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經典語錄 > 語錄

精選教育語錄

欄目: 語錄 / 發佈於: / 人氣:1.1W

篇一:最好的教育名言名句

精選教育語錄

著名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説:“教育的本質意味着: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一個靈魂。”

盧梭説:“什麼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無所作為的教育:學生看不到教育的發生,卻實實在在地影響着他們的心靈,幫助他們發揮了潛能,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

著名教育家張伯岑説:“作為一個教育者,我們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教會學生鍛鍊身體,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如何做人。” 俄國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説:“在教育中一切都應以教育者的人格為基礎,因為只有人格才能影響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人格。”

中國著名教育家徐特立説:“任何人都應該有自尊心、自信心、獨立性,不然就是奴才。但自尊不是輕人,自信不是自滿,獨立不是孤立。”

英國教育家維克多.費蘭克説:“每個人都被生命詢問,而他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此問題,只有以“負責”來答覆生命。因此,能夠“負責”是人類存在最重要的本質。

古希臘著名教育家、哲學家柏拉圖説:“一個人從小受的教育把他往哪裏引導,能決定他後來往哪裏走。”

美國著名成功學家、教育家卡耐基説:“如果我們有着快樂的思想,我們就會快樂......用快樂、樂觀、豁達的胸襟去面對人生吧,我們的人生就永遠是快樂的。”

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教師要十分關切地對待孩子內在的世界,不可粗暴地把自己的意見強加於他們,要耐心地聽取他們的意見,要以平等待人的態度參加他們的爭論。”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説:“教育首先要引導孩子走獨立的道路,這是我們教育關鍵性的問題。” 美國著名作家、教育家詹姆斯.潘説:“一個成功的人是以幽默感對付挫折的”。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米契斯説:“一個人要學會感恩,對生命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心才能真正快樂。”

俄國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説:“良好的習慣乃是人在神經系統中存放的道德資本,這個資本在不斷地增值,而人在其整個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

中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説:“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幹,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好漢。”

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中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説:“我以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

印度哲學家菩德曼説:“播種一個行為,你會收穫一個習慣,播種一個習慣,你會收穫一個個性,播種一個個性,你會收穫一個命運。”

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説:“一個低水平的教師,只是向學生奉獻真理,而一個優秀的教師是讓學生自己去發現真理。”

捷克著名教育家誇美紐斯説:“教師應該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們求知與求學的慾望激發起來。”

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在學生的腦力勞動中,擺在第一位的並不是背書,不是記住別人的思想,而是讓本人去思考。”

中國一著名學者説:“注意力是心靈的天窗。只有打開注意力這扇窗户,智慧的陽光才能灑滿心田

篇二:教育經典語錄

把教育變成充滿愛的生活

把教育變成一種生活,一種極富創造樂趣的生活,一種充滿愛意的生活,這是一種思想境界,也是一種道德境界,更是一種積極明亮、充滿快樂的人生境界。願每一位教師都向往並努力走進這種境界沒有一種成長像生命成長那樣,如此複雜多變、難以琢磨,在這樣的奧祕面前,常常會發現以往的教育規律無用,以往的教育方法無效。正因為如此,沒有一種實踐活動像教育那樣充滿了智慧挑戰。在這個意義上,教育是一種特別需要耐心的事業,特別需要從容的事業。這裏的從容,也表現為讓孩童從容地成長,不要輕易地打斷他們成長的週期,不要急吼吼地逼迫兒童在成長的道路上狂奔不止。

一定要有新的教育觀念

新的教育觀念,會打開我們的思路,開拓我們的視野,讓我們充分享受到教育的幸福、成功的快樂。

班主任要有超前意識

班主任要有超前意識,用明天的目標激勵青少年,用明天的任務鞭策青少年,用明天的競爭啟迪青少年。為此,我們必須用最新的信息啟發、震撼、激勵當今的青少年,讓他們在新鮮的空氣中,張開富有活力的翅膀,飛向新的天地。

詩意的班主任是以出世的態度做入世的事情

晨曦中,帶着平和的心態走進教室,悠然地處理班級事務,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享受那一份難得的契合;豔陽中,帶着平和的心態步入操場,怡然地和孩子們嬉戲,笑看人生的花開花謝,抒寫那一份飛揚的青春;暮色中,帶着平和的心態離開學校,走進家居,與家人共享温馨,譜寫那一份温柔的眷戀。面對班級競爭的失敗,不必對學生暴風驟雨,也不必讓自己悽風苦雨,只要努力了,盡心了,就問心無愧了。

教育這條路沒有既定的終點

對於教師來説,教育的本質與意義都決定了這項工作將永遠充滿挑戰,這條路永遠只有行走的過程,而沒有既定的終點。

教育不宜過多使用終結性評價

教育評價註定是一種發展性評價,老師對學生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大小不等的問題、錯誤,應給予足夠的諒解、寬容、接納,同化、教導、引導,薰陶、感染、期待。如果教育過多使用終結性評價,對學生出現的問題不進行耐心教育,只是進行簡單的對錯判斷、嚴厲指責,並且不予以寬容,學生的悔悟無處棲息,受教育權力和轉化的機會被無情剝奪,學生怎能得到進步呢

走進學生心靈深處,才有真正的教育

教育是心靈的藝術。只有走進學生的心靈深處,才有真正的教育。而心靈的交流,心靈的共鳴,心靈的和諧,甚至心靈的碰撞,都會產生一種精神的美。當我們不能走進學生心靈時,我們所採取的教育“方法”“措施”“手段”“技巧”等等,都失去了應有的教育內涵,所產生的教育期待也會曇花一現用童心解讀童心

只要我們俯下身來,以兒童的眼光看兒童,以兒童的心靈去感知兒童的內心世界,以一顆童心去解讀童心,就會真正走近學生,體諒學生,和學生打成一片;就會感到我們和兒童是同一棵樹上的葉子,在風兒的吹拂中奏着相同的旋律,一起演奏和諧優美的樂章!

(2007年十一期《班主任》李素豔《用童心解讀童心》)

教育不能千人一面大同小異

教育如果千人一面、大同小異,將是人類的末日。好的教育是用50種方法教一個學生,差的教育是用1種方法教50個學生。

(2008年第一期《天津教育》鄭淵潔《話語》)

遊戲本身就是兒童的真實而最重要的生活之一

德國詩人和劇作家席勒認為,遊戲狀態是一種克服了人的片面和異化的最高的人性狀態,是自由與解放的體現。他的名言是:“只有當人是完全意義上的人,他才遊戲;只有當人遊戲時,他才完全是人。”不能輕看遊戲這一童年的身體生活。遊戲的意義還不只是具有幫助兒童成長的功能,更為重要的是,遊戲本身就是兒童的真實而最重要的生活之一。沒有身體遊戲的童年註定的殘缺不全的。

(2007年第七期《教師博覽》朱自強《讓心為新鮮的一切而跳》)

不能剝奪兒童的遊戲權利

在兒童時期,遊戲是生命的組成部分,剝奪兒童的遊戲權利就是剝奪兒童的幸福。每個孩子都是天才的遊戲專家,在遊戲中,孩子不僅能發展思維能力、創新能力,不僅能養成創新規則和遵守規則的習慣,更能感受到無比的幸福體驗。

(2008年第十一期《人民教育》陳錢林《幸福為本》)

真正有魅力的教育是點燃學生的希望之火

真正有魅力的教育是點燃學生的希望之火,引導差生通過自身努力去拼搏,喚起其自信心去得到成功的體驗,追求個人價值。因為他們同優生一樣渴望贏得他人的喝彩與尊重。為了希望而活着,有了希望才有盼頭。不斷激起學生的希望,才能體現教育的無窮魅力。

2008年三期《師道》1姚安《特色教育:發情、發泄→發掘、發揮》)

教育是一門“慢”的藝術

台灣女作家龍應台在《孩子,你慢慢來》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着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她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她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這就是最美麗的教育場景,一種關於“慢”的教育藝術,慢慢地進行,猶如等待枝頭掛滿果實,從春天等待到秋天。

(2008年第二期《湖南教育》嚴麗榮《教育是一門“慢”的藝術》)

真正的教育藝術歷來是一種慢的藝術

真正的教育藝術歷來是一種慢的藝術,心急不得。教育教學上的事物,一件一件慢慢來,像沙漏正常漏沙那樣,這並非是不負責任,我們可以做的便是調節好自己的心靈旋鈕,把心靈沙漏的漏口由最大調至適中的位置,從容地應對各種繁雜的教育事物。一個差生一個差生地補,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解決。一天只去解決一天所能解決的問題,一次只做一次所能做好的事情。我們可以把大的任務分解成許多的小任務,然後一次一樁,一次一件,一個一個按部就班地去完成。

(2008年第十期《班主任之友》(小學版)朱國忠《淺議教師的“職業生存哲學”》)

做教育的“農人”

因為恨鐵不成鋼,我們惱怒不已、批評指責;因為恨鐵不成鋼,我們越俎代庖、揠苗助長??唯獨忘了對孩子輕輕説聲:別急,我等你!人的成長,並不僅僅是知識技能的積累,更重要的是精神和靈魂的發育、成熟和提升。知識是容易教的,技能也是容易訓練的,但精神和靈魂的成長卻需要信任和耐心,需要期待的目光長時期地注視,需要潛移默化,需要慢慢薰陶、

培養、塑造??讓我們習慣教育的“慢藝術”,讓我們用“農人”的細心和耐心對待生命的成長與演變!

(20908年第八期《教師博覽》何捷《做教育的“農人”》)

教育就是喚醒

人的潛能是巨大的。教育就應該開發學生的潛能。然而可惜的是,當前的教育大多盯在考試分數上。未能喚醒孩子,就意味着孩子的強勢智慧受到了忽略,意味着教育者的眼光仍未超越世俗的評價標準。可以説,這樣的教育是短視的、失敗的和不負責任的??其實,在打好知識基礎的同時,也不會耽誤對孩子進行人格喚醒、潛能喚醒和智慧喚醒。只不過需要教育者真正愛戴孩子、欣賞孩子,真正為孩子的未來和遠景考慮,在教育路口架設賞識、喚醒和鼓舞的橋樑。 (2007年12月10日《德育報》耿銀平《教育就是喚醒》)

德育是喚醒

德育的要義在於“喚醒”,喚醒學生心中對真、善、美的追求,喚醒學生對美好未來的憧憬。“人之初,性本善”,人皆有良知,只是在後天環境的薰陶下,有的逐漸喪失,有的開始變味。新時期的德育工作者要挖掘其中的積極因素,尋求教育智慧,注意德育的`方式方法,去做春雨喚醒學生心中沉睡的善良的種子,去做春風吹開那遲開的花兒,去給每個學生的生命旅途“一路花香”。(2008年7月28日《德育報》肖克文《德育的另一種解釋》

德育是細節

我們德育工作者本來就是“在學生心尖上行走”的人,稍有不慎,便會貽誤一顆心靈,傷害一個生命。學生的一個小小的動作,一句隨意的謊話,一個異樣的表情,一絲不屑的態度等等,都需要我們去了解情況,去剖析學生心理,巧妙調節自己的情緒行為,把問題解決在細微處,消滅在萌芽時,與無痕處見教育,做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2008年7月28日《德育報》肖克文《德育的另一種解釋》

德育是習慣

當學生像一張白紙一樣來到學校,若干年後,能否在上面畫出美麗的圖畫,取決於我們在學生的心田裏播下怎樣的習慣。為了在這塊田地裏收穫命運,需要我們全體教師從小事入手,從點點滴滴做起,開始從“習”到“慣”的養成教育,在學生的心田裏播種真、善、美。細心呵護,絕不能讓她雜草叢生、一片荒蕪。如果外面的空氣有點污染,那麼我們就有責任為她拂去浮沉;如果窗外下雨,那麼我們就小心地為她撐起一頂雨傘。

(2008年7月28日《德育報》肖克文《德育的另一種解釋》

確立兒童立場,讓孩子享受童年

為了更好地促進兒童的發展,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以兒童為教育的出發點,經常用“兒

童的大腦”思考問題,用“兒童的視角”觀察世界,用“兒童的情感”體驗人生;走進兒童特有的精神世界,傾聽兒童,瞭解兒童,尊重兒童的決定和選擇,為他們提供思考、創造、表現和成功的機會,引導並使他們充分享受童年的多彩和快樂!

(2007年十期《班主任》袁文娟《確立兒童立場,讓孩子享受童年》)

要成為陽光教師

面對孩子,要有陽光般燦爛的笑容;面對同事,要有陽光般温暖的態度;面對家長,要能陽光般交流;面對教育,要有陽光般平和的心態;面對教研,要有陽光般積極的熱情;面對發展,要有陽光般不息的能量。給自己陽光,就會給學生撒播陽光,給大家帶來陽光。當你成為一名陽光教師時,你就會熱情地學習,快樂地生活,幸福地工作。

(2007年12月10日《德育報》白樂敏《班主任心語》)

和學生一起玩

作為班主任,要想讓自己的教育有效果,就必須讓學生喜歡你。而要想讓學生喜歡你,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和學生一起玩。

和學生一起玩,讓學生感到了平等,讓學生感到了親近,讓學生感到了快樂。

(2007年12月10日《德育報》鄭緒增《和學生一起玩》)

師者的人文情懷、精神世界應該如江海

做孩子心靈的使者,師者自身的人文情懷、精神世界就該如容納百川之江海,當一個個學生猶如一股股涓涓細流,歡快地朝你潺潺而來時,你不能無視其鮮活。因為那是一種湧動着的生命之流,你唯有用慧眼、愛心、睿智和着他們一起向前奔湧,你的生命才會隨之奔騰不息、意義雋永。(2007年12月24日《德育報》王光輝《“紅色海洋”與“五個車輪”》)

目光應該聚焦於教師

教師的素養,決定着學生的素質;教師的情緒,決定着學生的情感;教師的今天,影響着學生的明天,也決定着祖國的未來。有人説,如果一個民族不能讓校園裏的老師們笑起來,這個民族的未來就不會有多少笑臉;如果一個民族的教師不能挺起胸膛,這個民族的明天就很難挺直腰桿。(2008年第一期《人民教育》李希貴《2008關注什麼》)

教師是特殊的社會公民

教師是特殊的社會公民,他有着和其它社會成員不同的成長規律:文化意識伴隨教師度過人生的全部歷程;在“傳道授業解惑”中展示自身的生命價值;永不停息的求索精神得到世人的尊敬。

篇三:經典教育語錄

作者:雪的味道 出自:飄雪 瀏覽/評論:111/0 日期:2017年3月18日 08:55

經典一:“做正確的事”永遠比“正確地做事”重要。

我們每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每天都要做一些事情。“做正確的事”和“正確的做事”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在做事之前,尤其是在做比較重大的事情之前,對事情本身做出判斷是很關鍵的——這件事情是否正確?如果你認準了這件事是正確的,你就可以不遺餘力的去做。如果事情本身是不正確的,你做事的方法越正確,就會錯得越徹底。離我們想要的結果就越遠。而我們大多的人,常常是開始做事之前不去判斷,稀裏糊塗把事情做完了,才知道這件事原本是不該做的的,但為時已晚。

經典二:成熟的老師是看着學生的眼睛上課,不成熟的老師是看着教案上課。

課堂上,學生的眼睛傳遞着各種各樣的信息。懂與不懂,會與不會,疑惑,驚訝,走神,專注,或者別的什麼信息,都在學生的眼睛裏。真正成熟的老師,是能讀懂學生眼睛的,通過學生的眼神獲取信息,從而做出判斷。根據判斷,隨時調整自己的教學。而不成熟的教師,則是看着教案上課的,她只關注自己的預設的教案,而不關注學生,這樣的老師充其量也只是會照本宣科。教學效果可想而知。看着學生眼睛上課,不光能夠獲取信息,同時還是與學生交流情感最直接的辦法。人的眼神,其實是有温度的。有的眼神暗含殺機,如刀光劍影,看你一眼,覺得不寒而慄。有的眼神如春風和煦,與你交流,你覺得温暖莫名。比如現在,我與大家眼神的交流,目光專注,告訴我你聽的認真,目光帶着笑意,告訴我你的友好。目光平靜,説明你的心情也是也平靜的。而我們老師的眼神,最應該像陽光一樣充滿温情,讓每一個學生,沐浴在老師温暖的目光下。所以,我建議大家:不要吝嗇我們温暖的眼神。每天,走進課堂,在沒開口以前,含笑的目光輕輕掃視教室裏的每一位學生,如陽光的播撒,不留死角,不拉下任何一個人。每一個學生都會覺得,老師在關注他,關心他,師生的心理距離就會越來越近。還有什麼比這更好的事情嗎?學生如果喜歡你這個老師,哪還有學不好的功課?上課時更是這樣。能夠看着學生的眼睛上課,這一點真的很重要。

經典三:敢做自己能力邊緣的事情。

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人們在做事情的時候,大多喜歡做自己能力之內的事情,因為這樣的事情比較有把握。成功率相對較高。而做那些富有挑戰性的事情,常常是需要一定勇氣的。那是對自己能力的挑戰,對自己勇氣的挑戰。不敢挑戰自我,就永遠無法突破自我;不能突破自我,就只能在停留在原來的水平上原地踏步。“敢做自己能力邊緣的事情”,它是從一個高度向另一個高度過渡的台階跳。當你面對一件難度極大的事情時,應該具有一種膽識,具有一種敢把自己逼到“懸崖邊上”的勇氣。敢於挑戰自己能力的極限。人,在沒有任何退路的時候,只有往前走。這時的你,會調動你所有的智慧,專心致志的只去做一件事。當你跨過了這道坎,你的能力將得到一次大的提升。“邊緣”,是一個很微妙的詞語。它既在你的能力之內,又在能力之外。敢於做能力邊緣事情的人,能力就會得到大的鍛鍊。當然,這和盲目做事不是一個概念。

經典四: 營造“有壓力”而“不壓抑”的工作環境。

人有壓力,才能有動力。有動力,才能高效率。這種壓力,實際上是一種內驅力。它來自與自己內心的不敢落後,來自與同伴之間的合理競爭。這種適度的壓力,可以促使教師較大限度的發揮自己的積極性。煥發自己的熱情,自覺主動的去努力工作。而“壓抑”則是一種內心痛苦的情感體驗。如,學校的風氣不正,人際關係不和等因素,都可能導致人們內心的壓抑。長期工作在一種壓抑的環境之中,工作,沒有任何樂趣可言。因此,“有壓力而不壓抑”的境界,永遠值得我們努力追求。今天在坐的有些是學校的領導,我覺得,管理層面最應該為自己的學校,努力營造一種有“壓力而不壓抑”的工作環境。

經典五:你給自己的人生座標定多高,就決定你將來走多遠。

這一句話,特別適合送給那些年輕的老師。上海市萬航渡路小學,是一所上海名校。多年來積累了很好的辦學經驗。為了提高教師羣體素質,他們開展了“談人物、講故事、敍事件、擺現象、找細節、憶成長”系列活動。在“談人物”這一環節中,他們談了三個典型人物。下面我給大家介紹:

案例1、從一般走向成功。有位老師個人素質一般,在學校不顯山不露水。但幾年後卻出人頭地,走向成功。學校以她為典型,展開她的成長經歷,讓熟悉她的人都來説,讓她自己也來介紹她是怎麼成功的。大家共同來尋找她成功的祕訣。展開她的成長經歷後發現,這是一位住校老師,一住就是7年。這7年,她堅持讀書學習,打下了堅實的知識基礎。上課又特別認真,經常請別人指導,在自己的常規課堂上,苦練基本功。備課上課處處用心——不管有沒有老師聽課。耐得住寂寞,不受干擾,她把寂寞當成練功的機會。功夫不負有心人,由於她厚積薄發,終於出人頭地,走向成功。

案例2、從挫折走向成功的。在一次區公開課大賽中,萬小參加了三位教師,有兩位獲得一等獎,只有一位老師空手而歸。這樣的結果讓這位非常沮喪。問題是,這位老師失敗後不氣餒,能從挫折中站起來。認真反思,查找失敗原因。從那以後,她每次上完課,都堅持寫教學札記。數年如一日,寫了一本又一本厚厚的教學札記。積累了大量的實踐經驗,最終走向成功。她就是現在萬航渡路小學的副校長,靜安區學科帶頭人,年僅三十二歲的羅傑老師。現在的她,給來自全國各地的校長們做報告,已經是一套一套的。她的例子告訴我們,教師,就要經得起挫折,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成功。

3、從成功走向成功。這是一位青年教師,起點高,素質好,一走上工作崗位,沒有失敗,沒有挫折,一路綠燈。但獲得了很多榮譽後,開始驕傲,開始浮躁,開始不思進取。張雪龍校長對她説:“你雖然優秀,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離成熟還有很大距離,你給自己的人生座標定多高,就決定你將來走多遠。你應當將每一次成功,當成一次新起點。爭取更大的成功”這句話,既包含着淺淺的批評,又包含着校長對一位優秀青年教師更大成功的期待。教她不能僅僅滿足目前取得的榮譽,應該有更高的追求。好在這位教師聽取了校長的建議。一躍再起,向着更高的目標一路攀登,最後成為為數少之有少的上海市名師。在成長過程中,每個人都有一道坎,跨過這道坎,人生就進入了一種新境界。

聽完這三個案例,我的腦海裏,閃出一串我們學校教師的名字。我反思自己,這些很有天賦的青年教師有着成功的潛在可能性,或者取得更大成功的可能性。但由於她們工作動力不足,追求目標不高,僅僅停留在低層次的所謂成功上(校級、區級),這與學校的大環境有關係。怎樣讓學校成為教師投身事業的引力場,成為教師攀登向上的腳手架?是值得我們管理者深思的。

一個人的成長,除了學校的大環境,更重要的還有自身的努力。古人云:求其高,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因此,每一個渴望成功的教師,只有定好自己的人生座標,然後不懈追求,才能獲得最大限度的成功。正像張雪龍校長所説,你給自己的人生座標定多高,就決定你將來走多遠。我們學校能否出現更多的骨幹教師、名師、乃至特級教師?我將用心努力着,並期待着。

經典六:教師成長的最好途徑,是能將“常規教學”問題化。

常規教學是教師最主要的任務,是教師練功的好場所,好機會。在常規教學中常常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惑。這些困惑,正是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如果能從常規教學中提取“問題”,把這些問題作為課題來研究,這是促進教師成長的最好途徑。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本身,就是自身能力的鍛鍊與提高。怕只怕老師們只有困惑沒有“問題”或者有“問題”不研究問題。使一個一個問題從眼皮低下,一次次溜走而得不到解決,多少年後,問題還是問題,困惑還是困惑。教了多年的書,仍是原來的舊模樣。這樣的老師,是很難成功的。所有成功的老師,都是在教育實踐中成長起來的。

經典七:“評價”是為了使教育“增值”。

評價,是課堂教學的組成部分,我們老師經常使用。學生要表現,老師的評價就成了“牛鼻子”,學生常常從老師的評價中,感受自己的成功或失敗。得到老師肯定性的評價,學生感受的是成功的體驗;得到否定性評價,學生感受的是失敗。因此,學生很看重老師對自己的評價。一次發言,一個問題,學生總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與鼓勵。問題是,我們老師的評價,大多是“回頭看”的總結性評價,而不是“往前看”的鼓勵性評價。尤其在學生回答問題出現偏差的時候,我們老師的評價,常常使學生以“失敗者”的心態而結束,這樣的評價會使我們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郎平在她的《激情歲月》一書中,提到了這樣一個教育故事:她的女兒在美國讀一年級,家長開放日的那天,她到學校聽了一節數學課。課堂上,老師提問小朋友:4+5=?一個小朋友答:等於8。老師點點頭説:“嗯,與答案很接近,誰還有不同意見?”這位老師評價的可貴之處,就在於老師的評價結束時,學生的心態是個“成功者”。“很接近”既指出學生的答案是不正確的,但又是對學生的一種鼓勵,如果再加把油就可能完全答對,同時又給別的小朋友發表意見的機會。諸如這樣的評價,能使我們的教育增值。老師好的評價,應該肯定學生的一切努力;讚揚學生的一切結論;保護、激勵學生一切創造的慾望和嘗試;指導和幫助學生養成自己的學習方式,學會學習。評價其實也是一門藝術,需要我們很好的揣摩與研究。

經典八;參與的實質,是思維的參與。

目前的課堂教學,教師都有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理念。但這種理念落實在具體的課堂當中時,大多成了形式,也就是説,所謂的學生參與,只是形式上的參與。而不是思維的參與。如:師生簡單的一問一答,從文中找答案,一些看似熱鬧的討論等。這種參與其實不能算是真正的意義上的參與。要想讓學生的思維真正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教師要具有“點穴”之功。設計的問題,要具有啟發性,讓問題成為“牛鼻子”。讓“問題”把學生的思維打開,感情打開,跟隨老師的“問題”動腦、動心、動情。讓學生既有思維的過程,又有情感的體驗。一個問題解決了,新的問題又生成了。這樣,有思維的參與,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參與。

經典九:佈置作業,不要是“導體”也不要是“絕緣體”最好是“半導體”。

這句話的經典之處,就在於比喻得貼切。老師在佈置作業,如果太容易,就像“導體”一樣,學生不用動什麼腦子就可以輕而易舉的做出來。如果作業過難,對學生是個“絕緣體”,怎麼努力也做不出來。因此最好的作業應像“半導體”,難易適度。這樣的作業才最有價值。

經典十:提倡少批作業多備課。

這句話,是一句很理性的話。兩者之間是一種因果關係。“多備課”是“少批作業”的前提,“少批作業”又是“多備課”的結果。道理在於:你用大量的時間備課,上出的課效果必然好,教學效果好,學生需要做的作業就少,作業的錯誤概率就小,學生的錯誤概率小,老師改作業的量就小。問題在於,我們不少老師的做法,正好與其恰恰相反——少備課多做作業。老師和學生大量的時間,都泡在“寫作業”和“改作業”當中:“訂錯”和“改錯”當中,學生的錯題越積越多,老師的批改量也越來越大。這樣的惡性循環,使得老師和學生教與學都成了“苦行僧”。明白了這些以後,我們的觀念是不是該改一改呢?

十一:教師不要做外科醫生,要做中醫。(標本兼治)

十二:教育,要從人“可以改變”的地方出發。(最易動情)

十三:只有在傷口上才能長出思想。(疼痛蜕變,化蛹為蝶)

十四:任何有趣的東西,都會因為老師無趣的做法而變得無趣。(罪魁禍首)

十五:成為“品牌”的東西,是不怕別人競爭的。(高山仰止、不可超越)

十六:一節好課,不是解決了多少問題,而是引起了多少智慧。(問題生成比問題的解決更重要)

十七:好的教師,是在學生最容易糊塗的地方講清楚。(高屋建瓴)

十八:老師應該把最近的路徑告訴學生。(發現捷徑)

十九:不要把語文拆散了賣給學生。(整體藝術)

二十:每個活着的人都是到地球上報個臨時户口,何不快快樂樂過一天。(樂觀人生)

篇四:教育經典名言集錦

教育經典名言集錦

一、關於教書育人 1.“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也。” ——《禮記》

2.“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陶行知

3.“在教師手裏操着幼年人的命運,便操着民族和人類的命運”——陶行知

4.“因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陶行知

5.“教師的職務是‘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學生的職務是‘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陶行知

6.“智仁勇三者是中國重要的精神遺產,過去它被認為‘天下之達德’,今天依然不失為個人完滿發展之重要指標。”——陶行知

7.“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廢品,就會使國家遭受嚴重的損失。” ——馬卡連柯

8.“我確實相信:在我們的教育中,往往只是為着實用和實際的目的,過分強調單純智育的態度,已經直接導致對倫理教育的損害。”——愛因斯坦

9.“學校的目標始終應當是:青年人在離開學校時,是作為一個和諧的人,而不是作為一個專家。”——愛因斯坦

10.“學校的目標應當是培養有獨立行動和獨立思考的個人,不過他們要把為社會服務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標。”——愛因斯坦

二、關於為人師表

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孔子

2.身教重於言傳。——王夫之

3.要想學生好學,必 須 先生好學。惟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陶行知

4.要學生做的事,教職員躬親共做;要學生學的知識,教職員躬親共學;要學生守的規則,教職員躬親共守。——陶行知

5.動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動人以行者,其應必速。——李贄

6.使學生對教師尊敬的惟一源泉在於教師的德和才。——愛因斯坦

7.教師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靈才有健康的行為。 ——烏申斯基

8.教師個人的範例,對於青年人的心靈,是任何東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陽光。——烏申斯基

9.做老師的只要有一次向學生撒謊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從此為之毀滅。——盧梭

10.要把學生造就成一種什麼人,自己就應當是什麼人。——車爾尼雪夫斯基

三、關於愛崗敬業

1.學校要求教師在他的本職工作上成為一種藝術家。——愛因斯坦

2.教育者應當深刻了解正在成長的人的心靈??只有在自己整個教育生

涯中不斷地研究學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學知識,才能夠成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 ——蘇霍姆林斯基

3.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 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教師時常要讀書, 平時積累的知識越多, 上課就越輕鬆。——蘇霍姆林斯基

4.教師是克服人類無知和惡習的大機構中的一個活躍而積極的成員,是過去歷史所有高尚而偉大的人物跟新一代人之間的中介人,是那些爭取真理和幸福的人的神聖遺訓的保存者,??是過去和未來之間的一個活的環節。——烏申斯基

5.教師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責任心上。——馬卡連柯

四、關於理想信念

1.十分重要的是,關於祖國的豪言壯語和崇高理想在我們學生的意識中不要變成響亮的然而是空洞的辭藻,不要使它們由於一再重複而變得黯然失色、平淡無奇。讓孩子們不要去空談崇高的理想,讓這些理想存在於幼小心靈的熱情激盪之中,存在於激奮的情感和行動之中,存在於愛和恨、忠誠和不妥協的精神之中。——蘇霍姆林斯基

2.道德教育成功的“祕訣”在於,當一個人還在少年時代的時候,就應該在宏偉的社會生活背景上給他展示整個世界、個人生活的前景。——蘇霍姆林斯基

3.道德教育的核心問題,是使每個人確立崇高的生活目的。??人每日好似向着未來闊步前進,時時刻刻想着未來,關注着未來。由理解社會理想到形成個人崇高的生活目的,這是教育,首先是情感教育的一條漫長的道路。——蘇霍姆林斯基

4.思想是根基,理想是嫩綠的芽胚,在這上面生長出人類的思想、活動、行為、熱情、激情的大樹。——蘇霍姆林斯基

5.人類的精神與動物的本能區別在於, 我們在繁衍後代的同時,在下一代身上留下自己的美、理想和對於崇高而美好的事物的信念。——蘇霍姆林斯基

6.沒有信仰,則沒有名副其實的品行和生命;沒有信仰,則沒有名副其實的國土??——美國詩人惠特曼

7.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孔明

8.美的事物在人心中喚起的那種感覺,是類似我們當着親愛的人的面前時,洋溢於我們心中的喜悦。——車爾尼雪夫斯基

9.每個人都有一定的理想,這種理想決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斷的方向。在這個意義上,我從來不把安逸和快樂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這種倫理基礎,我叫它豬欄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並且不斷地給我新的勇氣去愉快地正視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愛因斯坦

10.要有生活目標,一輩子的目標,一段時期的目標,一個階段的目標,一年的目標,一個月的目標,一個星期的目標,一天的目標,一個小時的目標,一分鐘的目標。——列夫·托爾斯泰説

五、關於啟發式教學

1..孩子提出的問題越多,那麼他在童年早期認識周圍的東西也就愈多,在學校中越聰明,眼睛愈明,記憶力愈敏鋭。要培養自己孩子的智力,那你就得教給他思考。 ——蘇霍姆林斯基

2.人的內心裏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想感到自己是發現者、研究者、探尋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求特別強烈。但如果不向這種需求提供養料,即不積極接觸事實和現象,缺乏認識的樂趣,這種需求就會逐漸消失,求知興趣也與之一道熄滅。——蘇霍姆林斯基

3.求知慾,好奇心——這是人的永恆的,不可改變的特性。哪裏沒有求知慾,哪裏便沒有學校。——蘇霍姆林斯基

4.為了在教學上取得預想的結果,單是指導學生的腦力活動是不夠的, 還必須在他身上樹立起掌握知識的志向, 即創造學習的誘因。——贊科夫

5.教之而不受,雖強告之無益。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納也,今夫石田雖水潤沃,其幹可立待者,以其不納故也。——張載

6.教育中應該儘量鼓勵個人發展的過程。應該引導兒童自己進行探討,自己去推論。給他們講的應該儘量少些,而引導他們去發現的應該儘量多些。——斯賓塞

7.硬塞知識的辦法經常引起人對書籍的厭惡; 這樣就無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養的那種自學能力,反而會使這種能力不斷地退步。——斯賓塞

8.教育中要防止兩種不同的傾向:一種是將教與學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師主導作用的錯誤傾向;另一種是隻管教,不問學生興趣,不注重學生所提出問題的錯誤傾向。前一種傾向必然是無計劃,隨着生活打滾;後一種傾向必然把學生灌輸成燒鴨。——陶行知

9.教育不能創造什麼,但它能啟發兒童創造力以從事於創造工作。——陶行知

10.教師不替學生説學生自己能説的話,不替學生做學生自己能做的事,學生能講明白的知識儘可能讓學生講。——魏書生

六、關於因材施教

1.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這叫“因材施教”。——陶行知

2.人像樹木一樣,要使他們儘量長上去,不能勉強都長得一樣高,應當是:立腳點上求平等,於出頭處謀自由。——陶行知

3.當教師把每一個學生都理解為他是一個具有個人特點的、具有自己的志

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結構的人的時候,這樣的理解才能有助於教師去熱愛兒童和尊重兒童。——贊科夫

4.從我手裏經過的學生成千上萬,奇怪的是,留給我印象最深的並不是無可挑剔的模範生,而是別具特點,與眾不同的孩子。——蘇霍姆林斯基

5.世界上沒有才能的人是沒有的。問題在於教育者要去發現每一位學生的稟賦、興趣、愛好和特長,為他們的表現和發展提供充分的條件和正確引導。——蘇霍姆林斯基

七、關於教學方法

1.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達爾文

2.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輸知識,而是將開發文化寶庫的鑰匙,盡我們知道的交給學生。——陶行知

3.我們要活的書,不要死的書;要真的書,不要假的書;要動的書,不要靜的書;要用的書,不要讀的書。總起來説,我們要以生活為中心的教學做指導,不要以文字為中心的教科書。——陶行知

4.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陶行知

5.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葉聖陶

6.教是為了不需要教。??就是説咱們當教師的人要引導他們,使他們能夠自己學,自己學一輩子,學到老。——葉聖陶

7.只有讓學生不把全部時間都用在學習上,而留下許多自由支配的時間,他才能順利地學習??(這)是教育過程的邏輯。——蘇霍姆林斯基

8.一個無任何特色的教師,他教育的學生不會有任何特色。——蘇霍姆林斯基

9.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變成單純學習知識。如果我們力求使兒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專注到功課上去,他的生活就會變得不堪忍受。他不僅應該是一個學生,而且首先應該是一個有多方面興趣、要求和願望的人。——蘇霍姆林斯基

10.問題不在於教他各種學問,而在於培養他愛好學問的興趣,而且在這種興趣充分增長起來的時候,教他以研究學問的方法。——盧梭

八、關於創新與實踐

1.教育是知識創新、傳播和應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才的搖籃。

篇五:教育經典名言集錦在名家的思考裏思考,在自家的思考裏深邃

請你在下列關於教育的名句中選擇一句,圍繞此句的主題,聯繫實際思考,

寫出800——1200字的感悟小論文,在5----8分鐘時間裏作講演。

第一章:關於教育與教育學

1、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説:“植物的形成在於栽培,人的形成在於教育。”康德説:“人只有通過教育才能成為一個人。人是教育的產物。”

2.我相信,不論孩子將來從事哪一種事業,都應當從小做起。真不知道有多少父母能夠認識到他們給予孩子們的所謂“教育”,只會迫使子女陷於平庸,剝奪他們創造美好事物的任何機會。 ——(美)《鄧肯自傳》

3.教育上的錯誤比別的錯誤更不可輕犯。教育上的錯誤正和錯配了藥一樣,第一次弄錯了,決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補救,它們的影響是終身洗刷不掉的。 ——(英)洛克

4.即使是普通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 ——(法)愛爾維修

5.動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動人以行者,其應必速。 ——李贄

6.棍棒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心靈更為懦弱,更為固執。 ——(法)蒙田

7、只有家庭、社會、學校三者配合起來,才能夠使孩子健康成長。

8、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時候就開始了,在他不會説話和聽別人説話以前,他已經就受到教育了。 ——(法)盧梭《愛彌兒》

第二章:教育功能與教育規律

1、“在教師手裏操着幼年人的命運,便操着民族和人類的命運” ——陶行知

2、拿破崙説過:“世界上只有兩種強大的力量,即刀槍和思想。從長遠來看,刀槍總是被思想戰勝的

3、人生當中最危險的一段時間是從出生到12歲。在這段時間中還不採取摧毀種種錯誤和惡習的手段的話,它們就會發芽滋長,及至以後採取手段去改的時候,它們已經是紮下了深根,以致永遠也把它們拔不掉了。 ——(法)盧梭《愛彌爾》

4、學生在學習上大致可分為四種:“生而好學為上,薰染而學次之,督促而學以次之,最下者雖督促不學。然而生而好學與督促不學的人究竟是少數,大多數得到相當薰染、督促就學習。”——陶行知

5、蘇格拉底説:“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

6、著名哲學家威廉?詹姆斯説過:“種下行動就會收穫習慣,種下習慣就會收穫品格,種下品格就會收穫命運。”

7.“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廢品,就會使國家遭受嚴重的損失。” ——馬卡連柯

8.教育者應當深刻了解正在成長的人的心靈??只有在自己整個教育生涯中不斷地研究學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學知識,才能夠成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 —蘇霍姆林斯基

9.人類的精神與動物的本能區別在於, 我們在繁衍後代的同時,在下一代身上留下自己的美、理想和對於崇高而美好的事物的信念。 ——蘇霍姆林斯

10、教學必須符合人的天性及發展的規律.這是任何教學的首要的最高的規律.

11、教育上操之過急和緩慢滯後,都會摧殘孩子正常的心理髮育。

12.野性難馴的馬兒,只要合適地加以訓練,是可以成為駿馬的。——(捷克)誇美紐斯

第三章 關於教育目的

1、“學校的目標應當是培養有獨立行動和獨立思考的個人,不過他們要把為社會服務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標。” ——愛因斯坦

2、犯了過錯的人應當受到懲罰。但是他們之所以應受懲罰,並非因為他們犯了錯??而是為的要使日後不去再犯。 ——(捷克)誇美紐斯

3、.教師的職務是‘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學生的職務是‘千學萬學,學做真人人’。——陶行知

4、“教育者,養成人性之事業也。”——蔡元培

5、陶行知:“先生之最大的快樂,是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

6、“學校的目標始終應當是:青年人在離開學校時,是作為一個和諧的人,而不是作為一個專家。” ——愛因斯坦

7、教育的事業並非使年輕人能完美地從事科學研究,而是要開闊年輕人的心胸,使其能盡力運用自己之所長。 --------洛克

第四章 教師和學生

1教師是克服人類無知和惡習的大機構中的一個活躍而積極的成員,是過去歷史所有高尚而偉大的人物跟新一代人之間的中介人,是那些爭取真理和幸福的人的神聖遺訓的保存者,是過去和未來之間的一個活的環節。——烏申斯基

2、只有愛才是最好的教師,它遠遠超過責任感。 ——愛因斯坦

3、“如果老師只愛事業,那他會成為一個好教師。如果教師只像父母那樣愛學生,那他會比那種通曉課本,但既不愛事業,又不愛學生的教師好。

如果教師既愛事業,又愛學生,那他是一個完美的教師。”——列夫.托爾斯泰

1. 凡是教師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發展。 ——(英)羅素《教育與美好生活》

2. 野蠻產生野蠻,仁愛產生仁愛,這就是真理。待兒童沒有同情,他們就變得沒有同情;而以應有的友情對待他們就是一個培養他們友情的手段。 ——(英)斯賓塞《教育論》

3. “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 ——陶行知

4. 美國第威夫人:“時時要讓孩子知道,我們愛他們,大家喜歡他們,是因為他們的品德,與他們的成績單沒有任何關係。”

5. 學生對教師尊敬的惟一源泉在於教師的德和才。 ——愛因斯坦

6. 教師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靈才有健康的行為。 ——烏申斯基

7. 教師個人的範例,對於青年人的心靈,是任何東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陽光。 ——烏申斯基

8. 做老師的只要有一次向學生撒謊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從此為之毀滅。 ——盧梭

9. “教師”應該是個具有高超的德行、持重、明達、和善的人,同時又要具有能夠經常莊重、安適、和藹地和學生交談的本領。 ——(英)洛克《教育漫話》

10. 一味地挖苦、貶低,會導致孩子的反抗,反對父母,反對學校,或者反對整個世界。 ——布魯諾

11. 讓每一個學生在學校裏抬起頭來走路。 ——蘇霍姆林斯基

12. 要尊重兒童,不要急於對他作出或好或壞的評判。——盧梭

13. 孩子是活生生的生命,美好的生命,因此對待他們就該像對待同志和公民一樣,必須瞭解和尊重他們的權利和義務:享受快樂的權利,擔當責任的義務。 ——馬卡連柯

14. “教育的祕訣是尊重學生。”——美國教育家愛默生

15. “人生中最深切的稟質,乃是被人賞識的渴望。”——詹姆斯

16. 教育技巧的全部訣竅就在於抓住兒童的這種上進心,這種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兒童自己不求上進,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養出好的品質。可是隻有在教師首先看到兒童優點的那些地方,兒童才會產生上進心。 ——(前蘇聯)蘇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

17. 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

第五章 關於教育內容

18. “我確實相信:在我們的教育中,往往只是為着實用和實際的目的,過分強調單純智育的態度,已經直接導致對倫理教育的損害。”

19. 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變成單純學習知識。如果我們力求使兒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專注到功課上去,他的生活就會變得不堪忍受。他不僅應該是一個學生,而且首先應該是一個有多方面興趣、要求和願望的人。 ——蘇霍姆林斯基

20. 教育的偉大目標不只是裝飾而是訓練心靈,使具備有用的能力,而非填塞前人經驗的累積。 ——(美)愛德華茲

21. 什麼是教育?教育就是幫助學生學會自己思考,作出獨立的判斷,並作為一個負責的公民參加工作。 ——(美)赫欽斯《教育中的衝突》

22. 教育的意旨並非知識的累積,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的發育。 ——(美)賽珍珠

23. “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前主席埃德加富爾《學會生存》、美國人類資源研究所心理學家赫伯特?格喬伊、美國未來學家阿爾涅?托夫勒

24. “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教學生學。好先生,不是教書,而是教學生學。不僅教學生學會,更重要的是教學生會學。”——陶行知

25.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德育)

26. “因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陶行知

27. 每個人都有一定的理想,這種理想決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斷的方向。在這個意義上,我從來不把安逸和快樂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這種倫理基礎,我叫它豬欄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並且不斷地給我新的勇氣去愉快地正視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 —愛因斯坦

28. 要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腳、空間、時間,使他們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陶行知

29. 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 ——達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