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勵志作文 > 創新作文

【必備】創新作文彙總九篇

欄目: 創新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48W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創新作文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必備】創新作文彙總九篇

創新作文 篇1

千里冰封,一株梅傲雪綻放,以其獨一無二而倍受景仰;茫茫人海,一個人以腥風血雨制敵,憑聞所未聞,見所未見而奪人眼球。

的墊腳石,帶上創新啟程,灑下一路芬芳。

是喜新厭舊的,任何重複都必然使人產生疲勞。這就是小瀋陽淡出觀眾視線的原因,缺少創新終使“大俗即大雅”變為“俗不可耐”。而劉謙以創新再度成為全國觀眾的焦點,因創新而勝利,成功之路上灑滿花香。

哥倫布,捨棄舊思想,逆向航行。用創新打開世界,打開成功之門。因創新,印弟安人從此不再寂寞;因創新,地圖上蔚藍的汪洋平填新綠的一抹。他帶着創新啟程,在海洋之中用浪花拍起成功的風向標。

創新不僅需要的頭腦和的意志,要做他人之不敢做,以勇氣彰顯創新的輝煌。

唐納德,英國一家玩具公司的創意總監,在人才輩出的年代,高科技玩具早已不足為奇,而唐納德在大同小異的市場中找到了自己的制勝法寶——一個令人六歲的小女孩。他説只有孩子才知道孩子要什麼,大人的眼光猜不透孩子的世界!就這樣,他想別人之不能想,做別任之不敢做,在市場上以新產品叱吒風雲,在創新的成功之路上灑滿芬芳。

創新是成功者的名牌,更是推動歷史前進的滾滾車輪。

紐可門發明抽水式汽輪機,瓦特借鑑其理論,以熱蒸汽機聞名世界,狄塞爾踏着瓦特的腳印,又進一步推陳出新,以內燃柴油機家喻户曉。

歷史的車輛一圈圈的轉動,創新則是它的動力根源,帶着創新啟程,車轍緩緩延伸,鋪出一路芬芳。

創新是“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杜甫,俯視華夏大地喊出“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邁。

創新是付出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的愛迪生,用燈泡將黑暗照亮後的炫麗霓虹。

創新是“魔法媽媽”JK羅琳在言情書海中揮動魔杖創造新世界的神話。

蒼茫沙漠,仙人掌以獨特的新綠奪人眼球,在人海中競爭,難道不應該用創新讓成功熠熠生輝嗎?帶上創新啟程,灑下一路芬芳。

創新作文 篇2

文章摘要:此時的我,想到了老師再三教育我們要做樂於助人的小使者,而我卻沒有向老婆婆伸出援助之手,反而一個沉默不語的中年人能夠對老人產生憐憫之心,想到這些我心中感到陣陣內疚、後悔,連忙挺身而出,向老婆婆跑去,立馬蹲了下來,我笑着對男人説:“叔叔,我幫你把老婆婆送去醫院,你就別累了!

眾所周知,每屆世界奧林匹克的數理化比賽中,我國派出的選手們總是不負眾望——包攬全部的金銀牌,而在諾貝爾獎項中,總和我國無緣。按理説,這些獲得奧林匹克獎的中國選手們應該也能捧回諾貝爾獎盃,這是為什麼呢?我認為這與我國的教育觀念密密相關。在我國的大部分學校中,學校只注重學生的基礎教育,卻忽視了對其探索未知的培養。這就使中學生探索未知的願望變為幻想。許多教師也想教給學生新奇的、開闊的、靈活的知識,但一看到考試的“緊箍咒”,就不敢“越過雷池一步”,回到“正軌”上來。許多學生更是被考試指揮棒轉得昏頭轉向,無以適從。這是畸形的教學扼殺了大多學生敢於質疑、敢於創新的精神。

然而,美國的教學方法就與我國大不相同。在美國某一課堂上,老師教學生用氣壓計測量樓房的高度時,那位老師便把學生找來,不是教訓一頓,而是耐心地問:“還有別的方法嗎?”學生答道:“方法多得很,我可以把氣壓計拴在繩子上,從樓頂順下來,再測量這根繩子的長度……”我不得不佩服這位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力。如果這位學生出現在我國則會使大部分老師怒髮衝冠,覺得該學生是故意抬槓,譁眾取寵,搗亂課堂秩序。因為這位學生用了老師沒教過的方法。在當今競爭激烈的社會上,如果只用“老師教過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創新作文 篇3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創新人才”,這是時下最流行的 一句話,也是我們語文作文教學中所極力倡導的,然而本人認為能“張揚個性,培養創新理念”固然很好,但不可因此而忽視了學生基本能力的培養,必須根據學生的知識層次,把作文教學的創新落的實處。創新並非“放任自流,文無章法”,而是在學生掌握基本的寫作技能之後,“還學生以心靈的時空,放任學生的心泉流淌”。試想,學生尚不懂得如何觀察生活,又哪來細緻入微的感悟呢?學生尚不懂得基本的寫作技巧。又哪來行文的別具一格呢?“行走”尚不穩健,又豈能“疾走如飛”?因此,作文教學的創新不能流於形式,必須以學生紮實的基礎為前提。那麼,如何培養學生基本的寫作能力,使作文訓練落到實處呢?下面,我就如何培育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基本的寫作技能談一點粗淺見解,以就教於大方之家。

一、改革作文訓練體系,變寫作要點的單項突破為指導觀察和寫作實踐為主,章法指導為輔的綜合訓練。

生活是創作的源泉,作文是生活的反映。因此文章要擺脱陳舊的題材有所創新就離不開生活的積累。生活是豐富多彩的,除了七彩虹霓,還有烏雲滾滾、電閃雷鳴、雨雪紛飛。人性也象多稜鏡,既能折射出真善美,又能折射出假惡醜,有時還會帶點調和的色彩……只要我們學會了如何細緻入微地觀察生活,結合各自的源於心靈深出感受,必能使我們的文章折射出個性的鋒芒。因此我們的作文訓練體系應充分重視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然而,現行作文寫作體制在教學方法上卻不盡人意,現行初中語文教材把寫作理論分解為一個個空泛的訓練要點,散編於每個單元之中,一個單元訓練一個要點,如:“寫人記事要交代清楚記敍要素”、“寫人記事要注意記敍順序”等。希望一旦這些要點訓練完以後,學生作文能力自然就提高了。實踐證明,這不符合學生作文能力形成的規律,也不便於老師的實際操作,教材這樣安排作文訓練也就缺乏科學性。學生作文能力不是寫作要點累計相加的結果,而是在大量的循序漸進的寫作實踐中形成的綜合表達能力。葉聖陶先生説:“寫作系技能,不能視作知識,宜於實踐中練習,自悟其理,不能空講知識,或以為多講知識既有裨於寫作能力之長進,殊為不切實際之想”。(《葉聖陶教育論文集》736頁),既然如此,教材就不應該為作文訓練設計知識性要點,而應着眼於對學生寫作實踐的指導。

那麼如何進行寫作實踐指導呢?我認為教材在作文訓練的編排上應把握三點:一是着重培養學生觀察能力 ,以解決中學生作文“無米下炊”的問題;二是不羅列寫作理論知識,要側重於寫作實際操作,以解決中學生“理論一大堆、實踐跟不上”的問題,文章是有感而發的產物,學生觀察力過了關,自然能感受到生活中有觀察不盡的東西,有不少閃光的凡人小事,有寫不完的感受,作文的靈感也就在觀察中自然而然地產生,文章也就能水到渠成了,“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只要堅持把學生引進生活,觀察生活萬象,寫作的源泉就一定會汨汨滔滔長流不息,作文章的激情就不會枯竭,作文教學就會有生機、有活力。那麼,應如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呢?

我認為初中語文教材可以這樣來安排作文訓練:初一、初二年級每單元可結合所學課文,提示一些觀察方法,列舉一些觀察範例,設計一些觀察課題,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進行創作實踐。

比如:在學了朱自清的《背影》一文後,可向學生指出作者之所以把父親爬鐵道買橘子的“背影”寫得如此的成功和感人,是因為作者在觀察時,把父親的動作做了細緻的分解:①走到鐵道邊,②探身下去,③穿過鐵道邊,④爬上那邊月台。對“爬上那邊月台”的動作又再做分解:①兩手攀上面,②兩腳向上縮,③身子向左微傾。在分解之後,再針對每一環節進行細緻的觀察和具體的描述,這樣的動作描寫,細膩而又簡練,給人一個過程的動態,能調動讀者的想象力去豐富這種形象,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由此我們可以向學生介紹這種在觀察中常採用的方法——分解法,即把一個場面分解成幾個部分,把人物的行動分解成若干動作。可再舉一個觀察範例:某球星在球場上的一個漂亮進球,使全場觀眾歡呼若狂。如何真實的再現進球時的場面呢?我們可以把進球的全過程加以分解:①接到傳來的球,②用腳一顛,③球跳過對方球員的頭頂,④進球。然後再仔細觀察每個動作的具體情景,最後把這一連串的動作連起來,就成了一段具體的話:

“他在中場用胸部熟練地接住同伴傳來的球,習慣地用大腿輕輕一顛,將球巧妙地跳過對方防守隊員的頭頂,然後飛速插上,接着以靈活逼真的假動作一連晃過四名後衞的阻擊,最後避開已經撲到跟前的守門員,幾乎連人帶球一齊撞進網內。”

在列舉此例後,再設計一個觀察課題:細緻觀察並描述球場外球迷們看球時的表情變化或進球時歡呼雀躍的場面。

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不但學會了用分解法去觀察周圍的事物,而且還可使寫出的文章更充實更具體,,更重要的是為他們將來細緻入微地感悟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我想,初一初二若能加強這類觀察訓練,必能有裨於學生的寫作實踐。至於文章的寫法 —— 如何立意、如何選材、如何構思等等,可在閲讀教學中同步進行(如下文介紹的“仿寫訓練”),不必另立專題、空洞説教。初三年級在進一步觀察訓練和寫作實踐的基礎上,還須加強寫作技巧的指導和創新思維的訓練。如此使初中作文教學形成以指導觀察和寫作實踐為主,章法指導為輔的訓練體系,完成這一系列的教學任務,就可能使作文教學的被動局面得以改觀;同時,只要訓練紮實,學生步入社會後便會運用一定觀察方法去捕捉生活的寫作素材,然後憑藉較強的寫作實踐能力,用自已的筆去反映生活,從而使作文教學顯示出更大的實用價值。

創新作文 篇4

歷經幾年試驗,小羽在傳統工藝的基礎上推陳出新,研發出一種新式花茶並獲得專利。可是批量生產不久,大量假冒偽劣產品就充斥市場。小羽意識到,與其眼看着剛興起的產業這麼快走向衰敗,不如帶領大家一起先把市場做規範。於是,她將工藝流程公之於眾,還牽頭擬定了地方標準,由當地政府部門發佈推行。這些努力逐漸見效,新式花茶產業規模越來越大,小羽則集中精力率領團隊不斷創新,最終成為眾望所歸的致富帶頭人。

我們每個人都是很自私的。覺得對自己有好處的就不會告訴別人,害怕會失去,便從不會理解別人。其實,當有擁有什麼,可以分享給別人一份,也許就差你的這份奉獻,就能成功了。多一點關心,付出有何不可?又不會掉了一塊肉。

當你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時,你會從中感到滿足感、快樂感。我們應當學會與別人共同分享,自己也會得到樂趣。我們太多人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由於我們大多是獨生子女,家人幾乎都在圍繞我們轉,我們養成了這種狹小的心眼。比如小時候,鄰居的孩子會在一起玩,孩子們都要玩具,而其中一個和你同時對一個玩具產生興趣時,我們大多不會做出讓步。爸爸媽媽便會和我們説“乖,把玩具給他玩”之類的話,告訴我們和別人分享會獲益,會得到好處。馬克思和恩格斯是很要好的朋友。恩格斯經常拿出一部分錢幫助馬克思,他把自己的錢與智慧同馬克思一起分享,幫助馬克思度過一系列的難關,最終兩人彪炳史冊。

我曾聽過一個故事,美國的一個小鎮上舉行南瓜比賽,每年獲的頭等獎的都是同一個人,可是每次他參加完比賽,都會把自己精心培育的南瓜種子送給周圍的人,有人不解,就問他:你為什麼總是把你的得了頭獎的種子送給他們呢?不怕他們培育出很好的品種?那人回答説:我這樣做了,這樣別人的劣質花粉就不會污染到我的花了啊,既幫了自己又幫了別人,何樂而不為呢?

創新作文 篇5

或許曾羨慕阻風擋雨、橫卧華夏,巍巍聳立的泰山;或許曾羨慕洶湧澎湃、氣吞萬里,浪濤滾滾的長江,關於創新的高中作文。世界,如此的瑰麗,如此的雄壯。其實,你不必羨慕,更不必哀歎,因為你也擁有那樣的美麗,當你的潛能爆發時,你會感歎萬分,生命如此的偉大,綻放的花朵如此的燦爛。

大自然面前,人類不堪一擊,但我們的前人、先輩,卻已懂得了挑戰,挑戰自己,挑戰極限。劉易斯在巴塞羅那的飛奔震驚世人時,十秒的界限迅速成為了歷史;海明威筆下的老人在海上同惡魚進行着毅力的較量時,生命的力量淋漓盡致地展現給世人;一位母親飛奔向前,接住了從十多層樓上掉下的孩子時,潛能的爆發讓人歎為觀止;……人是渺小的,人卻又是偉大的。在惡劣的環境中,在挑戰的“誘惑”下,在“理想”籠罩裏,人所擁有的不僅僅是一般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的人生狀態,他還擁有那原子彈一般氣衝霄漢的能量。釋放你的能量,點燃你的潛能,生命的火焰才能放射出燦爛的光芒,綻放的生命之花才會奪目亮麗。

潛能中最耀眼的莫過於思維的火花,它是卧龍,一旦驚醒、振作、昂首,天地會為之收斂光芒,日月會為之黯然失色。身為調酒師的焦耳,灌注了自己的全部力量,終有一天豁然開朗,“能量守恆”不再是躲在事物背後、藏在歷史深處的'東西;輪椅上轉動搖桿的殘疾的霍金,思維的翅膀飛速地向宇宙深處飛去,留下了經典的《時間簡史》;疾病中煎熬的納什,思維的腳步馬不停蹄,博弈論橫空出世,諾貝爾獎章上又多了一道迷人的光澤;……無論你的身份有多麼低微,無論你的身體有多少缺陷,無論你曾忍受了多大的苦難與煎熬,思維都能以難以估量的能力,一展身姿,如神龍在天,昂首雲際。如果焦耳在湯姆面前唯唯諾諾,言聽計從,沒有任何自信,能量守恆終是謎團;如果霍金哀歎於上帝的不公,沉於悲觀絕望的海洋,則世上又多了一個無能的殘疾人,少了一位讓世人尊敬的科學巨匠;如果納什無法擺脱疾病纏身,依然處在空虛的精神世界之中,科學史上便少了一道亮麗的風景;……

當我們面對瘦弱的花苞時,或許感慨她是那樣的醜陋,但在陽光的呵護後,雨水的滋潤下,更重要的是她自身的不斷向上的力量的促使,會讓她爆發出難以估量的潛能,最終盛開的花朵會分外的迷人和燦爛,那也是世上最為美麗動人而無可比擬的風景。

評點:本文以“綻放的花朵如此的美麗”這樣的比喻性句子為題,緊扣人的潛能的爆發將是世上最動人的風景展開,雖為議論性散文,材料散雜,聯想豐富,但論述依然很集中,主體部分的論證很有層次性與邏輯性,先泛論,後集中談思維潛能。語言較有詩意,字裏行間充溢着小作者對世界對生活對科學的無比熱愛,文章富有激情。

創新作文 篇6

創新:未來就能充滿活力!不然就會在原地踏步:而變得僵化。

--題記

記得一年前,我們一家去首都旅遊。剛下飛機,沒走幾步我便有些頭暈眼花、呼吸困難。望了望天空,看不到像福州的湛湛藍天、悠悠白雲;聽不見像福州鳥兒的清脆歌聲眼前一片灰濛濛的。我皺了皺眉頭,咳了咳,憂心的對爸爸説:爸!這兒的空氣太差了!是霧霾嗎?嗯,是啊!霧霾讓我們的城市漸漸灰暗;使地球母親帶上了厚重的口罩爸爸説完,深深地歎了一口氣。我聽後,暗暗沉思:

今後,我一定要發明空氣泡泡,它是什麼?怎麼用呢?請看:這是一個袖珍型的球形物體,可以壓縮、可以擴大。上面有兩顆多餘的眼睛(按鈕),左邊的那一顆可以把空氣中的粉塵顆粒、霧霾顆粒等吸入泡泡內,而另一顆則可以把這些顆粒轉換成可以呼吸的空氣,並且它還有語音功能。可以提醒你在什麼情況下怎樣防護自己,避免疾病。其實,上面的那些功能對空氣泡泡來説只是小case了啦!它最大的用處是:可以懸浮在空中,隨意移動,到各地的城市、工廠等等去宣傳:告訴人們不應該再排放汽車尾氣;不應該再亂丟垃圾、果皮;告訴人們霧霾對人體、城市的危害;告訴人們一定要保護環境

大家覺得我的創意小發明怎麼樣?我也為今後的世界出了一份力哦!

創新:使我們與愛迪生在燈光下侃侃而談;創新:讓我們坐着萊特兄弟的飛機飛向藍天;創新:讓我們和列文虎克共同觀察微生物

為自己插上創新的翅膀吧!讓我們一起通往——創新的世界!

創新作文 篇7

不少同學在動筆寫作文時,作文選不離手。當然,適當地正確地參考作文選,有利於打開我們的思路,然而有些同學不是這樣,他們看到作文選中自己喜歡的作文,只是把名字改一下,由張三變成李四,由男生改為女生,把買菜換成買書,就抄上了一篇文章,須知,這是練習作文的大忌。寫作文是精神產品的獨創,作文貴在創新,只是一味地照抄照搬,無益於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如何在作文中體現創新呢?

1、學好語文課是創新的前提

同學們每天都上語文課,都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習一篇篇精美的課文,有的同學認為,學習語文課不外乎就是學點字、詞語、句子等基礎知識,充其量學到一些閲讀的方法,這種認識是不全面的,一篇篇課文,就是一篇篇極好的範文,語文課學習閲讀,更是在提高寫作,因為閲讀好比是土,而作文則是土中長出的苗,土肥才能苗壯,只憑着幾節作文課,要想提高作文能力真是難上加難。所以,我們要充分利用學習語文的大好時機,把語文課當作提高作文能力的課堂。

2、學習作者的選材方法和選材角度,在選材上有所創新。

材料是寫作文的前提,俗話説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材料,作文就無從寫起。有了材料並不一定能寫出好作文,還要求材料力求新穎,貴在創新,這樣的材料才能使讀者耳目一新。我們的語文課文,給我們做到很好的榜樣,如短文兩篇中的《散步》,作者沒有去寫散步中看到的美好景物;沒有去描繪社會環境的變化;更沒有去捕捉散步時碰到的好人好事,而是着力刻畫通過散步,體現出的一家三代人之間和諧的關係,表現出的中年人對生活的一種使命感,由於作者在選材是全力創新,才使讀者讀後眼前一亮,又給我們開闢了一個選材的新天地。有時,雖然材料難以創新,但我們可以變換觀察材料的角度,照樣給讀者新體驗。如《背影》一文,作者把觀察的角度集中在父親的背影上,從而給人以全新的感受。

3、學習作者結構文章的方法,在結構上有所創新。

全新的文章結構也能給讀者以新意,我們要不斷地根據表達中心的需要,更新文章的結構,例如《背影》在安排結構時以回憶背影描繪背影再現背影的結構全新地展現了背影給我的感受,使結構新穎、別緻。

4、學習作者分析材料的方法,在觀點上有所創新。

作文的目的不只是觀察生活,記敍生活,更主要的是分析生活,表明自己的觀點,給讀者以啟迪,學習作者對生活的分析,無疑對於我們的認識生活、提高覺悟是大有幫助的,不少課文,對生活的分析深刻,有新意,體現了作者觀點的創新,例如《散步》一文,作者通過分析一家的散步,看到了中年人對生活的使命感,這一觀點是非常有創新的,使我們更加深了對生活的認識;再例如《金黃的大斗笠》一文,通過雨中姐姐給弟弟送斗笠,表現了姐弟手足情深的觀點,這些,無一不是創新的體現,所以能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

5、學習作者表達感情的方法,力爭在表達感情上有所創新。

作文就要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而表達感情也需要有新意,創造出表達真情實感的新途徑,新方法。這方面,書中為我們做了很好的表率,例如《金黃的大斗笠》一文中姐弟倆對白(是一隻手打在另一隻手上)——嘻嘻。——咯咯。這幾個字的動作、笑聲,傳達出姐弟倆美好的情誼,使手足之情躍然紙上。再如《背影》一文中,寫父親反覆託咐茶房照應我,還反覆叮囑我,而我當時卻認為父親迂。而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瞭!一個聰明就把當時對父親不理解,而現在理解後的自責,內疚之情表現得活靈活現,這些,都是在表現感情上的創新之處,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

6、學習作者在使用語上的方法,在語言的運用上有所創新。

作文的語言非常重要,好的語言能感染讀者,能增加文章的魅力,在語言的使用上,書中不乏精彩的範例,如那團烏雲走過咱家窗前,我看到它的影子了。咱家屋後的竹林告訴我的。短短兩句話,就刻畫出姐姐的聰慧、識風雨,擬人修辭的運用使語言更富於情調,多麼精彩的句子呀!這不正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嗎?

總之,作文要努力創新,創新是作文的靈魂,我們只有熱愛生活,認真觀察生活,細心品味生活,仔細分析生活,才能看出新材料,寫出新內容,言出新觀點,才能給讀者全新的感受。

創新作文 篇8

法國作家雨果的《九三年》中説過:“人生下來不是為了拖着鎖鏈,而是為了展開雙翼。”每個人都不想落後都想着進步,而創新便就是另一種進步。

但怎樣才算是創新,創新從何而來?記得小時候經常聽老師講魯班的故事,就説他是一個能工巧匠,能從一葉草中得到靈感,發明了鋸子。最後老師會説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就能從中學到知識。

是的,沒錯。創新不是簡單的事,它需要機緣巧合,但更需要你有一顆善於發現的心。因為人類善於觀察,才發明了飛機;瓦特善於觀察,才改良了蒸汽機;牛頓善於觀察,才提出萬有引力……生活中有許多我們前所未知的東西在等着我們去仔細觀察。只要我們善於觀察,就會從生活中挖掘靈感,才能進步。

創新使我們更加努力奮鬥,但觀察往往更重要。數學家高斯,從小就很聰明也善於觀察。有次上數學課老師問:"1+2+3+……+99+100=?"問題一出,同學們都拿着筆把數字一個一個的加起來,只有他一人在仔細觀察,最後沒人算出結果,他站起回答説:"把1到100和100到1加起來,就可以得到有五十個101相加,等於5050。“結果所有人都震驚了,佩服他真聰明。但其實高斯並不是天才,他和大多數人一樣,唯一不同的是,他善於觀察,在別人都在埋頭苦幹時,他卻在仔細觀察分析問題的實質,才從中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才是明智的做法。

世界上的每一樣東西都是獨一無二的,每一樣東西都有值得觀察的地方。人類是高智慧的生物,大自然給予我們的不僅是一雙能手,還有善於觀察的眼睛。我們能創造世界上本沒有的東西,但也能將世界上有的東西改造的更美妙。就連北京奧運會主體育場鳥巢也都是工程師們通過觀察鳥巢的構造才建造的,它不同於以往的建築結構但更巧妙。從不起眼的東西中發現美好有價值的東西,這才是創新。

所以,觀察是如此重要,記得常説:“生活中並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沒的眼睛。”發現世界盡然如此美好。

觀察生活中的種種,發現其中的奧祕,此乃創新之源泉。

創新作文 篇9

“媽媽,這麼多好看的玫瑰花,你最喜歡什麼顏色的?”

“都喜歡。”

“為什麼都喜歡?你只能選一種最喜歡的。”

“孩子,這嫩紅的就像媽媽像你這個年齡的時候,這火紅的就像媽媽年輕的時候,這紫紅的就代表媽媽的現在。孩子,你就像這嫩紅的玫瑰,十八九歲,你的生命和青春剛剛開始。

想着媽媽的話,我又想到了外婆。外婆年輕的時候在院子裏種滿玫瑰,每到花開季節,滿院都是玫瑰花濃郁的香味。外婆已經離開我們好幾年了,現在,媽媽又在院子裏種滿玫瑰,看到這些顏色各不相同的玫瑰,就彷彿回到了她的過去。

媽媽十八九歲的時候,當然不像我們現在這樣,非但不能讀書,連温飽也常常是問題。但是外婆帶着媽媽,堅強地走了過來。到出嫁的年齡,媽媽就像那火紅的玫瑰一樣美麗熱情,但是媽媽還是選擇了爸爸,媽媽説,你爸為人誠實、忠厚,有一副好心腸,雖然我們家並不富裕,但只要我們一家人開開心心,比什麼都重要。如今,望着媽媽已有幾絲皺紋的額頭,我覺得媽媽很普通卻又很偉大,她就像紫色的玫瑰成熟、莊重,又不乏熱情和美麗,媽媽熱烈的青春已經過去,但她仍舊保持着一顆熱烈的心,媽媽把她種的玫瑰送給村裏的人,讓每個人都擁有玫瑰一樣的激情去工作,去奮鬥;累了時,奔放的玫瑰會喚起人們的心底潛藏的力量。

爸爸從未摘一朵院子裏的玫瑰送給媽媽,爸爸和媽媽一起奮鬥了二十年,風裏雨裏並肩走過,他們的思想和生命在默契中交流、融匯。十八個春秋,我從蹣跚起步到長大成人,從一無所知到認識了世界,從一棵幼小的玫瑰芽兒到一株健壯的開滿花的玫瑰,我那嫩紅的花瓣代表我的青春??媽媽的玫瑰,卻在走向衰老。一個女人的一生,就像玫瑰,你説它單像嫩紅的玫瑰,那麼你錯了;你説它單像火紅的玫瑰,那麼你錯了;你説它單像紫紅的玫瑰,你也錯了。媽媽的玫瑰,開了一生,也將開滿我一生的路;媽媽的玫瑰,永開不敗,因為它的芳香已經送給每個人;那生命的玫瑰,將開在每個人的心裏!

看到這個題目,似乎以為是寫母愛的,文中大段的篇幅描寫玫瑰似乎也在脱離話題,但作者的巧妙也正表現在這裏。只到最後一段總結全文時,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前面的描寫是在旁敲側擊,為後面的點題作鋪墊,“一個女人的一生,就像玫瑰”,他是在講述“答案是豐富多彩”的這個話題。

什麼是“心靈的選擇”,這篇文章用具體的兩個形象給予了回答。作者將花與女孩的生命歷程並列着寫,不是為了對比,而是為了互相映襯:花如人,人如花,二者都選擇了對生命的熱愛。這個抽象的主題由此得到形象的表現,並引起人們對生命意義與價值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