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勵志作文 > 態度作文

初中作文:讀書的態度

欄目: 態度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6.15K

  導語: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所以我們要端正讀書的態度,好好讀書。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讀書態度的作文,歡迎閲讀。

 

初中作文:讀書的態度

第一篇:讀書的態度

對於讀書的態度,我們應該是要好讀書,讀好書。

記得陶淵明所説的: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那我先講講好讀書之重要。

高爾基曾經説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不讀書,何來的進步呢?沒有文化的人猶如泄氣的氣球,任人踐踏。相反,一個知識淵博的人,就如充滿氣的氣球越飛越高,別人都用敬佩的目光投向你。讀書能使一個人增長知識是其次,最重要的是能夠提升自身的修養。記住,讀書時一切的一切。

現在的青少年,每天大部分的`時間都是花在上網上。一到讀書時,便如枯萎的小草,沒有一點兒精神。有人認為開卷無益,但我不這麼認為,我認為開卷有益。第一,讀書是為了天下,第二,讀書是為了自己。當然,為天下之前是為了自己。在現在的社會,如果你沒有一點的文化,將會被淘汰,無法再社會裏生存。而讀書可以增長你的知識,開闊你的眼界。讀一書,長一智。書是你最好的老師。每個人都會在生活中遇到困惑,書可以引導你去尋找答案。書是你最好的朋友,在生活上的朋友,難免會出賣你。但書不會,相反,它會在你的身邊安慰你。所以,我們應該有好讀書的習慣。

對於讀好書,也是讀書之必要。還是那青少年來説。現在青少年上網的數率越來越多,許多人乘這點,在網上建立自己的網站,發很多不健康的書來誘惑青少年。當然,如果青少年沒有辨別是非能力的話,一旦,躍進他們精心策劃的陷阱,説真的,你可能再也爬不起來了。還有一點,讀書要選擇適合你自己的書,不要別人看什麼書,自己也看什麼書,隨波逐流。總之,讀好書是必要中的必要啊!

好讀書,讀好書是我們現在應有的學習態度。書是朋友,更是老師。它教我們要謙虛,要誠實,要友善,要自信···請扔下書的朋友們,再次拿起你手中的書,隨我一同走進書香之路吧!

第二篇:讀書的態度

從古至今,多少人對“讀書”有着深刻的理解。但是,今時不同往日,古時候與當代的人對“讀書”都有着不同的理解。而古時候的概念和理論也被後人所廣為傳誦。

“惜‘三上’珍‘三餘’只為五車八斗,讀‘四書’研‘四史’可擁千户萬鍾”這便是古人對“讀書”的看法。據我瞭解,這句話的意思大概是:“惜‘三上’珍‘三餘’只為五車八斗”——是古人對讀書治學之道的總結,使自己變得才華出眾。而“讀‘四書’研‘四史’可擁千户萬鍾”應該是——多讀讀和研究四書、四史等(古代應該是為了考舉),便能得到優厚的俸祿。從上句詩看來,詩句簡練短小精悍——應該就是古人寫法的特色吧!

古今不同,古時雖如此,但我也要對“讀書”的看法。

高爾基説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的確!若不好好學習,便不能成大器。《禮記》裏也曾有寫:“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成材。”我愛讀書,因為讀書能使我增長知識;我愛讀書,因為讀書能使我開闊視野;我愛讀書,因為讀書能使我儘早跟上社會的腳步。讀書,其實也是一件很辛苦的事。但若不好好讀,就會在關鍵時不知所措,那時,便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啊!回憶起往事,還曾記得有一次,放假了,老師要求我們看《三國演義》我便去書店買來看,看了幾天,就覺得這本書十分無聊,大多數講的都是打仗,煩!“反正老師也不知道,看不看都一樣嘛。”我心想。就這樣,我沒看幾回便不看了。等到開學了,老師突發奇想,説要考《三國演義》裏的知識。“啊?!不會吧!沒搞錯吧?!”我一聽,嚇了一跳。結果就不用提了,唉!自此以後,我就“苦讀”《三國演義》,仔細記下所有重點。光陰似箭,日月如梭。雖已事隔多年,但我如今仍在細讀《三國演義》。著名詩人蘇軾説得好:“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

讀書,我們應該學習蘇軾“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讀書,我們應該學習諸葛亮“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讀書,我們應該學習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從現在開始,好好讀書吧!

第三篇:讀書的態度

有一次,我和一個朋友去看一箇中國畫家的畫展。這畫家是以寫人物畫知名的。

其中有一幅畫,寫一個書生,正在讀書,其旁站一個女人,替他加上爐香。不用問:畫題必然是“紅袖添香夜讀書”了。

這幅畫,在我看來,沒有多大的了不起,但了不起的事情,卻是這一個美國朋友不斷地追問,這一幅畫的意境是什麼。

要把畫的意境向朋友説明?,那就是大件事了。

為什麼是大件事呢?這因為:中國人與美國人對讀書的態度,有所不同。

不能否認,中國人對讀書的觀念,太過隆重;而美國人對於讀書,視為一件平常已極的事情。其平常,有如搔頭和抓耳朵一般。

我曾經見過一個美國青年人,倚在大球場的鐵絲網了,金雞獨立地僅是一腳到地,讀一本書,讀上兩個鐘頭,沒有變換位置,直到他的書讀完以後才走開。

中國人能這樣讀書的,我似乎還未見過。中國有一點錢的人家,都有一間專為讀書而設的書房。較次的,也會在自己的卧室裏邊,設一張書桌。這一種豪華額定設置,一般美國人是沒有的。美國人家中有書桌的,百中無一;美國人要讀書,都在吃飯的桌子上邊。美國人不見得家家都有飯廳,沒有飯廳的人,吃飯的桌子,就在廚房內,因此,廚房就是美國人的書房。

書籍放在什麼地方呢?書籍放在車房壁上的架上邊。那新書買回來,放到車房去。

美國人沒有書房,美國人卻隨時隨地讀書。美國人讀書,不必找寧靜的環境。在鬧市中,經常有一塊小草地,草地上有一兩張椅子,椅子上坐着的,就是美國的讀書人。

在香港,坐電車,由上環坐到筲箕灣,其實是很好的讀書機會,但是,依我的觀察,在電車上看報紙的人,看書的人,卻不多見。

在美國,隨時隨地都看見人讀書。這不時説,美國人勤力,而是説,中外對讀書態度,有所不同。

歷史上,中國的讀書人,是一種特殊的人物。《幼學詩》説:“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又描寫讀書人十年窗下,一朝得志,曰:“有人在平地,看我上雲梯。”由於讀書人是一種特殊的人物,因此,讀書也變為一種神祕的事情。神祕之極,便變成為“紅袖添香夜讀書”。平心論事,紅袖添香,未嘗不好;如果必要紅袖添香,才能讀書的,那就不免太過隆重其事了。

由於讀書要隆重其事,因而,便有人“借頭借路”,不肯讀書,併為自己不肯讀書來解脱。記得二十多年前,看到了一本好書,介紹朋友去看。朋友吝嗇不肯買書,我就把我的本子借給他,言明一個月以後看完歸還。一個月以後,朋友把書還給我,但説:“完全沒有看過。我大以為奇。朋友皺眉道:”白天我要上班,晚上回到家中,太太晚晚都設麻雀局,叫我怎有機會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