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關於家鄉的風俗作文15篇

欄目: 家鄉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3.19W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家鄉的風俗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家鄉的風俗作文15篇

關於家鄉的風俗作文1

流傳至今的中國傳統節日和二十四節氣中,我覺得重陽節最具代表性和神祕感。

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西漢時期長安近郊就有了九九登高觀景的風俗。到了唐代,重陽節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沿襲至今。

重陽節那日,人們習慣登高遠眺。在這秋高氣爽之際登山,總是令人心曠神怡。平原之地若無山可攀,人們便吃糕紀念。“糕”和“高”諧音,最早取慶祝秋糧豐收、喜嘗新糧的用意,後演變為步步高昇的吉祥之意。此外,重陽賞菊賦詩亦為古代時尚,唐詩宋詞中有不少吟詠重陽的名篇,比如:《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蜀中九日》《過故人莊》……

重陽節從歲時節日漸漸演變成民俗節日,儘管各地有不同的過節習俗,但核心文化價值始終是平安和諧,從未改變。那麼重陽節是怎麼來的呢?傳説,重陽節來源於一個道教的神仙故事:

東漢時有一個叫桓景的小夥子,為了戰勝瘟魔,拯救百姓,進山刻苦修煉。九月九那天,他讓全村百姓登高避難,拿着師傅傳給他的茱萸葉子和菊花酒戰勝了瘟魔。從此人們就有了重陽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的風俗。

隨着時間的流逝,登高望遠的習俗慢慢淡去,但重陽節思念親人的習俗卻保留至今,所以今天的重陽節,更多的成了“老人節”,表達尊重老人,孝敬長輩之意。

這精彩的故事,豐富的習俗,時日的變化,可不讓端午節成了最有代表性和神祕感的節日嗎?

關於家鄉的風俗作文2

粽子,是在端午節一定要吃的食物。據傳,在端午節那一天,我國古代著名詩人屈原投江自殺。人民為了不讓江底的鮫魚啃噬屈原的屍體,紛紛往江中投放粽子。

在家鄉,包粽子這個風俗在端午節時尤為盛行,可以説是家家都在吃的食品。它用糯米制成,三角形、長方形都有,中間加入蜜棗,也有加肉餡的,最後用粽葉包起來。

兒時的端午節,在家鄉温馨的祖宅裏,最難忘的是一家人包粽子,煮粽子,吃粽子。奶奶會教全家人包粽子。她先用水把粽葉洗乾淨,然後把糯米一勺一勺放進粽葉裏鋪平,再放入一顆蜜棗,接着放入糯米直到把蜜棗給蓋住,最後把粽子裹起來用草或者繩子紮緊。

我們也跟着一起包,小手上、衣服上,還有地上到處都是撒掉的糯米。因為力氣不夠跟經驗不足,包出來的粽子有的像三角形,有的尖尖的,有的扁扁的,還有的都露餡了!我們看着那些包得不好看的粽子笑,奶奶看着我們笑。這包進去的,是我們的笑聲,是我們美好的回憶;這包進去的是甜餡,是甜甜的心,也是大人們對我們的關懷和對我們的耐心。

粽子一個個被放進了水裏,過了一會,這一個個翠綠色的粽子就漂浮在沸騰的水花裏了,老遠就聞到了粽子的香味,真叫人饞!我們這些小孩子迫不及待的去嚐了一口,哇好燙好燙,把舌頭都燙壞了,果然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啊!

我的家鄉的風俗啊!我們自己包的粽子,凝聚了一種無法割捨的情懷……

關於家鄉的風俗作文3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的家鄉在象山,每當清明節,我的家鄉就有搗麻餈的習俗。

搗麻餈是一種體力活,一般有幾户人家相互約好一起來搗,到了那一天一番熱鬧非凡的景象,土灶燒起,把前天泡好的糯米,拿出來給它洗個“冷水澡”之後便又要將它放進蒸籠裏給它做個“桑拿”,過了一會兒鳧煙四起,一顆顆糯米吸足了水分而變得飽滿,晶瑩剔透,聞起來一陣淡淡的米香。等糯米九成熟以後,放上事先準備好的焯熟好的艾葉撒在糯米上,然後加一點鹽。

蒸熟後,兩個人抬着大蒸籠,將香噴噴的糯米和艾葉一同倒進了洗乾淨的搗臼裏面,一個魁梧健壯的叔叔先將搗錘頭在冷的艾葉汁浸一下,接着用搗錘使勁的揉了起來,鬆散的糯米和艾葉混合在一起成了糯米糰。接着那人岔開雙腿成馬步狀,雙手抓緊搗錘柄,高高揚起,高過頭頂,對準搗臼狠狠地砸下面團,墩實的搗臼發出“嘭,澎”的響聲,聲音鏗鏘有力。這時旁邊一個人雙手浸一下放涼的艾葉水沾濕,不停地把溢出來的米團重新歸隊,時而抱起米團翻一個身,一人搗,一人翻。動作嫻熟,配合約十分默契。沒過一會兒那人大汗淋淋,面紅耳赤,於是換一個人繼續搗。經過幾番輪流後,米團成了糊狀,看不出米粒來,像一塊綠色的翡翠大寶石,讓人垂涎三尺。

把搗好糯米糰從搗臼裏抱起來,放在早已鋪好的黃色松花的大桌子上,並且左右兩個人共同用擀麪杖把麪糰擀平,擀均勻。麪糰乖乖的壓成扁扁的薄薄的,然後用菜刀把它切成塊。我們這些小孩子就蜂擁而上,搶着吃。

大人們的談笑聲,孩子們的打鬧聲,搗臼“嘭嘭”的響聲此起彼伏,互相應和,連成一片,在春天的微風中輕輕盪漾。真是“長安一片月,萬户麻餈聲。"我喜歡麻餈的味道,更喜歡打麻餈那熱鬧的場景。

關於家鄉的風俗作文4

臘月三十的早上,我和弟弟二人坐在奶奶家的客廳裏。這時,就會有人問:你的父母呢?他們去哪了?

當你來到廚房時,你就能看到他們以及我的爺爺奶奶的忙碌身影。因為今是臘月三十,根據我們家鄉的風俗,在這一天,我們要祭拜兩個神仙。一個是天神,而另一個是灶神。所以我的父母正在幫爺爺奶奶準備祭拜用的物品。

吃完了午飯,祭品差不多已經準備好了。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將祭品擺上祭桌了:

祭桌的正中間是一個木籃子,裏面放着兩條糯米腸(在豬大腸皮中塞糯米,然後蒸熟)、一隻蒸熟了的雞和一塊蒸熟了的豬肉。左右各擺了一根大蜡燭。籃子前面是一碗飯和一碗水。而後面從左往右依次是一碗麪、兩條年糕、一塊豆腐、兩個饅頭一個楊梅和一些水果。

祭品擺好後就是祭拜的時間了,爺爺拿來一把香,用蠟燭點燃後發給我們。

我們每個人雙手舉着手裏的三炷香,祭拜。隨後,爺爺把香插在祭品上拿來了一鞠躬沓黃紙,相當於神仙用的錢,將它們點燃,燒給天上的神仙,祈求天上的神仙保佑我們來年平平安。但我認為,祭拜神仙和佛教是一樣的,應該要虔誠,不求私利。我只是含着對神仙的敬畏之心,給他拜年罷了。

祭拜完天上的神仙,我們還要“慰問”一下管我們飲食的灶神。於是,我們又將祭桌搬到了廚房,將之前的祭拜過程又重複了一遍。我們依然是以特別虔誠的態度給灶神拜年。

這就是我們家家鄉的風俗,雖然普通,也很常見,但卻是除夕這天裏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這個風俗是我最喜歡的風俗,因為這是一年中,唯一可以和神仙社交的一天。

關於家鄉的風俗作文5

春節是一年當中最為重要的節日,是中國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之一,我們在這一天內會有許多的活動,在各個地點也會有不同的習俗。

每當除夕來臨,我們家都會做一樣美食——“果子”,年邁的奶奶在桌子上和了一團面。用刀分成一小段一小段的,然後放一口大鍋,放入白糖和少量的水。糖稀好似畫紙一樣,被作者塗成黃色,其間有不少的泡泡從底面往上走,像趕集似。用麪糰像包餃子一樣包入糖稀,下入鍋中油炸。等待時也不可閒着,必須把麪粉在鍋中炒熟,等“果子”炸得像金元寶鼓鼓的了再撈出,均勻的撒下炒熟的麪粉,這樣的一個個的“果子”好像月牙一樣就做好了。

有時奶奶還會用竹籤串上水果,鑲上糖稀,這樣的冰糖水果獎勵表現乖巧的、比較可愛的孩子。我迫不及待地抓起果子吃,“滋滋”表面很脆,糖水從中流出,就像鑽石一般明亮、討人喜歡,表皮上的熟麪粉更是畫龍點睛,讓它星星點點,如同夜晚的天空下的星星。

奶奶在老家這一代做果子可是出了名的好吃,每次有親戚到奶奶家做客她都會給別人拎一袋去,客人連連謝絕。奶奶總是微笑道:“你跟我客氣什麼,都是自己做的不值幾個錢,帶回去給孩子們吃吧。”客人也是盛情難卻,不住的答謝奶奶。

這就是我家鄉春節的特產,果子是過年必須吃的,已經成為了我們這裏的特徵,你也想嚐嚐它嗎?

關於家鄉的風俗作文6

我的老家在歙縣許村,許村是以許家為“核心”的一個古村落,我就是許家的後代。

許家習俗中,最著名的就是“舞大刀”了。每到正月十五的晚上,許家中的“力之霸王”們,便舉着把四米多高的“大刀”,走街串巷地舞上一通宵!許家怎麼會有這種習俗呢?這個節日又是怎麼被許家設立的呢?

這要從唐代的開始説起,那時候,有一位許家的首領,名叫許遠。他精通兵法,智勇雙全,並創立了許家刀法。安史叛亂時,許遠與援軍主帥張巡一起奮勇抗戰,保家衞國。他的許家刀法出神入化,使敵人聞風喪膽。在一次戰鬥中,許遠身先士卒,身殺千人,最後因寡不敵眾,與張巡一起英勇犧牲。為了讓許家刀法不失傳,也為了永遠紀念這位英雄,每年正月十五,許村人都要舞大刀,這個習俗一直流傳到現在。

哦,差點兒忘了説正月十五傍晚時分的情景了,下午五時許,看熱鬧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聚集在高陽橋、大觀亭、五馬坊一帶。大約半小時後,嘰嘰喳喳的人羣突然靜了下來,只見一把紅色的大刀“砍”過來!密密麻麻的人羣立即“砍”出一條道路,隨後又跟在大刀的後面。興奮的人羣一起湧到河邊的一塊寬闊的場地上,精彩的演出開始了:各部門準備就緒,跟京劇差不多的音調響起,只見四個肌肉發達的壯漢湧上去,一人按住刀把,三人拉着系在刀背上的繩子,大刀開始傾斜,並迅速地轉動,像有人在揮舞一般。一會兒,他們又將大刀揮上揮下,有時橫割,有時斜砍,還有時來個“暴劈”。四米多長的大刀在他們手上真是“舉重若輕”,在刀光閃閃中,我彷彿看到了許遠當年揮舞大刀,殺敵如割草般的英雄身影……

不知過了多長時間,“大刀”又要轉移演出,可惜媽媽要拉我走了,我只好戀戀不捨地告別了“大刀”。

關於家鄉的風俗作文7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家鄉風俗,所表達的方式也有所不同。我們家鄉也有着自己的傳統風俗,每年農曆二月初二即為我們家鄉的傳統節日,我們稱之為“龍洞”,其主要以開門迎客為主,以吃為輔。現在就讓我為大家講講這個節日,我們是怎麼慶祝的吧!

二有初二那天,每家每户都會早早起來,準備豐盛的菜餚,可以説是大魚大肉。除了大魚大肉,還會準備餈粑,讓每位客人在離開的時候都能帶上餈粑回去,這也是我們家鄉的小吃特色。菜餚準備完畢後,就等着親戚朋友的到來。來的客人越多,主人就越高興。

中午我們就會舉行龍遊 行,一邊敲鑼打鼓,一邊跳舞,鞭炮連連。後面跟着長長的隊伍,每家每户都會經過,讓大家沾點龍氣。同時,保佑我們家鄉風調雨順,每年農作物都有大豐收。當龍遊到當地的祖廟時,大家都會進行參拜,把心裏想要説的話,想要實現的願望都説出來。有些外地來的客人,他們還會奉獻上自己的一點心意,往祖廟的錢罐裏塞錢,意思是讓祖廟建設得更加漂亮,讓它保佑當地居民都能過上富裕的生活。

聽了我講這些,你是不是覺得我們的節日很有意思?如果你也想來體驗一下我們家鄉的風俗,品嚐我們豐盛的菜餚,跟着大隊伍舉行龍遊 行的話,別忘了明年的二月初二,我們在這裏等着你。

關於家鄉的風俗作文8

我的家鄉在湖北省陽新縣,這裏的風俗與其它地方有些不一樣。正所謂“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現在我為大家介紹一下我們這裏過年的風俗習慣吧。

一年一度的新春佳節是我們中華民族亙古不變的傳統節日,雖然全國人民都過着同一個節日,但是每個地方過年的方式都有所不同,我們這裏從臘月初就開始忙活了。

冬至開始大寒之前,人們把紅薯從地裏挖回來,然後把紅薯一個個都洗刷得乾乾淨淨,加工成又白又細的紅薯粉,再然後就用罈子或乾淨的袋子裝好準備過年用。

下雪了,人們被困在家裏不能出去幹活,就在家裏製作又香又軟的年糕。製作年糕雖然費心費力但製作過程卻充滿了無限的歡聲笑語。每次聽到別人提起年糕時,我就會情不自禁地想起它出鍋時的騰騰熱氣,想起它的香甜美味,想起一家人品嚐年糕時的幸福笑容。我家每年做年糕的這項任務主要是由爺爺奶奶來完成的。首先將米粉放進大盆裏摻和適量的水揉一揉,揉成一個個小球形的劑子,然後放進模具裏將它們壓成各種形狀,有圓形的、有魚形的、也有桃形的……最後將各種形狀的年糕放到大蒸籠裏蒸熟。一籠籠熱氣騰騰的年糕倒在簸箕上,讓人看着就喜歡,聞着就流口水,吃一口滿嘴的年味。但我們不能多吃因為奶奶説這是用來招待來拜年的客人的。

年糕做好了,人們又將五穀雜糧倒在裝有沙子的鍋中爆炒,做成各種各樣的零食。過年的主食、零食都有了,轉眼就到了臘月二十四,每家每户都把家中裏裏外外打掃得乾乾淨淨,離過年還有幾天時間,東西就都準備妥當了。

這一天終於到來了,大家都在門口貼上紅紅的對聯,一家人圍坐在桌子旁其樂融融地吃團圓飯,正式迎接新年的氣氛。這就是我們這過年的風俗。

關於家鄉的風俗作文9

每個人的家鄉都會有獨特的風俗習慣,我也不例外。我的家就在水秀山青的寶清,這裏的風俗習慣可是非常有趣的呢!讓我帶你去感受一下吧。

冬天到來之時,東北的農家菜就可以大顯身手了——殺豬菜。提到殺豬菜,必不可少的是酸菜,它是由白菜醃製而成,這又是東北的一大特色。殺豬菜的製作過程也是很複雜的,酸菜切得越細越好,而且還需要血腸,血腸也是東北人的口福。殺豬菜可謂是東北特色的融合啊。經過一番辛苦製作,—大盤美味殺豬菜就大功告成了。在這裏,不管哪家做了殺豬菜,大家都會去幫忙,然後大家坐在一起,笑談之間,酒足飯飽。

深冬時節,遍地白茫茫一片,河面上結了很厚的冰,足足有一米深。這時是最適合滑雪和冰釣的時候了,冰釣就是在冰上釣魚,首先要把冰鑽開,鑽冰需要專業的工具,鑽好以後還要把帳篷支在冰洞處,再把小爐子放在冰洞旁,以防冰洞被凍住,而且需要足夠的耐心才可能有收穫,但冰釣不是為了釣魚,而是等待時跟朋友説説話,增進友情,重在享受。滑雪則是一種刺激又略顯危險的運動,滑雪時摔跤是不可避免的,—不注意就有可能人仰馬翻了。

我家鄉的風俗習慣十分有趣,而且可以增進感情,並不是為了得到什麼,而是重在參與和享受。你是不是也想到我的家鄉來感受一下這裏的風土人情呢?

關於家鄉的風俗作文10

有誰不愛自己的家鄉呢?有誰不説自己的.家鄉美呢?要問我的家鄉在哪裏,當然是美麗的寶清,它是一個山清水秀,土地肥沃的地方,是全中國的優質大糧倉,它在過春節的時候很熱鬧,有許多好玩的,好吃的,好看的,我愛寶清春節的熱鬧,如果你不信的話,那你就往下看。

除夕真熱鬧,家家做年菜,到處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穿上新衣服,門外貼好紅紅的對聯,屋裏貼好各色的年畫,哪一家都燈火通宵,不許間斷,鞭炮聲日夜不覺。

在家宴上,寶清的特產菜餚必不可少的就是殺豬菜,首先,將醃製好的酸菜清洗乾淨,切成絲,儘量切得越細越好,細得像頭髮絲一樣,口感非常好!接着,再往鍋中加入適量的水;這時再拿出大塊的五花肉洗乾淨,切成片放進鍋中一塊兒燉上,等肉和酸菜燉好之後再放入血腸,這樣的殺豬菜就做好了,每當我們看到這道菜餚,就覺得有過年的味道。

過春節時還得有一個代表作,那就是鐵鍋燉魚。把捕撈上來的魚切成大塊兒,起鍋燒油,放進鍋裏,鍋旁貼上玉米餅子,鐵鍋燉魚就做好了,特別美味,做好之後盛在盤子上放到桌子的中間,寓意就是年年有餘。

白天的時候,我們可以到外面觀看大秧歌,還有滑雪,打冰嘎,放爬犁,許多好玩的東西。我們寶清過春節實在是太有意思了。

晚上,家家户户打開電視,準備看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等到12點鐘的時候,家裏的老人,小孩兒都準備好吃年夜飯,桌子上的菜餚非常豐富,關鍵是必須得吃餃子,放鞭炮,放煙花,整個天空放射出五彩繽紛的顏色,美極了!

總之,我們寶清的春節就是這樣過的,歡迎你們來到我們美麗的寶清過春節吧!

關於家鄉的風俗作文11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雖然我們中華地大物博,風俗千千萬萬,但我最喜歡的還是春節——一個千家萬户團圓的好節日。春節是我們家鄉最傳統的節日,也是我們萬千炎黃子孫代代傳承的好節日。春節的高潮是從除夕夜開始的。這一日放鞭炮,吃團年飯,一家團聚,好不熱鬧。

大年三十那天一大早,大人們就忙着貼春聯上燈籠;婦女們則在家裏打掃衞生,把一年的塵埃都掃去;孩子們上躥下跳地打下手。等大家都忙完了,便一家人圍坐在一起開始吃年夜飯。

這個時候,辛苦工作的叔叔阿姨們回來了,努力求學的孩子們回來了,大家一路風塵趕路,就是為在今天回到家裏,一家團聚,在晚上趕着吃上一頓團圓飯。一家人坐在餐桌前,吃吃喝喝,説説笑笑,歡歡喜喜,時而大笑,時而感動,整個家裏都瀰漫着幸福……

等家家户户高高興興吃完年夜飯,便到了小朋友們最喜歡的放鞭炮的環節。

過年的時候大家為什麼會放鞭炮呢?這還得從一個傳説説起。傳説很久以前,每年大年三十,會有一隻怪獸叫做“年”的怪獸從山上下來,到村莊裏吃牲畜,甚至連人都不放過。所以人們都躲在家裏不敢出來,許多勇敢的人去和“年”鬥爭,但都一去不復回。有一次偶然碰到一個人躲在家裏用竹子燒火,竹子突然爆裂發出巨響,嚇到了外面的“年”。人們見狀紛紛點燃竹子,爆出響聲,最終成功把“年”嚇跑了。從那以後,每到大年初一,人們便歡聚於一堂,放鞭炮貼春聯,將之稱為過年。

春節是最熱鬧的也是最令人開心的節日。年,雖然説是一個傳説,卻給人們帶來了無限的樂趣,無限的温暖,無限的期盼,無限的夢想……

關於家鄉的風俗作文12

我的家鄉在湖北省陽新縣,這裏的風俗與其它地方有些不一樣。正所謂“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此刻我為大家介紹一下我們這裏過年的風俗習慣吧。

一年一度的新春佳節是我們中華民族亙古不變的傳統節日,雖然全國人民都過着同一個節日,但是每個地方過年的方式都有所不同,我們這裏從臘月初就開始忙活了。

冬至開始大寒之前,人們把紅薯從地裏挖回來,然後把紅薯一個個都洗刷得乾乾淨淨,加工成又白又細的紅薯粉,再然後就用罈子或乾淨的袋子裝好打算過年用。

下雪了,人們被困在家裏不能出去幹活,就在家裏製作又香又軟的年糕。製作年糕雖然費心費力但製作過程卻充滿了無限的歡聲笑語。每次聽到別人提起年糕時,我就會情不自禁地想起它出鍋時的騰騰熱氣,想起它的香甜美味,想起一家人品嚐年糕時的幸福笑臉。我家每年做年糕的這項任務主要是由爺爺奶奶來完成的。首先將米粉放進大盆裏摻和適量的水揉一揉,揉成一個個小球形的劑子,然後放進模具裏將它們壓成各種形狀,有圓形的有魚形的也有桃形的……最後將各種形狀的年糕放到大蒸籠裏蒸熟。一籠籠熱氣騰騰的年糕倒在簸箕上,讓人看着就喜愛,聞着就流口水,吃一口滿嘴的年味。但我們不能多吃因為奶奶説這是用來款待來拜年的客人的。

年糕做好了,人們又將五穀雜糧倒在裝有沙子的鍋中爆炒,做成各種各樣的零食。過年的主食零食都有了,轉眼就到了臘月二十四,每家每户都把家中裏裏外外打掃得乾乾淨淨,離過年還有幾天時間,東西就都打算妥當了。

這一天最終到來了,大家都在門口貼上紅紅的對聯,一家人圍坐在桌子旁其樂融融地吃團圓飯,正式迎接新年的氣氛。這就是我們這過年的風俗。

關於家鄉的風俗作文13

爆竹聲下,揚起的是最開心的笑臉。今天是正日初一,正所謂“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敞廬”。春節是一年中最隆重,最熱鬧的節日。

臘月初八那天,媽媽給我們煮好了臘八粥。我和妹妹別提有多開心了,時不時跑到灶台前掀開鍋看看,可媽媽總説:“別掀,別掀。等會泄氣就不好喝了。”煮臘八粥呢!首先要打算材料,材料有:紅棗桂圓栗子紅豆大米瓜子仁花生米……煮臘八粥要非常有耐心,這樣煮的粥才色香味俱全。喜愛吃甜的可以放些糖進去。經過一大上午的精心熬製,往裏加了一大勺糖,攪拌好後,迫不及待地塞進口,可我內心的貪望早已忘卻粥很燙,剛打算入口,媽媽就説道:“喝粥啊,要慢慢喝,你個急性子,跟你爸簡直一模一樣,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我這次細細品嚐,心裏讚歎到:這臘八粥也太好吃了吧,大米的軟糯甜甜的紅棗可口的桂圓,與整體結合的恰到好處,真是太美味了!就這樣,臘八就開心的度過了。

轉眼到了正月初一了,我定的鬧鐘早以亮出了它美麗的歌喉,我早早起牀,醒來後,發明枕頭下的什麼東西露出一個紅紅的小角,掀開一看,原來是爸爸媽媽為我打算的紅包,我打開一看,是三百元。我懷着快樂的心情洗漱完下了樓,吃過早飯,爸爸就點起了長長的鞭炮,發出“噼裏啪啦”的聲響。

到了正月十五這天,家家户户吃着美味的大湯圓。吃過晚飯後,我們一家坐在陽台閒聊觀月,別提有多快樂呢?

過了元宵節,年也就結束了,孩子們揹着書包好好去上學,大人們,開始去工作。人們又恢復了年前般的驚碌。

關於家鄉的風俗作文14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一個十分有趣的節日。

傳説是為紀念屈原而辦的節日:屈原是楚國的高官,他發現這個國家命數不久了,便對楚王君:“可以停止戰爭。”楚王不聽,執意而為。屈原悲憤被貶,滿腔愛國之情無處可表,寫下《離騷》,就跳河自盡了。戰敗後人們想在河裏找回屈原的屍體,但一無所獲,為了紀念屈原,便有了這一日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

而那粽子原本不是給人吃的,而是給魚兒吃的。人們在粽子上戳出小洞給魚兒吃,防止魚兒吃了屈原的屍體。正因為如此也就有了划龍舟投粽子的風俗。

那年去長壽時,正好趕上端午節,長壽有一池湖,叫長壽湖,上面正在上演一年一度的端午龍舟賽。我和爸爸媽媽便去那裏看了賽龍舟。

只聽裁判一個哨聲,兩隊便開始了激烈的比拼。龍頭前的鼓手有節奏地打着,後面的隊員喊着一二一、一二一,手也有節奏地擺動着。每個人都滿腔熱血,勝利只有幾步之遙。這一切在我們看來十分簡單,但是對於他們來説一定十分艱難,每個人都咬緊牙關、大汗淋漓的。

其實以前我一直有個疑問:為什麼龍舟會在歷史的長河中被保留下來,成為端午節的重要習俗之一呢?現在我親眼見到便明白了:賽龍舟時人們的滿腔熱血,正如當年屈原為國家吶喊的滿腔熱血。

端午節是一個有趣又有意義的節日。

關於家鄉的風俗作文15

爆竹聲下,揚起的是最開心的笑臉。今天是正日初一,正所謂“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敞廬”。春節是一年中最隆重,最熱鬧的節日。

臘月初八那天,媽媽給我們煮好了臘八粥。我和妹妹別提有多開心了,時不時跑到灶台前掀開鍋看看,可媽媽總説:“別掀,別掀。等會泄氣就不好喝了。”煮臘八粥呢!首先要準備材料,材料有:紅棗、桂圓、栗子、紅豆、大米、瓜子仁、花生米……煮臘八粥要非常有耐心,這樣煮的粥才色香味俱全。喜歡吃甜的可以放些糖進去。經過一大上午的精心熬製,往裏加了一大勺糖,攪拌好後,迫不及待地塞進口,可我內心的貪望早已忘卻粥很燙,剛準備入口,媽媽就説道:“喝粥啊,要慢慢喝,你個急性子,跟你爸簡直一模一樣,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我這次細細品嚐,心裏讚歎到:這臘八粥也太好吃了吧,大米的軟糯、甜甜的紅棗、可口的桂圓,與整體結合的恰到好處,真是太美味了!就這樣,臘八就開心的度過了。

轉眼到了正月初一了,我定的鬧鐘早以亮出了它美麗的歌喉,我早早起牀,醒來後,發現枕頭下的什麼東西露出一個紅紅的小角,掀開一看,原來是爸爸媽媽為我準備的紅包,我打開一看,是三百元。我懷着高興的心情洗漱完下了樓,吃過早飯,爸爸就點起了長長的鞭炮,發出“噼裏啪啦”的聲響。

到了正月十五這天,家家户户吃着美味的大湯圓。吃過晚飯後,我們一家坐在陽台閒聊觀月,別提有多高興呢?

過了元宵節,年也就結束了,孩子們揹着書包好好去上學,大人們,開始去工作。人們又恢復了年前般的驚碌。

Tags:家鄉 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