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元宵節感想作文三篇_元宵節作文

欄目: 元宵節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29W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元宵節感想作文三篇_元宵節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元宵節感想作文三篇_元宵節作文

元宵節感想作文三篇_元宵節作文1

今日是元宵節,按中國傳統來講,在今日是必須要吃湯圓的,寓意是團團圓圓。

奶奶昨日晚上就打電話給媽媽了,讓媽媽今日必須要給我和爸爸下湯圓吃,可是我們家沒有一個人喜歡吃湯圓的,媽媽很是苦惱,愁眉苦臉了一陣後突然有了好主意,這個主意源於今日早上的炸薯條,你們猜猜那是什麼主意,好吧我告訴你們吧,是油炸湯圓!

一般煮湯圓都是把湯圓下進燒開的水裏,然後等它熟透了,浮在水面上就能夠了。油炸湯圓呢是這樣做的,在平底鍋裏多放點油,等油燒至五成熱的時候,把湯圓一個一個放在鍋裏,再等油燒至八九成熱的時候開始翻炒湯圓,並且要不停地翻炒。大概一到兩分鐘後就聽到“啪”的一聲,媽媽和我都嚇了一跳,仔細一看,原先是湯圓的表面受熱裂開了,後面又不斷聽到“啪”“啪”的聲音。“是不是快熟了?”媽媽問我,我看看鍋裏的湯圓,又看了看媽媽,把頭搖得像撥浪鼓似的,“Idon'tknow.”(我不明白)這時鍋裏的湯圓已變成金黃色了,突然又聽到“呲”的一聲,咦,湯圓裏有什麼東西漏出來了,在油鍋裏開了花,“媽媽,那是什麼呀?”“哎呀,不好不好,湯圓裏的芝麻陷都漏出來了,快關電源,快關電源!”一陣手忙腳亂後,湯圓出鍋了,嗯,聞着還挺香的,可就是模樣有點怪異,媽媽笑稱它為“斑點狗”湯圓。(因為裏面芝麻餡跑出來的緣故)

在這個充滿歡聲笑語的元宵節裏,我們品嚐了另類的湯圓,不管怎樣樣,最終還是祝大家在新的一年裏學習提高!幸福歡樂!

元宵節感想作文三篇_元宵節作文2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今天,我講故事的主題是《觀燈、遊燈、鬧元宵》。

元宵已經過去一個月了,但我相信,鬧元宵的熱鬧情景大家應該不會忘記吧?在這裏,讓我們一起重遊那流燈溢彩的燈海,再一次沉浸在節日的歡樂之中。

記得元宵節那天,老師佈置了一道特別的作業:看花燈、畫花燈、寫花燈。傍晚,我和爸爸、媽媽去觀燈。經過中山路,只見沿街的商店都張燈結綵,有宮燈,有蓮花燈,有魚燈,有鳥燈……各種花燈爭奇鬥豔,漂亮極了。最吸引我的是各種猴造型的花燈,因為今年是農曆的鼠年。爸爸邊看邊告訴我:泉州花燈歷史悠久,造型奇巧、工藝精湛,是中國傳統工藝美術園中一朵絢麗的奇葩。泉州花燈還曾走出國門,受到許多外國朋友的喜愛呢!聽了爸爸的`話,一股自豪感從我心中由然而生,我為我的家鄉泉州而驕傲。

來到文廟,廣場上燈火輝煌。文廟內更是流燈溢彩。你看那邊,一羣猴子在嬉鬧。哦,原來是一組“美猴王歡喜鬧春”的花燈;咦,那邊水塘裏漂浮着盞盞花燈,與周圍擺放的鮮花爭奇鬥豔,真是惟妙惟肖啊;兩邊的長廊上掛着150多盞色彩繽紛的花燈,我蹦着,跳着,小眼睛一刻也沒閒着,直看得我眼花繚亂。“瞧,這是什麼燈?還會轉呢!”我問。媽媽告訴我:“這是走馬燈。”走馬燈啊走馬燈,讓我們一起去旅遊吧,一起去泉州的清源山、東西塔、清真寺、天后宮,一起從北半球的法國飛到南半球的南非,世界就在我們的腳下。

元宵節對我們小孩子來説,還有一項不能少的節目,那就是遊燈。老人帶着孫子,父母帶着兒女來挑花燈。孩子們多開心啊!你看他們,這個摸摸,那個瞧瞧,喊着、嚷着,天真爛漫的小臉上既焦急又興奮。店裏的花燈不僅有蓮花樣的、有卡通樣的、有魚樣的、有鳥樣的,還有今年的新寵——猴燈。你看這一款,裝上電池,小猴竟吹起泡泡來,五顏六色的泡泡爭先恐後飛向天空。“我要這個,我要這個!”“我也要,我也要!”可愛的小猴燈,惹得孩子們競相購買。

可愛的小猴,讓我們一起鬧元宵吧!可愛的小猴,讓我們在這個節日裏,盡情地歡笑,盡情地嬉鬧,盡情地體驗——體驗着元宵佳節鬧元宵的無限歡樂!

我的故事講完了,謝謝大家!

元宵節感想作文三篇_元宵節作文3

相傳,元宵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昭王。某個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經過長江,見江面有漂浮物,為一種外白內紅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請教孔子,孔子説“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復興之兆”。從此,元宵節吃元宵便成了一種歷史。

還有一種説法,元宵原來叫湯圓,到了漢武帝時,宮中有個宮女叫元宵,做湯圓十分拿手,從此以後,世人就以這個宮女的名字來命名。

關於元宵節吃元宵的最早記載見於宋代。當時稱元宵為“浮圓子”、“圓子”、“乳糖元子”和“糖元”。從《平園續稿》、《歲時廣記》、《大明一統賦》等史料的記載看,元宵作為歡度元宵節的應時食品是從宋朝開始的。因元宵節必食“圓子”,所以人們使用元宵命名之。

元宵是一種中國人依照習俗在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和春節烹製食用的食品。曾有多種名稱,如面繭、粉果、元寶、湯餅、圓不落角等,明永樂年間正式定名為元宵。

吃元宵的習俗源於何時何地,民間説法不一。

元宵的做法,是以餡為基礎。大致過程是先是拌餡料,和勻後攤成大圓薄片,晾涼後再切成比乒乓球小的立方塊。然後把餡塊放入像大篩子似的機器裏,倒上江米粉,“篩”起來了。隨着餡料在互相撞擊中變成球狀,江米也沾到餡料表面形成了元宵。

元宵是用糯米粉做成的圓形食品,從種類上分,可分實心和帶餡的兩種。帶餡的又有甜、鹹之分。甜餡一般有豬油豆沙、白糖芝麻、桂花什錦、棗泥、果仁、麻蓉、杏仁、白果、山楂等;鹹餡一般有鮮肉丁、火腿丁、蝦米等。用芥、葱、蒜、韭、姜組成的菜餡元宵,稱“五味元宵”,意寓勤勞、長久、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