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精品】回憶故鄉作文九篇

欄目: 故鄉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89W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回憶故鄉作文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品】回憶故鄉作文九篇

回憶故鄉作文 篇1

都説鄉愁,是一艘窄窄的小船,載着遊子無邊的思念與渴望。而我的鄉愁,卻更甚於此,就如同夜幕中的孤星一樣,仍閃爍着光芒,卻倍感寒冷與寂寞。“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每每閉上雙眼,我的故鄉,我偉大的母親,總會在思念之海的盡頭眺望,眺望。我的故鄉,你可安好?

時光荏苒,離開你,已有十載了。隨着父母在偌大的城市中生存,不曾有一次回到你的懷中。在夢裏,我依稀記得,我愛的故鄉,遠遠地隱於青山之中,那是一個小小的村莊,質樸而純真。村頭永遠屹立着一座小小的祠堂,還有那威風凜凜的石獅,那是年少時,我同其他孩子們瘋玩地“寶地”,我們在四周嬉戲、捉迷藏,甚至翻上那雄壯的石雕,高呼吶喊。當然,也不會忘記,被叔叔阿姨痛斥時的委屈與難過。那時候,故鄉,你用巨大的雙手,護住了孩子們的童真。給了我,一個純真的夢。

稍稍大些,略懂一些事的我,常在爺爺的麥田裏幫些微不足道的小忙。我喜歡那一望無際的麥田,放眼望去,遍地的金黃,盪漾着金色的波瀾。輕輕躺在麥稈上,愜意地望着四方的藍天,一碧萬頃,就連不時飛過的大鳥,也不會礙了我的雅興,因為在它們的啼鳴裏,藴含着森羅萬象地優雅。有時,悄悄地在麥子上睡着了,讓爺爺找了半天,我們爺倆光着腳,走在厚實的土地上,呼吸着帶着麥香的空氣,感受着故鄉的恩典,有説有笑地朝家的方向歸去。

夜晚的故鄉,在我的記憶裏,永遠是熱鬧的。大大小小、男女老少吃過晚飯,便在小道上散步,你一言我一語,樂此不疲。老人們坐在樹下聊着平淡的家常,孩子們穿梭在人羣之中,打鬧追逐,原本寂靜的村子一下熱鬧起來。唯有到零零的星光漸漸明亮起來,人們才意識到:夜已深了。這時,又各自返家休息。唯有故鄉,仍在人們做着美夢的時候,默默地哀求微風,除走人們一天的疲勞。

身雖在異鄉,思念卻不曾斷絕。我的故鄉,你可安好?

回憶故鄉作文 篇2

我的家鄉在陝西,那裏氣候乾燥,我回家鄉的時候幾乎一直都是陰雨綿綿的。不像這邊熱的根火爐一樣。比方説,上個星期天,我的姑姑送來了一箱粘玉米,那玉米在陝西保存得好好的,可是一到這裏馬上就餿了。上回我的叔叔來深圳,因為陝西太冷所以穿的是棉褲,可是一到這裏,差點沒有把他熱死。

我的故鄉盛產柿子、石榴、蘋果、紅棗。西安有很多的古老建築和奇蹟,很明顯,他就是一座古城。有兵馬俑、大雁塔、小雁塔、半坡母氏系族遺址、碑林。這些景點中最好看最讓人難忘的就是那兵馬俑了。在那裏不僅僅讓人驚歎那裏的兵馬俑,屹立在坑裏,還能學到很多的知識呢!要説我最喜歡家鄉的什麼小吃,當然就是家鄉那美味的羊肉泡饃。只要從字意上理解,這個小吃的主要菜就是饃饃和羊肉,其實它裏面還有很多的東西呢,還要配一點粉絲,這種獨特的吃法讓你很驚歎。可是隻要你吃一口就會過口難忘,永遠都不會忘記那美味。把饃饃切成粒,配上羊肉是一種獨特的美味。把葱也切成粒點綴在整個碗裏。樣子很好看,不過就是缺少一點紅色。

上次我和我的姐姐一起去兵馬俑,順便到一家小餐館離去吃飯,找了半天才找到一個小餐館,我姐姐的要求很簡單,只要有西安的特產羊肉泡饃就行。按照這種説法,我們整個西安每一家餐館都和她的意。不過正好,我和姐姐一起出去絕對不會吃虧,因為我和他都喜歡吃那西安獨特的美味----羊肉泡饃。這羊肉泡饃最適合吃辣的人吃,每一碗羊肉泡饃裏他都要放一點辣子醬或者是給一個小碟子裏面裝着糖水泡過的大蒜,和辣子醬。那打算一經糖水泡過就變得更加美味,這樣就更秤砣熱乎乎的羊肉泡饃了。

就説上次,我的姐姐來我們深圳,因為深圳很少有陝西餐館,更何況是西安特產的餐館,可是我的姐姐竟然來了10包密封的羊肉泡饃用一點水煮一下,放進裏面配的配料:饃饃、大蒜、辣醬、葱和羊肉,讓我都垂涎三尺。當然這羊肉泡饃沒有新鮮的好吃,可是跟這裏的小吃相比簡直就有天壤之別。我的姐姐本身説要留給我兩包的,可是3天后他走的時候一包都沒有給我。按照常理來説我的姐姐胃口算是比較小的可是算一下3x3=9還有他在我家裏吃了幾餐便飯,可是一轉眼的三天時間那10包密封的“美味”就早已經不見了蹤影。氣急敗壞的我想找他説理,可是她造就已經“逃之夭夭”了。我的姐姐害得我至今還沒有償到那從家鄉帶來的美味。真的好想吃一口。不過現在的我更想去老家吃最正宗的羊肉泡饃.最可惜那"美味"還沒有到我得嘴裏就不見了蹤影.

好回味家鄉的“美味”。

我想吃過這道菜的人肯定會覺得非常的好吃,美味.

回憶故鄉作文 篇3

我的故鄉在農村,在姥姥家,那是我童年中最美好的回憶。

姥姥家有個大果園,裏面有好多的水果,三歲,我已經在姥姥家了,每當深秋的時候,大部分的果實都已經成熟了,姥姥、姥爺拉着我的手,坐上拖拉機直奔果園去了。

還沒到果園,我就已經聞到果子的香味了,我拉着姥姥的手大喊:“姥姥,我要吃李子。”姥姥高興地説“好,好,好,彆着急,一會就到了,看把你給饞的。”到了果園裏,姥姥説:“你不是要吃李子嗎?我領你到李子園去。”轉身,就對姥爺説:“她姥爺,摘幾筐瓜呀果的帶回去!”姥爺笑咪咪的説:“好嘞!”於是我和姥姥直奔李子園去了。

哇,李子好多呀,紅彤彤的,還有綠油油的葉子給它點綴,我大吸一口氣,真香。這時姥姥已經幫我摘了好幾個李子,我大口大口的吃着,姥姥在一旁説:“小心點,別噎着,還有啊,你少吃點,吃多了對胃不好,還倒牙。”之後我們又到果園的各個角落摘了幾筐果子。

四歲時,姥姥去集市上買了一頭母羊,這下可好啦,我每天早上都有新鮮的羊奶喝了,現在一想,現在賣的羊奶貴死了。次年正月母羊下崽了,咩咩的叫聲,我跑出去一看,我大叫姥姥:“姥姥,你快點來看,老羊當媽媽了”。姥姥聽到我的話出來了,説:“太好了”!

小羊身上有一層膜兒,老羊不停地去舔它,舔完之後,小羊終於露出了它的“廬山真面目”,雪白的毛,就是缺了兩個小羊角,四隻小細腿,好像沒睡醒,眼睛都沒睜開,好可愛,從那以後,我對老羊的關注減少了,注意力全部都放在小羊身上了,每天都去摸摸它,它每天也都跟着我轉,我去哪,它就去哪,像現在的寵物小狗,只是我沒給它穿上衣服罷了。

五歲半,老媽以去上幼兒園為由,把我接到威海。我就沒有更多的時間去姥姥家了,小羊現在已經不在了。

故鄉,我忘不了你給我的回憶,忘不掉果園裏的回憶,忘不了小羊陪我度過的那些時光。

回憶故鄉作文 篇4

月兒悄悄爬上了樹梢,傾瀉着大地,透過窗櫺,也灑下了滿屋的光。又是一年中秋之夜,明月如水流淌,清風暗送秋波,遙望天空,星疏月明,萬里無雲,格外晴朗。悠然產生“明月何時照我還”的惆悵。月明之夜,思念又回到了那遙遠的從前·······

兒時,每到農曆的八月十五,生產隊裏都要休息一天,儘管是秋收繁忙的黃金季節,這年中秋,我們這個二百多人的小村子,隊裏給殺了一條牛,全隊社員都熱熱鬧鬧分上了鮮美的牛肉。那場面,不亞於召開一個小型的交流會,大家有説有笑各自把牛肉拿回了家。

準備着中午的美餐。下午,母親和姐姐在家裏就烙起了月餅。我看到她們一會兒和麪,一會兒弄糖,一會兒弄餡兒,忙得不可開交。弟弟哪也不走,就守在鍋旁……直到月上枝頭,母親終於叫我們了,回家吃月餅了,我高興的一蹦一跳,從早上盼到現在了,真感到除了過大年,就屬今天快樂了。我們一家人圍着月餅坐成了一個大圓,父親説,先不要動,月餅和西瓜要先敬給月亮吃。

於是哥哥把西瓜切成了兩大塊,和五六個月餅放在了鍋蓋上,端在了屋外南房的屋頂上。月光如水,月大入盤,它靜靜的凝視這我們的貢品,或許在享受着西瓜月餅的美味……祭奠了月亮,我們才開始吃了,那時的月餅真香啊,我拿起一塊仔細端詳,母親用梳子在月餅上紮上了字,還壓上了美麗的圖案。烙的火候又適中,這餅看起來很精緻,一股濃濃的香氣直撲我的鼻孔,

我迫不及待的吃了起來,哥哥姐姐弟弟也是狼吞虎嚥的樣子……父親母親看着我們,笑得滿面春風,大家吃着月餅西瓜,聽着母親講述着一個個神話故事······什麼的嫦娥奔月呀、什麼的后羿射日呀、什麼的女媧補天呀,什麼的牛郎織女呀……

總之天空中這些帶着神話色彩的故事,悽美動人,我聽得如醉如痴。看着月亮中隱隱的樹木假山,天真的問母親,月亮上嫦娥玉兔還在嗎,吳剛不是砍倒了桂樹了嗎,咋還能看到有桂樹的影子……

如詩如畫的夜晚,我們依偎在父母的身旁,看着流星劃破夜空,想象着廣寒宮的淒冷,是否嫦娥還在“起舞弄清影”呢?母親哼着小曲,我們昏昏欲睡,可她臉上掛着微笑,父親一天的疲憊也蕩然無存了,一個人喝着家中僅有的半瓶白酒……

時過境遷,父母的音容依然清晰,可那熟悉的身影卻早已遠去,長大了,出去了,留在記憶裏的是父母的身影;老屋的綠樹;中秋的一輪明月……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在這樣的秋夜,我反覆淺吟着杜甫的詩,體會着故鄉的山,故鄉的水,故鄉的一輪明月。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回憶故鄉作文 篇5

在羣山環繞的小山村中,有一處是我萬分眷戀的故鄉——鱔灣村,在那裏不僅生活着我慈祥和藹的外婆,而且保留着許多我兒時的回憶。

外婆家是一座三進三出的六合院,雖然不是很大,但那時我們孩子的樂園。清晨,我們吃完了家鄉特有的小吃——水潺餅才鼓着肚皮出去玩,我們往往帶上一個小塑料桶前往溪邊。小溪不深,站下去剛剛到小腿,小溪一年四季從不幹涸,水也總是冰冰涼涼的,我們常常在溪裏抓些小魚小蝦。

用過午飯,太陽正猛着呢,我們便沿着牆根找螞蚱,如果實在找不到,我們就爬上牆邊的梯子,跳上寬寬的圍牆,做到牆角的桑樹上,吃那黑紫黑紫的桑果,小夥伴們的舌頭都吃麻了才停止那瘋狂的竅吃,聽外婆説,這棵樹在她剛出生的時候就有了,根基盤雜,是一棵老古樹。我一看,果真如外婆所言,可謂獨木成林啊!

夜晚,老人們都以為我們可以消停一會兒了,可我們一吃完晚飯就把大人們留在弄堂裏,帶着玻璃瓶和紗紙一窩蜂地跑到了田野裏,原來這裏有無數地螢火蟲啊,一點一點地泛着螢光,美極了!夥伴們不亦樂呼地捉起來了,山裏的螢火蟲不怕人,會乖乖地落入你的掌心,做成一盞盞“螢燈”,我們不免也會踩傷農作物,當農民衝出來時,我們早己帶着“螢燈”逃之夭夭。

在農村生活不僅有趣,而且快樂,我們應該好好珍惜生活中的一點一滴。

回憶故鄉作文 篇6

至今回憶起我的故鄉,心坎兒就暖暖的。

——題記

我的故鄉,一個散發着自然氣息的小山村。長大後,我不曾回去過,只記得家邊的竹林:鬱鬱葱葱,風一吹,蕩着微微竹香的綠浪。至今,竹林是否還是那樣茂盛?

懷着激動的心情,我踏上了回老家的車。望着遠遠的山包,近了,近了!……我高興地看着那一幢幢古樓,我激動不已。望着那熟悉的古樓,望着那熟悉的田地,望着那熟悉的農家人。這個生我養我的.地方啊!我,我回來了!

我連忙下車,三步並作兩步地踩在故鄉的土地上,我張開雙臂,像一個遊子重回母親的懷抱。碧空飄着白雲,咦!哪來的風箏?一隻只風箏從白雲裏竄出來,在空中輕輕地飄着。看那隻“蝴蝶”“粘”在白雲上,彷彿這一朵朵“棉花糖”甜得誘人,就連“蝴蝶”也被吸引過來了!瞧,一隻蜻蜓浮在了水面上。哎喲,小蜻蜓啊,這兒可沒有荷花呀!快快飛起來吧,要不然,等一下翅膀濕了可就飛不起來啦!瞅,就連蜈蚣也“飛”上天啦!它得意地晃着長長的身子,好不快樂!,天空下方,就是一羣放風箏的孩子。微風漾起了他們的笑,是他們,把天空裝飾成了一個花園;是他們,把微笑用風箏傳遞,每個人都莞爾一笑。

我向前走去。呵,好大一片田!金色的稻穀,好似撒了一地的碎金子。站在土垛上,眺望遠方。這兒,羣山連綿起伏,似乎在演奏一曲優美的旋律,時高時低;那兒,是一片金色的海洋,仔細一看,才發現——農民們在麥浪中彎着腰忙着收割呢!臉上那欣慰的笑,就像麥浪中的一朵朵菊花,開得那樣鮮豔,那樣燦爛!

遠處,一幢平房,淹沒在竹林中。久違了,老平房!我推開沾滿灰塵的木門,“吱吱呀呀”的聲響迴盪在耳邊。望着那熟悉的房間,我笑了——這是我曾經住過的地方啊!一切的一切都是那麼的熟悉!那塊蒙上了厚厚灰塵的椅子,使我想起了小時候總是那麼貪吃,還沒到開飯時間,我總是搶先坐在那椅子上,貪婪地嗅着那從廚房飄來的香味,看着奶奶端出來的一碟碟香噴噴的飯菜,我早就垂涎三尺,趁她不注意,“先下手為強”,奶奶也不責備,只是用她那粗糙的食指颳了一下我的鼻子,笑着説“好吃嗎?小饞貓!”她渾濁的眼中充滿了愛憐,充滿着幸福!連她的笑都那樣的甜!

“唦唦——”幾片枯黃的竹葉飄入房中,我笑了,望着窗外如血的夕陽,沉醉在往事的回憶中!不好,我如夢清醒——該回去了!我急忙走出屋子,可是誰扯住了我的衣服?是你,我美麗的故鄉!

故鄉喲,故鄉,我魂牽夢縈的故鄉喲!

回憶故鄉作文 篇7

沒有離開故鄉的時候,故鄉,是一幅鋪在地上的畫。我在畫中走來走去,只看到天邊遙遠的雲霞。遠遠地離開了故鄉的時候,故鄉,是一幅掛起的畫。一抬頭,便能看見。每當月下,透過一層薄薄的紗。每當我讀到"悠悠天字曠,切切故鄉情""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家在夢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幾人還"之類的句子,兒時故鄉的人,景,事全部都從腦海中浮現出來。

兒時,最值得慶幸的事是搖桂花。桂花一開香飄十里,到那時,我總是纏着母親問:"媽,怎麼還不搖桂花呢?"母親説:"還早呢,花開的時間太短,搖不下來的。"可是母親一看天上佈滿烏雲,就知道要來台風了,趕緊叫大家提前搖桂花。這下我可樂了,幫大人抱着桂花樹,使勁地搖。搖啊搖,桂花紛紛落下來,我們滿頭滿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兒時,那一條通往茶山的小木橋,讓我魂牽夢繞。我喜歡過橋,更高興把採來的野花丟在橋下,讓流水把它們送到遠方。

兒時,在故鄉有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是那一條終年潺潺的環繞着村莊的小溪。小溪的兩邊種着幾棵垂柳,那長長的柔軟的柳枝隨風飄動,是那麼美,那麼自然。有兩三枝特別長的,垂在水面上,划着粼粼的波紋。當水鳥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時,流水也唱和着,發出悦耳的聲音。

在故鄉時,總是想到外面看一看,闖一闖,可真正到了外面,才感到故鄉的美。

回憶故鄉作文 篇8

想故鄉便是童年,我也只是在那裏從出生起留戀了九年的時光。那裏有你曾經兒時的夥伴,你曾經遊戲的場所。還有老屋、老人、老的東西,那都是些自己曾經喜歡的,只是歲月不經我的允許,便將他們掩埋。到頭來,只是慨歎“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的悲哀。

比起現在周圍都是高樓林立的情景,我越來越多的回想起故鄉田野上那一望無際的感覺。我並不想説大自然的構造總是讓人覺得很美,但是故鄉那沒有人工做作的意境總能令我暫時忘卻自我。至少在那裏我真正能感受到那“天圓地方”、“水天一線”,雖然客氣中常會瀰漫着煙灰的味道,那裏時常會有一堆一堆的秸稈在焚燒。我們這些小孩們,就藉着這個機會拿着各自家裏的番薯放到最底層的秸稈裏去燜。其實一堆秸稈放在大太陽下曬,它是會自燃的。在那股子煙熏火燎下,番薯很容易就熟。在那時,我們感覺很自由,也很快樂。

小學時上學的路只有一條,從我們這個村子越過一個村子到位於另一個村子的學校的大路,這是我們整個地方唯一的車行大道。而放學時就有兩條路可以選擇,一條是車馳大道,剛好另一條就是羊腸小道。這條小路,通常是牧羊人必經的小道,所以小路上通常充滿了要麼是黑珍珠狀的新鮮的羊糞,或者要麼是已經變成了“餅”狀物體的風乾的老糞。

依着這條路的旁邊是一條河,沿着這條河一直走,就可以走回到我們那個村子。最新奇的是河兩邊的風景,稀疏的林立着一些早已過時的老房子,幾乎都是隻有阿公阿婆住在那裏。在那裏,有着唯一的一家商店,房子和店主一樣古老。房子是木質結構的,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以前是一座土地廟,而這個老頭以前肯定就是這座廟的廟祝。後來,老房子旁邊建了一所能住人的房子,店主也變了,肯定是也只有是老頭的兒子願意呆在那裏。河旁邊都會有屬於各自家的菜園子,甚至有時還會有一籬笆圍起來的竹子,其實説怪也不怪,竹筍能拿來吃,竹子又能做扁擔、竹蓖等一類的竹製品,這都是有它的經濟價值的。

其實我們並不顧及這些,我們只知道當有時天氣好的時候,我們就會飛也似的從校門衝出,或者跑到河裏去“徒手抓魚”,或者就這樣直接着跑着回家。因為根本不用顧及大道上那些飛馳的車輛會在這裏撞上我們,而如果上學父母就不會允許我們走這條路,並在瘋玩。最重要的是我們是真的覺的我們屬於那個安靜的世界,並且那個世界能夠無聲息的接受我們。而不是大路上嘈雜的鳴笛聲、大人的説話聲,令我們無法隨心所欲的大聲説話。

故鄉時的童年,我們嚮往自由自在,就和我現在還在追求的一樣。

回憶故鄉作文 篇9

那些回憶像咖啡的香味,苦澀而温馨。

我至今仍舊懷念那些松樹,那松林的清香仍縈繞在鼻尖。如今,往日的朋友們一個個去了他鄉,雖相距不遠,卻無緣相見。那麼,他們那時玩耍後身上充斥的汗味,混雜些松樹獨有的香氣,是否依然值得懷念呢?

那扇把衞生院分成前後兩部分的鐵門,曾被我一步步地推着關上,可不知是相互作用力搞得鬼,還是彈性有意給我開了玩笑,鐵門彈回,在我的額頭留下了烙印,被縫上後的針眼隨着時間的推移而漸漸消逝,進而不見蹤跡,可那鐵門已在我的血液刻上了痕跡,那是故土的痕跡。總是在每年的某一天,會微微地作痛,似乎在提醒我,不要忘記那裏,自己出生的地方。

那時的夏日,蒼蠅會爬滿窗紗,嗡嗡地振動翅膀,聒噪地讓人難以入睡;那時的冬日,寒氣會漫上屋檐,結成一個個冰凌,使人忍不住想要觸碰。可我已經很久沒有回故鄉了,我不敢確定,那扇鐵門是否還在,那些松樹是否還在,爬滿窗紗的蒼蠅?屋檐上剔透的冰凌呢?

去軍訓時,我曾離故土是那樣的近,(基地離衞生院200米),卻好似咫尺天涯,過“家門”而不得入。我的兩半靈魂彼此呼喚,去無法重逢而後合併,反而是“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看到某個熟悉的面孔,便趕快藏起來,生怕他們認出了自己,而自己卻不知道如何稱呼。於是,我開始害怕了,所有的一切都太容易逝去,就像某個電線杆上偶然出現的鳥兒的蹤影,一晃就不見了。這讓我不敢再想,而有時卻又忍不住去偷偷地想。

也許故鄉在我的回憶中,只剩下黑白色的剪影了罷。我不知道是誰發明了“回憶”這個詞,但我相信,他一定是遠離故鄉的遊子,想到了故鄉的味道。我希望,我的故鄉是一個咖啡壺,從它發出汩汩的一聲開始,就毫不炫耀它內裝液體的優點,只會散發出那淡淡的苦澀的清香。在我的看來,故鄉不是一盤肉丸,一碗兒時的雞蛋湯,而是那些只記得面孔,而忘掉的人的味道,是那苦澀而温馨的咖啡的味道。

我願意在關於故鄉發出的回憶,發出汨汨的一聲時,回到故鄉,畢竟也該回去;看看熟悉而又陌生的面孔,嚐嚐故鄉回憶的味道。

光陰遊走,歲久彌香。不淡其味,更添其醇;不褪其色,更增其厚。故鄉的味道佔據了我心中最隱祕的角落,飄散着揮之不去的古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