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家鄉名人,550字

欄目: 家鄉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05W

家鄉名人,550字1

今天,我要為大家介紹我家鄉的一位名人,他就是我的二胡老師——石懷生老師。

家鄉名人,550字

石老師今年已經年過半甲的一位老前輩了,他是張家港一位出名的二胡老師,慕名而來的學生十分多,他教的學生在全國少兒二胡比賽中獲得過很多的獎項。

石老師長的較高偏瘦,眼睛不大,頭髮有點點禿。他拉起二胡時,嘴巴會自然而然的張開,非常的投入。

石老師雖然年長,但是在上課時依然一絲不苟,盡心盡力的教我們並及時糾正過程中的錯誤。記得有一次上二胡課,石老師檢查上一節課學到的內容,偏偏他的二個得意門生——黃馳和張帥楠回得不好,但是老師也並沒有斥責他們,而是心平氣和的告訴他們哪裏的音不準、哪裏的音拉長了,並讓他們記在書上,重新拉一遍時,果然拉的變好了。輪到李瀟龍時更是五音不全了,課堂內鬨堂大笑,石老師制止了學生們,更是手把手的重新教了一遍,雖然起色不大,但是至少可以拉完了,而且也進步了些,石老師説:“學習樂器,沒有什麼訣竅,最主要上課認真聽,平常多練習,這樣才能進步快。”

石老師上課時還很幽默風趣呢,有一次上課時,突然談到關於常青藤的問題。石老師忽然冒出來一句:“什麼長青藤中學呀?長青藤是形容老年人精神永遠像年輕人那樣好呀!”我聽了便插了一句:“那長青藤老年學校呢?”石老師點了點頭:“嗯,這個不錯,就是這個了。”學生們聽了哈哈大笑。

聽了我的介紹,你是不是很想認識我們的石老師呢,石老師是在張家港少年宮工作的,你走進少年宮大廳就能看到不少圖片都是介紹着他的事蹟,歡迎你來看看喲。

家鄉名人,550字2

在中國的版圖上,有哪座城市能與南通相比,在這裏深深地打上一位清末狀元的烙印——他便是赫赫有名的張謇。

張謇為我們南通作出的貢獻可大了,如果沒有張謇就沒有我們現在南通的輝煌。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張謇會了,張謇會又稱南通商會。這裏除了擁有一般的功能外,更是體現了傳播一種精神和文化,那就是張謇先生延襲下來的敢為人先的創業精神和文化傳承。張謇創造的南通商會能闖能拼,他們南征北戰,商行中外,在造船,建築,家紡,五金,新能源,礦業和電子等領域上都為我們開闢了新的天地。還有張謇創辦的大生滬事務所,這些靜默的建築物彷彿在向我們訴説着張謇和大生事務所的崢嶸歲月。大生事務所原是賬房,是張謇在上海考察的落腳點。張謇先生通過創辦的事務所不斷地向南通發回考察信息。最終張謇把這些信息整理歸納讓南通跟着發展,使得南通的經濟水平更上一層樓。除此之外,張謇還開發了狼山,軍山,劍山三大景區,還創辦了我國第一所聾啞學校等等。

張謇不僅在我們南通事業上作出了偉大的貢獻,而且在學習上張謇也是我們的榜樣。

張謇作為南通清末的第一位狀元,他的成績和自己的勤奮努力是分不開的。張謇少年時候受母親的影響,懷上了興業救國的遠大志向,為此他每天飽讀詩書。有一次,張謇晚上生病了,他便去診所治病,晚上十點多才回到家。回到家後,他拖着疲憊的身軀開始寫作業,父母都勸説他去休息,可一切都是徒勞的。他熱愛學習,自己還總結出了今日學習今日畢的道理。他這種學習的勁頭給我們做了很好示範。

家鄉名人,550字3

一位傳記文學家、文學史家、教育家和書法家——朱東潤,是我們泰興人的驕傲!他走過了近一個世紀的人生道路。一生中,充分展現了中華民族優秀知識分子的剛正不阿,以道德立身,以天下為己任的情操,也體現了追求真理、尊重科學的偉大精神。

他從小勤奮好學,天資聰穎,無論寒冬臘月,還是盛夏酷暑,他都如飢似渴地認真讀書。面對浩如煙海的書籍,他總是孜孜不倦地閲讀。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知識的薰陶下,朱東潤爺爺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襟江小學。良好的學習基礎,對他日後從教70年,起了重大的作用。朱爺爺一生總結出了兩句名言:一是“做人六要”,二是“讀書人一生兩件大事—做人,做學問。做人始終是第一位的。”朱爺爺是這樣説的,也是這樣做的。他年輕時就是這樣一個不顧一路烽火,遠赴大後方,為國家服務,捨生取義,充滿着愛國情懷的熱血青年。

朱爺爺不僅是一個歷經滄桑、熱愛國家、熱愛黨、熱愛家鄉的偉人,還是一個學貫中西的人。他獻身教育事業70年,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他為人師表,桃李滿天下,為國家培養了許多人才;他雖著作等身卻從未以名人自居。朱東潤爺爺淡泊名利、視金錢如糞土的精神值得後人學習。

晚年眷懷故里,捐書獻宅,倡辦圖書館,澤惠鄉梓,將永遠記載在泰興的史冊上,記載在每一個愛家鄉的泰興人心中。

做人,應當向優秀的人學習,要做一個愛國愛民、忠於職守、忠於黨、忠於國家的人,這也就是我們應當向朱東潤爺爺學習的地方。

讀懂名人朱爺爺,學習名人朱爺爺,是我們的目標。朱東潤爺爺給我們留下的不僅是一筆豐厚的物質財富,更是一筆豐富的精神財富。黨和國家不會忘記朱東潤,所有泰興人更不會忘記朱東潤!

家鄉名人,550字4

要説起我家鄉的.名人,那可是數不勝數阿!一説出來,那都不是等閒之輩,不信,我幾個給你聽聽。馬可我國著名的作曲家、音樂理論家、音樂教育家。一生寫了二百多首(部)音樂作品,對中國現代音樂文化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其中以歌曲《南泥灣》、《我們是民主青年》、《咱們工人有力量》、《呂梁山大合唱》,秧歌劇《夫妻識字》歌劇《周子山》《白毛女》,管絃樂《陝北組曲》等流傳最為廣泛。畫家李可染生前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畫研究院院長、全國政協委員等職。作品在國內外各大博物館多有收藏。專集有《李可染畫輯》、《李可染畫集》等。還有項羽,劉向等等。怎麼樣,這些都是名人吧!不過他可比這些都要出名,那他是誰呢?他就是漢高祖——劉邦。徐州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布衣皇帝漢高祖的故鄉,劉邦出生頗有神話色彩,傳説漢高祖之母避雨於橋遇龍而孕,其受娠地龍霧橋就在今天豐縣城東北的樑樓村。漢高祖兒時避亂遷到沛城以北三裏左右的地方落户。故當地有“豐生沛養漢高祖”的説法。

高祖十年,漢高祖親征平叛而歸,途經沛縣故里,在沛宮大擺酒席,宴請父老鄉親。還挑選了一百二十名青少年,組成合唱團,以助酒興。酒酣之時,漢高祖擊築高歌,自賦詩道:“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兒童亦隨之唱和。歌罷,高祖揮劍起舞,萬分傷感。對沛縣父老説:遊子思故鄉,我雖定都長安,但百年之後我的魂魄還要回歸故里。高祖離沛後,沛人為顯揚帝威,請金石良匠將《大風歌》摹刻上石,並築百尺高台,立碑於台上。《大風歌》碑相傳為東漢蔡邕所書,歷經兩千餘年的風風雨雨,流傳至今。

這就是我家鄉的名人——劉邦。

家鄉名人,550字5

我的家鄉歷史悠久,是一塊風景如畫,人才濟出的寶地。大家眾所周知的奧運乒乓球女單女雙冠軍——鄧亞萍,就出聲在我省。

鄧亞萍1973年2月6日在河南省鄭州市出生。她現在就任共青團北京市委副書記,現籍貫地在湖南省新寧連村。

在她的運動生涯中,曾經獲得過18個世界冠軍,連續兩屆4次奧運會冠軍。

鄧亞萍是奪取世界乒乓球冠軍次數第三多的女選手。別看鄧亞萍身高僅僅只有1.55米,手短腿短,似乎不是打乒乓球的材料,但她憑着苦練,以罕見的速度,無所畏懼的膽色和頑強拼搏的精神,13歲就奪得全國冠軍,15歲時獲得亞洲冠軍,16歲時在世界錦標賽上成為女子團體和女子雙打的雙料冠軍。

1992年,19歲的鄧亞萍在巴塞羅那奧運會上又勇奪女子單打冠軍,並與喬紅合作獲得女子雙打冠軍。1993年在瑞典舉行的第四十三屆世界乒乓球賽上與隊員合作又奪得團體、雙打兩塊金牌,成為一名名副其實的世界乒乓球壇皇后。

鄧亞萍不單單乒乓球出色,她的學習也很不錯。

1997年後,她先後到清華大學、諾丁漢大學和英國劍橋大學進修學習,並獲得英語專業學士學位和中國當代研究專業的碩士學位;2002年鄧亞萍在國際奧委會道德委員會以及運動和環境委員會兩個委員外擔任職務;2003年,鄧亞萍成為北京奧組委市場開發部的一名工作人員。

鄧亞萍的成長經歷深深的鼓勵着我,只要有堅強的意志和毅力就會成功,她是我們的驕傲,她是我們的榜樣!

家鄉名人,550字6

説起名人,同學們一定會想到那些戰鬥英雄、勞動模範,或是作家、畫家、企業家、科學家,還有歌星、影星、球星等等。其實,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今天我要説的是我的奶奶。

奶奶六十來歲,個子不算高。臉上佈滿了皺紋,一笑起來皺紋就更深了。雖然奶奶長得並不出眾,可她扎出的掃把卻個個漂亮得很。

奶奶每年都要種掃把苗子用來扎掃把,因為每年總是有一些人找奶奶幫他(她)們扎。還有一些人也

想學,奶奶就會毫不吝嗇地教她,直到把她教會為止。

説到這兒,有人可能會問:“你奶奶這手藝是跟誰學的?”其實,奶奶的這個手藝並不是跟誰學的,而是她看別人扎,她自己也很好奇,回家自學的。後來慢慢就學會了。

其實,做掃把也不是很難。先把掃把苗子曬乾,種子去掉,再把它的外皮剝掉,用錘子把杆子錘開,然後用繩子把它紮成掃把就可以了。但是,要注意一點,一定要紮緊,否則很容易散掉。

有一次,我跟奶奶在聊天。我突發奇想,問:“奶奶,你剛開始學扎掃把的時候,有沒有遇到過什麼困難呀?”奶奶説:“有啊。”我説:“那你給我説説吧。”奶奶説:“好。有一天,我正在扎掃把,突然,用東西把杆子梳開的時候,那東西上面有一顆釘子鬆掉了。我一梳,把手都割破了。”我説:“那你有沒有想過不學了?”奶奶説:“這點小困難算什麼?我跟本就沒有想過。”我説:“哦。”突然之間,我真有些佩服奶奶呢。

這就是我的家鄉的“名人”——奶奶。

家鄉名人,550字7

他只是個樸實的果農,他只是位七十歲的老漢,可他卻是全村有名的種桃專家――劉爺爺。

四年前的暑假,我第一次見到這位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老爺爺:皮膚黑紅黑紅,有些地方還在脱皮,在這種膚色的襯托下,白花花的鬍子和和藹的眼睛格外醒目。面對全身散發着親切友善氣息的劉爺爺,我毫不客氣地接過他遞來的桃子大吃起來。

粉嘟嘟的大桃子只罩了層“緊身衣”,一口下去,滿嘴都是清甜。柔嫩的果肉無需多嚼,大塊大塊地摩擦着喉嚨,涼冰冰、甜蜜蜜,直沁肺腑。啊,樹的精華!

由於老人的親切和蜜桃的誘人,我成了他家的常客。沒桃子吃時,看他一人在園中忙碌,也挺有意思。

這麼甜的桃子可不是天上掉下來的。這不,老人頂着烈日,提着一隻半人高的水桶,咬着牙走進果園。我忍不住捏起了鼻子:“這是什麼呀?好臭!”“這是豬糞!”見我目瞪口呆的樣子,劉爺爺笑了:“這可是天然肥料,啥化肥都比不上!臭是臭了點,為了來年一流的桃兒,有啥關係?”説罷,在我驚異的目光中,佈滿皺紋的大手捧起一攤豬糞,嫻熟地平鋪到桃樹根部。

“人家一鏟完事兒了,哪比得上用手鋪效果好?讓大家吃上高水準的桃兒,我才安心哪!”老人真誠的話語令我若有所悟。

一棵、兩棵……劉爺爺一絲不苟地照料着桃樹們。兩個小時過去了,坐在樹陰下的我只覺得酷熱難忍。劉爺爺呢?渾身濕透了,滿頭汗珠直往下掉,他的眼睛都快睜不開了,手上動作遲緩了下來,卻沒有停止。“歇歇吧,劉爺爺!”“還有半片林,不能歇……”

劉爺爺啊,今年夏天,捧起一隻您送來的桃,我久久凝望,這不僅僅是桃啊,還是大樹的精華,更是您老人家汗水和心血的結晶!

家鄉名人,550字8

駱煥學老師當選三門峽市“十大教育新聞人物”了!喜訊讓我們這所山區學校激動萬分。而我更多的是驕傲,因為他是我的語文老師!

看着校園裏掛着的“熱烈祝賀駱煥學老師當選三門峽市‘十大教育新聞人物’”的橫幅,我的眼前立刻浮現出他的身影。他上課時總是那樣幽默風趣,常常逗得我們捧腹大笑。他是真正地愛我們,從來不讓我們感到學習有負擔,家庭作業佈置得很少。他從來不擠佔我們的課餘時間,我們的成績卻總是遙遙領先。

前段時間,駱老師右手腕骨折,我們都認為他會請假在家休息。誰知一個星期後,駱老師竟然給我們上課來了!他的脖子上掛着長長的繃帶,右手臂打着厚厚的石膏。他笑着説:“大家看,我的右手正在閉關修煉呢,,只要一個月準會武藝大增!”説得我們都笑了……

上課時,駱老師用左手板書,寫出“笨拙”卻堅毅的字;用左手為我們批改作業,一個個紅勾和一百分真不知他是怎樣創造出來的。有一次,我去辦公室送作業,無意中聽説由於沒好好休息,駱老師的手腕經常疼得整夜睡不好覺。醫生要求他在家休息兩個月,他只休息了一個星期就來上課,怎能不疼呢? 就這樣,他一直帶傷給我們上課,直到現在。我清楚地記得學校領導在校會上説:“駱煥學老師是一個將教育事業視為生命全部的人。”雖然不太懂這句話的內涵,但我非常喜歡這句話。

駱老師不僅課上得好,還非常關心我們的生活。無論哪個同學需要他幫助,他都會毫不猶豫地傾盡全力。生活中,他對我們的幫助關心無數,對我們的影響十分深遠。是他讓我們明白真善美、假惡醜,是他教會我們如何做人,也是他讓我們覺得老師真偉大!

家鄉名人,550字9

提起名人,大家自然就會想到那些明星。其實,我們身邊就有好多平凡卻偉大的人。今天,我要向大家鄭重介紹我們丁香鎮紅星敬老院院長——查志向爺爺。

查志向爺爺是敬老院負責人。自20xx年擔任丁香鎮敬老院院長以來,始終堅守“讓每一位老人都能夠安度晚年”的信念,用真誠關愛每一位老人,用真心管理好敬老院。

工作中,他將每一位老人都當成自己的親人,他們病了,查爺爺第一時間自己先掏腰包送老人去醫院看病,遇到精神失常的孤寡老人,查爺爺親自將他們送往安慶六院接受治療,囑託又囑託。

查爺爺不僅在精神上對這些老人給予關心,生活上也將膳食管理得相當科學。他注意葷素搭配,營養均衡,讓老人們吃得更安全,更健康。對於有行動能力的老人,還帶着他們種小菜、養雞、養豬等,樂趣無窮,生活也由此更加豐富多彩!

其實,查爺爺自己的小家非常不幸。妻子早逝,丟下了一對兒女,尤其女兒,先天殘障,無生活自理能力,查爺爺又當爹又當媽,幾十年來含辛茹苦拉扯着癱瘓在牀的女兒,生活得十分艱辛!

生活雖艱難,但查爺爺愛心永駐,每年“六一”兒童節,他總會騰出時間來到學校,給我們帶來精神食糧,鼓勵我們要好好學習,將來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有人説:“查志向,你也太傻了吧!”也有人説他想圖個名氣。面對嘲笑也好,敬仰也罷,查爺爺總是一笑而過:“我願盡我所能讓更多的家庭享受天倫之樂。”

查爺爺,一個關心老人,關愛社會的楷模,不愧有“全國孝親敬老之星”“最美池州人”“全國勞模”等二十多項光榮稱號!今後,我一定以查爺爺為榜樣,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家鄉名人,550字10

説起名人,大家一定會想到那些戰鬥英雄、勞動模範,或者是作家、畫家、企業家、科學家??但是有這麼一個人,不僅學富五車,而且善結廣緣、善於助人,他樣樣精通、無論幹什麼,都是一心一意、一絲不苟的幹着,還不期望金錢的回報,他就是家喻户曉的人-徐東方。

在一箇中午,一個小孩在路邊,一邊牽着牛一邊哼着歌,真是一臉的幸福感,但他卻還不知道壞消息正衝他飛來,果然,天有不測風雲,地有不解之括,牛似乎遇到了驚嚇,一邊跑一邊哞-哞-地叫,小孩試圖追了上去,但小孩怎麼可能追上呢?小孩哇哇大哭,這個時候,也不知什麼風把徐東方吹了過來,他拉起小孩,還不時地安慰着小孩,小孩也不時的哭了起來,一面是緊張,一面是難過,可能還會遭到家長的批評,只東方把小孩帶到了自己的院子,來到了牛舍,牽住自己的一頭體格健壯、充滿生機的一頭牛送給了小孩,只見小孩的表情漸漸的好轉了起來,並要求徐東方去自己的家裏,這時,徐東方也是一頭霧水了,不過一會兒,他們兩個就到達了目的地,父母站在門口等待小孩的歸來,表情十分嚴肅,似乎非常緊張,見小孩歸來,便上前擁抱,父母見小孩背後的牛十分高大,似乎感覺這有一些不對勁,這時,徐東方已經默默的走開了,第二天,徐東方早早的起了牀,打算去把田裏的翻翻,誰知道,田園裏面的土已經翻好了,原來是小孩父母幫忙的呀!果然,徐東方便在一夜之際火了。

徐東方見人就幫,無論大小,都有求必應,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家鄉名人,550字11

我的家鄉陽泉有一位名人。她叫王錫聯,也是我的祖母。在經歷了22年艱難的饑荒之後,在經歷了鼠患和暴雨之後,一場大火燒燬了奶奶種植的所有樹木,但並沒有摧毀她。在關鍵時刻,政府也向奶奶伸出了援助之手。

我的阿姨和叔叔經常上山和我的奶奶一起去打棗,奶奶每天靠打棗和賣棗掙幾十美元生活。棗樹後面的斜坡上曾經有一棵大杏樹。大火過後,只剩下一棵樹了,但現在這片土地上有了新的幼苗。這是慄樹,也是奶奶最重要的地方。

每個人都説水火無情,但奶奶在經歷了水火之後,感受到了更深的感情。20xx棵免費的栗子樹延續了奶奶種樹的願望。藍天下,嫩慄樹從枯枝和土塊中伸出樹枝。今年,陽泉市郊區的林業隊把這個山頂作為陽泉市種植板栗樹的試點,給敢於思考、敢於嘗試的奶奶第一次機會。除此之外,鎮政府讓奶奶更容易進山種樹。

在山上,一邊是枯枝,另一邊是綠葉。奶奶在這兩個世界仍然做得很好。奶奶在22年裏經歷了許多波折,但她堅定的心從未改變。

晚上,這座山依然是綠色的。潺潺的溪流沿着山坡、山谷和清澈的泉水流淌。沒人想到奶奶花了22年時間才從光禿禿的荒山變成如此美麗的風景。奶奶説她將在這座山上度過餘生。

山有風,樹枝在風中搖擺,但是奶奶並不害怕。在她看來,如果有生命和綠色,就有希望。

家鄉名人,550字12

我的家鄉在湖北,那裏的名人如天上的繁星數不勝數,這天,我就摘下天空中最大最閃的一顆星來為大家介紹吧!他就是古代著名的醫學家--李時珍。

李時珍自小就跟着其父李言聞學醫,李言聞是當地有名的醫生。起初,此時他的父親不同意他當醫生,要他考官,但李進珍一心想學醫,李言聞拿他沒有辦法,之後李時珍繼承家學,尤其重視本草,並富有實踐精神。李時珍三十八歲時,被武昌的楚王如去任王府“奉裙正:,兼管良所事務。三年後,又被推薦上京任太醫院判。太醫院是專為宮廷服務的醫療機構,當時被些庸醫弄得烏煙瘴氣。李時珍在此只任職了一年,便辭職回鄉。

李時珍回鄉後,立志編寫關於草藥的書,之後,李時珍翻山越嶺,走過幾十個地方,採集各種草藥的知識,每有一件新發現,他都會記在他的《本草綱目》上,讓後人對草藥有了認識。

有一次,李時珍看到了一種草,那種草李時珍從來沒有見過,他聽飄過的一個農民説:“這種草有毒,有一個人吃了這種草,便全身沒了知覺。”李時珍聽了,便想自己親自嚐嚐,那個農民勸他不要吃,留意中毒,但李時珍不聽勸,摘下一小葉放進嘴裏,過了一會兒,身體感到麻麻的,沒有了知覺。

過了一會兒,李時珍睜開了眼睛,他躺在那個農民的家裏,李時珍醒來後,立刻拿起揹包裏的紙和筆,記下:“吃下後,全身麻,沒有知覺,就叫它“麻草”。李時珍謝過農民,就繼續編寫《本草綱目》。

我從李時珍身上學到的不僅僅是堅持不懈,更重要的是我學到了做人的道理:人活着不是為了白吃乾飯,我們活着就是要給我們生活其中的社會添上一點光彩。這個我們辦得到,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更多的愛,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時間,比維持我們自己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此時只有為別人花費它們,我們的生命才會開花。一心為自己,一生為自己的人什麼也得不到。

家鄉名人,550字13

他,“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他,是一位一生跨越兩個世紀、歷經清朝、舊中國、新中國的世紀老人;他,就是我家鄉的名人——“國學大師”季羨林!

季羨林爺爺於1911年出生在臨清市,從小學習古文、英文,長大後掌握法語、拉丁語、塞爾維亞克羅地亞語、吐火羅語等12種外語。季羨林是著名的中國東方學科的開創者和奠基人,還是我國少有的語言學家、翻譯家、文學家等。

季羨林爺爺一生都在研究和寫作。在24年中,他就撰寫了200多篇學術論文,可見他是多麼地厲害呀!

在“文革”期間,季羨林爺爺儘量抓住一切的空閒時間看書。當時,季羨林爺爺已經是大名鼎鼎的北大教授,但還在孜孜不倦地讀書——即使他在女生宿舍樓前看門,也不放棄任何的學習時間。他揣着小紙片,站在那裏,偷偷翻譯史詩……

1915年,季羨林爺爺趕赴德國留學,卻時刻不忘祖國。他在德國待了10年,每時每刻對祖國的思念都在不斷加深。在兩難的境地下季羨林爺爺放棄了在德國生活,雖然他的學術前途將付諸東流,但他至少證明了自己不是一個沒有良心的人。

20xx年7月11日,季羨林爺爺止步於98歲。這位老人“蒼龍日暮還行雨,老樹春深更著花”。

季羨林老先生一生筆耕耕輟。這位年近百歲的老人,風燭殘年之際依然堅持寫作。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他也沒有丟掉自己的信仰。

他,一位看似平凡、卻無比偉大的人——季羨林!

家鄉名人,550字14

説起名人,同學們一定會想到那些戰鬥英雄、勞動模範或是作家、畫家、企業家、科學家,還有歌星、影星等。其實,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可是,我覺得我的奶奶也可以算是個家鄉的名人。

我的奶奶很平凡,六十來歲,個子不高,她飽經風霜的臉上佈滿了皺紋,頭上頂着的黑髮裏參雜了些許白髮。

雖然奶奶長相平平,卻有一雙不平凡的巧手。這雙手不僅會幹活,還會做出美味的佳餚。

我家房子後邊有一塊土地,裏面種了各種各樣的蔬菜。這些菜都是我的奶奶一手培育出來的,我特別愛吃。奶奶有自己培育出來的蔬菜,做出了令人吃了還想吃的飯菜。

我最愛吃的就是奶奶的飯菜了,不僅是我,爸媽也是。爸媽和我都覺得,每次吃都令人脣齒留香。有次,客人來家裏做客,都會吃到奶奶做的佳餚。客人們總會忍不住對這些菜做出評價,總會聽到不一樣的讚揚和指點,就是這樣,奶奶的廚藝更加好了。有時候,還有人來向奶奶學習做飯,奶奶也會毫不吝嗇地教。

記得小時候的一天,我問奶奶:“奶奶,你做的菜怎麼這麼好吃啊?”奶奶一邊擇菜一邊笑着對我説:“其實呀,我很小我就會做菜了,那時可沒少被你太婆罵哩。不過熟能生巧,時間久了,所以手藝就越來越好了,在加上是自己種的菜和愉快的心情,菜自然就好吃了。”哦,原來是這樣,以後我的廚藝一定也會增長的。

這就是我家鄉的名人——我的奶奶。

家鄉名人,550字15

要説我家鄉的名人那非我的三爺莫屬了,他可在我的家鄉大名鼎鼎呀。他非常直白,什麼話都説落地有聲直來直去,也使得他在家鄉很受歡迎。他很固執,一根筋走到黑,九頭牛都拉不回來。他還很有能力,荒地都能變成金土地。

我跟你説説他的固執勁吧,説後你就知道為什麼九頭牛都拉不回來了。我的三爺有一次和一個朋友打賭一個晚上要挖出三個電線杆坑。要知道當時電線杆兒都是用鐵鍬一下一下挖的,等大坑挖好後,再把電線杆埋進去,很深的坑,整個過程非常耗時耗力。通常一個人一天能挖一個都是不錯的啦,但是我的三爺卻硬是和別人打賭自己一個晚上挖三個。朋友説他是吹牛,做不到的,但是當天晚上半夜三爺居然真的去了,一個人硬是低頭苦幹滿頭大汗的幹了一夜,真是挖出了三個電線杆大坑。據爺爺説三爺挖完坑回到家裏倒頭大睡,一下睡了一天一夜,醒來吃了一大筐的饅頭。後來村裏的人再沒有人和他打賭了。這一壯舉也轟動了整個村子。

三爺是莊稼漢的好把式。他現在家種菜買菜,他種的菜很好很受城裏人歡迎。而他現在種的地其實是村裏很難攻克的一塊荒地,誰都無人問津,但是他通過辛苦努力卻用這塊荒地種出了美味的菜,甚至還比其他家用好的土地種菜種的還要好一些呢。使得村裏人都很佩服他。

這就是我的三爺,在我的家鄉小有名氣,在我的心目中十分高大,也十分厲害。他的作為讓沒有開過眼界的我感到非常震驚。村裏人很佩服他我也很佩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