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情感作文 > 感恩作文

2015年關於感恩的作文:行善與感恩

欄目: 感恩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6.48K

從中華民族的傳統道德來説: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施人於善當不圖回報。可現在,別説湧泉相報,能理解、能記得就不錯了。一方面是對不懂感恩的不解,我覺得這是人們心中的道德意識淡薄的原因。事實上,中華民族的道德體系的大廈已不成體系,支離破碎。道德是全社會的事,僅僅一部分人在那支撐着道德,而很大一部分人已經沒有了道德意識,這是最大的悲哀。這種悲哀讓人看不見希望。善的施與是不圖回報的,但這絕不是説得到別人的幫助就可以不用感恩。行善是一種道德;感恩也是一種道德。

2015年關於感恩的作文:行善與感恩

“感恩”是多麼温柔的一個詞語。但凡一個人的思想與情感裏有了感恩的意識,那必然是得到過別人的恩惠或者幫助,或者是對人生有過較深刻的解讀和理解。古往今來,感恩的故事聽到過很多很多,有的人為一飯之恩感動一生;有的人為報恩可以跋涉千里萬里,尋找那個有恩於他的人;還有的人寧願窮其一生,也要完成報恩這件大事。

我們中華民族從傳統上講,是最懂得感恩的民族。我們民族的感恩的精神曾經震撼過西方人。記得讀一部書的時候曾經看過對孔子的描寫。記得大致意思是:孔子24歲的時候,命運坎坷的母親去世了,為了給母親守孝,孔子隱退了長達兩年多。用西方人的觀點,用這麼長的時間專門悼念亡故的人,簡直是不可思議。孔子將母親葬到了祖先安息的地方,又把父親的棺木遷來與其合葬(這種習慣一直傳承到現在的)。對此,孔子解釋道:我們必須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並且報答這種恩情。我們必須以尊敬作為我們的回報,來表達我們的感情。為表達我們的感情,就得讓他們死後也葬在一起。

對父母感恩,這是人類回報父母的真正本能。

我記得我的感恩的意識最濃烈的時候是當我做了母親,在含辛茹苦的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真正的理解了什麼是深沉的父愛、什麼是偉大而無私的母愛。正如那句:不養兒不知父母恩。

懂得感恩,是人類的一種美德。感恩之心,不是與生俱來。感恩的思想的形成就是對人生、對社會不斷地加深理解的過程。一個人把感恩的思想經過思索,逐漸的內化成自己的思想和靈魂的組成部分以後,才説明具備了感恩的道德修養或是道德素質。

記得有這樣一個故事:曾經,一個斷了一隻手臂的以乞討為生的年輕人去一人家討飯。善良的女主人打開房門,看見他,除了一直斷臂以外,其餘各方面都與健康人沒什麼兩樣。雖對他心生憐惜,可還是沒有馬上把吃的施與他。女主人對這個男人説:你幫我做一件事,就是讓他用自己的一隻手臂搬着一塊磚繞女主人的房子走十圈。這個乞討的男人很愉快的做完了這件事。女主人也愉快的把他讓進屋裏。準備好飯菜,讓他吃。並對他説:這頓飯是你自己用勞動賺來的,是屬於你的。乞丐吃完飯走了……幾十年以後,這個女主人已經變得很老了。有一天,一個人在敲她的房門。女主人蹣跚着打開房門,一個穿着體面的中年男人站在門口,且只有一隻手臂。他就是當年的乞丐。這天他來,是來對女主人報恩來了。他深情地對女主人説:是你教我懂得了“人要靠勞動養活自己”的道理。並表示從此要養活這位曾經對他有恩的、現在已經很蒼老的當年的女主人……

這個故事給人們的啟示太深刻了,對人的善的施與也是要有所講究,否則,就有可能遭遇不懂得感恩的人。

還有,在咱們國家,經常有人出去做援外的公益活動。有一次參加了一個聯合國的公益組織,一次給非洲的貧困居民送物資,他們開着卡車到一個村落,車剛一停下就圍上來一羣小孩兒,他們認為理所當然地把車上的物資分給他們就行了。誰知隊長制止了他,説:“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讓小孩排好隊。説:“你們誰願意幫我們把車上的東西搬下來,就會得到報酬。”這些小孩非常高興地把東西搬下來,分到了糧食和日用品,高高興興地拿回家。一會兒又來一些村民,隊長也是用同樣的辦法,比如把東西整理整理,擦擦車什麼的都有報酬,有的村民因什麼都沒幹而沮喪,他就讓他們唱歌跳舞,總之沒有人不勞而獲。

行善,也要懂得行善的方式和方法,懂得行善的藝術

發達國家的慈善事業做得比較成熟,而我們中國式慈善總遭遇困局。在我們國家,向善者在付出金錢後常遭冷遇,這不完全是普通公民特別是“被行善”和“被施捨”的那部分弱勢羣體的素質問題,也與那些在物質上和心理上佔有無比優勢的商人和慈善家,或一些只有好的願望而無恰當方法的善舉者自己有關。做善事,不僅僅是一種經濟數字的羅列。從社會意義上説,一是為了表達心中的善意,還有向社會、向授予善的人傳遞善心,傳遞人類的各種道德和思想,解決的不僅僅是人們對金錢的需求的“幫助”,更重要的是給社會營造一種精神和道德的昇華的元素和力量。

另外,作為行善者,雖然都是不圖回報的,但對自己對別人的施與卻不希望被別人忘記,更不希望受到冷遇。這一點,不是施善者的問題。施善讓人感覺到的是人類相互關照的温暖;懂得感恩是對有恩於自己的人一種情感的回饋,同樣也是人類相互間理解的温暖。然而,如果一方面滿心歡喜的施善,另一方面,受善者卻沒有感恩和感謝之意,甚至沒了蹤影,人們感覺到的是一種心靈疏遠的感覺。這絕不是人類文明好的狀態,這種現象是背離人性的。

一個社會,如果讓人感到太冷漠,人們感受不到温暖。我們還是渴望有行善之人;一個社會的每一個人都有感恩意識,也會讓人感到温暖。感恩其實就是一種情感,這種情感是對施善之人情感的一種回饋。你為老人讓了座,隨後聽到一聲感謝,這是禮節;我們得到過別人的幫助,不該忘了向我們施與幫助的人,這是懂得感恩,也是一種美德。

我們不贊同有的富豪在“慈善夜宴”的召喚下裝聾作啞,但更不希那些有俠義之舉的人們孤軍深入,到頭來不被理解。

行善的人們,他們的善舉也許能夠影響一批富豪相隨,卻未能真正感動受惠人,這不能不説這是一種社會的悲劇,人類文明的悲劇。

學會行善是人生的課題,懂得感恩也是人生的課題。懂得如何行善,是讓善舉真正放射光芒的根基;學會感恩,是形成一個人道德素質的重要的環節。一個人要是從來都不懂得感恩,那將是一個情感不夠健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