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人類科技環境的作文

欄目: 科技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05W

自然環境是人類生存、繁衍的物質基礎;保護和改善自然環境,是人類維護自身生存和發展的前提。小編收集了人類科技環境的作文,歡迎閲讀。

人類科技環境的作文【一】

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大自然向我們提供了龐大的資源,而我們卻不知感恩,對環境不停的污染,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人類不合理地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和興建工程項目而引起的生態環境的退化及由此而衍生的有關環境效應,從而對人類的生存環境產生不利影響的現象。

隨着工業時代的來臨,人類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人與自然的關係發生了逆轉,人成了強者,而“温和的自然”卻成了容易受傷的對象。高度提純的化學制劑,如殺蟲劑、油漆、洗滌劑等對自然環境構成了重大威脅;大規模的能源消耗改變了大氣的構成,進而改變了地球氣候;衞生條件的改善使人口急劇增加,人類活動大量破壞了地球的森林和濕地資源。於是,“温和的自然”變為“兇惡的自然”,人類施加給它的,它最終都要歸還人類。被高度提純的化學制劑污染了水和土壤的地區,畸形兒和絕症的出現比率大大高於正常;石油資源一旦枯竭,人類的生活質量和社會的正常運轉必定遇到問題;氣候異常必定帶來水災或乾旱,饑荒也將伴隨着種種天災降臨人間。“兇惡的自然”將再一次讓人類成為弱者,人類和自然的關係又將回到起點。

因為人類不停的排放污水,排放廢氣,大量的浪費資源砍伐樹木以致全球漁業資源減少90%;1/3的兩棲動物、1/5的哺乳動物和1/4的針葉樹種瀕臨滅絕;大自然調節氣候、空氣和水源的能力大幅下降;自然災害對人類的衝擊越來越多。

面對自然污染對人類的威害,全世界終於開始重視,聯合國對此也召開了多次會議,討論如何保護環境,各國也積極響應,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

我們應該重視保護環境,環保也是我們每個人的事。

我們要學會廢物利用,低碳環保,節約用水,儘自己的微薄之力,一起創造美好的家園。

同一顆星球,同一片天空,人類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相信人類如果用愛去對待地球,地球也會回報我們。

讓我們一起環保拯救滿目瘡痍的地球吧!

人類科技環境的作文【二】

自然環境是人類生存、繁衍的物質基礎;保護和改善自然環境,是人類維護自身生存和發展的前提。這是人類與自然環境關係的兩個方面,缺少一個就會給人類帶來災難。

我們生活的自然環境,是地球的表層,由空氣、水和巖石(包括土壤)構成大氣圈、水圈、巖石圈,在這三個圈的交匯處是生物生存的生物圈。這四個圈在太陽能的作用下,進行着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使人類(生物)得以生存和發展。

據科學測定,人體血液中的60多種化學元素的含量比例,同地殼各種化學元素的含量比例十分相似。這表明人是環境的產物。人類與環境的關係,還表現在人體的物質和環境中的物質進行着交換的關係。比如,人體通過新陳代謝,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喝清潔的水,吃豐富的食物,來維持人體的發育、生長和遺傳,這就使人體的物質和環境中的物質進行着交換。如果這種平衡關係破壞了,將會危害人體健康。

人類為了生存、發展,要向環境索取資源。早期,由於人口稀少,人類對環境沒有什麼明顯影響和損害。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自然條件主宰着人類的命運。到了"刀耕火種"時代,人類為了養活自己並生存、發展下去,開始毀林開荒,這就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環境。於是,出現了人為因素造成的環境問題。但因當時生產力水平低,對環境的影響還不大。

到了產業革命時期,人類學會使用機器以後,生產力大大提高,對環境的影響也就增大了。到本世紀,人類利用、改造環境的能力空前提高,規模逐漸擴大,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據估算,現代農業獲得的農產品可供養五十億人口,而原始土地上光合作用產生的綠色植物及其供養的動物,只能供給一千萬人的食物。由此可見,人類已在環境中逐漸處於主導地位。

但是,嚴重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也隨着出現在人類面前。大氣嚴重污染,水的資源空前短缺,森林慘遭毀滅,可耕地不斷減少,大批物種瀕臨滅絕,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正處在危機之中。日益惡化的環境向人類提出:保護大自然,維持生態平衡是當今最緊迫的問題。

人類科技環境的作文【三】

“2012 年12月21日,世界將毀滅”。傳説這是瑪雅人流傳下來的預言,科學家們認為沒有依據,不可信,而我亦然,我認為毀滅人類的最後還是人類。

在我們中國上下五千年,其中也不乏盛世,人民生活幸福指數可能高於現在,但是對於那時環境污染的記載卻幾乎沒有。而在近一個世紀裏,尤其是最近的幾十年中,環境被嚴重破壞,到了觸目驚心的地步,人類的生存條件日漸降低,許多的生物已經絕種,大量的物種瀕臨滅絕,為何?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這是我國博大精深文化中的一句。我認為非常有道理。最近的一個世紀,科技的興盛,創造了無數的前所未有,但同時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大破壞。科學技術的運用發明了更多的產品,也使人類的慾望更加膨脹,帶來了戰爭,於是大量開發礦產,破壞地形地貌,破壞了生物鏈,最終也破壞了人類的生存條件。

在我國五六十年代,莊稼所用的肥料都是有機肥,用家畜的糞便或用河道里的於泥,腐爛的.草,土地的特性得到保持,但在使用化肥農藥後,產生了一系列的惡性循環,土地日益酸鹼化,農作物也受此影響,而這種現象要大自然用幾百年的時間才能減弱。另外,河道中的淤泥日益增多,破壞了生態環境,加上工業污水使魚兒無法生存,前些年,太湖大面積的發生藍藻,使無錫市民得不到飲用水,也是這方面的因素。

而工業的發展更加劇了破壞環境的進度,石油和煤炭的大量開採,大量的排放和尾氣產生了地球温室效應,使得全球氣候產生了變化,引發了許多的自然災害,如此長久下去,人類遲早會毀滅在自己的手中。

幸好人們發現了這種變化,許多國家在發展工業的進程中也加強了保護環境的意識。德國是一個人造森林最多的國家,在破壞的同時綠化相同的面積,從而保持了總的生態環境。在我國,這種做法也在逐漸推廣,運用科技力量,在發展中注重環保,但是隻起到一部分的作用,同樣,在太湖藍藻事件中,許多的方法只起到了表面的作用,最後,放養了大量的鰱魚去食用藍藻,用生態平衡法則來解決根本問題。

近幾年來,在我們農村,環保意識史無前例的加強了,建立了許多生態保護區,更多品種的生物回來了,在我家後面的河面上,多了一些不認識的水鳥,爺爺説四五十年沒見到了,這讓人感到欣慰。

所以,我們這一代人身上的使命更神聖了,責任更大了,我們要加強環保意識,提倡“低碳”生活,處處進行“節約”生活,從細節着手,保護好我們的家園,保護好大自然,保護好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

Tags:環境 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