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橋的作文彙總七篇

欄目: 橋的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5.35K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橋的作文7篇,歡迎大家分享。

橋的作文彙總七篇

橋的作文 篇1

曾去過江南,那行步如煙的地界白步一橋,橋上雨綿綿,看一方山水,便陶醉其中。但後來駐足之處,還是橋。正是橋架起的一色風景罷,有時在想,我們從此岸渡向彼岸的路程,正是數座橋。

再看如今的生活,雖然覺得自己有些坎坷,可都經歷了,又是因何?於是便有了太多疑惑。

記起以前在外婆的村莊中有一條路,後來路因雨水沖垮,我和母親無法渡過,便困在那裏,本以為要原路折返,但母親卻笑着説不。

當我快要近乎崩潰的時候,母親做了一件事,她將路旁的石頭搬在路中,一塊一塊……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噢!母親是要搭一座橋。

於是,我也開始搬起石頭搭橋,搬着搬着,許多聞訊而來的、偶爾路過的人們 也開始低下頭默默地幫忙搭橋。可能真是眾人拾柴火焰高吧,不一會兒,一座外星怪異的石橋搭好了。

眾人立刻歡呼起來,母親卻只是拉着我的手從這座石橋上悄悄地走了過去。

回頭看那橋,在風雨中抬起它的背,我知道,那是一座普通卻含着深情的橋,像雨中綻放的彩虹,發出並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得見的七彩的光。

後來,我問母親,為何當時想起要搭一座橋,母親的話平凡而又樸實,卻一次震擊了我的心靈:“每個人都要經過那裏啊,他們如果沒有這橋,走起來不是很困難嗎。生活中需要這樣一座橋。舉手之勞,感動一生。”

我記住了這句話,後來每逢人提起橋,我的心中總是第一個想起那座母親親手搭的石橋。

舉手之勞,感動一生。或許每個人從此岸向彼岸的生命行程中會有一座座橋,但請不要忘記,這是一座可以感動一生的橋,而走在這座橋上,你一定要在前程的困路中再搭一座這樣的橋。

渡人渡己,如今再看揚州橋,已不是曾經的朦朧。心,已生蓮。

橋的作文 篇2

沒等到清晨第一滴露珠的清純拭亮東方的夜空,橋上稀疏的過往聲便擾動了夜的靜謐。

去年的這個時節,氣候仍舊這麼潮濕,原本就該燦爛的時光,終究敵不過雀躍的雨點。英子小心翼翼地目送丈夫推着三輪車出門,然後聽見丈夫在橋對岸敲了敲橋沿,木橋發出的橋聲伴隨着湖面的波動在空氣中打了幾個轉身,然後慢慢地消去,英子這才安心地進了門。

陽光開始肆無忌憚地貼在人的皮膚上,和煦的春風竊竊私語,穿行在綠蔭婆娑的樹林間。相同的水道變幻出不同的風景後,反射出眼花繚亂的湖光,就像變幻繁複的舞步。橋上的行人絡繹不絕,殘破不堪的橋板相互摩擦發出吱吱的聲音。

過不了幾天,暖春戛然而止。連下了幾天的暴雨使得原本低平的湖面漲了很高。雷聲像是暴怒的炸藥般劈頭蓋臉地響着,剛從枯莖裏冒出身子的芽兒頹然無力地耷拉着頭。不知是不是因為雨聲太大,英子沒有聽見丈夫敲擊橋沿的聲音,隱隱約約地產生了許多不安。

已經到了中午,天空陰霾得像極了黑夜,噼裏啪啦的雨點打在房頂上,像是侵略者般的要殺入屋內。稻草加上木板湊合製成的屋頂,在這種時候猶顯得不堪一擊。英子打開門縫往外頭瞧瞧,半點光亮也沒有。房檐上的燕子窩被強風颳得所剩無幾,燕子啾啾地只想往屋裏躲。

雨到下午才停下來,房頂的稻草被吹落得到處都是,燕子窩經受不住暴風的摧殘,留下的只有半堆殘泥。橋塌的消息宛如沸騰的水翻騰在人羣中。英子站在門外時不時地望着遠方,左手的拳頭緊擰着在右手裏來回摩搓。時間流淌得很快,不一會兒,天全黑了。英子朝着橋邊跑去,額頭上滲出密密麻麻的汗珠,被剛撥開烏雲的月光反射得閃閃發光。等到她氣喘勻了,擦去額上的汗水,莫名地感覺有一種壓力疏而不漏地覆蓋着自己。她站在斷橋頭,呆呆地望着湖面上漂浮的斷木,橋邊的烏篷船停泊得錯落無章。幾名大漢在對岸連夜趕着修建新橋,時不時傳來橋板碰撞的聲音,驚乍乍地撥動着英子的心。

大概是到了第二天了,散亂的烏篷船活了起來,早起的漁夫看到橋邊的英子有點迷惑不解。

“喂,那兒橋斷了,過不得湖。”

“我……我在等我丈夫。”經過一夜的等待,英子的聲音變得有些顫抖。

“哦,那彆着涼了。”緊接着漁夫讓妻子捎了倆衣物給英子,英子的心暖和了好一陣。

連夜趕出的新橋通了,橋對岸隱約有着三輪車挪動的聲響,英子抖擻了下身子,緊盯着橋。伴隨着烏篷船裏溢出的微光,英子見着了蓬頭垢面的丈夫,二話不説,衝向前一把抱住了他。胸腔裏縈繞着的所有滋味全被釋放了出來,英子的視線被湖風吹得一片破碎,整個世界被揉得一片模糊。

“橋斷了,一直過不得湖,讓你擔心了。趕明兒一定去買個手機,好給你報個平安。”英子的丈夫看着妻子掛滿淚痕的臉,心疼地撫摸着她的秀髮。橋下的湖水不斷拍打着橋木,跳躍出絲絲歡悦的聲響。

仍然是那樣的深夜,像往常一樣,英子目送着丈夫收拾好攤子出門,沒有去年那樣的暴雨澆淋,英子聽得丈夫在橋那頭敲擊橋沿發出的渾厚的聲音,安穩地走進了房門……

橋的作文 篇3

苦與樂就如同冷色到暖色的過度,沒有絕對的界線。

有的人很有錢但未必快樂。我國古典名著《紅樓夢》裏的賈寶玉,生長在一個門第顯赫、極為富有的封建官僚家庭中,生活在一個錢堆裏,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綾羅綢緞,照有些人看來他是幸福的,是快樂的,但他為封建禮教所禁錮,沒有絲毫的自由,最後只得棄家出走。他令我想起“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這首詩。失去了自由,再奢侈的生活也不過如同吃硫連一般苦。

有的人生活很窘迫卻樂在其中。馬克思的妻子燕妮,走出富裕的家庭,和馬克思過着極端貧困的生活。馬克思寫文章沒稿紙,不得不把外衣和鞋子典當了;孩子上學,交不起學費,只有輟學;病了沒錢請醫買藥,孩子病死了,沒錢買棺材埋葬。可燕妮對生活並未失去信心,她自豪地説:“我生活在卡爾的房間裏轉抄他那潦草不清的文章的日子,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刻。”

生活掌握在自己手中。即使再繁榮富貴,也能嚐到莫大的苦頭;即使再貧困潦倒,也能品到一絲的快樂。很多時候,這“苦”與“樂”是相對而言的。就如我們自己,小時侯就視為“掌上明珠”,一生下來就在父母龐大的羽翼下安安穩穩的成長,在那裏只有温暖的陽光和柔和的春風;長大後離開父母,經歷風霜的洗禮,嚐到了苦頭,才知道以前的那個安樂窩給予我們的快樂不僅僅是一點點。有了這個經驗,在以後學習生活中,無論多難遨都不敢輕談“苦”了。因為如果學習是苦,工作比學習更苦,工作苦,生活比工作更苦,生活苦,那麼做人比生活更苦,再這樣苦苦苦,這人生就玩完了。既然人生是如此,何不以笑迎之?

理想是苦與樂的橋樑。許多人都會為自己定下一個目標,就拿考大學來報志願來説,它無意中變成了我們的一種動力,當你測驗不理想,要放棄時,想想你心中的理想大學想想前面下的功夫,想想薩迪的一句話“作為歡樂先導的悲傷,要比悲傷尾隨的歡樂更可取。”於是,學習就不會感到苦了。

習慣是苦與樂的橋樑。有一天,范仲淹的一位富有的同學來做客,看到他非常清貧,送了許多好吃的給他。幾天後,這同學又來范仲淹,見送來的食物原封不動,覺得很奇怪,問範怎麼回事,範答道;“我並不是不感激,只是因為我平時常吃稀飯已經習慣了,並不覺得苦;現在如果貪圖好吃的,將來怎麼能再吃苦了?”那個同學對范仲淹的志氣由衷欽佩。於是,如果我們把工作變成習慣,就不會感到苦了。

樂觀是苦與樂的橋樑。童年裏根的家庭雖然貧寒,但他從不感到沮喪。他總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各種活動中,如冒險、打球、游泳、戲劇等等,就是這種豁達樂觀的天性使他相信自己是生活早最最快樂的世界。於是,如果我們樂觀一點,生活就不是一種苦。

有了這三條橋樑,做人何苦而言?

苦與樂沒有絕對的界限,到對岸看看,那是快樂的天堂!

橋的作文 篇4

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題記

黃昏的美從來都是獨特的,殘陽散發着並不熱烈的温暖,但總能照亮它想照亮的人。

剛吃過晚飯,走在寬闊的大道上,向着一家超市出發,已近黃昏,陽光照在身上也不是十分温暖。正悠然地走着,無意間發現在超市門前的小橋下有個小男孩,他十分安靜的坐着,那表情端的是呆滯至極,我心中略略是有些好奇,但也沒有去詢問他,畢竟我們對於彼此來説只不過是陌生人。

轉身進入超市,鬼使神差的買了一些麪包,結完賬腳步輕快的走出超市,禁不住向橋下望去,天已近漆黑,像極了宣紙被濃墨暈染,橋上幾盞燈柔柔的照在橋下、橋上、還有小男孩的身上,我捏緊購物袋向他身邊走去,越近越覺出他身邊的氣氛有些淒涼冷漠。在我輕輕蹲在他身邊的瞬間他睜開了眼睛,兩顆黑白分明的大眼睛直勾勾的看着我,我似乎在其中看出了冷漠嘲諷以及那一絲絲微微的詫異,我有些尷尬的笑笑,他的眼怎麼會包含這麼多情感?唉,在這兒這麼久了估計也餓了吧。心中想着手就伸出去把購物袋遞給他,“這麼晚不回家?餓了吧,吃點兒東西吧!”他眨了眨眼睛,裏面氲出濕氣,也似是在斟酌我是不是壞人,過了一會兒,他顫抖着伸出手接過購物袋,聲音沙啞地説:“謝謝姐姐。”然後緊緊的抓着購物袋,我歎了口氣,站起身叮囑着説:“快回家吧,家裏人會惦記的。”然後向着回家的方向徑自離開了。

過了幾天,應家裏人吩咐去買些生活用品,那日陽光照得人懶洋洋的,和前幾日的陽光形成強烈反差。

微風和煦陽光正好,走到超市門前,突然聽到有人在小橋那邊喊着什麼,轉頭一看,依舊是那兩顆清亮的大眼映入我的眼簾,不過裏面卻是裝着滿滿的驚喜和温暖。是那個小男孩和他的父母,小男孩見我回頭驚喜地跑過來對我説:“姐姐,謝謝你,上次我和爸爸媽媽生氣了,自己跑出來的,謝謝你的食物,我和爸爸媽媽已經把心結打開了,我會一直努力學習不會再任性了。”他父母也攜手走過來和我説:“小姑娘,謝謝你,我們在這兒終於等到你了,你真是個好人!”我凝視着他們和諧的身影,他們的背後勾勒着一個巨大的暖陽。一樣的陽光,照在我身上卻暖暖的。

我嘴角閒着一抹笑:“其實,即使世間萬物天翻地覆,愛也從不改變。”

橋下橋上,筆下一段話,世間一段緣。——後記

橋的作文 篇5

好幾次路過那個天橋。

因為地處繁華,天橋上有不少小攤小販,也有一些乞討者。

每一回路過,小攤販和乞討者都有些變動,唯有一個小販,幾乎每一回路過都能碰到他。

那是一個個子不高,有着一張酷似小品演員範偉的黝黑小圓臉,衣着樸實,時常是一位土灰色或者黑色的風衣外套,守着他的小攤。

他賣的東西説多也不多,説少也不少,都是一些生活小用品。像鞋墊,橡皮筋,頭花,襪子之類的。

我時常想,像這樣一個小攤能賺什麼錢呢?可是每一回路過,不管是寒風中的清晨,還是烈日下的午後,不管是下小雨,還是悶熱的傍晚,那位小販,就那樣默默地守護着他的小攤,用實際行動,讓我看到了風雨無阻這個詞的抽象化表現。

有好幾次,中午的天氣悶熱的讓人抓狂,我打着傘,從天橋上匆匆走過,那裏已沒有什麼小販了,而這個黝黑的漢子卻默默地在一塊擋板下蹭着那一小片可憐的倒影中的陰涼,看的我噓噓不已。

有時天橋租給有些公司做宣傳廣告,他也能在小角落為自己的小攤尋到一席之地。

就是這樣的'一位中年小攤販,我不曾跟他説過話,也沒在他那買過東西,然而卻他有很沈的印象,彷彿他已成了我對天橋記憶中的一景,默默地詮釋着堅持,勤勞,自食其力的含義。

橋的作文 篇6

今天早上,我們去了劍橋大學。外國的大學和國內的很不一樣。像國內的大學都有校門,圍牆什麼的,發現這邊的大學都沒有,其實它就是一座城鎮。遊客們都可以在裏邊參觀遊玩,跟中國有很大的文化差異。

早上,我們去了一個紀念品店,一邊擺放着是那種平常的紀念品,另一邊呢,是衣服。這些衣服上面都印有劍橋的校徽或者是劍橋大學中所有學院的標誌。我給我爸和自己各買了一件帶有學院標誌的衣服。

下午,我們去了康河,準備“泛舟康河”。對於劍橋的瞭解,除它是一所很好的大學外,就是徐志摩的那首《再別康橋》了。其實,這裏的“康橋”就是“Cambridge”劍橋的另一種英譯。我們馬上就要乘船去觀常詩中美麗的康河了,想想有點小激動呢!

上船後,就看到詩中描寫的“河畔的金柳”,柳枝很長,就算低頭也能碰得到。一路上,我們見到了許多橋,我只認識其中的“數學橋”。船伕介紹了(幸好我們有陶老師來翻譯)其中一座橋。那座橋是劍橋中最老的一座,足足有400多年呢!

河裏還有許多的鴨子,有些鴨子還會跟船一起遊,我們就給它們喂好吃的,有些鴨子還會跟着我們,一扔吃的就馬上游過來吃,有隻鴨子居然為了搶吃的還飛了起來,真是可愛極了!

康河,真的像詩中描寫的那樣美麗!

橋的作文 篇7

橋,是普通的,是樸實的。

我的家鄉,一座美麗的小鎮,入口處,一座長長的橋,立在河流之上。

玉環似的石拱橋,曲線優美柔和,置身橋上,清流可掬。一塊塊鵝卵石嵌在橋上。橋兩旁,幾個光滑的石柱,連在一起,人走在上面十分有安全感。橋下的水,清澈見底。一顆顆光滑的鵝卵石,沉在河底,過往的小孩子們時常去河裏撿來一兩顆,當作一個紀念。鵝卵石之下,有一隻只小蝦,它們懶惰地沉在河底,不知道在冥思苦想些什麼。魚,在河裏暢遊着,無拘無束。

河旁,有幾棵柳樹,柳枝,隨風飄揚,向我們招着手。柳樹們不時地照一照“鏡子”,梳梳頭。河底的倒影,如同另一個與我們一模一樣的世界。樹們生活着,有些人們也傍水而居,十分愜意。太陽出來時,陽光照在河面上,微波粼粼,美麗極了。小鳥兒們在互相追趕着,時不時從水面上掠過,而水面泛起陣陣波瀾。人們時常來來往往,對橋的感情也日益加深。

橋,無聲地承受着。一隻只腳從它身上踏過,它卻默默無聞。孩子們在它身邊玩耍,它,看着孩子們開心,而橋,卻只能與河流,日月星辰相伴。橋是無聲的,為我們奉獻着。人們感激,但無法回報。

每當太陽升起,人們就在橋邊做着事,有洗衣服的,有洗菜的……都忙得不亦樂乎。

這座橋歷史久遠。聽我媽媽説,她們小時候還在這座橋上玩耍過呢!當我媽媽出生時,那座橋就已經存在了。我媽媽也很喜歡這座橋,這是伴隨她一個童年的橋,所以,每當我和媽媽來到這座橋時,都感覺非常激動,心潮起伏。無論我看到它多少次,都不會厭煩這座橋,反而是更加喜歡。

我愛橋,愛它的無私、默默無聞、不圖回報。現在,又有多少人能如這橋一樣無私?正如大文豪魯迅所説: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為什麼會受到人們的愛戴?因為他愛人民,恨敵人。他為人民服務,不怕犧牲自己,只為奉獻,他不怕死,“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是的,魯迅先生的死,就是重於泰山的。

橋就如魯迅先生,它甘願為人民服務,它自己知道,總會有堅持不住的一天。“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當中去”。我們要學習,向一座不會説話,不會思考的橋學習,我們就如橋的一生:如果不牢固,就會被抹去;如果堅不可摧,就會被記住。我們如果不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就會被茫茫人海吞噬……

“人在橋上走,水在橋下流”。我愛家鄉的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