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範文700字(精選5篇)

欄目: 家鄉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79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家鄉的端午節作文範文700字(精選5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範文700字(精選5篇)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1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我家鄉的人們就會喜氣洋洋地迎接端午節的到來。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春秋戰國時期偉大的詩人屈原。當時楚國被秦國打敗了,他滿懷悲憤跳到了汨羅江自盡。人們懷念他,崇敬他。為了避免魚蝦咬屈原,扔了許多米團到汨羅江,大家以為這樣讓蝦吃飽了就不會咬屈原了。後來,人們怕河水把米團沖掉,就用荷葉把米團包住,再用紅線把米團捆好。慢慢地就發展為今天的粽子。每年的端午節,在我們的家鄉家家户户都忙着包粽子,可熱鬧了。粽子用翠綠的粽葉包裹着潔白的糯米加上用紅豆、綠豆和一肥一瘦的醃肉做餡。粽子煮熟後,剝開粽葉,只見米團裏彷彿嵌着幾顆深紅油亮的瑪瑙,非常好看,還散發着香氣,讓人垂涎欲滴。家鄉的人們都説吃了這種粽子,日子會過得更加紅紅火火,身體就會更健康。所以大人小孩都愛吃。

家鄉的端午節除了包粽子,還會賽龍舟。賽龍舟太吸引人了,那一天,人們紛紛從四面八方趕過來觀看賽龍舟。河岸上,人山人海,早就擠滿了觀眾。

選手們都會穿着色彩鮮豔的服裝,精神抖擻地站在船上,聚精會神等待着比賽的開始。最帥的就是站在最前面的鼓手,他扎着紅色的頭巾,強壯的身體,威武的站在船頭。“砰”只聽見一聲槍響,比賽開始了,數十條龍舟像離弦的箭一樣划向終點,選手們拼命地往前劃,河兩岸上的啦啦隊也是拼了命似的為自己的隊員鼓勁,“加油,加油”喊聲此起彼伏,震耳欲聾,霎時間,鑼鼓喧天,人聲鼎沸。

家鄉的端午節還有一個習俗,就是在門口上掛艾葉,給小孩戴香包。因為傳説五月是毒月,毒蛇,蚊子,鬼都會出來,所以人們會在門口上掛艾葉避邪,到了晚上,老人都會用艾葉熬水給全家洗澡,還在小孩的腳上塗上香香的雄黃酒,聽説這樣可以去掉百病,驅邪。

我覺得家鄉的端午節真有意思!歡迎你到我的家鄉來玩。我會給你當個免費的導遊帶你去看賽龍舟,還請你吃美味的粽子。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2

清晨,當小鳥把我從夢中喚醒時,一股粽香就像無形的魚竿把我從牀上釣了起來。媽媽告訴我,今日是端午節,要吃粽子,剝去一層粽葉,露出了一個“粽三角”,我拿起筷子,把筷子插進粽子中間,整個的舉起來,咬了一口,不由的稱讚道“真好吃!”它油而不膩,糯米軟軟的,夾雜着濃濃的肉香及淡淡的粽葉香,味道好極了。我還以往吃過很多其它粽子,如白米粽、紅棗粽、豆沙粽等,就數嘉興肉粽最好吃了!

我在電視裏看到各地的端午節活動豐富多樣,有:包粽子比賽、賽龍舟等。包粽子比賽十分精彩,那些老奶奶都拿出了看家本領,不一會兒,就包了二十多個粽子。賽龍舟競爭更為激烈,你追我趕,為了第一個到達目的地,大家都鼓足了精神,在吆喝聲中整齊劃一、拼盡全力的`揮舞着船槳,在河邊觀戰的人們大聲喊着加油、加油……一些年輕人更是躍躍欲試,想一較高下,我看到鏡頭掃過,有條龍舟上還有幾個外國人的身影,想來也是在和我們中國人同享端午節的樂趣。

我有些好奇,為什麼到了端午節要吃粽子,門上要插艾葉,還要賽龍舟呢經媽媽講解才明白,原先這是有由來的,據傳二千多年前,愛國詩人屈原主張改革政治、任用賢才,因同貴族靳尚等人鬥爭,遭讒去職,屢次放逐後,在農曆五月初五(也就是端午節)投河自沉,人們得知投河的是屈原後,紛紛爭先恐後地划船去打撈,這就有了之後的賽龍舟,因沒有找到屈原,人們又怕魚蝦吃屈原的身體,就往江中投粽子餵魚蝦,這就是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至於在門上插菖蒲、艾葉,是因為古代相傳五月是“毒月”,而五日恰好是五毒之首,所以在五月初五端午節這天,插菖蒲、艾葉能夠除瘟辟邪,免受病毒的折磨。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其內含的中華歷史文化、風俗習慣和節日氣氛,不禁使我陶醉其中。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3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又稱五月節。在這一天,人們一般會吃粽子、賽龍舟、掛艾草或菖蒲、喝雄黃酒……各地習俗不盡相同。

那麼,端午節的習俗又是怎麼形成的呢?讓我來為你一一解答吧!

首先是吃粽子。傳説戰國時期的楚國大夫屈原因屢次向昏庸的楚傾襄王請求提拔那些有才能的人,損害了那些唯利是圖的王公貴族的利益,遭到了讒臣的污衊,被髮配到偏遠的地方。公元前278年,秦國入侵楚國,楚國的全部土地被秦國納入了自己的版圖。屈原得知這一消息後悲痛欲絕,併為自己無法做任何事情而痛苦,於是他寫下了《懷沙》後,抱着一塊大石頭跳進汨羅江。周邊的百姓得知這一消息後,駕着漁船到汨羅江打撈屈原,卻都無功而返。後來,人們怕江中的魚蝦吃掉屈原的身體,便將煮熟的糯米糰丟進江中餵魚蝦以保屈原軀體。

掛艾草、菖蒲,則是人們為了驅瘟辟邪而形成的習俗。在古代,五月也稱為“惡月”,瘟疫盛行,人們會把艾草、菖蒲掛在大門上,以保一家平安健康。也有人把艾草曬乾,用火點燃後,用來驅除家中的蚊蟲等害蟲。艾草和菖蒲都可以做為香囊裏的材料,利用其氣味使自己免受蚊蟲叮咬。當然,這也寄託着長輩對晚輩的祝福。

在這一天,有的人還會喝雄黃酒來驅邪扶正,這是因為端午這一天也被人們稱為“聖日”,古人認為在這一天喝藥酒更有效。這時,你應該會想到小孩不能喝酒,該怎麼辦呢?沒關係,可以把雄黃酒摩擦在手腳,達到驅除蚊蟲的效果。也可以用雄黃酒在額頭上寫個“王”字,這個字並不是代表着長輩想讓他的子孫成為大王,而是希望邪惡之物遠離子孫,祈求他們將來平安幸福。

怎麼樣?聽了我的介紹,你是不是對端午節的習俗有了更深的瞭解呢?這些習俗,我們家鄉年年都有。如果想切身體驗一番,歡迎您到我的家鄉來做客。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4

家家户户包粽子,熱熱鬧鬧賽龍舟。端午節到了,在我的家鄉,這是一個隆重的節日。

端午節都是要吃粽子和賽龍舟,但我們家鄉卻不一樣,小孩子也玩賽龍舟,粽子裏可不是香氣四溢的糯米,還有讓人一見就喜歡的一百塊,沒聽過吧!這就是我們家鄉的端午節習俗。

端午節一到,每家每户的小孩都會拿出自己珍藏已久的小竹船,或自己啊的黑車輪,開始小孩子小龍舟,“戰場”是一條小江河。小江河是有盡頭的,小孩們每個端午都爭分奪秒的把自己的“戰船”放到江裏,開始用力向前劃,那場面,是多麼壯觀!哪一個人最先達到江的盡頭,就會有五百“大洋”,這個五百“大洋”讓全村的小孩都燃起了鬥志,一定要努力划來這個五百“大洋”。

當大人划龍舟時,小孩就跟在後面,在小船上裝上點食物和水,只要大人渴了餓了,就在第一時間把水和飯送給大人吃。

然後就讓我説説錢粽子吧。錢粽子是全村小孩子最渴望的東西,在一百個粽子當中只有一個,而且裏面裝着兩百塊“大洋”,這就試試運氣了,看你是不是全場最佳!

讓我再説一一説端午節時老家的活動,在端午那天,所有小孩都會分到一隻紙鴛鴦,當然也會送一些粽子、草藥,對了!草藥!每當端午,各家的大人會帶着自己的兒女去自己啊的山上採草藥,當然了,在我的家鄉,每家都有一塊地,一塊山頭,所以這是私人財產。山上有各種各樣的草藥,而我的外公是村長,山上的藥材更是多,要是賣出去,都能賣幾十萬!

你知道端午節的傳説麼?那是古代愛國詩人屈原在農曆五月初五這天,因為看到祖國被敵國攻破,心中憂傷過度,投江自殺,到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屈原而賽龍舟,吃粽子。

就是這樣,所以我們村規定,只要路過橋和江,都要把糯米粽子扔進水裏,讓江裏的魚吃粽子,不吃屈原的屍體。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端午,你們家鄉呢?可以説來聽聽嗎?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5

想必大家都過過端午節吧!這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據説端午節和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有關。

相傳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這天,屈原聽説秦軍攻破楚國後,悲憤交加,最後抱着石頭投入了“汨羅江”,以身殉國。人們為了紀念他,就逐漸形成了包粽子、喝雄黃酒等習俗。

端午節在我們“浙裏”是十分重大的節日,一大清早,外婆就上集市買東西了。一大包糯米,一大塊肥瘦相間的豬肉,外加一疊葉殼都是做粽子必不可缺的東西。包粽子要先將米洗淨,葉殼洗淨,備好肉和棗,將碧綠的葉殼捲成三角狀,再將米和肉擱裏頭,用繩子緊緊地封上口就好了。

我迫不及待地想上手試試,可看起來簡單,做起來可就沒那麼容易了,光卷葉殼就琢磨了好一陣子,我又是繞又是纏,葉殼卻好似一個頑皮的小孩兒,死活不肯聽我使喚。最終在外婆手把手指導下,終於完成了第一道工序,再後來就簡單了,把米和肉放進去,用筷子往米里戳幾下,防止粽子煮好後太鬆散,最後我把口子捏緊,捆上繩子,一個粽子就包好了。

起鍋架起煤爐,一個個穿着綠衣裳的粽寶寶爭先恐後地跳進鍋去,我坐在煤爐邊給歇着,看着鍋中咕嚕咕嚕的冒泡,我掀開蓋子想偷偷望一眼,不料冒起的白煙一下子迷了眼,還把家瞬間變成了仙境一般,我趕忙蓋上了蓋子。

外婆拿來艾青掛上牆,又拿來雄黃酒倒上,味道甚是刺鼻。過了一會兒,外婆説粽子該好了,我趕忙打開鍋蓋,一個個粽寶寶穿着綠衣裳進去,披着黃衣服出來。外婆將其裝盤,望着那熱騰騰香噴噴的粽子,心中有種莫名的愉悦。

解開繩子,香味忽地像巨龍一般翻滾而出,趁熱咬上一口,米又糯又鮮甜,肉肥而不膩,瘦而不柴,簡直恰到好處。

吃着粽子,聞着艾香,一切都懶洋洋的。家家户户無不是吃着粽子,談論着生活的瑣事,做好的粽子也不忘給鄰家送上幾個,雖不是玉盤珍饈,但也會使每家每户笑得合不攏嘴。

粽香伴隨着快樂在這餘姚城裏愈飄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