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談談我對七夕的印象作文

欄目: 七夕節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6.4K

古往今來,關於七夕的詩句和典故都數不勝數,不得不説,七夕是一個給人帶來浪漫和希望的節日。宋朝秦觀在《鵲橋仙》當中這樣説道:“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唐朝李賀在《七夕》當中説:“鵲辭穿線月,花入曝衣樓”,而唐朝詩人孟浩然這樣説:“誰忍窺河汗,迢迢問鬥牛”,七夕節是情侶之間的天堂,也是愛情的象徵。

談談我對七夕的印象作文

七七夕來源於當時的人們對超自然現象的崇拜,後來才被人們賦予了牛郎織女和婦女乞巧的傳説,我們所説的農曆七月初七就是七夕節,也叫乞巧節。東漢時期出現了這樣的描述: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這便是牛郎織女的傳説來源,話説織女原本是天上的仙女,墜入凡間與一放牛的牛郎相戀,結為夫婦生下了兩個孩子,可王母娘娘大怒之下,召織女迴天,並且降下懲罰:一年只與牛郎相見一次。真到了七夕節這一天,牛郎用籮筐挑着兩個孩子,上了喜鵲搭起的橋,便與織女相見。

而關於七夕乞巧的風俗則開始於春秋中期,相傳在農曆七月七夜或者前一天晚上在庭院向織女星祈求智慧靈巧,所以稱為“乞巧”,七夕這天婦女們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展示女紅等等。宋代有文人記載: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車馬填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由此觀之,宋代的七夕節是十分熱鬧的,甚至於發展到水泄不通、車馬不行的地步,而到了清代中期以後,就開始衰敗和演變了,光緒年間記載:紳士家間設香案,瓜果慶雙星,穿針“乞巧”鮮有者。這裏的“雙星”自然是指牛郎星、織女星這就是後來七夕節的來源。

而到現在,七夕節已經跟隨了時代的潮流,變得如同西方國家的“聖瓦倫節”一樣,也就是所謂的情人節。倒不是説現在社會變化太快,也不是諷刺社會演變的進程,而是深切的`對七夕節的現代化感到驚訝。記得小時候,我與爺爺奶奶在老家所過的七夕無非就是這樣:一壺老酒,一盞小桌,桌上擺着幾碟小菜,偶爾爺爺外出趕集會帶給我一些零食,上山也會帶一點點山果給我,擺上古色古香的小桌,於是便這樣過了。

我第一次知道七夕這個節日,是從我的小學課本當中,當時的我還完全不明白為什麼牛郎要費盡千辛萬苦去與織女團聚,後來逐漸長大的我大概明白了:母親務農,父親外出打工,一年期間他們難得見面多少次,雖然是自由戀愛,但他們與牛郎織女並不不同。那個時候我突然明白,為何跨越千年這個節日依舊還存在?那是因為七夕表達了現代社會的人們對愛情的追求與尊重。

因為期盼愛情的來臨,所以渴望七夕節的到來。又因為對愛情有一種敬重,所以我們每個人都對七夕節有一種説不清道不明的意味,無論何時何地,無論男女老少。如今隨着信息時代的潮流,很多人養成了七夕脱單、七夕秀恩愛、七夕炫耀男女朋友這樣的行為,實在是很不妥,祖先流傳這樣的故事與傳説給我們,應當是給我們的啟發,是我們重要的精神食糧,我們應該學會繼承和發揚,而不是讓七夕演變成一個脱離我們社會的元素。

從小長大,我對七夕這個節日也有了不同的體驗。小時候,總以為那隻不過是與春節相似的節日,長大之後發現那是帶有愛情的象徵意義,現在,我覺得我對七夕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不過你在,而我也在,一起這樣各自安好,罷了。七夕,一直以來都是一個非常美好且充滿魅力的節日,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願我們各自愛的人都有一個美好的期盼!我想,這就是我所認為的七夕印象了。

Tags:七夕