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熱門】家鄉的橋作文九篇

欄目: 橋的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96W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家鄉的橋作文9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家鄉的橋作文 篇1

杭州不但因西湖而得名,而旦還有一條運河。在運河上有一座古色古香的橋,名叫拱宸橋。拱宸橋自建以到現在大約已有四百年的歷史了。

今天我得閒和父親冒着濛濛細雨,來到拱宸橋西。這裏有一條步行街,我和父親穿過這條街來到拱宸橋。從遠遠的地方看拱宸橋,橋上的條石上有一些不大引人注意的雜草,只要細細觀察就會發現。從近處看拱宸橋,橋上的條石都顯得非常粗糙。僅管拱宸橋經歷了無數的風吹雨打,卻仍然堅定地立在那,為我們服務。無論多少人從它身上走過,它也沒有任何怨言。

我和父親踏着石階走上拱宸橋,石階中間有段平坦的路,讓騎車的人們把車推上來。我們來到拱宸橋上向下望,只見四隻趴腹趴卧在運河上,四周的水形成了一個小小的漩渦。傳説趴腹是龍的第六個兒子,觸犯天條被貶凡間鎮守運河一千年。正當我四處張望時,橋西的建築物把我的目光吸引過去了,遠遠望去幾座古色古香的建築物映入眼簾。幾棵高大挺拔的大樹立在橋兩邊,像是在迎接來拱宸遊賞的客人。

我和父親把目光移向東邊,是一些高樓大廈和運河廣場。一些遊人在那來來往往走到各種博物館裏參觀。只見橋旁邊有一座金碧輝煌的亭子,供遊人在下面休息。

我沿着石階摸着橋上的條石,這些條石上都雕刻着圖案,有人物、花草、樹木,雖然拱宸橋經歷了很長時間,可這些圖案仍隱隱約約可見。突然,一塊條石吸引了我的注意力,這是一塊長約十釐米,寬約五釐米的條石,上面有五彩的顏色,非常引人注意。

接着,我和父親從拱宸橋上走下來,然後依依不捨地回家了。

家鄉的橋作文 篇2

我的家鄉在壽寧,家鄉的小城有許多的特產,比如壽寧老酒遠近聞名,武曲扁肉嫩滑爽口,高山雲茶明目養神,但是在我心裏我最愛家鄉村口那座充滿古香古色的廊橋。

廊橋通身只用木頭做成,不用一釘一鉚,而且也不用橋墩作為支撐、固定,一條長30多米的木橋,就這樣直跨在南北兩座大山之間的溪水上面,為南來北往的村民們提供便捷。

春來時,兩岸青山的樹木抽出了清綠的嫩芽兒,這時候溪水也漲了,幾隻鴨子浮在水面上呼朋引伴“嘎嘎嘎”它們的叫聲鬧醒了山城的村莊。廊橋這位默默無聞的長者,他穿着那充滿古香古韻的盛裝,被這青山綠水環抱着,他的身影倒映在溪水裏,於是青山、綠水、小橋、村居就成了一幅天然的江南水鄉油墨畫。

夏天裏,廊橋是一個村民們休閒乘涼的好地方,山城的夏天其實還是比較涼爽的,但是村民們總喜歡在茶餘飯後,三五成羣的來到廊橋裏嘮嗑、下棋、喝茶。最調皮的還是我們這羣小孩子,覺得夏天的.白日總是那麼長,總是有那麼多玩不完的遊戲,累了就躺在木凳子上休息,就這樣反反覆覆,直到天邊出現晚霞才各自回家。

秋天的廊橋是最適合賞月的地方。每到有月亮的夜晚,村裏的男女老少趕往廊橋,站在橋上透過那一個個造型獨特又古樸的葫蘆窗,對着月夜談笑風生。有着清風明月作伴,鄉村的月夜更顯靜謐、美好。

冬天的山城免不了要來幾場霜降。你看那橋頂上的層層白霜,遠遠望去猶如廊橋這位老人銀白的頭髮,此刻的他更顯蒼勁精神。

春去冬來,家鄉的廊橋就像是一位萬壽無疆的老人,他雖然飽經風霜卻屹立不倒,他不知疲倦地、默默地為我們的村民們提供各種便捷。家鄉的廊橋,你是我們家鄉人民的驕傲,不論我們走的有多遠,都忘不了你——家鄉的廊橋。

家鄉的橋作文 篇3

我的家鄉河源,有一座石拱橋叫寶源橋.寶源橋位於寶源路,它大約有十多年了,它長二百多米,寬七、八米.

橋的左右兩旁走人,中間行車.它下面有四個小橋洞,下面是新豐江水庫的水,從中間的一個大橋洞流過.是用:鋼筋.水泥砌成的,十分堅固.當我每次上幼兒園的時候都要進過這座堅固的橋.發大水的時候,水可以從四個小橋洞流過.這種設計,既減輕了流水對橋身的衝擊力,使橋不容易被大水沖毀,又減輕了橋身的重量.

這座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橋面的扶手是獅子頭形狀.遠遠望去,好像兩排威猛的獅子.橋身兩旁是一排排彩燈.夜晚的寶源橋燈火明亮、閃閃發光,非常美麗.

河源的寶源橋,是河源的第三大橋.寶源橋是河源人民的驕傲.

家鄉的橋作文 篇4

我的家鄉是路橋,老人們説“路橋路路都是橋”我的家鄉因此而得名——“路橋。”

我出生在路橋,沒有離開過路橋的懷抱,離我家最近的橋便是“下里橋。”

下里橋成拱形,是一座石橋,橋的北面鄰近於小商品市場,橋的西面鄰近104國道線,每天總是車來人往,是當地行車的主要通道,也成為大家心中最熟悉的橋。

晚上,我漫步在橋上扶着橋上那冷冰冰的石頭扶手,橋上車輛稀少,只有一些老人在散步。乘着月光,我看見那石橋上有刻着紅色的“下里橋”三個字,可能由於這橋建的時間有點兒長,那紅色的漆有些掉了。我轉過身,逆着風兒站,微風吹拂着我的臉,讓我的全身感到十分的舒暢。我乾脆就趴在扶手上,看着橋下的“母親河”。只見那拱形橋倒映水中,道路兩旁的景色和空中的明月,顯得那麼美麗。這橋、這景和那打破一半的“鏡子”正好組成了一幅亮麗的圖片在河中展現。

我抬起頭來向遠處眺望。咦,那不是浮橋嗎!我還是第一次心貼心仔細觀察這兩座橋。木頭做的浮橋古色古香;石頭水泥做的下里橋牢固、堅硬。此時這兩座橋遙遙相對好似牛郎、織女就在今天相遇了一樣。

我們路橋有許多橋,就是我這個路橋人也沒有看完。天漸漸黑了下來,我也該回家了,但此時我藉着月光看着眼那“下里橋”三個字,彷彿這三個字更加的鮮紅了。

我愛我的家鄉,更愛我家鄉的橋。也許正是這一座座的橋,讓路橋奔向小康。

家鄉的橋作文 篇5

我的家鄉在省城合肥的一個不知名的小鄉村,那兒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是個可愛的地方。每年的秋天,我都會和爸爸媽媽回老家一趟,放眼望去:金黃的稻田、清澈的小河、乾淨的瓦房……但我最喜歡的還要屬那裏的“管子橋”。

管子橋,就在老家瓦房向西不到兩百米的地方,是一根長九米,寬和高大概八十公分左右的水泥管子架的橋。橋的兩端橫跨在十米多高的壩埂上,橋下的水溝一點兒也不臭,因為有百花仙子——荷花為伴。家鄉的人們常常在橋上往來行走,一邊耕作,一邊生活。

雖然,它已經有點破了,但是它仍是我們孩子們的遊樂場。我們和哥哥、弟弟常常爬進管子橋裏去聽聲音:

崩崩崩,那是人們在管子橋上來來往往地運送糧食。

踏踏踏,一定是有一羣和我們一樣的瘋孩子要去玩耍了。

嘰嘰喳喳,是不是動物朋友們也來湊熱鬧了?

聽累了,我們往身後地稻草堆裏一躺,“啊——真軟啊!”我們仨異口同聲地説着,臉上帶着可愛的笑容。

這就是我喜歡的管子橋!

家鄉的橋作文 篇6

水漲了,橋沒了;水落了,橋出了。

我無法用記憶為它復原,在這個陽光也顯得單薄的冬日下午,回想萬年橋過去的樣子,就象某個騰空的古宅,無法用原物充實它如今漂着浮塵的角落。

如今的萬年橋畔,每個角度都是一副油畫,有着紅黃橙綠藍斑斕的色彩,湖灘彩虹般卧在萬年橋兩側,楓葉正紅,用寒冬最濃豔的胭脂為死去的萬年橋描粧。萬年橋修長的橋身探出水面,飽經滄桑的殘缺橋墩、湖心似水流動的淺灘、與對岸分宜新城區樓宇的倒影、連綿的黛色大崗山,形成海市蜃樓般景緻,緊緊鎖住我的目光,鎖住許多新餘人、分宜人難以忘懷的念想。

斷橋三截,泡於水中,枯木漸生,中有豎碑一塊,無法看清文字。我左右搜尋,無處可以攀爬上橋,唯見遠遠的湖面上搖來一隻小舟,沿着湖心淺灘收網撈魚。船户沒有聽見我的呼喊,專心搖着船槳。在船户的網裏,魚是活的,水是活的,生活是活的。在我的眼裏,鈐陽湖水流舒緩澄澈,湖邊修竹樟木相映,兩岸大崗山脈連綿,垂釣者和撒網者都因萬年橋而約會在油畫裏。

萬年橋卻是死了,死於上世紀七十年代江口水庫建壩蓄水,陪葬的是四百六十年的橋身上精巧的石刻和神話傳説。

一位坐於斷橋殘石上的垂釣者,熱心向我解説萬年橋的歷史。他指着斷橋北岸的水面説,那片湖底下曾是分宜縣城舊址,但由於地勢較低,常年有洪澇災害。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分宜縣舉城搬遷到地勢較高的老縣城,這裏便改建成一座水庫,取名“鈐陽湖”。後又因新縣政府搬遷,分宜政治經濟重心再次轉移到現在的位置,隨着新餘通往河下、界水連接分宜的公路建成,曾作為分宜居民出城主幹道的萬年橋,便淡化了交通樞紐的功能,直至修庫蓄水完全廢損。他説,傳説這座大橋裏面藏了很多寶,有防止洪水的金扁擔和金水桶,有對付孽龍的金鋼剪和金鎖鏈,還有風波筒等等,各式各樣的金鋼護着這座橋,水漲橋也漲,永不被水淹。

但這,最終成了傳説。

家鄉的橋作文 篇7

家鄉的橋大都是石橋,造型卻千姿百態。最簡單的是過户橋,一塊長石板擱兩端,把兩户人家連起來;最漂亮、最有氣派的數單拱橋,橋洞和它的倒影像一個很大很大的圓餅,兩邊有幾十級台階綴上去形成一個大“八”字。晚上,明月高掛的時候,你撐條小船穿梭其間那光影,就好像到了嫦娥的月宮,尋找那古老的傳説。

家鄉的橋名字美極了,巍峨聳立的立交橋、歷史悠久的文昌橋、迴旋別緻的九曲橋。

家鄉的橋是我的遊樂園,如果到了炎熱的夏天,我和媽媽就在橋上聊天、散步……我們把橋當做舞台,説成語、講故事……有的時候我們在橋頭上玩耍,實在玩累了,蕩一條小船進橋洞,展開四肢平躺,那涼絲絲的風輕輕盪漾着水波,轉眼間就把你送入甜甜的夢鄉。

我愛我家鄉的橋。

家鄉的橋作文 篇8

我的家鄉有一座令人難忘的古橋——玉帶橋。它結構獨特,形如玉帶飛跨於崇山峻嶺之中,凌架於滔滔激流之上,其墩三孔,屋面為懸崖式,狀如層樓,青瓦覆頂,氣勢雄偉,聞名贛粵,是江南最長的弧形廊橋。有詩讚曰:“遠近聞名玉帶橋,兩岸峻峯入雲霄。奔騰河水瀉千里,玉帶飛鎖兩山腰”。

玉帶橋又名“鳳岐橋”,建於清乾隆五年(1740),關於這個名字還有一個動人的美麗傳説。相傳在幾百年前玉帶橋所在地是古代本縣通往廣東的主要通道,而水流湍急的虎山河恰是這條通道上的“攔路虎”,河的兩岸如隔千里,幾百年來,河上都沒有橋,人們只能用竹筏渡河,這十分危險,時常有人落水遇難,因築橋工程太大,百姓們叫苦連天卻無能為力......

本地富商餘鳳岐為人善良耿直,慷慨仗義,在親眼目睹過往行人被洪水沖走的悲劇後,餘鳳岐向百姓許諾:傾盡家產,要在河上建造一座橋,解決這多年來的難題。此消息一傳出,轟動了整個虎山,鄉親們奔走相告,有的送木頭,有的送石塊,有的做義工,拉開了造橋的序幕,造橋氣勢慰然壯觀,然而用於造橋的銀子卻越來越少,面對困境,餘鳳岐變賣田地和家產,可這對於建橋來説只是杯水車薪,所需費用還遠遠不夠,建橋之事不得不停了下來。

餘鳳歧仰望蒼天,欲哭無淚。無奈之下,餘鳳岐作出了悲壯的決定:變賣妻兒。可依然沒能填上財力的深淵,他只好一步一跪向南方前行,盼望乞得餘下的橋款,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眾多好心人的善舉下,第二年,這座善心橋終於落成。

幾百年過去了,曾經的交通要道早已被寬闊的公路所替代,唯有這座古老的玉帶橋陪伴着一代又一代的虎山人,它與青山相伴,與日月同行,見證了人間興替,也彰顯了它的高貴與樸實。現在,我的學校虎山中心小學以“上善若水厚德載物”為校園文化主題,傳承的正是餘鳳岐的心存善念、無私立世的精神。

時光流水,變遷的是歲月,傳頌的是佳話,感化的是心靈,如今的我們,正汲取着先人善良與勇敢的雨露,融合學校精神,期待着虎山的歷史長河中會有我們成長的印記。

家鄉的橋作文 篇9

我的家鄉在美麗的瑩石之鄉,温泉之城,這兒有一條母親河---熟溪河,一直貫穿着整個城市,把城市分為南北兩邊。在這條熟溪河上橫跨着許多橋,其中有一座橋已經有八百年的歷史了,那就是古色古香的熟溪橋。

遠遠望去,熟溪橋好似一艘小船,停在水面上。近看,非常雄偉。橋長一百多米,寬有五米多。橋的兩端各有兩頭威武的獅子,嘴裏面有兩個小圓球在滾動。熟溪橋全部用木頭做成,裏面有很多柱子,柱子上面寫滿了不同時代的詩詞。兩根柱子之間連着一張長長的木凳,是讓人們休息用的。橋的中間有一座亭子,旁邊有樓梯可以上去,這是這座橋最高的地方。橋廊兩邊掛滿了紅燈籠,橋廊的外側裝飾着霓虹燈,每當夜幕降臨,燈火輝煌,特別漂亮。

熟溪橋連着濱江廣場和湖畔公園,公園裏有很多老年人在拉二胡,唱戲曲。傍晚還有許多人在跳廣場舞,熱鬧極了。熟溪橋上人來人往,人們無拘無束,他們坐在長凳上休息,有的在談天説地,有的在閉目養神,有的在聽收音機,這裏絕對是休閒的好去處哦!

這就是我的家鄉美麗的熟溪橋。

Tags:九篇 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