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精品】正月十五作文彙總八篇

欄目: 元宵節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78W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正月十五作文8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品】正月十五作文彙總八篇

正月十五作文 篇1

夕陽漸漸墜落山下,人們吃過晚飯就三一羣兩一夥匆匆忙忙的向同樂家園商場的廣場走去。我和姥姥也一同隨着人羣跟去。

到了那兒,一看是老年人在扭秧歌,然後有女的也有男的。他們都是60來歲的老人也有年紀大一點的我很好奇就和姥姥一起停下來觀看。

不一會兒錄音機響了人們跟着音樂的節奏扭了起來。然後他們個個左手拿彩扇右手拿手絹,前走3步後退1步。個個都高高興興、喜氣洋洋。

9點左右秧歌停止了,他們個個汗流浹背,一點都不覺得累。這時我們也隨着人羣回家了。

正月十五作文 篇2

正月十五的晚上,我和爸爸、媽媽去街上看燈。

一座座展燈,金碧輝煌,在路邊擺起了長蛇陣,讓我目不暇接。讓我駐足觀賞的是潑雪泉酒廠設計的燈。背景題寫了一首《潑雪泉酒》的詩詞,兩邊分別擺放了一個大酒缸,最令人讚歎的是中間一個穿長袍馬褂的酒店老闆,拿着一瓢酒往酒缸裏倒。那瓢裏的酒源源不斷的流進酒缸,人們還可以嗅到酒的香味,圍觀的人們看着這盞燈都讚不絕口。

媽媽説快放煙火了,咱們快去江邊看煙火吧,還沒走到江邊,就聽一聲炮響,把人們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江邊,瞧!煙火,點爆——升空。那流瀉下來的火光既似少女的長髮,又似柳樹的枝條,還似從九天傾瀉下來的瀑布,又似一場鮮花比美大賽------

首先在空中開放的是一簇簇菊花,紅的、黃的、藍的、紫的------接着又是一朵朵喇叭花,裏紫外藍,含苞——開放,瞬間完成。還有那金燦燦的向日葵花,怒放的牡丹花,飛濺的丁香-------美不勝收啊!

有些人還放起了孔明燈,他們在孔明燈上寫上了自己的心願,然後把它放飛。紅紅的孔明燈像是一條銀河。人們也許想在正月十五也讓牛郎和織女團聚,為他們搭起了一座座天橋吧。

看着這繁華熱鬧的景象,使我想起唐代詩人蘇味道的一首詩《正月十五夜》: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遊伎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正月十五作文 篇3

正月十五晚上,我們全家吃完湯圓,隨後爸爸媽媽就陪着我去街上看舞龍燈。

街上早已人山人海,特別是圓盤處,觀看者更是裏三層,外三層,圍得水泄不通。

我好不容易鑽進了人羣。

在震耳欲聾的鑼鼓聲中,在五彩繽紛的煙花中,出現了一條“板凳龍”它是由許多板凳連接而成的。

雖然它不能像“龍燈”一樣舞出各種花樣,但是,它整整齊齊的排列在街頭,宏偉壯觀。

過了一會兒,一條“巨龍”出現了,你瞧,它穿着一件黃澄澄、亮閃閃的“龍袍”,神氣地仰着頭。

這時我伸出手來數龍節,一、二、三、四------一共十二節,真長啊!那龍燈是多麼威武。

紅紅的龍頭特別精緻,整個龍頭都是用“鱗片”做成的。

“鱗片”一片一片緊緊地連在一起,沒有一點空隙。

中間是用紙糊的龍身,龍尾上一片片精緻的“鱗片”全都是用木頭刻成的。

那一節一節的龍身、精製的龍頭和龍尾,再加上一盞一盞的紅蠟燭,搭配起來真是漂亮極了!這時又有一條“龍”來湊熱鬧,它倆長得真是太像了,我想它們應該是孿生兄弟吧!觀眾們鼓掌、歡呼,連旁邊的煙火都給他們打氣了,舞龍的叔叔和爺爺們舞得更歡了,他們一會兒舞出了雙龍戲珠,一會兒舞出了大龍捲小龍,一會兒舞出了雙龍盤旋,龍像活了一樣。

舞龍燈結束了,龍燈走遠了。

我喜歡舞龍燈,因為它給我帶來了無窮的快樂!

正月十五作文 篇4

我最喜歡的`傳統佳節是正月十五元宵節,因為我們小區每年元宵節這一天都會搞燈展,鬧紅火,可熱鬧了。

我記得去年元宵節,媽媽還參加了鬧紅火的表演呢!表演的演員都穿着花花綠綠的衣服,排着隊,扭着秧歌。爸爸讓我在表演隊伍裏找媽媽。我一看,哎呀,那麼多阿姨都穿着同樣的衣服,帶着同樣的頭飾,這可真不好找啊。還是爸爸眼睛亮,一下子就看見媽媽了。我衝着媽媽大聲地喊着,媽媽聽到後,向我這邊望了過來,揮了揮手,我看她還有些不好意思呢。真後悔當時沒帶照相機,把媽媽這美好的瞬間拍下來,不過我聽媽媽説今年還要表演呢,嘿嘿!到時我一定要帶上照相機,給她多拍幾張照片,給媽媽留下一個美好的紀念。

正月十五作文 篇5

元宵節雖然是春節的尾聲,可是,它卻完全不遜色於除夕的熱鬧呢!

清晨“嘿呦!嘿呦!”的聲聲打破了寧靜。伴着激昂的聲音,只見一條威武雄壯的龍正盤旋在廣場上,金色的龍鱗在陽光下閃閃發光。這是元宵節的開頭---舞龍。在激烈的鼓聲中,金龍緩緩落幕,圍觀的人只好依依不捨地離開。

回到家。人們就要開始做湯圓了,湯圓寓意圓滿,順心。有豆沙味的、有芝麻味的、聞着就讓人十分想吃。你吃我做的湯圓,我品嚐你做的,大家換着吃,別有一番風味。

不過,元宵的重頭戲可在晚上的“掛燈籠”環節。只見家家户户都掛起了紅燈籠,基本是自己做的,各式各樣,五彩繽紛,整條街都是張燈結綵,遠遠望去,好似一條彩色長龍,十分美麗。小孩子們大多三三兩兩,打打鬧鬧,或是一起猜掛在燈上的謎題,或是一起去看燈。大人則在談天説地,臉上笑意甚濃,手中提着燈籠。老人們圍在一起,石桌上放幾杯茶,抬頭凝望着綻開了笑臉的月亮,它是多麼亮,多麼圓啊!

夜,深了、靜了。整條街上卻燈火通明,紅的、黃的、橙的,輝煌的燈火伴着寧靜的夜色,帶走了這一夜的喧鬧,卻沒有帶走這天的團圓美滿。

正月十五作文 篇6

朋友,你見過扭秧歌嗎?如果你在正月十五來我的家鄉做客,然後那麼你一定會被那熱鬧的氣氛所吸引!

快聽“咚咚鏘,咚咚鏘”陣陣鑼鼓聲震耳欲聾。“噼噼啪啪”的鞭炮、“嘀嘀答答”的嗩吶聲一起上陣。大街上一撥兒秧歌開始上場。領頭是“沙公子”,他頭戴小生帽,身穿長馬褂,手持大摺扇。身後是眾多大姑娘與小夥子。隨着鑼鼓聲,秧歌隊在“沙公子”的指導下踏丁步,邁十字,綵綢飛舞。人們只要路過都駐足觀看。走場兩圈後,只見“沙公子”跳入場內雙手抱拳,唱了一個賀年的小曲,小戲便開始了。這時嗩吶換了調,鑼鼓打得更加響亮了。一對對旱船排着隊上來了,然後老漢在船裏像個醉翁東搖西晃,後面還跟着水靈靈的大姑娘忸怩作態。正在高潮,後面突然衝出幾個“刁老婆”:手拿木棒,身穿青布大衫,耳朵上還掛着一紅一綠的大辣椒,臉上還有一個豆大的“黑痣”,黃臉朱脣,氣勢洶洶,大有“棒打鴛鴦”之勢。她三躥兩跳跑到老漢面前,很快便和老漢周旋起來,他們互不相讓,真是讓人啼笑皆非。這時,高蹺隊上來了,這才解散了這對醜冤家。這一撥秧歌隊剛走,那一撥又上來了。耍龍燈、舞獅子、天女散花、豐收鑼鼓……人羣沸騰了,擁着隊伍説啊笑啊,指指點點地議論着。小孩騎在爸爸的頭上追着高蹺隊叫,兒女們扶着老人跟着高蹺隊走。

人們忘記了寒冷,被這熱鬧的氣氛帶進了另一個精彩的世界。朋友,然後百聞不如一見。來看看我們家鄉的扭秧歌吧!親眼看一看那醉人的場面,聽聽那高昂的韻律,融合在那渲染出熱鬧、火暴、喜慶的濃烈氣氛中去吧!

正月十五作文 篇7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上元節”青燈節,是我國漢族民俗傳統節日。吃元宵,賞花燈是元宵節重要的民間習俗。

今年正月十五那天,爸爸和媽媽領着我和奶奶一起去鐵西公園遊玩。到了公園看到了許多漂亮的花燈,有魚形的花燈,還有蛇形的花燈,其中最美的是桃花形的花燈,它顏色鮮豔,好像真的一樣。然後我們又去了美食一條街,這裏的小吃特別的多,我們只了牙籤肉,羊肉串,烤麪筋,烤魷魚。還有許多好玩的遊戲,我們玩了刮彩票,扔球,打氣球等遊戲。轉了一下午,玩得特別的開心。

明年正月十五我還要來!

正月十五作文 篇8

人們常説正月十五的月亮是最美的,我有些半信半疑,於是就來到窗前想以欣賞一下正月十五的月亮究竟有多美。

窗外的夜空是湛藍湛藍的,稀疏的星星閃着點點寒光,橡似想要與月亮比一比到底誰亮是的。月亮先是金黃色的,徐徐地穿過一綹綹輕煙似的白雲,向上,再向上。她身穿白色的紗衣,嫻靜而安詳,温柔而大方。她那玉盤似的臉,掛着温和的笑容,靜靜地望着大地。

幾朵銀灰色的,薄薄的雲繞在她的身旁,宛如仙女舞動薄薄的輕紗翩翩起舞。

月光如水般靜靜地灑向大地,像誰往地上撒了一大把碎銀,大地上的一切都沐浴在銀光之中,籠罩着一層淡淡的朦朧。

啊,這是一種夢幻般的美麗!朦朦朧朧的讓人心醉。

月色皎潔,圓月當空。望着一輪滿月,我惦念起不在身邊的媽媽,情不自禁地默頌起“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故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蟬娟。”。

蘇味道《正月十五日夜》

正月十五日夜

蘇味道

火樹銀花合, 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 明月逐人來。

遊妓皆李, 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 玉漏莫相催。

這首詩是描寫長安城裏元宵之夜的景色。據《大唐新語》和《唐兩京新記》記載:每年這天晚上,長安城裏都要大放花燈;前後三天,夜間照例不戒嚴,看燈的真是人山人海。豪門貴族的車馬喧闐,市民們的歌聲笑語,匯成一片,通宵都在熱鬧的氣氛中度過。

春天剛剛才透露一點消息,還不是萬紫千紅的世界,可是明燈錯落,在大路兩旁、園林深處映射出燦爛的輝光,簡直象明豔的花朵一樣。從“火樹銀花”的形容,我們不難想象,這是多麼奇麗的夜景!説“火樹銀花合”,因為四望如一的緣故。王維《終南山》“白雲回望合”,孟浩然《過故人莊》“綠樹村邊合”的“合”,用意相同,措語之妙,可能是從這裏得到啟發的。由於到處任人通行,所以城門也開了鐵鎖。崔液《上元夜》詩有句雲:“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可與此相印證。城關外面是城河,這裏的橋,即指城河上的橋。這橋平日是黑沈沈的,今天換上了節日的新裝,點綴着無數的明燈。燈影照耀,城河望去有如天上的星河,所以也就把橋説成“星橋”了。“火樹”“銀花”“星橋”都寫燈光,詩人的鳥瞰,首先從這兒着筆,總攝全篇;同時,在“星橋鐵鎖開”這句話裏説出遊人之盛,這樣,下面就很自然地過渡到節日風光的具體描繪。

人潮一陣陣地湧着,馬蹄下飛揚的塵土也看不清;月光照到人們活動的每一個角落,哪兒都能看到明月當頭。原來這燈火輝煌的佳節,正是風清月白的良宵。在燈影月光的映照下,花枝招展的歌妓們打扮得分外美麗,她們一面走,一面唱着《梅花落》的曲調。長安城裏的元宵,真是觀賞不盡的。所謂“歡娛苦日短”,不知不覺便到了深更時分,然而人們卻仍然懷着無限留戀的心情,希望這一年一度的元宵之夜不要匆匆地過去。“金吾不禁”二句,用一種帶有普遍性的心理描繪,來結束全篇,言盡而意不盡,讀之使人有餘音繞樑,三日不絕之感。這詩於鏤金錯采之中,顯得韻致流溢,也在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