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張牧青的聲音作文

欄目: 聲音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82W

這是一個被聲音浪潮席捲的時代。

張牧青的聲音作文

似乎所有人都想就一事件説點什麼,無論了不瞭解真相。穿過嘈雜的電波和狹長的網線,大家一起爭先恐後地,像想大口喘氣的溺水者一般,爭奪話語權的制高點,語不驚人死不休。

這是一個集體用聲音狂歡的時代。沒有人願意在這場狂歡中落下聲勢。有人造謠,就有人闢謠;有人打假,就有人曝真相;有人好當國師指點江山,就有人針鋒相對指桑罵槐。公眾人物草根代表們很高興地發現隨意説點什麼都能成為一時的焦點,普通民眾跟風而行結黨同盟攻訐謾罵且樂在其中……

這場狂歡的終點在哪,沒有人看得清,但它究竟帶來了什麼,卻值得每一個人思考。在這些聲音中,有很多已沒有理智,沒有思考,沒有剋制,所有單憑主觀感受或片面信息而發出的聲音,除了單純的'情感宣泄,意義又何在?不難發現,這個時代的聲音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不是太壓抑,而是太混亂。

我們都被淹沒在了難以分辨的聲音中。每個人都有發聲的權利,但同樣的,每個人都有對自己所説有承擔責任的義務。過去龍應台號召台灣民眾不做“沉默的大多數”,而如今,我們更應該做好個人言論的承擔者,這不僅需要説話的勇氣,更需要堅守立場。

能有一個自由的發聲平台來之不易,不要用被情緒和有色眼鏡綁架的聲音去破壞它。每個人都該在吶喊前思考一下,言論自由的邊界,究竟在哪兒?

我很欣賞《詩經》中的一句話:“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牀下”,其中有細微處的生活和洋溢的靈動,還有那聲聲蟲鳴。

然而許多年過去了,有些聲音漸漸淡出了我們的聽覺,比如越來越少的蟲鳴,比如山中寺廟傳來的晨鐘暮鼓,比如牧童越過田野的笛聲!

有一位印第安人和朋友一同去美國的城市。在大街上他叫停朋友,説他聽見了蟋蟀的聲音。朋友認為他被這個城市的發展嚇傻了,印第安人卻循聲在綠化帶裏捉來一隻蟋蟀。朋友駭然。

印第安人的世界,現代人或許不會明白。當他們為了和平向美國人低頭的時候,酋長西雅圖説:“這是一個為每聲蟲鳴都會流淚、為每個湖泊都會心痛的民族,我是印第安人,你不懂。”我相信印第安人未必是聽力最好的種族,但他們比任何人都懂得自然之聲,更懂得詩意地生活。

私以為在五官中,人們最對不住的便是耳朵,因為它不像其餘器官那樣,開關自如。它必須被迫接受各種各樣的聲音且無力回擊,而人們對於耳朵的折磨恰恰最為猛烈。今天你必須聽見金融風暴的喧鬧,明天你又會聽見次貸危機的哭泣。窗外工地的打樁機器按着瘋狂的節律向你咆哮,鋼筋水泥又將它們變成回聲還給你。

其實你還有許多事想做,還有更多聲音想聽。你本想趁着三月陽光,聽聽燕子的呢喃;想那個在杏花春雨時節,打馬江南過,聽一曲悠遠清笛;想對皓皓明月,聽聽“長安一片搗衣聲”;也想自己能靜聽花開之聲,因為你知道苕樹梅開時真的會響。

或許聲音給人以悲涼,正源於它契合當下的時代節拍,而你無力拒絕,唯有默默接受。終有一天你不再分辨得出那種感動心靈之聲,也漸漸“失聰”。

真期盼有一天我能聽見那花開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