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科學觀察作文3篇

欄目: 觀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29W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科學觀察作文3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學觀察作文3篇

科學觀察作文 篇1

今天,我準備種洋葱頭,於是我精挑細選,選了一個白白胖胖的“小寶寶”把他放置於水中。

過了幾天,我競忘記了洋葱頭,跑向陽台看個究竟,洋葱頭橫了個身,長出了嫩綠的細芽,奇怪的是,儘管 洋葱頭橫放着。但芽卻“擰着脖子”向上長的。

我感到十分驚詫,心裏 萌發了一個念頭:難到洋葱頭會自我翻身?難到它不會向下長嗎?帶着這種種問題,我達開百度,輸入“ 洋葱頭的生長”等關鍵詞。答案很快出來了。

原來呀,不只是原來呀,不只是洋葱頭,任何一種存活的植物,橫放一定時間之後,就可以看到莖芽向上彎曲,而根鬚向下彎曲生長的現象,這就是植物“向重力性”的表現。向重力性是植物在地球重力影響下,保持一定方向生長的反應:根鬚順着重力方向向下生長,這是正向重力性;莖芽背離重力方向向上升長,這是負向重力性。

通過查閲資料,我還了解到,植物除了向重力性,還有一種“向光性”的特性。如果把植物的根芽包裹起來,在除了向上的其它方向上留出一定的孔隙,讓一部分光線可以由此進入。你會發現,一段時間過後,植物的莖芽會順着你設計的通道,尋着光線進入的方向“蜿蜒”生長。所以,利用植物的向光性,我們可以改變植物的生長方向,但這只是暫時的,因為莖芽一旦伸出洞外,它又會“舊態復萌”,轉身向上生長,任何一種存活的植物,橫放一定時間之後,就可以看到莖芽向上彎曲,而根鬚向下彎曲生長的現象,這就是植物“向重力性”的表現。向重力性是植物在地球重力影響下,保持一定方向生長的反應:根鬚順着重力方向向下生長,這是正向重力性;莖芽背離重力方向向上生長,這是負向重力性。

通過查閲資料,我還了解到,植物除了向重力性,還有一種“向光性”的特性。如果把植物的根芽包裹起來,在除了向上的其它方向上留出一定的孔隙,讓一部分光線可以由此進入。你會發現,一段時間過後,植物的莖芽會順着你設計的通道,尋着光線進入的方向“蜿蜒”生長。所以,利用植物的向光性,我們可以改變植物的生長方向,但這只是暫時的,因為莖芽一旦伸出洞外,它又會“舊態復萌”,轉身向上生長。

呀!原來大自然是多麼神奇科學會帶着我們去探索發現,體驗大自然 ,親近大自然,瞭解這顆蔚藍色的生命球!

科學觀察作文 篇2

一天,我在科學書上看到了拿鉛筆在頭上摩擦,可以把零碎的紙片吸起來,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準備動手做實驗。

我找來一根鉛筆和幾張零碎的紙片,用鉛筆在頭上用力摩擦,直到頭皮都發麻了才停下摩擦,然後把鉛筆放在小紙片上面。紙片先是顫動了一下,又顫動一下,漸漸地,漸漸地,竟被吸附在了鉛筆上。我看着眼前的一幕,目瞪口呆,叫來哥哥看,他也驚歎不已。正當我們沉浸在科學的魅力之中時,我忽然想:是什麼原因使紙片吸在鉛筆上的呢?是鉛筆和紙片具有魔力嗎?還是頭髮上有一種魔力,與鉛筆摩擦後把魔力傳給鉛筆,從而吸住小紙片的呢?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在網上查找了關於摩擦起電的知識。

“摩擦的本質就是一個物體的某個表面與另一個物體的表面相互接觸並相對掠過,在接觸時,一個物體中的分子必然與另一個物體中的分子近距離地相互作用;在掠過時,這個物體的分子必然會碰撞另一個物體的分子;在碰撞過程中分子的運動就會更加劇烈起來,也就是物體更熱了。而分子間撞擊得激烈的話,就可能把原本束縛在原子裏的外層電子撞出來,這個撞出來的電子還可能跑到另一個物體上,這就是摩擦起電啦。”

瞭解完這些科學知識後,我深有感觸,原來科學是這麼奇妙而又有趣的.東西啊!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注意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因為任何一個事物都有它存在的奧祕;要勇於探索科學的奧祕,通過實驗與分析,得出科學的結果。這樣才更有助於我們學好科學,愛上科學。

科學與觀察密不可分,讓我們在仔細的觀察中感受科學、瞭解科學、認識科學吧!

科學觀察作文 篇3

一個星期天的下午,我坐在家門口的小木凳上看着科幻故事《百年冰凍人復活》。正當我看得津津有味時,突然感覺腳背上癢癢的,我歪下頭看,原來是隻螞蟻。也許是剛才看了科幻故事的緣故,我的腦於忽然閃過一個奇異的念頭:試一試冰凍後的螞蟻能否復活。

我興致勃勃地來到廚房拿來一個小碗,打開冰箱,用小勺子在冰箱內刮一些冰霜放在碗裏,並將冰霜稍稍壓平,然後小心翼翼地捏起小螞蟻放進碗裏,只見那隻小螞蟻在冰霜上驚慌地爬動了幾下,便蜷縮成一團不再動彈了。我把裝有小螞蟻的碗放進冰霜裏,三分鐘以後,我把碗拿出來,用筷子輕輕地把螞蟻從碗裏挑出來放在白紙上。看着她紋絲不動的樣子,我心想:這隻可憐的螞蟻真的冰死了,我現在得趕快幫它復活。

我用白紙託着螞蟻拿到陽光下,給螞蟻加温,希望它快點兒活過來。一分鐘、兩分鐘……正當我有些焦急時,奇蹟終於出現了:只見螞蟻那蜷縮的身子緩緩地舒展開了,並翻動着身子。不久,螞蟻的觸角能擺動了,隨後就開始爬動……耶!冰死的螞蟻能復活啦!我迫不急待地把這一“重大發現”告訴了媽媽,媽媽表揚了我一番後啟發我説,冰死的螞蟻究竟能否復活,還得繼續試驗、探索,也許那隻螞蟻本來就沒有完全凍死,不能單憑一次試驗就輕易作出結論……聽了媽媽的話,我受到了啟發,於是,我找來了一些有關螞蟻的資料,書上説:“螞蟻在15-40 ℃之內都可正常生長,但最佳温度為25-35℃之間,冬季低於10℃就進入冬眠。……冬眠動物有一種特有的組織——褐色脂肪組織。它從頸部延至脊髓,具有產生熱量、保護動物安全過冬的能力。這一組織在冬天會慢慢地被消耗掉,到第二年夏天和秋天時又重新制造出來。……至於冬眠動物自動調節生物節律和機體復甦的機制是怎樣的,人們至今仍在探索……”看到這兒,我終於揭開了這隻“凍死”的螞蟻能復活之謎!

今後,我們如果繼續試驗,不斷探索,就能知道更多的大自然的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