒有可有可無的段落,有沒有過渡不自然的現象,段和段之間的內部邏輯關係是否恰當等;整體把握一下文章的語言特色、文面表達問題;然後是對文章的加工潤色工作。具體方法,老師可結合具體作文詳加指導。

除以上幾點外,養成認真書寫、規範行文的習慣,養成精於選材、善於剪輯的習慣等也是很重要的。良好的寫作習慣可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但這種習慣不是短時間輕易就能做到的,是需科學訓練、逐漸養成的。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