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寫中秋節賞月的作文700字三篇

欄目: 中秋節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9.14K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寫中秋節賞月的作文700字3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寫中秋節賞月的作文700字三篇

寫中秋節賞月的作文700字 篇1

“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雲衢千里明”,又是一年中秋佳節。這十五的月亮像個金子做的圓盤,掛在深邃的天空中,給幾片浮雲鍍上了金邊。

我們全家五口坐在七層頂上,一邊吃着媽媽親手做的月餅,一邊盡情地欣賞着這皎潔的月亮。我一時興起,學着古人的樣子,搖頭晃腦地吟道:“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逗得大家捧腹大笑。媽媽自然也不例外,她走過來摟住我:“別再耍寶了,現在我宣佈一件事情,今年的月餅,其中有一個我放了點特別的佐料,誰要是吃到了就有獎。”我連忙問:“啥獎品?”“都寫在紙條上放進月餅中了。”於是媽媽媽拿出了五個一模一樣的月餅,供我們挑選。媽媽説我最小,讓我先挑。我左看右看,拿起這個又放下那個,舉棋不定,偷偷看一下媽媽的臉,媽媽微笑地,一點暗示都沒有。到底是哪一個呢?每個月餅都一個模樣,沒有特別的`地方呀。我只好隨便拿了一個,心裏還在默默地祈禱,獎品就在這個月餅中。

我迫不及待地掰開月餅,嘿!裏面可什麼都沒有,真可惜,獎品與我擦肩而過,唉,誰叫我運氣不好呢。只見爸爸手舞足蹈起來,“哈哈,我中獎了!我中獎了!”爸爸的運氣實在好。我忙問:“快看,什麼獎品?”爸爸念道:“祝中秋節快樂!請中獎者説説中秋節吃月餅的來歷。如答不上來,就認罰吧。”爸爸大叫道:“這算什麼獎品,還不如説處罰呢?”看到爸爸一臉委曲“樂極生悲”的樣子,我肚子都笑疼了,慶幸自己沒有摸中“獎品”。

爸爸甩了甩頭,一副從容不迫的樣子,“説就説吧,這可難不倒我。月餅的出現始於元朝,由於元朝的殘酷統治,中原廣大人民紛紛起義,當時朝廷搜查得十分緊張,軍師劉伯温就想出了一條妙計:特製大圓餅,內暗藏字條,字條上寫着‘八月十五起義’,再將餅運進義軍軍營,八月十五一舉攻城,攻下了元大都,朱元璋欣喜若狂,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將‘月餅’作為食品賞賜羣臣。於是中秋就有了吃月餅的習俗。這麼樣説得不錯吧?”説着,爸爸朝爺爺、奶奶、媽媽和我眨了眨眼。一家人樂呵呵的嚼着香甜的月餅,觀賞着分外明亮的圓月,談論着中秋節各種美麗的傳説,享受着中秋團圓、家庭和睦的歡樂。

寫中秋節賞月的作文700字 篇2

不經意間,電視廣告上出現了月餅廣告,大街兩邊擺起了月餅攤點兒,並且由零零星星的幾家發展到連成紅彤彤的一片,超市裏在醒目的位置上也紅彤彤的擺上了大紅包裝的月餅——一個温馨的節日穿着她特有的華麗的服裝,來了!

關於中秋的色調伴隨着兒時的回憶,漸行漸遠。小時侯,中秋是和秋天相連的,因為家裏總是很忙,收玉米,成堆的帶皮的玉米穗堆在家裏,小山似的,往往發愁什麼時候能完成家長交待給的剝皮任務呀!往往勞動了半天,才勉強“撕開”小山的一小道口子。然後,撕玉米就有了勁頭,可以買月餅了——往往家長這時侯管孩子勞動就放鬆了些兒。家長早計劃好了,買多少斤,送幾家親戚剩下多少自己享受。我往往高興的先送給奶奶,奶奶是一個瘦瘦的,精神矍鑠,眼睛亮亮的老人,不多説話,往往微笑着説一句話,總是鼓舞人心,讓聽者感到自信,總之,是一個智慧的老人。她微笑着接過月餅,然後再送我一個月餅。我總是吃一半,剩下半個給弟弟留着。然後一心一意等待等待中秋——眼巴巴的觀察着天上的月餅,趕快圓呀!

然後月亮真的就圓了!天氣在晚上已經成是涼絲絲的了。晚上在月下拜月。供桌上擺着月餅、水果等供品,我很虔誠的向着月亮叩頭,希望月亮姐姐能看見我——我早已熟悉月亮姐姐的故事了,自然覺得月亮姐姐也已經熟悉我。月光如水,靜靜的照在院子裏,玉米堆,小桌子,圍牆,樹木,每個人身上都披上了銀紗。然後,我們圍坐在父母身邊,盼望着聽爸爸講了許多遍的“嫦娥奔月”的故事。總想着明明的月亮上,嫦娥姐姐應該和這月亮一樣美吧?也靜靜的依在桂樹邊,懷抱月兔,望着熱愛她的人們,思念着神箭手后羿吧?四周靜靜的,有蟲子的啁啁聲傳來。月光真美呀,後來我才知道那個詞叫“月光如水”,真是再恰當不過。

後來,年年中秋,中秋也越來越豪華,越來越囂喧,但再也沒有那種“歲月靜好”“靜如處子”的柔美,匆匆中一閃而過,來不及品味,來不及駐足。

歲歲中秋,今有中秋。讓我們一起用蘇軾的詞祝福“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吧!

寫中秋節賞月的作文700字 篇3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 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更是以月來寄託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我國古曆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稱謂“仲秋”,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

中秋節是個古老的節日,祭月賞月是節日的重要習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後來賞月重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明代、清代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我國各地至今遺存着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蹟。

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當中秋月亮升起,於露天設案,將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於桌案上,拜月後,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現在,祭月拜月活動已被規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羣眾賞月遊樂活動所替代。

雖然祭月的習俗開始年代無法確定,就現有的文字資料來看,漢代枚乘的《七發》中説,“客曰:將以八月之望,與諸侯並往觀潮於廣陵之曲江”,這或許是今天中秋後觀錢塘潮風俗的由來。大約到了魏晉之時,開始有了中秋賞月之舉,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歐陽詹在《長安玩月詩》序中説:“八月於秋,季始孟終,十五於夜,又月之中。稽之大道,則寒暑勻,取之月數,則蟾魄圓。”待到宋時,才正式定為中秋節:“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貴家結飾台榭,民家爭佔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里,嬉戲連坐至曉”(《東京夢華錄》)月餅被列為節日佳品,蘇東坡就有“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佳句。南宋中秋節活動,則更為豐富多彩:民間以月餅相饋,取團圓之義。是夕,人家有賞月之舉,或攜湖海,沿遊徹曉。蘇堤之上,聯袂踏歌,無異白日。並在江上施放萬盞“小點紅”(小羊皮燈),燦如繁星,十分可觀。明清以來,“賞中秋”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還形成燒斗香、走月亮、放天燈、樹中秋、點塔燈、舞火龍、曳石等特殊習俗。至今,每逢中秋佳節,民間仍盛行賞月、吃月餅和團圓飯以及舞龍、點塔燈等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