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有關中秋佳節的作文三篇摘選

欄目: 中秋節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13W

【篇一】

有關中秋佳節的作文三篇摘選

這幾天,電視裏月餅的廣告是越來越多了,人們談論月餅的話題也越來越多了,想是又逢仲秋節了。可我就想不通了,難道中秋節就是衝着吃月餅來的?怎麼就沒有人談論月亮呢?月亮哪兒去了?

學齡前,我是在奶奶家度過的,奶奶的家在鄉村。每逢中秋節之夜,我們這些小猢猻就像瘋了似的,都成羣結隊的去追蹤月亮,去沐浴月色。玩累了,就在如水的月色下,脱光便往月心湖裏一跳,湖面立時濺起一片水珠,在月光下熒光閃閃,讓整個湖變成一池珍珠,那才是我們最開心的呢。只要中秋夜的月亮更大更圓更亮,只要大人在那一夜能允許我們晚些回家,月餅吃不吃又有什麼關係呢?

故鄉明月給我留下了幸福、難忘的回憶。

可是,在城裏,每逢中秋節之夜,人們怎麼就只醉心於月餅?當你圍坐在裝有空調的高雅的客廳裏,一邊品嚐,一邊攀比誰送的月餅高檔時,你的情趣又有多少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昨天,我路過一家工廠,聽門口一羣外地來的打工者再爭論:

“温州有什麼好?中秋節也見不到月亮。”

“你也説的太過火了,那不是月亮嗎?”

“那也叫月亮?灰灰的,慘慘的,一點光彩也沒有,就像一堆白麪團。”

説者無心,聽者有意。這些外地人真是的,從感情上説,“月是故鄉明”這無可非議,但你也不能説他鄉無月亮呀。回到家我將這事告訴媽媽,誰知媽媽也像瘋了説:“他們沒説錯呀,你看報紙上住房的廣告轟得震天響,實際你去看看,除了幾排像現代化養雞場雞籠的高樓大廈外,還有多少空地?連太陽都照不進的地方,能看到月亮嗎?加上漫天的灰塵,就是有月亮你也看不見。我説那些外地人説的很對呀。”

媽媽的一番高亢激昂,把我説的服服帖帖。是呀,這幾年温州是發展了,一夜間高樓林立,小區遍地,可是公園呢,草地呢?河流呢?綠蔭呢?……月亮是不願鑽進現代化套房裏來的。要賞月,還得有空間,而且還該有環境優美的空間才行,可是現在,哎,温州人為什麼那麼渾?當你在化高價裝潢自己的居室時,為什麼就不考慮“窗前明月光”的美景呢?

幸運的是,温州的新城還是一張藍圖,但願在新城建設時,那如水的月光能泄入千家萬户的窗櫺。讓温州人在品嚐高級月餅時能真正體驗到吃月餅的內涵和樂趣,讓來温州的外地人,都感到故鄉明月不如温州的月亮明。

呵呵,又逢中秋佳節時,該思明月當空照。

【篇二】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漸近,望着桌上漂亮的月餅包裝盒,不禁一聲感慨三聲追問,月餅在古在今究竟代表着什麼,它又給予我們什麼。

思緒倒流,記憶閘門打開,往事如現,我外婆老家在南京六合,哪兒很重視傳統,尤其中秋,家家户户都做月餅,我小時候每年的中秋都是在六合過的,太婆(我外婆的媽媽)牽着我在燒的火紅的的大鍋下烤月餅,那時我也只有5,6歲,踮起腳跟勉強夠着火炕,舔着舌頭,期待美味的月餅誕生,那時對月餅的理解僅僅停留在美食層面,也就好吃。

小學時,爸爸因工作分配到國外,一去就好幾年,經常中秋時我們不能團聚,媽媽或是想吃月餅,或是思念爸爸,每年中秋媽媽都會抱一大盒月餅回家,不知道是難忘童年太婆做的月餅,還是市面上的月餅真的不好吃,我總覺得月餅的味道一年不如一年,中秋月園人團圓,而我們家共賞一輪明月卻在地球兩端,那時我對月餅的理解多了層思念。

好在我上初中時爸爸回來了,我們一家得以團聚,但爸爸久居外國,斷了好多人際網,那幾年的中秋,爸爸媽媽總是拿着各式月餅禮盒一會張叔家,一會王伯家,因為中秋忙送禮,使原本屬於我們家的“月餅”時光,活生生斷送掉,加上我也要準備中考,所以這幾年中秋的月餅也就成了我們家的早餐,其實我們家相聚時間很多,並不在乎中秋節,只是我覺得中秋的月餅不再是我們個人享受,它已經變成拉動人際網的工具,此時我對月餅的理解又多了層“道具”

從兒時到小學在到中學,對月餅已由好吃到思念在送禮,這中間有甜蜜,有苦澀更有無奈,中秋本該是團圓,享受,月餅是他們的寄託物,我多麼希望這個寄託物可以少點遺憾,多點甜蜜,少點功利,多點温馨。趕在中秋前寫此文,願今年中秋實現願望。

【篇三】

陰曆八月十五,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晚飯後,望着哥嫂們推着老父親輪椅的背影進了電梯,我和妻子、妹妹等不聲不語的也在客廳窗前支起了一個小圓飯桌,規規矩矩、恭恭敬敬地擺上了月餅和蘋果、香蕉、橘子、葡萄、脆棗等水果,並點燃了兩支蠟燭。

輕輕打開客廳的紗窗,一縷清風迎面拂來,直爽到腳下。窗外,皓月當空,亮了大地,如萬家燈火;亮了夜空,滿天星星也羞愧的蒙上了一層薄薄的面紗,再也沒有了往日那閃爍耀眼的風彩。我不由低頭凝眸月光和燭光映襯下圓圓的月餅和那紅的、紫的、黃的、綠的冰雕玉琢般的水果,是那麼的熟悉,又是那麼的親切。人去物在,睹物思親;往日那零散着的情愫和思念,剎那間化作綿綿細雨,匯成小溪,從心底深處汨汨流淌來,不覺淚花已噙滿雙眼,愴然而涕,母親與我們一起過中秋節時的一幕一幕也隨之浮出腦海。

我家兄妹四人,均早已成家立業,各有兒女。父母健在時,每逢中秋佳節,無一例外的要擺上滿滿一桌酒席,老少十五六口熱熱鬧鬧吃上一頓,送上各自的祝福,年復一年,形成慣例。每每團圓飯後,懂事的晚輩們就會幫着支上麻將桌,讓辛辛苦苦忙碌了一天的大人們娛樂休閒一下。再看這羣孩子,沒有人叮囑,刷碗的刷碗,擦地的擦地,洗水果的洗水果,都在主動地找着屬於自己應該做的事情;那情、那景,真是其樂融融。這時年邁的老父親則坐在輪椅上,無聲無息地看着他的孩子們和孩子們的孩子們,從中體味着屬於他自己的那份天倫之樂。看得出來,那個時候他才是最享受、最高興的,因為物質上的東西已然不缺了。

待華燈初上之時,一輪明月徐徐升起,斜掛當空。多病的老母親便讓她的兒孫們搬上一個小飯桌,支在露天陽台上;和着南塔前院蓬瀛宮尼姑們做道場的燭光火影與奏樂、誦唸的交響,在桌上整整齊齊地擺上月餅和各種水果,點上蠟燭,然後就在那裏默默地守着;守着那份虔誠,守着那份信奉。這時的母親或許,我想也一定是在心裏默默作着禱告,祈求上蒼保佑全家的平安,驅除自己那一身的病痛;就這樣守着,守着,直守到那蓬瀛宮的師傅和弟子們做完道場,偃旗息鼓,母親才熄滅蠟燭,回到屋中,把月餅和貢果分給大家吃。母親説,吃了貢過的月餅和水果這一年不得病。這時的兒孫們無論吃得下吃不下,或月餅,或水果,或多,或少,都無一例外的吃着,分享着老人家那份良苦用心和那份慈愛。每每這時,她臉上都會流露出滿足的喜悦,孩子們自然也多了一份歡愉。

如今,母親離開我們已經快三年了,而這件事情卻好像剛剛過去,兒女們對母親的思念更是無時不在。今天恰逢中秋佳節,明月千里寄相思,正是這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和那“天涯共此時”的良辰美景,不知圓了天下幾多人們的思親之夢。儘管母親已是隔世之人,但我冥冥中仍是憑藉着那圓圓月亮散放出的光,依稀看到了在那遙遠天邊母親那熟悉的身影;母親似乎也像往年一樣,在那裏守着,守着;她一定看到了坐在輪椅上遛圈的老伴,看到了那些推輪椅的兒孫們,也看到了那月光映襯下的小飯桌和月餅、水果。

在這月圓之地,在這月圓之時,我當用心聲和母親訴説:“媽媽,過節了,我們看你來了,你還好麼?這一年多的時間裏,爸爸的身體維持得很好,時常惦記你;我們大家每天推他在小區院裏走一個小時,一年半的時間,都推壞了兩輛輪椅了;渾南新建了大奧萊和萬達商場,哥和妹推着他去了好幾次。大哥的孩子生了個大胖小子,咱家又添人進口了;二哥已經退休了,他家那小兩口今年都考上在職研究生了;我的孩子也已經結了婚,了卻了一件心事;妹妹的孩子去年考上了東財的研究生,在大連讀書。盡是喜事,都是您願意聽的。我們還帶來了五仁月餅和各種各樣的水果,都是您願意吃的,也學着你以往的樣子供奉在這裏,祈禱着全家的平安,祈禱着你在那邊同樣的幸福安康。”我似乎感覺到了母親那會心的微笑,感覺到了母親的放心,感覺到了母親的知足。

午夜時分,那輪給普天下播撒光明、為數不清的有情人寄送思念的圓月似乎也有點累了,緩緩的隱入了雲端,夜空也隨着一點點黯淡下來。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中秋之夜,天上的月亮是最圓的,兒女們心中的那份思念也是最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